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100貝多芬 (全新修訂版) | 誠品線上

經典100貝多芬 (全新修訂版)

作者 許汝紘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經典100貝多芬 (全新修訂版):當命運找上門時,我將勒住其咽喉,不會被祂所擊倒。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無聲世界的樂音飄揚★來自樂聖貝多芬的不朽經典之作,含樂曲、樂評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命運找上門時,我將勒住其咽喉,不會被祂所擊倒。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無聲世界的樂音飄揚◎來自樂聖貝多芬的不朽經典之作,含樂曲、樂評與創作故事!◎掃描QRcode,一飽100首兼含壯麗、婉約、深情、磅薄的絕世浪漫!●即使對於藝術,也不必再對它掩飾你的耳聾。●我決心掃除一切障礙,我相信命運不會拋棄我,我恐怕需要充分估量自己的力量,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我只希望自己能給這個世界一些美好的音樂,然後就像一個老頑童一樣,在各位體面的先生面前了結塵世上的事。樂聖貝多芬的誕生,拉開了音樂史上石破天驚的序幕。他的音樂自由奔發、熱情洋溢,聆聽者無不震撼、激昂,視其為音樂之神。然而,晚年卻悲劇性地失聰,無法聽見樂章的恢弘瑰麗,無法親手傳達來自靈魂深處吶喊的命運音符…交響曲《英雄》,恢弘大器、原以法國革命英雄拿破崙為名題贈致敬之作,卻因拿破崙稱帝,憤而撕去樂章篇名,改為「英雄」。奏鳴曲《熱情》,如同火燄的洪流傾注在花崗岩石上、像是不斷衝擊著山壁的波浪,狂暴卻無法擊碎。他愛上有夫之婦,壓抑的情感,只能藉由琴音傳達。奏鳴曲《華德斯坦》彷如在廣闊的平原上,灑滿了陽光,是一種在夏日永遠嫌不夠多的美好日子…。交響曲《命運》,代表了他與「死寂世界」對抗的心路歷程。貝多芬說:「當命運找上門時,我將勒住其咽喉,不會被祂所擊倒。」第九交響曲《合唱》,讓貝多芬的音樂生命攀上高峰,人聲合唱渾厚振奮的《快樂頌》,成了貝多芬最後傳世的不朽曠世鉅作。1824年5月7日晚上,在維也納宮廷劇院首演第九交響曲《合唱》與《莊嚴彌撒曲》。失聰的貝多芬無法親自指揮演出,只能獨自坐在台邊的椅子,背對著聽眾。樂曲結束時,他聽不見身後掀起的如滔滔巨浪般洶湧的掌聲;也聽不見曲目終了時,如山崩地裂般爆發的聲聲喝采。貝多芬毫無所覺,只是低頭看著樂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仍兀自打著拍子。這時有位女歌手走到他身邊,輕輕拉著他的衣袖,他才發覺演奏已經結束。當他轉身面向聽眾,全場響起如雷掌聲,所有人都起立向這位天才致敬,並瘋狂呼喊「Beethoven、 Beethoven 、Beethoven…」,大家都為之感動得潸然落淚。這是音樂史上最真實、最感性的一幕、也是貝多芬最接近完美的時刻。本書精心整理貝多芬100首經典曲目,以簡明文字「輕鬆認識懂古典樂」為宗旨,除樂曲風格和創作背景,加上背後軼事及古典樂常識,讓每首作品更富血肉。此外,每首經典隨篇附樂曲QRcode,輕鬆掃描,浪漫無遠弗屆,享受絕無僅有的「樂讀」體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許汝紘國立中央大學畢業,曾任震旦集團雜誌社總編輯、錦繡出版集團文庫出版公司總編輯兼行銷企劃總監、雲門咖啡行銷總監,現任高談文化社長兼總編輯。除致力挖掘優秀書籍,同時在音樂、藝術、歷史、中國古典方面筆耕不輟,曾出版「你不可不知道」藝術系列、音樂系列書籍、「重繪經典」系列書籍、《用圖片說歷史》系列書籍、《越古老越美好》系列書籍。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出版序貝多芬生平交響曲C大調第1號交響曲D大調第2號交響曲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F大調第八號交響曲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弦樂四重奏F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F大調第七號弦樂四重奏《拉蘇莫夫斯基第一號》E小調第八號弦樂四重奏《拉蘇莫夫斯基第二號》C大調第九號弦樂四重奏《拉蘇莫夫斯基第三號》降E大調第十號弦樂四重奏《豎琴》F小調第十一號弦樂四重奏《莊嚴》降E大調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降B大調第十三號弦樂四重奏升C小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A小調第十五號弦樂四重奏F大調第十六號弦樂四重奏21降B大調大賦格曲協奏曲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C小調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C大調三重協奏曲G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