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有茶: 與茶對話三十年 | 誠品線上

A Long Long Time Ago When There Was Tea: A Dialogue with Tea Over 30 Years

作者 龔于堯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太初有茶: 與茶對話三十年:開創茶藝風氣的茶界奇人龔于堯三十年茶界經驗精華、真實內行話與私房茶學大公開台灣「茶藝」起源與台茶之父吳振鐸的軼事從頭說起,了解台茶茶藝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開創茶藝風氣的茶界奇人龔于堯三十年茶界經驗精華、真實內行話與私房茶學大公開 台灣「茶藝」起源與台茶之父吳振鐸的軼事從頭說起,了解台茶茶藝發展與茶藝觀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一套私房三泡茶法,從用水、壺、置茶與注水法一一具體說明,照方演練,即刻能泡出茶的好滋味。 ◎全彩圖文 國際米其林餐飲集團茶業顧問與訓練師龔于堯,從事茶業三十餘年,從茶藝的開發到為台灣茶藝比賽制定評審規則,一路上所有的私房茶學與心得,慷慨無私且真實地口述此書。全書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真實呈現台茶茶藝的發展史,並提出他個人多年來寶貴的經驗談,與台茶第一手的真實原貌,破除飲茶者各種迷思! 所有茶人、茶藝愛好者,不分資歷深淺,在此書都將對茶有新的認識,有豐富的收穫。 茶界奇人的傳承 龔于堯是茶界的奇人,義無反顧默默支持民主運動多年卻從不居功,擔任台灣茶藝的重要推手卻兩袖清風。 他拜茶界大師吳振鐸為師,從茶藝、茶器到焙茶無不精通,除了作為專業的茶人,擔任國際茶業顧問,擔任國內茶藝比賽多屆評審,還深諳古典吉他與小提琴,可說是多才多藝的浪漫茶人。 浸淫茶業三十餘年,還能堅守岡位的茶人,可以說是台灣之寶。 繼第一本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體驗花草》之後,在眾多茶友催促下始終無下文,今年終於下決心要整理出版他的第二本茶書《太初有茶》。本書主軸的兩個部分:台灣茶藝,與個人的茶學經驗和茶藝觀,都頗有精深可觀之處。 台灣茶藝發展至今不過三十餘年,從日治時代的紅茶、綠茶重要產地與輸出地,到今日台茶發展出特有的青心烏龍茶、包種茶、東方美人,享譽國際,且無可取代。茶葉,可說是近代史上中國對外貿易最主要的物產之一,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物產之一――然而,也使得其哄抬與作假嚴重。正牌的台灣茶雖然供不應求,但價格則見低不見高。不似珍貴的武夷岩茶價逾黃金,稀有的普洱老茶一筒在拍場上更可以高達數千萬台幣之譜。堅持種茶,獲利可能還不如土雞城。如真正的木柵鐵觀音越來越稀缺,也因茶山上的種茶人已經越來越少,套句龔老師的話,都「改去種房子了」。 這本書除了提出龔老師個人真實看法,破除了許多對名茶的迷思,點出了各種老茶的珍貴所在,講述了老一輩茶人的故事與經驗,也提到了新時代的做茶方式,與茶席、茶藝的核心,更可見對台茶的濃重感情與期許。為文不同一般茶書,口語方式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就像是龔于堯自己老頑童般的個性一樣親切。 龔老師又有一種「不敲不響」的個性,如果沒有問對問題,沒有追根究柢,可是輕易問不出好東西來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他總是自謙。這本書能夠敲出他的內在寶藏,傾囊相授,實屬難得。深厚的茶人功力,經驗與見聞之廣博,讓人如入寶山,絕不空手而回。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龔于堯台灣知名資深茶人,為台茶之父吳振鐸入門弟子,中華民國茶藝聯誼會的創始人之一。是台灣引進花草茶知識及產品的第一人,曾是花草茶專賣店「山家小舖」的總舖師。曾著有《體驗花草》(玉山社)一書。現為阿布達比基金會、國際米其林級餐飲集團英國Hakkasan (London)、Yauatcha餐廳、俄羅斯咖啡狂人(Coffee Mania - Moscow)連鎖咖啡館專聘茶顧問,並往倫敦做教育訓練。1954年10月10日出生於台南市,世新圖資科畢業。曾任中華民國茶藝聯誼會副會長、《自立晚報》專欄作家、雜誌編輯,曾積極參加民主運動、參選台南市議員,並曾在綠色和平電台主持「早安‧福爾摩沙」節目。現仍受邀擔任各界茶藝比賽評審,並受各界演講邀約。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我的私房茶路第一篇、太初有茶一、茶之初,一種家學二、台灣茶藝說從頭三、我的南向政策四、吳振鐸師父五、倫敦茶顧問生涯六、莫斯科的茶旅第二篇、茶之類七、台茶系統八、漳泉開台的茶產業九、武夷茶的故事十、老茶工說老茶十一、凍頂烏龍茶與鐵觀音十二、比賽茶十三、普洱茶第三篇、茶之味十四、茶香與茶味十五、生熟與回甘十六、茶顏觀色第四篇、茶之煮十七. 茶的二三事十八、泡茶的水火交融十九、龔派泡茶心法二十、泡茶比賽規則的省思二十一、評審要訣第五篇、茶之藝 二十二、茶人茶經二十三、何謂茶藝二十四、茶藝與茶道二十五、神話學的茶藝觀二十六、人文觀的茶席概念第六篇、茶之器二十七、一套茶具二十八、注水壺與泡茶的壺二十九、私房茶器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太初有茶: 與茶對話三十年
作者 / 龔于堯
簡介 / 太初有茶: 與茶對話三十年:開創茶藝風氣的茶界奇人龔于堯三十年茶界經驗精華、真實內行話與私房茶學大公開台灣「茶藝」起源與台茶之父吳振鐸的軼事從頭說起,了解台茶茶藝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460842
ISBN10 / 9869460844
EAN / 9789869460842
誠品26碼 / 2681535571005
頁數 / 26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自序:我的私房茶路


