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 習近平的語言力量
作者 | 丁曉萍/ 汪雨申/ 黃慶橋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平易近人: 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本書輯錄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理念 |
作者 | 丁曉萍/ 汪雨申/ 黃慶橋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平易近人: 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本書輯錄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理念 |
內容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本書輯錄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理念關鍵詞,將其分為開篇、形象比喻、俗文俚語和詩文引用等四個篇章,對其進行語境、語源分析,并闡述其思想內涵、現實意義與社會反響,旨在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為廣大幹部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提提供一個讀的準、記得住、用得上的讀本。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錫喜張 曦/主審丁曉萍、汪雨申、黃慶橋/編著
產品目錄 開 篇中國夢——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共同期盼形象比喻篇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改革要勇於衝破觀念障礙和利益藩籬蹄疾而步穩——全面深化改革的辯證思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健全權力制約與監督體系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擰緊“總開關”——理想信念的核心問題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形成培育、弘揚核心價值觀的氛圍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裡——保障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做“蛋糕”與分“蛋糕”——兼顧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死水一潭與暗流洶湧——切實保障社會發展的活力與有序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城市建設要科學規劃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生態與經濟的相互支撐與轉化“壓艙石”與“助推器”——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防止出現“意大利面碗”現象——亞太地區要構建更緊密夥伴關係“鈣”與“軟骨病”——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危害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抓作風建設要有狠勁和韌勁打“老虎”,拍“蒼蠅”——堅決查處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接地氣”與“充充電”——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向群眾學習趕考——黨面臨的新考驗與憂患意識打破“圍城”、“玻璃門”和“無形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帶電的高壓線——切實執行和嚴格維護組織紀律抓早抓小,有病馬上治——懲治腐敗,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為民服務需要有實際效果和長效機制不要換一屆領導就“兜底翻”——保持大局穩定性和工作連續性發揚“釘釘子精神”——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俗文俚語篇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鍥而不捨地繼續推進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堅定不移地實現改革目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大力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舌尖上的安全——全力以赴保障食品安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提高基層服務和管理能力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加強與拉美國家的合作與互信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斷加強党的自身建設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決不能讓群眾為難作秀——對待群眾決不能虛情假意人心就是力量——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新辦 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加強學習,克服本領恐慌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一致,共創偉業累並快樂著——帶著樂觀主義精神努力工作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善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十個指頭彈鋼琴——堅持統籌兼顧地開展工作行百里者半九十——青年要毫不懈怠地努力奮鬥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價值觀的養成重在青年時期詩文引用篇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對中國經驗的自信和自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華民族創新精神的寫照治大國如烹小鮮——瞭解國情,科學施政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兩岸同胞攜手共圓中國夢積土為山,積水為海——中非攜手共圓“夢”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讓友誼之海載起中墨合作之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夯實中國與東盟友誼的社會土壤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讓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共進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亞太夥伴有共同的發展空間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清除腐敗滋生的土壤政之 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為人民服務是党的根本宗旨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領導幹部要心存敬畏之心刮骨療毒,壯士斷腕——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徙木立信——作風建設要落到實處,取信於民鑒得失,知興替——學習歷史,以史為鑒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和主動性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幹部學習關乎党和國家事業發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要相輔相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通過學習提高工作能力虛談廢務——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博學 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重視和善於學習是轉變作風的重要內容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基層歷練是幹部成長的必修課尚賢者,政之本也——營造培養國家急需人才的良好環境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
書名 / | 平易近人: 習近平的語言力量 |
---|---|
作者 / | 丁曉萍 汪雨申 黃慶橋 |
簡介 / | 平易近人: 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本書輯錄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理念 |
出版社 /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755560 |
ISBN10 / | 9865755564 |
EAN / | 9789865755560 |
誠品26碼 / | 2681528311007 |
頁數 / | 300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X2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中國夢
