好想殺死父母……

親を殺したくなったら読む本

者:
者:
社:
期:
2017/01/24
9
350315

內容簡介


 
「爸媽,對不起,我已經撐不下去了……」

現代人的最新名詞--「疲於父母症候群」!
‧殺人案中,有一半以上都發生在家人之間
‧近七人的人覺得父母是「壓力」
‧近五成的人曾經有過「要是父母死了就好了」的念頭
‧產生殺意的三大主因是「過度干涉」「自卑感」「老人長照」


女兒想殺死母親、兒子想殺死父親、媳婦想殺死公公,再加上照護殺人、老老雙殺……家庭這種東西,已經開始全面性地崩壞。
然而……
有想殺死父母的念頭,很不應該嗎?
又有誰想過,這些悲劇的背後是什麼?
夫妻這種病,離婚就好;家人這種病,卻是一輩子的孽緣!

母親把女兒視為分身,女兒受不了控制而想殺死母親;兒子怎麼做都無法超越父親這堵高牆,自卑到想殺死父親。
現在,殺意最濃厚的,集中在四到六字頭的中老年世代--他們的父母開始衰老病弱。
但,你敢把他們丟著,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嗎?

「照護年老的父母是孩子的責任!」
「照護父母是孩子盡孝道的最後機會!」


結果照護者憂鬱症和虐待問題暴增!
尤其是當父母有失智症……
照顧失智症的父母,就是親眼目睹父母的人格逐漸崩壞的樣子……
甚至有人不惜離職,最後面臨「是要餓死自己、還是殺死父母」的絕境。
同時,這群父母照顧者的小孩,正好從青春期轉為大人--假設小孩問題多多,拒絕上學、失控家暴、足不出戶至中年呢?
那就變成……雙重殺--想殺死父母,又想殺死兒女!

「請珍惜父母。」
「請多愛孩子。」

無論說再多的好聽話,也無法拯救苦於家庭問題的人。作者送給這些人以下最好的藥方--

‧承認對父母的殺意,家庭本來就是會生病的!
‧與家人保持距離往來,尤其是孩子養到十八歲,父母的任務就結束了!
‧不要為了家人而犧牲!把自己擺在最優先,沒有什麼不對--你過得好,父母才會好!
‧照護交給專業人員,去做只有家人才能做的事--關懷父母!

該反抗就反抗,該放手就放手!
家人相處起來不舒服,只是剛好而已!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如何讓沉重的愛得到喘息?  ──彭菊仙
承認對父母的殺意,擁抱已然崩壞的家庭  ──Miyako
導言

第一章 為什麼因父母所苦的人愈來愈多?

  半數以上的殺人案發生在家人之間
  家庭問題比工作更容易導致憂鬱
  來自母親的壓力導致女兒罹患「婚活官能症」
  將近七成的人覺得父母給自己壓力
  不要被媒體上的「理想家庭」給騙了!
  醫師才看得到的家庭真實狀況與陰影
  造成殺意的三大主因──「父母過度干涉」「自卑感」「老人照護」
  這樣的人要小心罹患「疲於父母症候群」!

第二章 苦於受過度干涉,而想殺死母親的女兒

  母女問題比婆媳問題更嚴重
  如今,「有毒母親」為何受矚目?
  二十多年前的一句話,種下爭執的種子
  母性沉重得不合理
  怨恨母親,就是在浪費時間精力
  不是「原諒」,而是「放棄」
  脫離母親控制的獨立作戰
  「外公養孫子」能有效處理以孫子為中心形成的對立
  拓展自己的世界,斬斷共依存關係!
  重新審視與母親間的關係

第三章 苦於自卑感,而想殺死父親的兒子

  嚴格的家庭或世代相傳的名門,煩惱多多
  考試、學習、工作……面對父親的挫折感
  容易讓孩子產生殺意的不只是嚴父而已
  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在精神上「殺死父親」
  不能選擇父母,卻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意識到「父親終究只是個凡人」
  重新審視與父親間的關係

第四章 因照護問題,而想殺死父母的兒女

  照護父母,真的是孩子的責任嗎?
  照護期間平均五年,最長可達十年以上
  失智症照護對親子關係來說尤其辛苦
  「兒子照顧者」容易導致虐待
  照護父母三個月,很夠了!
  不要被親戚「冷血無情」的指責給迷惑了
  父母年老之前,先體驗一下照護的實況
  解決父母照護問題

第五章 雙重殺──同時期降臨老人照護的問題與養育子女的煩惱

  人不只會想殺父母,還會想殺子女
  養起來輕鬆的「好孩子」行使家庭暴力
  蝸居在家或拒絕上學都是理所當然的
  在家失控的小孩跟成熟的小孩有什麼不同?
  無法脫離父母控制的中年單身寄生族
  待得舒服的家庭才最危險!
  孩子養到十八歲,父母的任務就結束了
  防止自己變成「有毒父親」
  防止自己變成「有毒母親」