一本小書,幾行字。個人不能代表「茶藝」緣起台灣,僅是有幸在一九八一年迄今依然可以隨心獨行在茶道上。
茶是共樂,是友好往來之橋。
茶是面對自己獨飲心事的溪流,向著每個人內在的小宇宙,潺潺而入。
關於寫本茶書,二十八歲時就有出版社找我提過,時隔三十餘年,終於勇敢面對,筆耕茶田。
一則把茶界推向茶藝界留下一個記錄,其次把學界所做的「台灣當代茶藝史研究」補充幾些當事人的當時之事。因此,就簡單地從我們原本只有八家茶館組了一個「茶藝業聯誼會」開始講起,順帶釐清「茶藝」這件事。
我在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參與黨外民主運動後,有天大夥在藍妙齡家閒聊,為了有工作,和一個方便大家聚會聊天的處所,而與周渝、蘇治芬因緣合和開了紫藤廬。四個月之後退出,自營「老龔開的茶坊」,居中串聯,找了當時著名的八家茶館如陸羽、仙境茶館,開了一個聯誼會,促成了茶的交流,也促成了「台灣茶藝」這件事的興起。從此我們都沒有離開茶的這條路,互相耕耘都有所成,優秀的新人輩出,我反而是其中最閒雲野鶴的一位。
我常說我是茶藝的訓練者,而不是老師。只是擔任橋樑的工作。
在茶藝界,你跟一位老師學三個月的茶,就可以把茶泡得漂漂亮亮的,那就夠了。但你如果跟龔老師學茶,學了三年可能都還沒搞懂。茶席不是我的強項,我可以欣賞很多單獨的東西,壺、杯、器物、美感等等,但結構組合上真的不是我的強項。然而,要把茶泡好,又能把泡茶這件事講得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大概除了我之外就很少了。Simple的概念大家易懂,但為什麼要stupid呢?因為簡單又能重現,照著我的方式做,泡出來的茶湯馬上水準就能不同。所以stupid就是防呆裝置,現代工具器物都有,茶藝的傳承也可以有。
我的茶藝概念有兩個層面:如其本性,如我本性。
如其本性的意思是這一泡茶的本性是什麼,就泡出它的本性來。如我本性的意思就是展現泡茶者的個性。比如我常跟茶對話,我個人是比較好惡分明的,敢於表達的,控制慾比較強的,那麼我泡出的茶湯是什麼樣子?我會將茶的優點提出來、將缺點壓制住,是比較powerful的,這就是「如我本性」、很陽剛的茶湯。像我家兒子,個性比較溫柔,泡出來的茶湯就很軟,但他還是「如我本性」的,並不是「如其本性」。
或有人講究用精細到讀秒數的方式訓練,在我看來也是「如我本性」,我覺得也可以。只是那個「我」是老師的我,學習者認為好就跟隨。重點是,我認為,一個茶席到最後所呈現的那杯茶,不會有兩個人的成果是相同的;否則藝術家就不會有馬諦斯、莫迪里亞尼、畢卡索了。如果我們稱茶席為tea ceremony或者是art of tea,你要把那個art加進去。
Art就是人的個性,不是制式化的茶湯。如果每支茶泡出來味道都差不多,那是工廠化生產。即便我們在工廠生產,都希望有人文的味道進去,那「人文」就是泡茶的人,自己要進去,要跟茶相對應,互相激盪。
這就是我對茶藝的觀點,並以「神話學的茶藝觀」,為自己和台灣茶藝界留下一點足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