鋼琴奏鳴曲F小調第一號鋼琴奏鳴曲A大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31C大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32降E大調第四號鋼琴奏鳴曲C小調第五號鋼琴奏鳴曲F大調第六號鋼琴奏鳴曲D大調第七號鋼琴奏鳴曲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E大調第九號鋼琴奏鳴曲G大調第十號鋼琴奏鳴曲降B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降A大調第十二號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第十三號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D大調第十五號鋼琴奏鳴曲《田園》G大調第十六號鋼琴奏鳴曲D小調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46降E大調第十八號鋼琴奏鳴曲G小調第十九、二十號鋼琴奏鳴曲C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F大調第二十二號鋼琴奏鳴曲F小調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升F大調第二十四號鋼琴奏鳴曲G大調第二十五號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E小調第二十七號鋼琴奏鳴曲A調第二十八號鋼琴奏鳴曲降B大調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漢默克拉維亞》E大調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降A大調第三十一號鋼琴奏鳴曲C小調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鋼琴三重奏及鋼琴小品D大調第五號鋼琴三重奏《幽靈》降B大調第七號鋼琴三重奏《大公》降E大調十五段變奏曲與賦格《英雄變奏曲》七首鋼琴小曲F大調鋼琴曲《可愛的行板》A小調鋼琴曲《給愛麗絲》C小調依自作主題之三十二段變奏曲依《狄亞貝里圓舞曲》所寫的三十三段變奏曲六首鋼琴小曲小提琴奏鳴曲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降E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A小調第四號小提琴奏鳴曲F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A大調第六號小提琴奏鳴曲C小調第七號小提琴奏鳴曲A大調第八號小提琴奏鳴曲A大調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G大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及變奏曲F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G小調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A大調第三號大提琴奏鳴曲C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奏鳴曲D大調第五號大提琴奏鳴曲鋼琴與大提琴所寫之十二段變奏曲鋼琴與大提琴之七段變奏曲序曲及藝術聲樂曲柯里奧蘭序曲《艾格蒙序曲》《雅典的廢墟》土耳其進行曲《獻堂式》序曲藝術歌曲《阿德萊德》詠歎調《啊,不忠的人》《致遠方的愛人》C小調合唱幻想曲歌劇、神劇、彌撒曲及清唱劇歌劇《費德里奧》神劇《橄欖山上的基督》D大調莊嚴彌撒C大調彌撒清唱劇《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浪漫曲及七重奏F大調第二號小提琴浪漫曲1降E大調七重奏貝多芬大事記貝多芬作品列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經典100貝多芬 (全新修訂版)
作者 / 許汝紘
簡介 / 經典100貝多芬 (全新修訂版):當命運找上門時,我將勒住其咽喉,不會被祂所擊倒。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無聲世界的樂音飄揚★來自樂聖貝多芬的不朽經典之作,含樂曲、樂評與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7101938
ISBN10 / 9867101936
EAN / 9789867101938
誠品26碼 / 2681727650006
頁數 / 36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5X16.5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當命運找上門時,我將勒住其咽喉,不會被祂所擊倒。
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無聲世界的樂音飄揚

