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 記登輝先生, 以及其他 | 誠品線上

漫長的告別: 記登輝先生, 以及其他

作者 李靜宜
出版社 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漫長的告別: 記登輝先生, 以及其他:台灣第一位全民直選總統李登輝於2020年7月30日辭世,留下諸多歷史紀錄與評價。李靜宜於李登輝先生總統任內,在總統辦公室服務,長期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位全民直選總統李登輝於2020年7月30日辭世,留下諸多歷史紀錄與評價。李靜宜於李登輝先生總統任內,在總統辦公室服務,長期參贊機要,並成為唯一的女性文膽,撰寫過無數重要政策宣示與慶典講稿,李登輝先生曾公開稱讚她是最瞭解他的人。李靜宜刻劃李登輝卸任後生活的《近寫李登輝-紅樹林生活筆記》一書出版時,李登輝不僅親自作序,更偕夫人出席新書發表會。李登輝辭世後,李靜宜以文字梳理哀思與回憶,逐日記錄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憶,集結為《漫長的告別--記登輝先生,以及其他》,以感性深刻的筆觸,追憶往昔,呈現政治光環之外的李登輝至情至性,真實自然的一面。回憶如風,總是不知何時從何方吹來,一個畫面,一個眼神,甚至一道光影,就讓久遠到早已遺忘在時光裡的回憶,撲天蓋地而來。但是,讓人無力招架的回憶,又是如此抽象,如此破碎,一陣風過,就消失於無形,再也難以捕捉。於是,就在某個起風的瞬間,我決定在情緒如排山倒海湧來的此刻,動筆寫下我的回憶,我的思念。 --李靜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靜宜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研究,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外交部與總統府,長期參與政策發展,為李故總統登輝先生總統任內的秘書與撰稿人,並曾協助撰寫出版《台灣的主張》、《九二一救災日記》等書。李靜宜亦為資深文字工作者,著有《紅樹林生活筆記─近寫李登輝》、《橋-走近王金平》,譯有《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那不勒斯四部曲》、《此生如鴿》、《寂寞芳心》、《地下鐵道》、《莫斯科紳士》、《正常人》等多部跨領域作品。臉書交流專頁:靜靜讀一本書

商品規格

書名 / 漫長的告別: 記登輝先生, 以及其他
作者 / 李靜宜
簡介 / 漫長的告別: 記登輝先生, 以及其他:台灣第一位全民直選總統李登輝於2020年7月30日辭世,留下諸多歷史紀錄與評價。李靜宜於李登輝先生總統任內,在總統辦公室服務,長期參
出版社 / 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883641
ISBN10 / 9869883648
EAN / 9789869883641
誠品26碼 / 2681926316000
頁數 / 244
開數 / 32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9X13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還原政治光環以外的李登輝

李登輝曾說她是最瞭解他的人,
媒體譽她為「第一文膽」
李靜宜用感性動人的筆觸,寫出她的所思、所想、所憶
以及你所不曾知道的李登輝

以第一手的貼近觀察,與珍藏的照片、手稿
織綴成漫長的告別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回憶如風

或許應該過一些時日再寫這本書,我曾經這麼想。

那麼,思路會更清晰,文字會更精練,架構會更縝密,甚至內容也可能會更豐富。
但是,到了那時,我此時此刻飽滿的心緒,或許也將在時間的沖刷下,磨去稜角,失去灼烈的色澤,隱遁在以理性為名的規矩方圓之中,再也無法現形。
更何況回憶如風,總是不知何時從何方吹來,一個畫面,一個眼神,甚至一道光影,就讓久遠到早已遺忘在時光裡的回憶,撲天蓋地而來。但是,讓人無力招架的回憶,又是如此抽象,如此破碎,一陣風過,就消失於無形,再也難以捕捉。

於是,就在某個起風的瞬間,我決定在情緒如排山倒海湧來的此刻,動筆寫下我的回憶,我的思念。

第一次見到登輝先生,是在一九九○年五月松山機場的迎賓軍禮上。
彼時的我,剛考上外交特考,是外交部新聞文化司負責新聞聯繫的小小薦任科員,因為多位外國元首蒞台參加登輝先生的總統就職典禮,我連著好幾天奔忙於外交部與松山機場的軍禮歡迎現場。就這樣,有幸見到以往只在新聞上見到的登輝先生。
在眾多隨扈簇擁中,身材高大的登輝先生臉上一貫的親切笑容。
「總統好高啊!」是我對登輝先生的第一印象。
任憑我想像力再豐富,再瘋狂,也絕對想像不到,僅僅六年之後,我會和他一起坐在觀禮台上,參加他就任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也是首次直接民選總統的就職典禮。