第六章 治療「家人這種病」的方法

  世界上根本沒有理想的家庭!
  家庭只有「孽緣」與「束縛」而已
  兄弟姊妹間感情本來就不會好
  就算不給父母送終也無所謂
  防止家人間的金錢難題
  活到七十五歲,剛剛好
  做了父母,才體會到的事……
  一輩子都得「家人這種病」也不壞
  遠離「家人這種病」的七條守則

補章 給想殺父母的人的處方箋

  開給患者處方箋的藥,只有兩種

結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石藏文信(Fuminobu Ishikura)
1955年生於京都府。內科、顱內及心血管專科醫師。大阪樟蔭女子大學健康營養學系健康營養學科解剖生理學室教授。畢業於三重大學醫學系,於國家顱內與心血管中心、大阪警察醫院服務,之後留學美國梅奧醫院(Mayo Clinic),現任大阪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科保健學專攻副教授。2001年起在大阪市內開設「男性更年期門診」。以中老年身心專家的身分,提供細心的諮商與治療,頗獲好評,治療許多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導致的壓力性症狀。經常出席電視節目或演講、在報紙與雜誌上執筆,活動範圍極廣。著書甚多,有《太太的病九成由先生造成》《五十七歲起的意識革命》(以上皆暫譯)等。

■譯者簡介

Miyako
文字、音樂、美術、動漫畫多方雜食,同時從事編輯、翻譯、創作、身心靈療癒等工作。譯有《問題是,妳打算當少女到幾歲?》《幻想即興曲 偵探響季姊妹:蕭邦篇》《從福星小子到火影忍者,經典暢銷的祕密》《荒木經惟 寫真的愛與情》《好想推倒!萌男圖鑑》《富士見二丁目交響樂團》系列等。著有音樂劇《新社員》改編小說。


規格

誠品貨碼 / 2681417032006
ISBN13 / 9789869416412
ISBN10 / 9869416411
EAN貨碼 / 9789869416412
頁數 / 284
注音版 / 否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退貨說明

退貨須知:

  1. 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您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含例假日)的權益(請注意!猶豫期非試用期),辦理退貨之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不得有刮傷、破損、受潮)且需完整(包含全部商品、配件、原廠內外包裝、贈品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等)。
  2. 請您以送貨廠商使用之包裝紙箱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若原紙箱已遺失,請另使用其他紙箱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若原廠包裝損毀將可能被認定為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本公司得依毀損程度扣除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後退費;請您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拆封,以免影響您的權利;若為產品瑕疵,本公司接受退貨。

依「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下列商品不適用七日猶豫期,除產品本身有瑕疵外,不接受退貨: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蔬果、乳製品、冷凍冷藏食材、蛋糕)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如:客製印章、鋼筆刻字)
  3. 報紙、期刊或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襪類、褲襪、刮鬍刀、除毛刀等貼身用品)
  7. 國際航空客運服務。

若您退貨時有下列情形,可能被認定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而須負擔為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或影響您的退貨權利,請您在拆封前決定是否要退貨:

  1. 以數位或電磁紀錄形式儲存或著作權相關之商品(包含但不限於CD、VCD、DVD、電腦軟體等) 包裝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以外)。
  2. 耗材(包含但不限於墨水匣、碳粉匣、紙張、筆類墨水、清潔劑補充包等)之商品包裝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以外)。
  3. 衣飾鞋類/寢具/織品(包含但不限於衣褲、鞋子、襪子、泳裝、床單、被套、填充玩具)或之商品缺件(含購買商品、附件、內外包裝、贈品等)或經剪標或下水或商品有不可回復之髒污或磨損痕跡。
  4. 食品、美容/保養用品、內衣褲等消耗性或個人衛生用品、商品銷售頁面上特別載明之商品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包括但不限於瓶蓋、封口、封膜等接觸商品內容之包裝部分)或已非全新狀態(外觀有刮傷、破損、受潮等)與包裝不完整(缺少商品、附件、原廠外盒、保護袋、配件紙箱、保麗龍、隨貨文件、贈品等)。
  5. 家電、3C、畫作、電子閱讀器等商品,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退回之商品已拆封(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包括但不限於封膜等接觸商品內容之包裝部分、移除封條、拆除吊牌、拆除貼膠或標籤等情形)或已非全新狀態(外觀有刮傷、破損、受潮等)與包裝不完整(缺少商品、附件、原廠外盒、保護袋、配件紙箱、保麗龍、隨貨文件、贈品等)。
  6. 退貨程序請參閱【客服專區→常見問題→誠品線上退貨退款】之說明。
付款/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