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後的兩岸關係與南臺灣 | 誠品線上

太陽花學運後的兩岸關係與南臺灣

作者 吳建德/ 陳士良/ 張蜀誠/ 王海良/ 李秘/ 朱顯龍/ 王瑋琦/ 吳新興/ 余元傑/ 林文程/ 倪永傑/ 李樑堅/ 李銘義/ 嚴安林/ 李明正
出版社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太陽花學運後的兩岸關係與南臺灣:兩岸關係問題的核心是什麼?一言以蔽之,“認同”!太陽花學運瀰漫著對大陸的敵對思維與恐懼感。民進黨在太陽花學運後,大陸政策轉型已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兩岸關係問題的核心是什麼?一言以蔽之,“認同”!太陽花學運瀰漫著對大陸的敵對思維與恐懼感。民進黨在太陽花學運後,大陸政策轉型已付之東流,成為泡影;政治因素日益制約著兩岸交流的深化,社會之間的矛盾也更顯現兩岸之間「認同」的難題。要了解兩岸關係發展,必須同時具被陳述事實的能耐和理論素養。本書匯集兩岸三地近三十位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學者分別撰寫,引證資料具體詳實,論點中肯,客觀平衡的提供讀者宏觀思考與微觀分析,讀者們靜心感受,將對兩岸及台灣的未來會有新的感悟與發想。全書分四篇三十章,首篇從國際關係的詭譎多變,觀台海兩岸的因應之道;第二篇回顧兩岸30餘年之交流成效與前瞻影響未來兩岸交流的變數;第三篇致力於兩岸交流中南臺灣的認知與現實;第四篇期望以智慧之鑰為兩岸的未來剖劃善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海良 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研中心秘書長王瑋琦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顧問兼副教授朱家敏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兼任講師朱顯龍澳門理工學院教授、兩岸與澳臺關係學會理事長余元傑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南瀛文化創意中心主任吳建德 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吳新興 銘傳大學講座教授李明正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李 秘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 賀 北京全國臺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李銘義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所長李樑堅 義守大學財金系副教授兼管理學院碩專班執行長林文程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林信雄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林賢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助理教授胡以祥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倪永傑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台海研究》主編張蜀誠 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兼任執行長陳士良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湯兆雲 大陸華僑大學教授黃宗昊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秀宮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鐘獅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兼任講師蔡裕鎮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衛芷言 高苑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戴孝君 國立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羅天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助理教授嚴安林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所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篇 周邊乾坤第一章加入TPP、RCEP:海峽兩岸應該有所為/湯兆雲第二章美國對釣魚臺爭端的政策與美中日三邊關係/林文程第三章中共對臺星簽署ASTEP與臺灣國際空間觀點/蔡裕鎮第四章大陸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及其對兩岸關係影響/張蜀誠第五章臺甘斷交後中共對臺灣國際與外交空間問題之立場及可能作為/李樑堅第六章臺海兩岸與日本在東海爭端之戰略意涵:從東亞區域安全的角度探討/林賢參第七章南海局勢與兩岸關係/戴孝君第八章未來兩岸在海洋合作之機遇與挑戰/吳建德、朱家敏第二篇 臺海剝復第九章海峽兩岸交流35年:回顧與省思/嚴安林第十章臺灣學運與公民運動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之影響/王瑋琦第十一章未來中共可能加強對臺之工作方向預測/張蜀誠第十二章民主進步黨對促進兩岸和平架構之立場/林文程第十三章「大一中架構」對兩岸關係發展影響與評估/楊秀宮第十四章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之可行方案探討/吳建德、劉鐘獅第十五章關於陸生納保與陸配入籍議題之分析/林信雄第十六章服務貿易受阻對兩岸關係影響之評析/李銘義第三篇 