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子, 回家吧
作者 | 於梨華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小三子, 回家吧:二十週年典藏版於梨華俠道義筆的代表作一個讓於梨華最難忘的筆下人物。一部真實得令人顫慄不已的長篇小說。在那個保守衛道的年代,於梨華以筆代劍,直逼人 |
作者 | 於梨華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小三子, 回家吧:二十週年典藏版於梨華俠道義筆的代表作一個讓於梨華最難忘的筆下人物。一部真實得令人顫慄不已的長篇小說。在那個保守衛道的年代,於梨華以筆代劍,直逼人 |
內容簡介 二十週年典藏版於梨華俠道義筆的代表作一個讓於梨華最難忘的筆下人物。一部真實得令人顫慄不已的長篇小說。在那個保守衛道的年代,於梨華以筆代劍,直逼人性最脆弱、最陰暗的一面。王鼎鈞、尤今 聯合推薦!現在回想起來,我的童年是在第一次的香港之行以後就宣告結束,但當時自己並不覺得。才六歲,怎麼知道童年的意思?自己改變了,但自己自然是最後一個發覺的。把兔娃娃扔掉之後,某些我不知道的是什麼──至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的臭皮囊也被扔掉了似的。又好像身上長了瘡,長在一個不可告人的,自己看不見但摸得到的地方。不知道用什麼藥去治,更不敢問人怎麼辦。像我現在這樣:坐在黑暗裡,想過去黑暗的日子……作者以寫實主義筆法融合許多象徵主義的技巧,真實且富寓意地描寫一位小女孩自六歲稚齡遭近親姑父染指的故事。故事場景發生在美國一個華人移民家庭,作者藉此探討了華人文化中對性話題的隱諱,以及華人父母對孩子生活與學習改變的忽視。性侵的課題在所有族群或文化背景中永遠都是衝擊倫常道德的,但華人的隱諱態度也往往讓性傾向有偏差的人疏於求助醫療,成為在黑暗角落裡傷害他人的兇手。故事殘酷地揭露女性在求助無門下,加上個人性格的弱點,終於演變成一樁悲劇的過程,筆法犀利,女主角遭逢的困境令人身歷其境,完全達到作者欲藉文學震耳聵聾的目的,也將作者原本就關懷女性處境的寫作領域再攀新的顛峰。為女性而寫,為弱勢發聲,寫她們的笑,更寫她們的哭……「小三子幾浮幾沉,萬生萬滅,起惑造業,流轉不窮,狂暴的場面不斷出現,海嘯長決,橫掃人間的細緻精巧。故事節拍迴環往復是於梨華的另一特長,在這裡發揮起來遊刃有餘。」--王鼎鈞「她將關懷的筆觸,大膽地伸向了一個一直暗暗地存在著、但卻極少作家觸及的社會問題──近親的性侵犯。」--尤今「於梨華精選集」共十八部作品,自二○一五年六月開始陸續出版。所有作品皆由於梨華親自選入、修訂及校對,每一部都是絕無僅有的精彩之作,典雅清新的書封設計由兩屆金鼎獎圖書設計獎得主楊啟巽操刀,蒐藏價值無限。【推薦序作者】散文大家/王鼎鈞生於山東省臨沂縣蘭陵鎮(今臨沂市蘭陵縣),臺灣當代散文作家,曾用筆名方以直。創作以散文為主,其它還有詩、小說、劇本及評論。現旅居美國紐約市,專事寫作。著有《開放的人生》、《我們現代人》、《碎琉璃》等。2014年,曾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紀念獎金」、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的文藝評論獎、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中山文藝創作獎」、《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與《聯合報》、《中國時報》輪流主辦的「吳魯芹散文獎」,是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之一。新加坡華文作家/尤今本名譚幼今,出生於馬來西亞,成長於新加坡,畢業於南洋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國家圖書館、報館(擔任記者和副刊編輯等職位),也曾執教於中學和初級學院。以寫遊記小說見長,作品風格細膩、真實、真誠地反映了現實生活裡的人與事。現專事寫作,為中國上海《新民晚報》和新加坡《聯合早報》撰寫專欄。曾榮獲一九九一年第一屆「新華文學獎」、一九九六年第一屆「萬寶龍──國大藝術中心文學獎」、二○○九年「文化獎」(新加坡藝術界的最高獎項)。作品被新加坡多所學校選為課外輔助讀本。著有《一路驚喜》、《看螃蟹上樹》、《走路的雲》、《把自己放進湯裡》、《聽麵包唱歌》、《我是一尾沉默的魚》、《迷失的雨季》、《那一份遙遠的情》、《浪漫之旅》、《太陽不肯回去》等超過一百七十部作品,廣及小品文、小說、遊記、散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於梨華祖籍浙江鎮海,1931年生於上海。1947年舉家遷往臺灣,就讀臺中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隔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同年九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就讀,後轉入新聞系,1956年獲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期間也嘗以筆名方莉夏、鴻鳴投稿,文章散見《文學雜誌》、《自由中國》、《現代文學》、《文壇》、《野風》等刊物,當時有幾篇小說,如〈鞋的憂喜〉、〈無腿的人〉、〈殞落〉、〈埋葬〉和〈追不回的幸福〉(曾收錄於臺灣皇冠出版社典藏全集)已嶄露光芒。文體精緻,被譽為臺灣六○年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物。1956年留美,以英文短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獲米高梅電影公司文藝獎首獎。1968年起,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Albany)分校執教,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刊雜誌選讀。1975年返中國訪親,被臺灣政府視為「媚匪」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年解除。1983年夏被Yaddo Colony(耶都藝區)邀請為寫作區員。1984至1985年得富爾布萊特獎(Fulbright Fellowship)到南斯拉夫與作家交流。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現居馬里蘭州。2006年獲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榮譽文學博士。著有《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獲得1967年嘉新文學獎)、《傅家的兒女們》、《焰》(精選集改名為《花開有時》)、《變》等二十六部小說與散文集,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於梨華 作品年表:1956〈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揚子江頭的嗚咽」)1963《夢回青河》(長篇小說) 《歸》(短篇小說集)1965《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變》(長篇小說)1966《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1967《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1968《柳家莊上》(中短篇小說集)1969《白駒集》(短篇小說集) 《燄》(長篇小說)1972《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1974《考驗》(長篇小說)1978《誰在西雙版納》(遊記)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1980 《記得當年來水城》(散文集)1988《尋》(短篇小說集) 《美國的來信》(書信集)1989《三人行》(長篇小說)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 《情盡》(短篇小說集)1996《一個天使的沉淪》(長篇小說)1998《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2000《別西冷莊園》(散文集)2002《在離去與道別之間》(長篇小說)2008《飄零何處歸》(散文集)2009《彼岸》(長篇小說) 《秋山又幾重》(中短篇精選集)
產品目錄 自序‧一封信╱於梨華推薦序‧問天下多少小三子╱王鼎鈞推薦序‧沉淪背後的問題╱尤今編輯室的話小三子,回家吧跋‧她是我筆下最難忘的人物╱於梨華附錄‧於梨華作品年表
書名 / | 小三子, 回家吧 |
---|---|
作者 / | 於梨華 |
簡介 / | 小三子, 回家吧:二十週年典藏版於梨華俠道義筆的代表作一個讓於梨華最難忘的筆下人物。一部真實得令人顫慄不已的長篇小說。在那個保守衛道的年代,於梨華以筆代劍,直逼人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8727076 |
ISBN10 / | 9868727073 |
EAN / | 9789868727076 |
誠品26碼 / | 2681253575002 |
頁數 / | 43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