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美日: 凌宗湧的80+作品解析 | 誠品線上

每日美日: 凌宗湧的80+作品解析

作者 凌宗湧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每日美日: 凌宗湧的80+作品解析:雜貨店之子、送花人,兩度受邀於TED演講亞洲最頂尖的花卉藝術家,22年來首度公開「美的自學心法」。花藝師所該追求的不是技術,而是人該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雜貨店之子、送花人,兩度受邀於TED演講 亞洲最頂尖的花卉藝術家,22年來首度公開「美的自學心法」。 花藝師所該追求的不是技術,而是人該如何好好的生活,每一天都美,自然能把自己覺得美的事物,讓其他人感受得到,我們就擁有傳遞美的能力。——————凌宗湧 24歲那年,憑著對美感的自信,背負一身貸款,凌宗湧與夥伴一同創辦了CNFlower,他不師法任何一個流派,不強調花材的獨特與昂貴,在世界各地的創作現場,彎下腰低下頭,從大自然裡找出就地取材的故事。 他以天地為師,觀察植物在自然中的姿態進行創作,22年來,凌宗湧與CNFlower團隊,以「原生美學」為HERMES、LV、Cartier、AMAN、ParkHyatt、W Hotel、ALILA等精品或飯店品牌,打造出獨特的風景。 雖已是亞洲大師級花藝家,卻少有人知凌宗湧出身雜貨店之家,沒受過正統美學教育,由送花小弟做起自學成材,本書收入凌宗湧的80幅代表作品,並以24篇散文,分享他獨特的創作理念與人生故事。 【凌式美學:用花材說故事】 越能詮釋在地材料的份量,越能接軌全球性的美學。 選擇主角的重點,其實不在材料本身美不美, 而是身為創作者,能不能用花材來說故事。 22年之間,一點一滴從大自然中領悟「美的哲理」,艷驚世界: ★在西班牙的世界遺產,用橄欖樹、青剛櫟、九重葛、蝴蝶蘭創「水墨畫」。 ★運用台灣植物界的活化石、兩億年的歷史的雙扇蕨設計圖騰。 ★在陽朔用當地有的蓖麻、芭蕉、蓮蓬、竹子,創造一座活的「喀斯特花園」。 【無框架的美學,你也可以這樣做……】 *三元素的萬用變化── 每件作品中,一定會有「主角」、「配角」、「特別來賓」,小到只有三種材料,大到幾十種素材的裝置藝術,據此排列組合而成。用顏色來創造衝突感,就能讓作品擁有與眾不同的味道。 *找到提味的點睛品── 世界上沒有什麼植物一定得當主角或只能當配角,滿天星也可能是主角,選用存在感極強,又與傳統花藝用的花材有所區隔的材料,就能為作品起到「提味」的效果,例如南瓜。 *接地氣的風格養成── 從送花小弟、助理、花藝師、經營者……風格,就在人生旅程中順其自然一點一點地形成。花藝師的「接地氣」,就是跟大地接軌,憑藉著對土地與植物的直覺,將大自然的美麗重現到建築物中。觀賞者必然能懂自己在作品中投入對空間、對生命、對自然的熱情與感激。 *【美學相對論】夢幻精采對談:凌宗湧VS. 當代生活美學家 ‧美的任性與現實(+生活美學家 葉怡蘭) ‧越Local,越Global(+米其林主廚 江振誠) ‧真實才是競爭力(+博物館古畫修復師 蔡舜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凌宗湧凌宗湧 Alife Lin 1973年生,以杭州富春山居度假村之花藝作品聞名,並獲得多項國際空間設計獎項,為CNFlower西恩創辦人暨總監。 花藝創作靈感汲取自環境裡的觀察,呈現自然素材的本質之美,形成極具自然性的風格,極簡清新、優雅動人。獨特的美學思維使他被譽為「東方新花藝美學大師」,作品見於越南柏悅酒店、杭州富村山居、杭州安縵法雲、陽朔糖舍阿麗拉等知名國際酒店,亦為多家知名集團、國際巨星的御用婚禮花藝師。 曾親手打造汐止山林小屋,為知名私房餐廳「食養山房」前身,與妻子、攝影家Ivy Chen共同打造九份山區的〈數樹•私宅〉,時而享受山居生活。現居於台北,多數時間在世界各地旅行工作。曾出版著作《花藝大師到你家:凌宗湧的花品味,從玄關、客餐廳、工作空間、私密臥室的65個飯店級提案》。