試閱文字

自序 : 出版序
──兼顧聽覺與視覺,一同拉開浪漫時期的序幕。

1787年,貝多芬背起行囊,興沖沖的來到維也納,拜訪了他心目中的偉大音樂家──莫札特。忙碌得沒時間指導貝多芬的莫札特,在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後,鄭重地告訴友人:「要注意這個少年,不久,他將震撼全世界。」
而今,樂聖貝多芬已逝世184週年。
當我們回顧音樂史,「貝多芬奇蹟」的光芒,依舊耀眼得讓人無法逼視,那是大時代環境創造出來的輝煌成果。十八世紀,席捲全歐的自由浪潮與狂飆運動,伴隨著美國的獨立運動、法國大革命、產業革命與化學革命的步伐,徹底改寫了人類歷史的結構。而貝多芬就是在這股時代的衝擊下,成為第一個獲得創作自由的音樂家。他雖必須依附權貴,但卻漠視他們的權威;他擁有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更將音樂的情感和內涵直接訴諸普羅大眾。
貝多芬所譜寫的每一首新曲子,不但代表著一個新概念的開啟,同時也代表一個新境界的開端。他徹底實現了一個不重複、獨特、唯一、全然屬於他個人的藝術創作概念。但晚年悲劇性地失聰,卻讓他無法聽見樂章的恢弘壯麗,當觀眾在維也納宮廷劇院欣賞完第九交響曲《合唱》首演後,潸然落淚地呼喊:「Beethoven、Beethoven、Beethoven……」時,貝多芬仍浸淫在他死寂的音樂世界中,對這位桀敖不馴的音樂家來說,無疑是一大諷刺。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拋掉古典時期的音樂桎梏與枷鎖,情感強烈且咄咄逼人,才華洋溢的他以無與倫比的獨創樂章,創造了一種新的音樂模式,讓音樂語言與風格產生全面性的變革。大手一揮,徹底打碎古典時期的莊嚴與穩定,一舉開啟了浪漫時期繁花似錦的音樂世界。
優質、精緻,兼具入門、賞析,可以輕鬆閱讀的音樂書籍,是我們的出版堅持。過去,我們以《你不可不知道》系列音樂書系,和讀者分享音樂熱力。然而,即便文字再精采、說明再多,無法親耳聆聽貝多芬的傑作,讀者便很難透過閱讀去理解音樂所想傳遞的情感。因此,我們特別在介紹每一首曲子的開頭,都附上一個二維碼,方便讀者透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直接連結音樂播放平台,立即聆聽書中所推薦的樂曲,並同步閱讀關於該首樂曲的創作背景、創作故事,兼及理解相關的音樂知識,讓讀者能兼顧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閱讀需求。
貝多芬的音樂魅力是無遠弗屆的,經過數百年之後,更沉澱為今日的曠世經典。透過本書對經典樂曲的多角度描繪,我們期待您或可在清楚的詮釋、完整的說明,以及同步聆賞音樂的設計中,讓每一首曲子都能在書頁中鮮活躍動起來,讓旋律變得更加親近,讓音樂的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 我們期待讀者對本系列書籍的喜愛與指教,您的支持將是我們持續邁進的最佳動力。

總編輯 許汝紘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們不稱那些以智力或體力獲取勝利的人們為英雄。
我們所稱的英雄,是心靈偉大的人。
—— 羅曼.羅蘭

貝多芬生平
Ludwig Von Beethoven,1770-1827

音樂界巨擘的誕生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昂,有著射手座的積極熱情。從小在父親的嚴厲指導,每天都辛勤的彈練鋼琴,12歲時父親就以他的音樂才華為號召,舉辦演唱會、試圖以此改善家中的經濟狀況。小小年紀他就必須靠著演奏維生、並一肩負起家中的經濟重擔,後來他當上宮廷的大鍵琴手,並開始在啟蒙老師的教導下,創作曲子。由於當時維也納是歐洲文化藝術中心,他體認到要讓自己才華得到認同,只有前往維也納。
1792年,他以二十二歲年輕音樂家身分,在波昂選侯爵法朗次(elector Max Franz)的資助下,決定搬到維也納定居,他一方面希望能在這裡找到好的老師指導他作曲,一方面也希望能在這個首善之都開展自己的音樂事業。十八世紀末的歐洲,啟蒙時代正要興起,戰火四起,長達五百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和舊有封建制度,走到了瓦解的邊緣。信仰、金錢和政治實力,都得到重新分配。而在藝術文化上,古典主義逐漸走下坡、浪漫主義逐漸抬頭。
在1792年3月,統治奧地利的利奧波德二世過世,四月法國即對奧地利宣戰,挑起五年戰火。同年11月,戰事就漫延到了波昂。
原本科隆選侯爵資助貝多芬前來維也納,是要來接受莫札特的教導,但不料莫札特卻去世了。其實貝多芬早在十七歲時就已經見過莫札特,莫札特對他大為賞識,卻因忙於作曲而無暇對他多所指導。
在莫札特過世後,貝多芬接受另一個音樂大師海頓的指導。海頓從1761就受雇於艾斯特哈濟家族擔任宮廷樂長,長年在艾森史塔(Eisenstadt)、維也納和艾斯特哈札(Eszterhaza)三地行宮和皇宮內創作、演出,在1790年這年因為雇主尼可拉斯王子(Prince Nikolaus)過世,繼位的王子對音樂不感興趣、解散了宮廷樂團,而海頓也同時被解雇,這讓外界有機會接觸到這位當時聲勢地位都在巔峰的交響曲之父,他是當時維也納作曲界唯一和莫札特齊名的大師。
身為科隆侯爵宮廷歌唱家父親約翰(Johann van Beethoven)的兒子,他從小就接受父親嚴格的音樂訓練,再加上出色的天份,讓他贏得了選侯爵的贊助,一般相信,貝多芬的父親在看到莫札特的成功後,即希望他能步莫札特後塵,成為歐洲上流社會的新寵兒,他所未料的是,讓莫札特賴以成名的貴族勢力,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到來毀於一旦。

