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心智能: 超越達爾文演化論, 揭露人類天生本具的獨特潛能 | 誠品線上

Human by Design: From Evolution by Chance to Transformation by Choice

作者 Gregg Braden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類的心智能: 超越達爾文演化論, 揭露人類天生本具的獨特潛能:繼《無量之網》又一震撼科學與靈性界鉅作我們其實正以十九世紀的觀點,過著二十一世紀的生活?破除演化論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繼《無量之網》又一震撼科學與靈性界鉅作 我們其實正以十九世紀的觀點,過著二十一世紀的生活? 破除演化論的迷思,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人類」。 科學與靈性領域的權威作家桂格.布萊登,長年致力於連結古老智慧傳承與最新科學研究,幫助我們以二十一世紀的新思維審視生命的究竟真相。如今,在達爾文的演化論問世超過一百五十年後,他指出一項普羅大眾從未深思,但對所有人極其重要的觀點──人類真的是演化的產物嗎?如果不是,那我們是什麼? 達爾文在演化論提到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概念,深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我認知、我們對生命的看法,甚至左右了人類文明發展方向;但事實上,科學至今仍無法證實人類是演化的產物。 在本書中,布萊登蒐集了演化論問世以來的研究成果,帶領我們一步步探索「人類起源」的科學真相。他表示,人之所以特別,源自於我們的心內建了智能設計,包括我們時常運用而不自知的直覺與洞察力、與萬物充分連結的慈悲心、同理心,以及自我療癒的能力。只要喚醒我們天生本具的超凡能力,世界將會徹底改變。同時,他也分享自己多年來探索靈性領域的心得、與多位智者對談的經歷,更結合靈性智慧與科學方法,公開人人都可使用的「詢問自心」技巧,幫助我們重建價值觀,了解生命更多的可能性,進而寫下嶄新的人類故事。 ◆關於人類起源 現代人出現在20萬年前的地球,當時就已發展出有別於其他生物類型的大腦、神經系統及種種能力,而不是經過漫長時間逐漸演化出來。 ◆演化論可能不適用於人類 達爾文提出演化論後,這個假說在全球各國的教科書中被直接導向為「經證實的可信資訊」,導致人們深信自己是演化的產物;但事實上,DNA研究已證實,現代人類並非演化的產物。 ◆DNA研究的重大發現 先進的基因組分析顯示,我們與其他靈長類產生區隔的DNA,包括大腦與神經系統,是古代一次神祕又精準的基因融合結果。這表示,有某種超越演化的東西使我們成為人類。 ◆人類的超凡能力 我們天生具備依需求來進行自我療癒、促進長壽、啟動強化免疫反應,以及體驗高度的直覺、同情、同理和慈悲的能力,並且可以藉由科學技巧,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自如。 這是科學發展三百年來,我們首次寫下新的人類故事, 而「我們是誰?」這個超越時代的問題,也有了新的答案。 ◆提出百年來各項研究證據,挑戰達爾文的演化論 ◆以科學方法運用「直覺」,讓心為生命指出方向 ◆尋訪西藏智者,發現「慈悲」的力量遠超過你我想像 ◆從端粒研究說起,我們確實可以活得長壽且健康 價值觀是生命脈絡的基底,你我都可以讓一切改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桂格‧布萊登(Gregg Braden)桂格‧布萊登(Gregg Braden)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曾任太空電腦系統設計師。現以身為連結科學、靈性和現實世界的先驅聞名於世。 曾尋訪高山聚落、偏遠寺院和被遺忘的經文,並將其超越時代的祕密及智慧,與現代頂尖科學融合在一起,織成世上諸多問題的解決之道。著有十一本獲獎書籍,並被翻譯成四十種語言發行全世界。 連續五年被英國《沃特金斯雜誌》列為「全球百位當世最具靈性影響力的人士」,至今兩度榮獲美國身心靈圖書最高榮譽「鸚鵡螺獎」(Nautilus Book Awards),二○一七年榮獲聲望極高的鄧普頓獎提名。他曾在聯合國、全美五百大企業和美軍部隊中舉辦演講和訓練,也是全球各大洲主要電視媒體的座上賓。 個人網站:www.greggbraden.com謝明憲謝明憲 臺灣宜蘭人,臺科大應用外語系畢業。隱居彩虹山,躬耕於幸福村七彩田;農閒之餘,以翻譯心靈勵志書籍為樂,並嚮往如宇宙般的寧靜。翻譯作品有《祕密》、《開悟日記》、《米爾達之書》、《活出奇蹟》、《創造生命的奇蹟》、《告別娑婆外傳》、《轉念瞬間,喜悅無處不在》等二十餘部心靈勵志書籍。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注 前言│為什麼我們的起源很重要? 上篇│新的人類故事 1 打破達爾文魔咒:演化是事實,但不適用於人類 2 智能設計的人類:融合DNA的奧祕 3 心臟裡的腦:能思考、感受和記憶的心臟細胞 4 新的人類故事:生命有其目的 下篇│喚醒新的人類故事 5 我們具備連結的能力:喚醒直覺、同理心和慈悲的力量 6 我們具備療癒及長壽的能力:喚醒長生不老細胞的力量 7 我們具備創造命運的能力:從隨機演化到選擇性轉變 8 我們要走向何處?活出新的人類故事 致謝 參考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類的心智能: 超越達爾文演化論, 揭露人類天生本具的獨特潛能
作者 / Gregg Braden