南臺坎離第十七章從「物的交流」到「人的互動」:關於大陸與臺灣南部交流的思考/陳士良第十八章中共對南臺灣政策成效與可行方案之探討/胡以祥第十九章大陸與南臺灣交流現狀、主要障礙與迷思/王建民第二十章兩岸和平發展問題之檢討:以南臺灣的階級與世代為例/衛芷言第二十一章中共對南臺灣交流的可行政策探討/余元傑第二十二章 「南南合作」模式—南臺灣與大陸交流創新芻議/王海良第二十三章論加強大陸與臺灣南部的交流/李賀第二十四章太陽花與南臺灣:臺灣的分配正義、社會分歧與政黨重組/黃宗昊第四篇 前景履霜第二十五章未來二年兩岸關係發展方向之評估/吳建德第二十六章大陸惠臺政策成效與未來之可行方案李明正、羅天人第二十七章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徑探索/倪永傑第二十八章 中共對臺「三中政策」成效評估與可行方案之探/吳新興第二十九章論兩岸共同發展/李秘第三十章一中模式比較與一國結構之達成/朱顯龍

商品規格

書名 / 太陽花學運後的兩岸關係與南臺灣
作者 / 吳建德 陳士良 張蜀誠 王海良 李秘 朱顯龍 王瑋琦 吳新興 余元傑 林文程 倪永傑 李樑堅 李銘義 嚴安林 李明正
簡介 / 太陽花學運後的兩岸關係與南臺灣:兩岸關係問題的核心是什麼?一言以蔽之,“認同”!太陽花學運瀰漫著對大陸的敵對思維與恐懼感。民進黨在太陽花學運後,大陸政策轉型已付
出版社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7013934
ISBN10 / 986701393X
EAN / 9789867013934
誠品26碼 / 2681097477005
頁數 / 340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加入TPP、RCEP:海峽兩岸應該有所為
湯兆雲
華僑大學教授
第一節 前言
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以分為市場一體化和制度一體化兩個層面。市場一體化包括貨物、服務、智慧財產權、與貿易有關的投資以及人員流動等。制度一體化包括政府之間的制度合作與政策協調。簽署FTA不僅僅是出於經濟和貿易的目的,而且還包括地區安全和區域平衡的戰略考慮。
前身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P4)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等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其宗旨在於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已經開始運作多時。2008年9月,美國正式宣佈參與TPP談判,積極主導推動TPP談判成員國的擴增及協定實質談判進展,整體經濟規模愈趨龐大,引發亞太區域內外國家對其談判動向及結果的高度重視。
換言之,美國加入與大力主導TPP擴大談判,系近期TPP協定躍升為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重心的關鍵。2012年6月18至19日,美國先後宣佈墨西哥和加拿大將成為TPP第十個和第十一個談判國家。由於墨西哥與加拿大皆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成員國,與美國已建立緊密的經濟合作關係,顯然美國是以與自己簽訂貿易協定的夥伴國為優先考慮,並讓NAFTA架構呈現在TPP框架內,足以更加鞏固美國在TPP不可動搖的地位。2012年9月6日至15日又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李斯堡(Leesburg)展開第十四回合的談判,包括美國、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等九個國家,加拿大與墨西哥也將參與加入談判,將彙集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各經濟體,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統合的經貿區,早日達成亞太地區的投資貿易自由化。日本也希望爭取加入,並且展開與美國談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將突破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將對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將整合亞太的兩大經濟區域合作組織,亦即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和東南亞國家聯盟重疊的主要成員國,將發展成為涵蓋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多數成員在內的亞太自由貿易區,成為亞太區域內的小型世界貿易組織(WTO)。