輝煌的維也納時代
來到維也納以後的貝多芬,不斷尋求機會。透過波昂好友的引介,他先寄居在李奇諾夫斯基王子家中,並追隨海頓、薩里耶瑞等名家學習作曲和對位法,同時也開始以鋼琴家的名義舉行音樂會並加入上流聚會裡,希望藉此打開知名度。雖然在波昂時期曾經寫下幾首優秀的作品,但貝多芬卻始終不認為那是他正式代表作。
一直到他在維也納才第一次為作品標上作品編號,他發表了標號「作品一」的三首鋼琴三重奏,之後他就接連寫下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大提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和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等作品,很大聲地向維也納人宣告一位年輕鋼琴家的正式登場。
這段期間的貝多芬,是以充滿了好奇和敏銳的眼光在搜尋任何機會的。他察覺到海頓和莫札特針對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曲這類新音樂型式所寫的作品中,有著其他作曲家還未來得及開發的空間,會是他可以一展作曲長才的領域。也發現鋼琴奏鳴曲在莫札特之後宛如創作處女地一般、足以讓他無窮揮灑創意,因此傾注心力創作這兩些曲式。
他也在他拿手的鋼琴曲上,做足功夫。藉由鋼琴演奏會拓展聲名、創造收入。鋼琴曲的作品也隨著他舉行演奏會的次數而增加。另一方面,他也積極地投合上流社會的品味,在服裝和語彙上融入維也的時尚,雖然日後他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而刻意以反向操作的手法,突顯自己藝術家不修篇幅的一面。
來到維也納的前十年,貝多芬靠著鋼琴即興和早期的奏鳴曲作品,吸引了維也納的目光。但貝多芬也在日趨瓦解的舊體制中,也逐漸走出自己風格,這時期的《悲愴》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暴風雨》奏鳴曲,都大膽地突破傳統的古典主義限制,早一步,探觸到浪漫音樂的先聲。
隨著在事業上屢登高峰,眼看就可以振翅高飛,一展豪情壯志的貝多芬,卻在這時首次遭遇命運的惡作劇。來自上帝對人類最諷刺的玩笑:讓一位偉大作曲家失聰。1796年,貝多芬首次在筆記簿上透露他的身體出現問題的跡象,緊接著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最後終於在1802年,在前往海利根城時,寫下了「海利根城」遺書,遺書中沉痛的描述自己受耳疾所苦的心情,並交待後事。然而,似乎是樂觀的天性支持著他、又似乎是對於音樂的熱情讓他無法就此罷手,他打消了自殺的意念,重新回到維也納繼續擔任上帝為人世製造美樂的發聲器的角色。