簡介 / 人類的心智能: 超越達爾文演化論, 揭露人類天生本具的獨特潛能:繼《無量之網》又一震撼科學與靈性界鉅作我們其實正以十九世紀的觀點,過著二十一世紀的生活?破除演化論的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517973
ISBN10 / 9579517975
EAN / 9789579517973
誠品26碼 / 2681871085006
頁數 / 35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09.2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繼《無量之網》又一震撼科學與靈性界鉅作

試閱文字

導讀 : 前言 為什麼我們的起源很重要?
從我們最早的祖先在沒有月亮的夜晚,懷著敬畏之心遙望天際的星星以來,歷代有無數人不斷提出同一個疑問,這個問題直接觸及我們人生所有大小挑戰的核心。這個問題是我們面對任何選擇時的關鍵,同時也是我們一切決定的基礎。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大約二十萬年來的所有問題,都是源自這個疑問:我們是誰?
諷刺的是,儘管人類有五千年的歷史紀錄及驚人的科技成就,我們仍舊未能得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我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樣子?」這問題的答案將對我們生活的每一刻產生根本的影響,因為它是我們看待他人和周遭世界的眼睛(即過濾器);最重要的是,我們也是透過這雙眼睛在看自己。舉例來說,倘若我們將自己和身體視為各自獨立的存在,那麼在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就會覺得自己是無能為力的受害者。相反地,近來的研究證實,一旦我們知道身體本來就是設計成可以不斷進行修復、恢復活力和自我療癒,這個觀點的轉變便會在我們的細胞裡創造那反映我們信念的化學物質。
我們的自尊心、自我價值、自信、幸福和安全感,直接來自我們如何看待生活在這世界的自己,從選擇結婚的對象、維持多久的婚姻關係或投入什麼樣的工作,種種重要的人生決定,都奠基在我們如何回答「我們是誰?」這個簡單又古老的問題上。
在更靈性的層面上,這問題的回答構成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的基礎,甚至會影響到我們要拯救或結束一個人生命的正當性。
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也反映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上。例如,當孩子不斷受到同學或懷有敵意者的霸凌,威脅到他們脆弱的自我價值感,此時他們對「我是誰?」的回答將帶給他們療癒的力量。事實上,他們的回答甚至可以決定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否值得繼續下去。
在更大的層面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也決定了企業和國家的政策,譬如我們是要合理化每年往海裡傾倒一千兩百多萬噸塑膠垃圾和數千加侖的放射性廢棄物,還是要展現我們對海洋的疼惜之心,進而投資在海洋保育上。甚至各個國家如何決定與其他國家劃清界線,以及我們的政府如何理直氣壯地派遣軍隊到其他國家的土地上,都是根據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換句話說,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以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是誰?」)的回答為核心,它同時也界定了我們珍視的是什麼東西。
既然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們理應盡可能如實解釋我們是誰及我們來自於何處,包括將我們能取得的資料全都納入考量;這些資料涵蓋今日的尖端科學及五千年來的人類智慧。此外,若新的發現有足夠的說服力,我們也應該依此改變現有的故事。
為什麼要有新的故事
一百五十多年前,地質學家達爾文出版一本破天荒的書《論物競天擇的物種之起源》,一般簡稱為《物種起源》。這本書想為生命的複雜性提出科學解釋,說明原始細胞如何經年累月地演變成現今所見的複雜形態。達爾文相信,他在一些地方觀察到的生物演化現象,適用於全世界的所有物種,包括人類在內。
如今最諷刺的是,當初以為可以支持達爾文的理論並解開生命奧祕的科學,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最新的發現顯示,傳統的科學見解與事實大相逕庭,特別是在人類的演化方面。這些事實舉例如下:
一、傳統的人類演化樹(從一種化石連結到另一種化石的樹狀圖,人類位在這棵樹的頂端)並非建立在證據的基礎上。儘管我們相信這些關聯的存在,但它們是未經證實的推論或推測。
二、現代人(modern humans)大約是在二十萬年前,帶著與其他已出現的已知生命形態截然不同的進步特徵,突然出現在地球上的。
三、古代的尼安德塔人被認為是現代人的祖先,但DNA與我們相似的早期人類卻欠缺與尼安德塔人相同的DNA。這表示我們並非源自於尼安德塔人,即使我們曾在某個時期與他們混血過。
四、先進的基因組分析顯示,我們與其他靈長類產生區隔的DNA,是古代一次神祕又精準的基因融合結果。這就表示,有一種超越演化的東西使我們成為人類。
說得更清楚一點,第二點提到的進步特徵並非如演化論所表示,是長時間慢慢發展出來的;相反地,現代人出現時便擁有這些特徵,人類根本沒有改變過。
換言之,當代人類與二十萬年前的人類是一樣的!