2015 年TED x Taipei演講-《走進土地和自然看見台灣真正的美麗》2016 年TED x Shanghai演講-《花朵的力量》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PART I 美的自學路 雜貨店之子 送花人 請用美說服我 作大一點的夢 從極簡到繽紛 花在哪裡?到處都是啊! 美感的共識 創新的代價兩百萬的收穫 機會來的時候 師法自然 我的花藝三元素 主角哪裡找? 靈感哪裡來? 用花說故事 時間感 看花的角度 大與小 被制約的美學觀 什麼是新東方? 就地取材 美好關係 別害怕改變 後記 PART II 【美學相對論】 凌宗湧VS葉怡蘭──有追求美的任性,也充分理解現實。 凌宗湧VS.江振誠──怎麼創造一種解釋生活的話語權? 凌宗湧VS.蔡舜任──模仿不會是我們的競爭力,真實才是

商品規格

書名 / 每日美日: 凌宗湧的80+作品解析
作者 / 凌宗湧
簡介 / 每日美日: 凌宗湧的80+作品解析:雜貨店之子、送花人,兩度受邀於TED演講亞洲最頂尖的花卉藝術家,22年來首度公開「美的自學心法」。花藝師所該追求的不是技術,而是人該如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32666
ISBN10 / 9869732666
EAN / 9789869732666
誠品26碼 / 2681842533000
頁數 / 288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時間感
  花藝是一種跟時間競賽的工作,保存期限短是先天上的限制,雖然做的是講求速度的工作,但我心裡卻是過著很慢的時間。
  有一年,我為一間酒店進行花藝設計,為了設計的內容,我一如往常在街道上漫步找靈感,在小巷裡跟老伯閒聊起來。「現在蓋房子的技術好,新房子『嘩』一聲就蓋好了!一轉眼,原本的老屋子就不見囉!像你現在看的這幢大樓,幾年以前還是三合院,旁邊是一片桃花林,一到春天就會開很多桃花⋯⋯」老人用濃厚的鄉音指著眼前的灰色大樓,對我這樣說。
  原來這裡以前有桃花林啊?我望著上班族忙碌地進進出出的辦公大樓,怎麼樣也沒辦法想像出它原本的模樣。
  雖然追求發展與進步是人類的天性,但我更珍惜關於舊時光的美好記憶。怎麼樣把已經失去的生活感覺與記憶帶回現代的空間裡呢?與老伯聊完後,我決定以桃花作為設計主題,在酒店裡重現人們對城市以往的印象。
  「這就是這地方該有的樣子。」許多看過作品的當地人,就算不知設計緣由,也都不約而同的這麼說。
  日本人擅長的Wabi Sabi就是讓觀賞者感受到時間的存在,這項元素就像做菜裡的調味,有些作品要多一點味道重一點,有些則淡一點少一點。很多人問我,在我設計的飯店花藝中,阿曼跟富春山居都是走東方極簡的路線,我幫這兩家飯店製做的花藝有何不同?
  其實,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建築的形體上,富春山居的留白比較多,灰瓦白牆的性格很強烈,阿曼法雲是老建築木頭牆,有強烈的歷史感,拿畫畫的紙張來比喻,前者若是白色的宣紙,後者就是斑駁的牛皮紙。
  例如說,我會在阿曼把大紅果子放置到地上,搭配枯枝枯葉來呈現果熟落地季節感。不需呈現太多細節,因為背景太複雜,細節會被忽略,更純粹更簡單的設計,反而更容易被看見。相反的,在富春山居我會用強烈的視覺印象搭配一些細節巧思,觀者先是目光被花藝作品吸引,細看之下還有更多驚喜。
  幫餐廳RAW製做花藝時,我想用花藝做出季節感,讓用餐的客人感受到四季的變化,呼應每季不同的時令菜單,當時是秋天,我想到了山桐子的果實,它會在秋冬落葉後開始次第變紅,待碩果累累,便成了山林間鳥類最愛吃的食物,與不同顏色的芒草搭配,對於時間的感受便油然而生。
  就算科技變化得再快,逝去的日子裡,總會有些讓人懷念不已的殘影存留在腦海中,把時間的記憶拉回來,讓看的人產生共鳴,也該是花藝師的工作之一。
--------------------------------------------------------------------------------------------------------------------------------------------------------
師法自然
  很多人問過我,跟誰學的花藝?如果真要說誰是我的花藝老師,我想,真正的老師,應該是大自然吧!