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是由「東協」(ASEAN)10國所發起,並廣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以及印度所共同籌組,希望透過談判以削減關稅及貿易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其目標旨在消除區域內部貿易壁壘、創造並完善自由投資環境、擴大服務貿易等,同時確保智慧財產權的保障。東協力推RCEP主要原因有:(1)鞏固和發展東協在區域合作中的主導作用;(2)集成並改善目前東協與其它6國已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3)為因應美國所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與大陸、日本、韓國籌建自貿區所可能帶來的新變化;(4)希望透過RCEP強化東協經濟關係,並提升凝聚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履蓋的16國總人口數約占全球總人口的一半;經濟規模占全球經濟規模的1/3。就目前的情況可以說,「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是由美國在主導,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則由「東協」(ASEAN)在主導。
第二節 加入TPP、RCEP對於海峽兩岸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業已並將繼續成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各方都想發揮重要作用。對於美國來說,其借此可以提升與亞太新興經濟體的經貿關係,創造出一個適合21世紀經濟發展趨勢的高標準區域經濟合作平臺。該平臺涉及的經濟體將佔據全球一半的GDP和40%的貿易份額。對此,中國大陸和臺灣也應該有所作為,並應該在諸多層面盡可能地達到共識,力圖在TPP和RCEP發揮更多的作用。基於這一考慮,海基會秘書長提出,海峽兩岸可以共同加入TPP、RCEP,以突破臺灣過去未能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困境。這樣的說法,改變了過去美國主導TPP,中國大陸及東協主導RCEP的分屬概念,樂觀期望將兩岸同時融入亞太兩大區域經濟整合之中。但是,另一方面,事實上,不論是在TPP或是RCEP,擔任主導者或是參與者,都不單純只有經濟意圖,拉攏大國與區域國家之間的關係,如須強化地緣戰略利益的連結,不能加以排除。中國大陸能否加入以美國為主導的TPP變數很大,臺灣預計要花費十年的努力才能加入,這也使得兩岸同時加入TPP成為強化兩岸經貿整合後的主要理想,可以反映出兩岸關係發展的現況,而可能在經濟體的整合過程中,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
對於臺灣來說,參與上述兩項區域整合,一直是臺灣重要目標,但臺灣能否有更多國際空間,往往與兩岸關係有很大連動。當臺灣與紐西蘭簽訂經濟合作協定後,透過簽署台紐協定,有利於臺灣繼續推動與其他國家洽簽其他雙邊經貿協定,創造臺灣參與TPP的有利條件。因為台紐簽署的經濟合作協定是臺灣與無邦交國家簽署的第一個經濟合作協定,意義重大,有利臺灣繼續推動洽簽其他雙邊經貿協定。更何況紐西蘭是TPP的創始國,可創造臺灣參與的有利條件。
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參與上述兩項區域整合也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透過簽署FTA,一方面有效提升綜合國力,另一方面則掌握對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主導權,以有效因應美國在亞太地區外交與經濟部署的變化;(2)中國大陸藉由對外洽簽FTA建構不同圏層的總體戰略佈局。第一圈如大陸、港澳和臺灣在內的兩岸四地FTAA;第二圈在拓展東亞、推動亞洲經濟整合;第三圈在推動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第四圈放眼全球,尋求與有利於拓展大陸外貿空間,以確保大陸的資源供應及能源安全;(3)中國大陸企圖藉FTA改善對外關係,化解周邊國家對中國「和平發展」的安全疑慮,以樹立區域內負責大國的形象,化解「中國崛起」的威脅;(4)與經濟體較小國家談判FTA的過程,可以累積大陸相關經貿官員的談判經驗與實力,為開放大陸市場提供循序漸進的改革動力。
特別地,中國大陸和臺灣加入TPP和RCEP有助兩岸經貿的連結。對中國大陸來說,與其讓TPP吸納臺灣,不如留在RCEP框架,還有助於兩岸經貿的整合,達到中國「以經促統」的策略,同時在新領導人習近平的主導下,給臺灣多一些國際經貿空間,將是不可回避的對台議題。因為美國對參與RCEP的意願不高,更不願意當老二,面對RCEP的競爭,美國勢必要積極透過拉攏日韓和臺灣之參與,來擴大TPP的經濟勢力,抑或是另起爐灶,組建更大型的多邊FTA經貿集團。一般而言,在RCEP自由貿易區還尚未形成之前,若臺灣能夠加入談判,比較能夠將自身的經濟特性納入協定規範當中,這對臺灣未來的經貿發展又將是一大優勢。若臺灣能夠加入成為RCEP經貿體的成員,可以參與經濟規模又較TPP為大的RCEP,則對臺灣的經貿競爭力有很大的助益,更可以擴大臺灣的經貿利益。
整體而言,透過瞭解東亞區域的經濟整合與發展,並評估東亞區域整合的趨勢,如何有效推動臺灣與「東協加六」國家之間的經濟整合發展,是當前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重要策略,而此政策和參與TPP可說並行而不相悖,亦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當此之際,臺灣不但要擁抱美歐市場,更要拓展中國與東南亞的市場,因此有必要以RCEP經貿整合為優先目標,這將是臺灣未來關鍵的重要區域發展策略。
在此基礎上,兩岸加入TPP、RCEP,有助穩定亞太區域新秩序。若臺灣加入TPP,有助於強化ECFA實質經貿交流的廣度與深度,在這種情況下,其他亞太周邊國家由於與臺灣的競爭關係,必定會更快速的與大陸洽簽FTA-如韓國,如此發展將更有利於中國建立起以ASEAN+N為主的亞太區域整合秩序。對臺灣來說,如果中國能體認臺灣加入TPP,事實上對中國大陸的區域佈局有利,則中國便會在臺灣加入TPP的態度保持開放、而非疑慮。此外,其他周邊國家若因此而熱絡於跟中國簽訂FTA,則臺灣雖與大陸建立了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但對臺灣因此而需承擔走向「中國聯盟」疑慮的成本也將大幅降低。就在中美兩國分別利用ASEAN+N與TPP進行區域領導權的爭奪,卻發現彼此經濟高度相互依賴的矛盾同時,支持臺灣在與大陸簽訂ECFA後、續加入TPP,是解決當前亞太區域新秩序路線衝突下的一個好方案。
