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青河
作者 | 於梨華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夢回青河:於梨華首部長篇小說五十三週年典藏版二十世紀三○年代抗戰初期,浙東水鄉,時代的戰火,女性意識的戰火,人性的陰暗、可鄙、可憐、可惡,交織出一段愛怨錯綜的大 |
作者 | 於梨華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夢回青河:於梨華首部長篇小說五十三週年典藏版二十世紀三○年代抗戰初期,浙東水鄉,時代的戰火,女性意識的戰火,人性的陰暗、可鄙、可憐、可惡,交織出一段愛怨錯綜的大 |
內容簡介 於梨華首部長篇小說五十三週年典藏版◎小說出版後很轟動,電臺天天晚上八點至九點會聯播這部小說。之後並被改編成電視劇,歷經四年改編劇本,由兩岸三地知名演員劉雪華主演,香港導演李翰祥也買下電影拍攝權。◎故事中人物美雲、定玉與林國一三個年輕人的愛情悲劇,如同《紅樓夢》,因此《夢回青河》被稱為「民國時代的《紅樓夢》」。◎承襲中國小說的章回傳統,描寫大家族興衰與悲歡,刻畫人性的幽微與軟弱。◎以抗暫時期淪陷區浙東為背景,使用浙東方言,保留珍貴的習俗、風土。◎跳脫單純的婚戀故事,描寫人性善與惡的極限,結尾留白讓讀者唏噓之餘,陷入哲學思考。二十世紀三○年代抗戰初期,浙東水鄉,時代的戰火,女性意識的戰火,人性的陰暗、可鄙、可憐、可惡,交織出一段愛怨錯綜的大家族故事。於梨華在異國的土地上,追尋童年的青河故里,細膩工筆描繪戰亂時代的欲望與衝突,被譽為民國時代的《紅樓夢》。月亮隱到樹叢後,塘就暗了,我們在暗裡等著,月亮慢慢又伸出頭來,把塘水又染得銀亮亮的,像是什麼富人撒了一批銀錢。我看得出神,彎下腰,伸手去撈,小銀片一扭腰,就從我指縫間溜走了,人的生命不也是這樣嗎?「夢回青河」是於梨華1963年的成名作,也是她寫作生涯首部長篇小說,寫大家庭的錯綜,是極少數以敵偽統治的時地為背景的華文小說。書中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浙東一個林氏大家族中,表面上是講述姑表兄妹的三角戀愛,實際上描寫了大家庭中複雜的人際關係、人性的醜惡,以及戰亂之中人的自私,終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第一人稱的女主角之一定玉是個中學生,因此,這部長篇小說也成了極為珍貴的歷史紀錄,為我們留下當年抗戰期間淪陷區內學校的點滴。書中使用了浙東方言,也成為獨特的語文趣味,加上許多當地與當時代習俗與風土,在高潮起伏情節扣人心弦之餘,也呈現了難得一見的風景「於梨華精選集」共十八部作品,自二○一五年六月開始陸續出版。所有作品皆由於梨華親自選入、修訂及校對,每一部都是絕無僅有的精彩之作,典雅清新的書封設計由兩屆金鼎獎圖書設計獎得主楊啟巽操刀,蒐藏價值無限。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這部小說中的男女角色便都是這樣的一些平凡人物,作者竟能把他們同她們個個刻劃得原形畢現,一點兒也不過火、不蹩扭,使讀者為之時恨、時歎,終於憐惜同情而不能自已,這真是很大的成功。」--沈剛伯「筆力矯健,文氣濃郁如烈酒。……因為我也是浙東人,見到《夢回青河》的作者運用方言的成語,能涉詞見趣,因此更覺得親切可愛了。」--徐訏「從她的成長、成年、成熟、成名,乃至成了祖母級,時間拉得這麼長,距離分得這麼遠,中間還游絲般若有若無地斷了線,但心境卻彼此深知。於梨華實在是我今生交的不平常的文友之一。」--林海音【推薦序作者】史學鴻儒──沈剛伯湖北宜昌三斗坪人,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曾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系主任,為中國開闢世界史研究的先驅。一九四八年赴臺任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教授及主任,創立了考古人類學系、圖書館系。一九七○年被遴選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其畢生貢獻於教育事業,是一位史學、史才、史識和史德兼備的學者,同時也是國際漢學界紅樓夢專家。著有《史學與世變》、《讀史與修身》、《今天的大學和社會》等中西文論著數十篇。現代小說家──徐訏本名徐傳琮,浙江寧波慈溪人,香港著名作家。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心理學研究所。一九三六年,赴法國留學,並以中篇小說《鬼戀》一舉成名。後因抗日軍興中輟學業,回到上海主編《人間世》、《作風》等刊物。一九四三年發表長篇小說《風蕭蕭》,居抗大後方之暢銷書榜首。一九五○年移居香港,曾創辦「創墾出版社」,及《熱風》、《論語》、《幽默》等期刊。在新加坡、香港多所大學執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香港浸會學院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等職。其間著作多元,涵蓋小說、散文、新詩、小品、戲劇、論著及編譯等,其中尤以小說影響最大,是中國現代文壇上成就斐然的多產作家之一。純文學雜誌創辦人──林海音臺灣文學家,一九一八年出生於日本大阪,三歲隨父母返臺,五歲舉家移居北京。一九四○年進入北平師範大學圖書館工作,一九四八年返臺,隔年開始在報章發表文章。曾任《國語日報》編輯、主編,《聯合報》副刊主編、《文星雜誌》兼職編輯,擔任聯副主編時曾發掘相當多的人才,如林懷民、七等生、黃春明、鄭清文、鍾理和等,並曾任教於世新專科學校,一九六七年創辦《純文學月刊》,擔任發行人及主編,一九七一年創辦純文學出版社。