這些經由科學界同行審議過的事實,讓我們對長久以來所抱持的「人類起源的演化故事」產生質疑,因為新的證據顯然並不支持過去我們被教導的傳統說法。我們在學校及現今教科書中所學到的故事,使我們認為自己是無足輕重的生物,是源於久遠前一個生物學上的意外,接著經歷二十萬年殘酷的「適者生存」競爭,最後卻發現我們不過是這分離、競爭又滿是衝突的仇恨世界裡,毫無招架之力的受害者。
然而,本書所談的科學發現卻告訴我們完全不同的事情,這也是我們需要新的故事來順應新證據的原因;或者反過來說,我們必須依據現有證據來說新的故事。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波耳(Niels Bohr)在一九六二年過世前曾提醒我們,解開奧祕的鑰匙就藏在奧祕本身裡。波耳說:「每個重大又深奧的難題,本身就蘊藏著它自己的答案,這迫使我們必須用不同的思維來找出答案。」這席話至今仍像半個多世紀前一樣強而有力。
從化石、墓葬遺址、腦容量到DNA,現有證據揭開了我們人類起源的神祕面紗;它已經在告訴我們新的故事。關鍵在於,我們得先對自己有截然不同的思維,才能接受新故事所揭露的真相。本書就是為這個目的而寫的。

試閱文字

內文 : 6我們具備療癒及長壽的能力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死亡。」
這句話是我少年時期從北密蘇里州認識的一位好友(姑隱其名為麥可)聽來的。我們有很類似的經歷,彷彿是一對難兄難弟。我們都在十歲時失去父親,都有一個較年幼的手足。我們住在同一個政府補助的低收入戶住宅區,每天早上走路去同校同年級的教室上學。由於破碎的家庭,音樂成為我們共同的心靈寄託,我是吉他手,麥可是鼓手。當時是一九六八年,我們在電視新聞上親眼目睹金恩牧師(Martin Luther King, Jr.)遇刺,以及兩個月後甘迺迪總統遭到槍殺,還有南卡羅來納大學的抗議者被屠殺,以及警方在芝加哥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血腥鎮壓反越戰的暴動。我們在同一個搖滾樂團中玩音樂,練團到半夜後,還會一起熬夜聊美國、美國政治和世界的未來,直到隔天凌晨。
就在這種交情之下,麥可與我分享他的人生哲學: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死亡。這句話我當然不陌生。以前我聽到這句話會認為那是一種令人難以認同的偏激想法,不過我會把它當成眾多新觀點之一;可是,這句話從我的朋友口中說出來的感覺很不一樣。因為這一次是我關心的人說出這些話,而這些話被用來合理化某種思維和生活方式,從而過著無節制、過度放縱的生活,最後導致不良的結果。
麥可和我都很熱中討論關於生命及如何將生命活到極致的話題,但他的觀點很狹隘。麥可相信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死亡的說法,對此堅信不移,並將其奉為最主要的人生哲學。他真的認為,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封了口的瓶子,裡頭裝的是我們的潛能,而我們一出生,這個潛能之瓶就被打開,並開始一點一滴地消耗掉。
「我們只擁有我們擁有的東西。它用完就是用完了,」他說,「它結束就是結束了。」
我們是活在當下,還是為當下而活?