松山機場那一場場軍禮過後半年,我因著偶然的機緣,從外交部轉調總統府,又過三個月,在一九九一年春天,從總統府第一局改調總統辦公室,就此,展開了奇幻無比的人生經歷。

剛開始在總統辦公室工作的那段日子,其實是學習多於工作。例行的文書公務雖然煩雜,但一旦上手,也就熟能生巧。比較難的,反而是許多突發狀況的見機處理,和待人處事分寸的拿捏,大自臨時交辦的棘手任務,小到接一通電話,都是在錯誤中不斷累積經驗,從其他長官的行止進退中悄悄學習。

與登輝先生真正有比較密切的接觸,是從接下撰稿工作開始的。在此之前,和登輝先生單純是長官與部屬的關係,只需要承接指示,處理行政事務與交辦事項就可以。但在開始為他撰寫講稿之後,卻必須學習用登輝先生的高度與視野來看待世事萬物。自此,眼中的世界就有了全然不同的面貌。

登輝先生迥異於現代的大多數政治家,博學好聞,閱讀量龐大,涉獵範圍廣闊,跟著他做事,最大的挑戰,就是要跟上他思考的節奏。或許是成長於精神文明遠比物質文明來得豐富的戰後時代,登輝先生有著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罕見的深厚哲學基礎與人文素養。常有人說,登輝先生的政治語言深奧晦澀,但我想,要理解他的思想言行,很可能必須從他的哲學理念和思考邏輯著手吧。
只是,知易行難,為此,我也吃足了苦頭。
長時間的相處和近距離的觀察,固然有助於瞭解登輝先生的人格特質與言行邏輯,但更需要的,是用大量閱讀與深入的思考,來彌補自身知識學養與人生經驗的不足,盡可能貼近登輝先生的所思所想,以他的角度來思考許多以往從未思索過的問題。
不可諱言的,有些時候,面對實在沒有具體論據可以依循的情況,我也必須發揮向來引以為豪的想像力,建構場景,設想自己倘若站在他的立場,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應該有什麼樣的反應。說起來,也只有當時的年輕無畏,才可能這麼「膽大妄為」吧。幸好,在登輝先生和蘇主任的擔待與包容下,倒也從沒出什麼大紕漏。如今想來,還不免為自己捏一把冷汗。

這份工作帶給我的最大意義,並不在於那些年裡,寫了多少必定會載入歷史紀錄的重要文稿,而是讓我在猶未被世故蒙蔽雙眼的年紀,就有機會從雲端俯瞰世界,欣賞了許多人無緣得見的風景,見識了自我悲喜苦歡之外的遼闊天地,理解了所謂「歷史機遇」的諸多偶然與必然,因而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有一方溫暖與天真,直到理當已經歷盡人世滄桑的今天。

當然,對我影響更深遠的,是有機會近距離觀察登輝先生和夫人至情至性的一面。除卸總統與第一夫人的光環,他們親切如涵養優雅的鄰家長輩,總是以最真誠自然的態度出現在我面前,讓我默默在心裡奉為榜樣。記得夫人常引用日本諺語說:「小孩都是看著父母親的背影長大的。」如今想來,在為人處世,甚至生活態度上,我又何嘗不是看著他們的背影,一路走到今天的呢?

儘管曾經在政府高層工作過很長的時間,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和政治圈有什麼關係。那段時光,我彷彿是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穿梭在玄機處處的政治花園,沒有戒心,也不被提防,因而能用澄亮的眼神,看見別人所沒有看見的美好。

在回憶翻騰的這些日子裡,我經常想起的,不是別人口中的那些驚濤駭浪,而是在我眼中如此溫馨靜好的曾經。有時甚至不是一個完整的場景,而只是一句話,一個微笑,或一個定格的畫面。那美好的曾經。

美好的曾經不再,但內心深處那暖熱的溫度,無論再過多少時日,都不會冷卻,我相信。

回憶如風,難以捉摸,但努力以文字記錄下這漫長告別裡的每一個微小卻美好的歲月痕跡,或許是我此時此刻唯一能做的。

為了登輝先生,也為了我們共同擁有的曾經。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