「不朽的戀人」之謎
年輕的作曲雄獅建立了自己的地盤、踏穩了腳步後。貝多芬在維也納的第二個十年,很外地就意識到自己有更大、更強的能量蓄勢待發。他在第三號《英雄交響曲》創作時,對友人表達了對自己以往作品的不滿,並預告將有全新面貌的呈現。
緊接著就踏入他成熟期的第一個階段,在這第二個十年間,不僅產量豐盛,而且每有突破新作,三十出頭的貝多芬,就像是一頭羽翼豐滿的鷹一樣,昂首山頭,睥睨群雄,深知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在,等待著每一個出擊的機會,幾乎沒有一次是落空的。他在這階段的《華德斯坦鋼琴奏鳴曲》、《熱情鋼琴奏鳴曲》、第三、四號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首拉蘇莫夫斯基四重奏、第三、五、六號交響曲等,都是音樂史上最具有代表性、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傑作。
這過程中,隨著貝多芬對自己的信心和事業版圖的穩固,他也開始渴望愛情與家庭,從來到維也納以後就經常有戀愛或暗戀對象的貝多芬,始終沒有明顯與任何其中一位女性長期戀愛紀錄,卻在1809年寫了一封給「不朽的戀人」的信,讓後世飽生疑竇。這封將貝多芬愛意表達得最強烈的信,始終無法證實其收信人的身份,卻似乎最能道盡貝多芬一生的感情狀況:熱切而無法獲得成果。
過了三十五歲的貝多芬,似乎受到耳疾和家中瑣事的影響,創作量忽然銳減。在1808年完成《第六號交響曲》、1809年完成《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告別鋼琴奏鳴曲》等作,之後就一直都沒有大型代表作。這段期間,他已經逐漸不用再以鋼琴演奏謀生,而耳疾也早已讓他瞭解自己不再適合公開演出。
隨著海頓在1809年過世,貝多芬已被認為是音樂大師接班人,他稍後被邀請為歌德的《艾格蒙》劇作譜曲,並在1812年見到這位聲名顯赫又權傾一時的文豪、思想家。兩人共同迎接了一個新時代的正式到來--浪漫時代。這個發源於德語和英語地區的文學運動,在他們相遇的那一刻,可以說從歌德手中傳遞給了貝多芬。
1813年,貝多芬寫下了第七號交響曲,第一次讓貝多芬嚐到受維也納民眾擁戴的滋味。先前的貝多芬往往被認為太過崇高、不適合雅俗共賞。但是第七號交響曲的到來,將貝多芬拱上了當代最知作曲家的地位。來到維也納的第三個十年的第一年,貝多芬終於可以回首二十一年前初到維也納的雄心壯志,並驕傲的點頭了。1814年,他以作曲家的身份,被邀請到歐洲貴族、政要雲集的維也納議會中,受到表揚。在這之前,連拿破崙率軍攻入維也納時,都還特別下令派兵駐紮在貝多芬家前站崗,以免大師受到戰火波及無法創作。
然而,隨著大師地位的來臨,時代品味的跟進,也表示他跟年輕一代的脫節,一個輝煌的年代即將告終。隨著貝多芬邁入四十歲,他的生活起了很大的變化。長年來贊助他的貴族紛紛過世,他的體力也毫不留情地開始走下坡。1815年,貝多芬的耳疾終於宣告走入終站,他再也聽不到了聲音,這之後的他,完全仰賴對話簿與人溝通,這些在他死後依然被妥善保存的對話簿,連同它許多譜寫樂曲時使用的草稿簿,提供了我們許多對他作品和生活的蛛絲馬跡。
這樣的情況下的貝多芬,面對著的是時代品味的改變,以及迎頭趕上的新一代的作曲家。來自義大利,小貝多芬二十二歲的羅西尼,早熟而深明音樂市場的機制,二十二歲就快速地靠著歌劇竄出頭來,這種結合音樂和戲劇的娛樂型式,向來不是尋求理性的交響樂和鋼琴奏鳴曲所能抵擋,很快地,浪漫主義的氛圍就要靠著義大利美聲歌劇(Bel canto)的普及,推向歐洲各地,十九世紀之後的八十年,幾乎就是主導在義大利和德國兩大歌劇作曲家(威爾第、華格納)的手中,無法逃脫,這兩大主流橫掃全歐。