  花開花謝有一定的自然規律,東方、西方、南半球、北半球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節日所盛開的植物種類也不一樣,而我日常在做的,就是順著自然的節氣,設計出具備當地風格的花藝作品。
  對花店經營者來說,有些節慶是不可錯過的「旺季」,比方說,畢業季、情人節、母親節、聖誕節、新年等。這些時候之所以成為花店旺季,毫無疑問地,是「人心」,因為想要對特定的對象藉著花來傳達自己的感謝心意,才會形成送花的旺季。
  就拿聖誕節來說,歐美由於天氣寒冷,聖誕節的花藝一貫是使用聖誕紅、大小銀果、軟枝尤加利、雪松等植物組合而成。然而,不同的地方在同一個時間盛開的植物並不相同。如果只是很刻板地認定什麼節日就該佈置什麼樣的花束,難免會落失了當地的特色。
  如果聖誕節在泰國曼谷度假,明明氣溫高達三十度,但為了符合大家對聖誕的想像,硬要穿上厚重的羽絨夾克、圍上圍巾、戴上毛線帽與手套,有人會覺得這樣「應景」的裝扮妥當嗎?同樣的在台灣,聖誕節前後的天氣有時不特別冷,特別是這幾年受溫室效應的影響,偶爾到了聖誕,大家還熱到得穿短袖。
  美感源自於舒服,而舒服的基礎是不勉強。即使是聖誕老人騎著麋鹿雪橇到處送禮物,到了熱帶地區,他也該會換一套涼爽的衣服,或是幫麋鹿剃毛才對。
 為冬季不算寒冷的地方設計聖誕花圈,我會使用生長旺盛的多肉植物,搭配一點松枝、蕨類進行組合,創作出既能傳達聖誕氣氛又符合當下體感的作品,讓大家一看到這個作品就眼睛一亮地覺得:啊!這才是我們的聖誕節!
  又比方說,在大陸某家高級飯店工作的時候,因為時間很接近聖誕節,所以想要製作象徵豐收的聖誕花圈。我的概念是,聖誕節傳遞的意義,無非是對大地恩澤的感謝,對神明的仰望,感謝風調雨順,讓人們有豐收平安的一年。
  那麼在中國,代表豐收的植物該是些什麼呢?也許是核桃、辣椒、松果、松枝、大蒜⋯⋯那麼,何不就用這些來做聖誕花圈,表達我們對上天、對大地、對萬物的謝意?
  具備當地特色的聖誕花圈,跳脫傳統聖誕花圈的窠臼,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想要傳達的情感,畢竟,節日只是傳達心意的介質,重點是一顆感謝的心。
---------------------------------------------------------------------------------------------------------------------------------------------------------
我的花藝三元素
  「花藝怎麼學?」我常被問這問題。
  我總是笑著回答:花藝其實不用學。
  這些年,有很多人來跟我學花藝,「你們想從我身上學到什麼呢?」我常會反問同學。
  「我想開一家像CNFlower一樣成功的花店」,有些是經營取向。
  「我想插出類似你的風格的花藝作品」,更多人的目的是技術取向。
  純粹論技法,實話說我不是最厲害的,花藝圈強中自有強中手。我沒辦法教「流派」、「比例」這些規則,因為我自己就不是透過這樣的途徑學成出師的。
  我認為美是一種感覺,一種情感傳遞,當然也有些條件、定義、甚至公式可循,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在於,當你把自己覺得美的事物與感覺,透過某種形式(例如花藝)傳遞出去,其他人也能感受得到,你就擁有「美的話語權」。
  若真要說當花藝師二十幾年來有什麼「心法」,跟我一起工作過的夥伴都聽我說過「三元素理論」,每件作品中,一定會有「主角」、「配角」、「特別來賓」三種角色,小到只有三種材料,大到幾十種素材的裝置藝術,都是據此排列組合而成。
  「真這麼簡單?」剛開始跟我學插花的夥伴都會這樣問。
  舉個例子,近期我受邀到西班牙科爾瓦多參加一個花藝嘉年華的活動,總共有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花藝師,其中只有我是來自亞洲,所以行前構圖的時候,我就希望能在世界遺產建築的西班牙庭院中,用「水墨畫」的概念來破題。
  我用當地的橄欖樹、青剛櫟的樹體及蝴蝶蘭作為主體,接著,用青苔把蝴蝶蘭的根部包成球體,穿插放在樹叢當中,最後,在作品的頂端鋪上桃紅色、橘色、電光紫的西班牙九重葛。這其中,樹跟蝴蝶蘭是主角,建立整個主題所要表達的意向;包裹蝴蝶蘭根部的青苔球體是配角,畫龍點睛的點出新東方的概念;與主配角都格格不入的九重葛是特別來賓,用顏色來創造衝突感,讓整個作品多了些與眾不同的味道。
  當然,「三元素」理論只是解釋我個人花藝創作的大原則,並不是公式或定論,像在這次的花藝嘉年華中,有一位花藝師只用一種主角:綠葉,從庭院的天棚頂端懸吊下來數面三角造型植栽體,「主角強到底」這一招也獲得與會花藝師的一致好評。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美,可以自學成材
他沒受過正統美學教育,從未拜師學藝,
CNFlower × HERMES/LV/Cartier/AMAN/Park Hyatt/W Hotel/ALILA
凌宗湧的原生美學80+作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