著有長篇小說《曉雲》、《城南舊事》小說集、短篇小說集《婚姻的故事》、《林海音童話集》、《林海音文集》(共五冊)、《林海音作品集》(十二冊)等涵蓋小說、散文、兒童文學的豐富作品,並曾榮獲「世界華文作家大會」頒贈「終身成就獎」(一九九八年)、第二屆五四獎「文學貢獻獎」(一九九八年)、中國文藝協會頒贈「榮譽文藝獎章」(二○○○年)等獎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於梨華祖籍浙江鎮海,1931年生於上海。1947年舉家遷往臺灣,就讀臺中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隔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同年九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就讀,後轉入新聞系,1956年獲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期間也嘗以筆名方莉夏、鴻鳴投稿,文章散見《文學雜誌》、《自由中國》、《現代文學》、《文壇》、《野風》等刊物,當時有幾篇小說,如〈鞋的憂喜〉、〈無腿的人〉、〈殞落〉、〈埋葬〉和〈追不回的幸福〉(曾收錄於臺灣皇冠出版社典藏全集)已嶄露光芒。文體精緻,被譽為臺灣六○年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物。1956年留美,以英文短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獲米高梅電影公司文藝獎首獎。1968年起,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Albany)分校執教,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刊雜誌選讀。1975年返中國訪親,被臺灣政府視為「媚匪」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年解除。1983年夏被Yaddo Colony(耶都藝區)邀請為寫作區員。1984至1985年得富爾布萊特獎(Fulbright Fellowship)到南斯拉夫與作家交流。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現居馬里蘭州。2006年獲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榮譽文學博士。著有《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獲得1967年嘉新文學獎)、《傅家的兒女們》、《焰》(精選集改名為《花開有時》)、《變》等二十六部小說與散文集,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於梨華 作品年表1956〈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揚子江頭的嗚咽」)1963《夢回青河》(長篇小說) 《歸》(短篇小說集)1965《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變》(長篇小說)1966《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1967《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1968《柳家莊上》(中短篇小說集)1969《白駒集》(短篇小說集) 《燄》(長篇小說)1972《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1974《考驗》(長篇小說)1978《誰在西雙版納》(遊記)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1980《記得當年來水城》(散文集)1988《尋》(短篇小說集) 《美國的來信》(書信集)1989《三人行》(長篇小說)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 《情盡》(短篇小說集)1996《一個天使的沉淪》(長篇小說)1998《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2000《別西冷莊園》(散文集)2002《在離去與道別之間》(長篇小說)2008《飄零何處歸》(散文集)2009《彼岸》(長篇小說) 《秋山又幾重》(中短篇精選集)2015《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 《小三子,回家吧》(長篇小說) 《黃昏,廊裡的女人》(中短篇精選集)
產品目錄 自序 一封信╱於梨華推薦序╱沈剛伯推薦序╱徐訏推薦序 「野女孩」與「嚴肅先生」╱林海音編輯室的話夢回青河附錄 於梨華作品年表
書名 / | 夢回青河 |
---|---|
作者 / | 於梨華 |
簡介 / | 夢回青河:於梨華首部長篇小說五十三週年典藏版二十世紀三○年代抗戰初期,浙東水鄉,時代的戰火,女性意識的戰火,人性的陰暗、可鄙、可憐、可惡,交織出一段愛怨錯綜的大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8727090 |
ISBN10 / | 986872709X |
EAN / | 9789868727090 |
誠品26碼 / | 2681296032005 |
頁數 / | 48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