因此,臺灣與中國大陸都是全球經濟體系重要的一環,是亞太區域主要的參與者,若能共同合作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可為兩岸經貿發展再寫下新頁。

第三節 海峽兩岸加入TPP、RCEP的策略
壹、應該對美國在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主導權保持謹慎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是高標準的貿易協定,包括所有貨物、服務和農產品貿易,可以作為推動APEC區域一體化的重要動力,有可能成為亞太自由貿易區的重要基礎。因此,對於中國大陸、臺灣來說,「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也是一次巨大的機遇,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在亞太區域整合中發揮與自身實力相對稱的作用。美國希望通過TPP談判,將其打造成一個21世紀貿易協定的標準模式。其實質是想繼續主導新時期全球貿易規則,在多邊貿易體制改革成本增大的情況下,轉而依靠區域貿易協定,將其主張的多邊貿易議題先行納入到區域貿易協定談判中來。因此,美國積極與新加坡和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與泰國和馬來西亞積極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進程中需要主導力量的出現,美國以其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試圖主導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在主導權的問題上,中國大陸、臺灣無法直接與之抗衡。可以借助美國的力量,打開亞太市場,為中國大陸、臺灣出口企業開創更加便利的國際市場環境。
雖然,目前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趨於穩定,但由於美中兩強對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途徑之方式、範圍、深度與步驟上均有明顯立場分歧,因此,臺灣實宜謹慎因應,求取平衡,並在支持APEC實現FTAAP的大架構下,妥善運用臺灣的APEC成員身分,以同時掌握亞洲與跨太平洋區域整合,有助臺灣提升區域經濟整合參與之契機。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與美國進行新興戰略性產業合作。美國曾經並且仍然擁有生產效率最高的製造業,曾經制定過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正在制定激勵清潔能源設備製造業的措施。這是具有國內外競爭力的新興行業。中國大陸、臺灣可以借助美國發展綠色製造業的契機,在技術層面進行合作,減少貿易摩擦。為清潔能源工業以及經濟的穩定發展打下基礎。可以在以下領域進行產業合作:風力發電、太陽能等能夠產生能源的技術;電池、職能電網等能夠儲存和輸送新能源的技術;電動汽車及零部件,碳捕獲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等。
有效統合政策資源,明確談判授權。不論日後有關外部非經濟因素,是否可能持續干擾臺灣與其他國家洽簽ECA/FTA,必將面臨其對等開放要求一事,無論公、私部門均有必要及早為此建立自由化之共識與準備。應有效統合臺灣公、私部門執行自由化政策的豐沛資源,給予第一線談判官員明確談判授權,透過積極而成功的ECA/FTA佈局,為臺灣未來在面臨區域經濟整合,開創雙軸競合的視野與格局。
貳、加快與東亞經濟體實質性區域經貿合作進程
當前中國大陸、臺灣正在逐步履行WTO的承諾,杜哈回合的談判進程短期內不是中國的最優先關注點。中國大陸、臺灣仍然需要將更多精力用在區域經濟合作領域,尤其是東亞區域經濟合作領域。雖然東亞區域一體化的經濟效益並不大,但是其政治和安全影響力卻很大,涉及美國與中國大陸、臺灣和日本爭奪該地區的領導權。因此,中國大陸、臺灣需要加快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鞏固中國大陸、臺灣與東盟、智利、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經貿合作關係,在主要領域進行實質性合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先重點鞏固與東盟和韓國的經貿關係,加快與東亞經濟體實質性區域經貿合作進程。
參、制定應對勞工標準和綠色環境標準貿易壁壘的預案
在這一方面,美國做好了兩手準備,如果杜哈回合無法滿足美國對勞工標準和綠色環境問題的關注,那麼美國將會借助TPP來推行這些標準。加之美國國內已經開始實行綠色製造業計畫,有可能出臺針對中國的綠色環境貿易措施。中國大陸、臺灣應該提前做好準備,發展綠色製造業。因此,可以預見,無論是在多邊還是區域層面,勞工標準和綠色環境標準議題的談判將會加快。中國大陸、臺灣大陸應該制定自己的談判預案,制定切實的應對措施。未來中國大陸、臺灣企業將會面臨來自勞工標準和環境標準的衝擊。中國大陸、臺灣應該在國際勞工標準和綠色環境標準制定中發揮作用,體現自身利益,否則將會陷入被動局面。
第四節 結語
在亞太區域經濟發展變化快速的情勢中,如何藉由同步推動跨區域及區域內之雙邊與多邊高品質FTA,追求臺灣最大利益,成為未來亞太主要貿易國家所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因此,臺灣除持續加速推動對外洽簽ECA/FTA外,針對類似TPP之高品質協定,需要在農、工、服務業與臺灣內部法規調整上必須進行大幅開放與改革,並及早籌措可能受損產業及勞工之衝擊因應措施與相關經費預算。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