悲劇性的失聰與大師的隕落
面對這種情境的貝多芬,或許可以慶幸上帝賜予他失聰的恩澤,因為他可以無視於這些變化,全神貫注在自己的音樂中、勾勒一個理想的美學,將他追求的型式與結構美推到最巔峰的狀態。於是在四十五歲以後,他開始有如脫胎換骨一般地,接連寫下我們在其先前作品中所無法預測到的烏托邦式的音樂,《漢默克拉維亞奏鳴曲》和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狄亞貝里變奏曲》、五首後期弦樂四重奏、《莊嚴彌撒》和《第九號合唱交響曲》。
1826年,貝多芬完成他生前最後一首長篇大作《第十六號弦樂四重奏》,一邊心裡正在策劃第十號交響曲、也還想著為歌德的浮士德譜寫音樂,並效法韓德爾寫一齣神劇,卻在一次拜訪哥哥回家後染上感冒,隨即引發併發症,在一連臥病在床三個月不起後,於1827年3月26,以五十七歲之齡,病逝於一場大風雪之中。
貝多芬的一生,他出生於古典時代後期,而卒於浪漫時代初期,承接起維也納古典風格,卻扮演了扭轉音樂風格的重要角色。他的作品除了具有承先啟後,讓我們看到前期從古典風格逐漸轉變到後期的自由浪漫手法外,最主要的還在於他抗拒宿命,不屈不撓地在失聰的狀態下堅持作曲。
失聰作曲,就如同眼盲畫圖一樣的艱難,而貝多芬不僅僅克服了這樣的困難,還進一步將音樂當成超越滿足聽覺享受的表達工具,是具有「樂」以載道,發抒他內心對人類平等、四海一家理想的頌歌。不管在貝多芬的時代或是現代,貝多芬的音樂從來就不是可以放在背景裡、供人輕鬆聆聽的音樂。他的音樂立意崇高、要求聽者全神注意,在那些他細細堆積、推敲出來的音符中,品味到調性、主題、動機的鋪陳,搜尋其用意和目的。只有透過這樣的專注,這音樂才會在表面的感官滿足之上,在聆者和演奏者心中,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意象,那是超過音樂演出那段時間以外的真正滿足,而這也是為什麼貝多芬在音樂史上,始終具有其崇高的地位,而被稱為「樂聖」的主要原因。

Symphony
C大調第1號交響曲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創作年代:1800年

雖然是生平第一首交響曲,卻已經展現出貝多芬他不是平凡之輩的才華。這可以從樂曲第一道和弦看出來,雖然樂曲明指是C大調,按理應以C大調登場,但是,第一個和弦卻是以F調的屬七和弦展開。這顯示貝多芬的大膽和創意。當時的一名樂評人就抱怨:「像貝多芬這樣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採用這樣大的自由度和怪異手法去創作,是不會有人譴責他的,但是用這麼不恰當的作法開始一首樂曲,卻還是不適合在歌劇院這樣莊嚴的音樂會中出現。」

這首交響曲的創作過程和創作動機,後世無法得知,甚至連此曲的原始手稿也都遺失了。僅知此曲是在1800年4月2日首演於維也納的「堡側國立宮廷皇家劇院」(Kaiserlich-Koenigliche National-Hof-Theater nachst der Burg)。這場音樂會也是貝多芬來到維也納後,第一場大型的音樂會。在聽完第一場演出後,當地的《大眾音樂報》(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讚美全曲非常藝術、有創意且充滿巧思,但抱怨:「木管演奏段太多」。

由此可知,此曲不僅在和聲上讓當時人感到新穎,連配器的運用,也打破當時人的習慣。貝多芬把這首交響曲獻給他的贊助人史威登公爵(Gottfried Van Swieten)。創作此曲時,貝多芬29歲,但是前兩年,他的聽力已經開始出現逐漸喪失的情形了。雖然是他的第一首交響曲,但是貝多芬在這之前已經完成了一套三首的鋼琴三重奏、奏鳴曲(分別是作品1、作品2),大致上當時音樂廳主要演奏的型式他都已產生了代表性的作品。從這一點我們即可知道,貝多芬從一開始,就已經將交響曲的創作當作是一位作曲家創作的首要位置。

此曲共以四個樂章寫成,這樣的型制是莫札特、海頓交響曲中就定下來的。四個樂章分別是:非常緩慢的-光輝的快板(Adagio molto-Allergo con brio)、活潑、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小步舞曲與中奏:非常快且活潑的快板(Menuetto & Trio: Allegro molto e vivace)、慢板-非常快且活潑的快板(Adagio- Allegro molto e vivace)。以小步舞曲在第三樂章的作法,在日後,都被貝多芬改成詼諧曲(Scherzo),除了《第4號交響曲》以外。而即使在此,雖名為小步舞曲,音樂還是詼諧曲的速度和性格,因此許多人相信貝多芬是在這裡開聽者的玩笑,故意把詼諧曲叫作小步舞曲,讓前來聆聽的觀眾嚇一跳。相對於詼諧曲的快速與匆忙,樂章的中奏卻出奇的寧靜,這段音樂中木管和弦樂團呈現對比的性格,效果奇佳,讓英國作曲家艾爾佳(Edward Elgar)非常的著迷,刻意一音一音地抄譜以分析其原因。而第四樂章則是全曲最早開始起草的,有趣的是,貝多芬原本似乎有意以此為第一樂章。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