——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共同期盼
2012 年下半年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中國夢”這一詞匯就逐 漸成為網絡上使用的高頻詞之一。這源于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 的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一個用語。“中國夢”一經提 出,無論是在學術殿堂,還是在茶肆坊間;無論是在國內社會,還 是在國際舞臺,都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話題。對此,大家既有共鳴, 又有高度期待。
夢,是人在睡眠時產生想像的影像、聲音、思考,或者其他一 些感覺,它是一種生理現象,但是也包含心理因素,因而能對藝術 靈感產生一定的激發作用。正因為如此,人們把“夢”同“想”聯 系在一起說“夢想”時,就超越了做夢的生理現象,而成為人們對 未來理想的憧憬,或者對所要達到目標的設定。
有詩人用擬人筆法表達了夢想的力量:“小草的夢想是綠遍田 野山川,流水的夢想是征服沙漠戈壁,鳥兒的夢想是飛越險山惡水, 大地的夢想是養育千萬生靈……”人生不能沒有夢想,沒有了夢想, 人生就沒有了奮鬥的目標,也就沒有了方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 同樣如此。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 象表達,其中包含著“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那就是到 20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 2049 年新中國成 立 100 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習近平提出“中國夢” 之後才有的,而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願,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 的共同嚮往。中華民族曾經創造過燦爛的文明,並且對世界文明的 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中國曾經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據某西方學者估算,康乾盛世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占到當時世界的 三分之一。然而,1840 年鴉片戰爭以後,中華民族遭遇了百年外族 入侵屈辱和內部戰爭動亂,中國人民蒙受了極大的災難和痛苦,真 正是苦難深重、命運多舛。由此,民族復興成為近代中國人民不斷 為之奮鬥的目標,無數仁人志士奔走呼號,試圖挽大廈於將傾:梁 啟超提出了“少年中國”,孫中山喊出了“振興中華”,李大釗呼籲 為“中華民族更生再造”而奮鬥。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 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終於掌 握了自己的命運,開始了建設新中國的偉大進程。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不斷艱辛探索,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光 明前景逐漸展現。
中國夢既然是民族復興之夢,自然既有“強國”,也有“富民”。 習近平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 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國家富強夢、民族振興夢,但 歸根到底是人民幸福夢。因為國家和民族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由 人民組成的,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必須依靠人民來實現,而國家 富強和民族振興的目的,也是不斷為人民造福。如此,中國夢就會成為 13 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中國人民就會發自內心地共同去實 現中國夢。當習近平主席對奧巴馬總統說“中國夢與包括美國夢在 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時,其中就包含了國家夢和人 民夢相統一的理念。
有人說,美國夢強調的是個人夢,而中國夢強調的是國家夢, 因而兩者是不“相通”的。其實,這既誤解了中國夢,也誤解了美 國夢。馬丁• 路德• 金是如此談論他的“美國夢”的:“我夢想有一 天,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山岡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 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兒女將生 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裡……如果美國要成為偉大的國家,這一點必須實現。”這裡表達 的即是社會整體的夢。
當然,由於中美各自的文化傳統有別,近現代的歷史任務不同, 以及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選擇的差異,美國夢更凸顯個人奮鬥的價值,而中國夢則把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放在優先位置。但是,在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我們既要有“大河有 水小河滿”的認識,也要有追求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情懷。當習 近平剛提出“中國夢”時,人們把它翻譯成“China Dream”;但 是,現在人們把它改譯成“Chinese Dream”,說明我們開始突出中 國夢是“中國人”的夢,甚至注意到每一個具體的“個人夢”的 價值。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 國人的夢。”
中共十八大閉幕時,習近平代表党對人民作出了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八大報告也提出,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堅持人民 主體地位”。
當下,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提升 GDP 的密切關注,已讓位於對 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 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多樣的文化產品、更優美環境的關注,對更 充分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要求和對下一代能成長 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期盼。每個中國人對於這些訴 求的追求,恰恰可以成為實現中國國家夢和民族夢的動力源泉。國 家如果能鼓勵每個中國人在不觸犯法律和不突破社會價值觀底線的 前提下,為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而奮鬥,並且為此創造權利 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競爭環境,從而讓每個人都享有人生 出彩的機會,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這樣,一切勞動、知識、技術、 管理、資本的活力將競相迸發,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將充分湧 流,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夢將得以實現。
中國夢裡,既有“大家”,也有“小家”。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我們只有把個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富強 和民族振興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我們“魂牽夢縈”和“夢寐以求”的 事。但說到“夢”,中國傳統俗話中一些貶義詞語,仍然值得我們警 惕,如“南柯一夢”、“黃粱美夢”、“癡人說夢”、“白日做夢”等。 要消除這些消極含義,需要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實幹。我們既不能 “浮生若夢”、“醉生夢死”,也不能與國家夢和民族夢“同床異夢”; 既不能在追夢過程中“夢筆生花”,也不能像“莊周夢蝶”,完全把 自己混同於“蝴蝶”,而不知道自己作為主體的責任。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 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人均 GDP 由 改革開放前不到 200 美元,躍升到 2013 年的近 7 000 美元,已成為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與形式不斷豐富,教科文 衛事業顯著進步,社會總體保持和諧穩定,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 這一切,都為中國夢的提出和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是,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創造 13 億人的幸 福美好生活絕非易事。中國在發展道路上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需要每個中國人付出長期艱苦 的努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