在麥可的想法裡,我們一出生就有兩件事是神祕而不可知的。首先,我們不曉得「生命之瓶」裝得有多滿;再者,我們不曉得生命會消耗得有多快。如果有福氣一點,我們的瓶子可能裝滿了活力和健康,如此一來便可以在人間活一百年或百年以上。然而,我們也可能出生時瓶子只有半滿而已(麥可稱它為「帶著半瓶水來人間」)。他的想法是,如果我們出生時帶的「生命之水」比較少,我們的生命就會比較短而早早離世。麥可認為,正因我們不曉得自己的生命之瓶有多滿或多空,所以必須為那唯一確定的一刻(當下)而將生命活到極致。
雖然我懂他的意思,也了解其背後的哲學,但我也知道,這種想法對不同的人來說會有不同的意義。對麥可來說,為了當下而活的觀念意味著,當下心裡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與活在當下截然不同,活在當下是完全接納我們的感受、覺察周遭的環境,並以高等的意識清醒又負責任地生活、行動和說話。)從麥可的觀點來看,他認為要誠實活出率直的人生,就不應去過濾自己的所言所行,每一刻是怎樣就是怎樣。就是他的這種想法引起我們的討論。
毫不意外的是,我們相見的那一天,他已處於人生的危機狀態。他那種為了當下而活的論調,導致他不計任何代價想逃避所有承諾,包括對自己、家人、身體和健康、他人、友誼和親密關係的承諾。這種人生觀帶給他的後果是失望、不滿和那種「成功、健康又充滿愛的人生確實可能存在,但絕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
我們聊這個話題時,麥可正處於健康危機中。當時他才二十多歲,但由於過度用藥和酗酒,導致他的肝臟出問題,必須立刻進行治療。他的人生是孤獨的;他沒有錢、居無定所,也無人可以傾訴。就我所知,我是他唯一的朋友。除非對方要求,否則我不是那種會主動給朋友建議的人;然而,看見麥可已痛苦到不曾想過他的人生哲學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我也就沒想到要有所保留。我找了機會給他一些建議。「要是你所聽到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死亡的說法,其實是有一點偏頗的,那會怎樣?」我問。
從麥可的表情可以看出來,我的提問引起他的注意了。「你說的有一點偏頗是什麼意思?」他說。
「我是出於好意,」我笑著回答,「我不想一句話就粉碎你整個世界觀。」
「好吧,我懂了,」他說,「你想告訴我什麼,就說吧!」
他要求我把話說清楚,這正中我的下懷。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與他分享另一種觀點。「要是生命的運作方式與你所認為的完全相反,那會怎樣?」我問:「如果你發現,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療癒,這將代表什麼意義?」
麥可愣住了。他從沒想過要對思維做這種簡單的轉變,而這些話為他開啟了連想都沒想過的可能性。「哇,如果是這樣的話,」他說,「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因為那表示,我們永遠都可以繼續填充生命之瓶,或至少可以繼續填充很長一段時間。」
「沒錯,」我說,「這是整個重點之所在,但我們不必去問發現這個可能性將代表什麼意義,因為這已經是事實了。瑜伽、氣功、阿育吠陀醫學之類的古老傳統已經發現,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身體就具備了療癒的能力。它們還發現,展開和結束這個過程的,正是我們自己。關鍵就在於,我們必須創造那些使療癒成為可能的條件。要做到這點有許多方法,而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可以把生命想成可以不斷填充的形式,而不是隨著每一天的流逝而越來越少。」
我們這場對話結束後不久,麥可就搬到另一座城市去了。他那疏遠已久的父親得知他的狀況後主動聯繫他,並提供住處讓他調養身體。幾年後,我們失去了聯繫,從此再也沒見過面,但回想在北密蘇里州的這些年,我總是很感恩我們這些深入的對談,因為它賦予我們新的方式來看這個世界,以及思考自己的生命。
我越是了解人體的智慧,越是與擁抱這種智慧的原住民在一起,就越明白我與麥可分享的潛能。療癒力是我們早就擁有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這種能力。從瑜伽士、僧尼到薩滿、祕士和巫醫,儘管每個人依循的傳統不同,但有一個基本主題貫穿了所有傳統,並交織成一個有力量的織錦。這些古老的原住民傳統教導說,我們的生命品質和壽命歸結於我們對自己在這世界的想法。
用增加自我力量的新觀點來取代我們從家庭、朋友和社會習俗學來的限制性信念,用麥可的話來說,真的會「改變一切」。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