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 近現代卷: 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 帶你搭時光機, 見證人類重要時刻 (全彩插圖 第3版) | 誠品線上

A Child's History of the World

作者 Virgil Mores Hillyer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 近現代卷: 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 帶你搭時光機, 見證人類重要時刻 (全彩插圖 第3版):【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西方家庭必備經典書】跟著美國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西方家庭必備經典書】 跟著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 一起見證人類重要時刻吧! \50位教育界人士、讀者一致推薦/ 國中小學生必讀「跨領域」、「知識性」讀物 ★美國外交部鼎力推薦,美國中小學生的最佳讀物 ★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推薦書籍 ★教育部「新生閱讀起步走計畫」獲選書籍 ★香港誠品童書類排行榜TOP10 ★入選「影響中國孩子一生的十大圖書」 ★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教育部推薦「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 ◎全球超過10,000,000人讀過的世界歷史,遍及美國、韓國、日本、中國 ◎1924年首印後不斷再版,至今仍然是美國卡爾維特學校的明星課程 世界這麼大、歷史這麼長遠,要記住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蹟,是不是覺得很難呢? 原來歷史也可以這麼簡單有趣! Q1:以前的美國曾經是英國國土,必須聽從英國國王的命令? Q2:以前的義大利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分裂的各個小邦國? Q3:我們現在聽的古典樂,其實是以前歐洲的流行音樂? Q4:成立「聯合國」的原因,是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戰爭了? 擅長將知識化做篇篇動人故事的校長爺爺, 以孩子的視角,帶你搭時光機一起見證人類的重要時刻。 彷彿跟古人做朋友,嚴肅的歷史也瞬間變得親切可愛了! 【本書特色】 1. 歷史事件導讀:每篇章皆有歷史事件導讀,提供該篇事件重點,讓閱讀更條理分明。 2. 重點複習:整合各個時代重要觀念,看完校長爺爺的歷史故事,也能記下重要的歷史知識! 3. 動動腦,想想看:故事後的動動腦小活動,檢查你是否真正了解這些歷史事件! 4. 結合趣味故事的快樂歷史課:用說故事的方式,吸引孩子對歷史的興趣,進而建構基礎歷史概念! 【閱讀關鍵與特色】 ✏適讀年齡:無注音,適合9歲以上閱讀。 ✏閱讀關鍵字:世界歷史、閱讀能力、哲思。 ✏教育議題:閱讀素養、國際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學習領域: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 ✏核心素養: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SDGs目標:SDG4優質教育。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的作者抓住了義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的精神,以兒童為本位,把人類的故事、數千年中外的歷史、浩瀚如大海的材料,篩選成有趣、易讀的童書,相信定能激發小學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真是太好了!」──台灣國際蒙特梭利小學副校長 李裕光 「作者以總是能將引起閱讀興趣的口語轉換成文字,透過聯繫性歷史典故的向前推演,精確又自然的吸引了讀者眼光,特別是孩童們。這些跨越時空、語言、文化的故事,突破重重限制完成出版,我們慶幸全世界的孩童與一般讀者,得以透過閱讀這一系列書籍,自然的強化了歷史、地理、藝術素養。希利爾校長的著作真的值得推薦。」──全國教師工會理事長 劉欽旭老師 「人類歷史複雜而豐富,如同大自然一般,是讓孩子產生好奇與探索的重要媒材。這套書的大綱脈絡鋪陳了重要的歷史點,又能在各個歷史點上以故事的方式生動呈現。孩子會喜歡,家長也可以跟著重讀歷史而有『原來是這樣啊』的驚喜。」──之道學習創辦人 鄭婉琪 「要先給孩子史觀?還是史綱呢?或是只要講歷史故事就好了?這是我曾在體制外中學討論歷史課程的難題。如果當時看過《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就會找到答案了。這本書是絕佳的讀本、最棒的歷史教育書,我推薦給所有的孩子與關心歷史教育的父母和老師。」──《沒有圍牆的學校》作者 李崇建 【教育界人士強力推薦】 李裕光(台灣國際蒙特梭利小學副校長) 李家同(清華大學教授) 鄭婉琪(之道學習創辦人) 周鄭州(全人實驗高級中學) 林光義(慧燈中學創辦人) 李崇建(暢銷書《沒有圍牆的學校》作者) 彭菊仙(親子教養書作家) 劉旭欽(全國教師工會) 謝國清(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前理事長) 李秀貞(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 張榮輝(中小學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 唐光華(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 呂理政(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葉建良(台南圖書館館長) 花梅真(明德國小老師) 連瑞琦(河堤國小老師) 黃學仁(彭福國小老師) 顏如禎(日新國小老師) 何素琴(信義國小老師) 【讀者好評】 「讀這本書的感覺,真的很像是聽老爺爺說故事一樣。作者用聊天似的口吻,從人類尚未出現的時代開始說,說著說著偶爾還會拿現代人的眼光來個古今對照。如果真的能夠聽見他的聲音,我想那應該是渾厚、慈祥又幽默的聲音吧!說故事的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們有本事帶領著聽故事的人把他們的想像力發揮到極致,讓想像力馳騁、穿古溯今。」──Iris Psyche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維吉爾.希利爾維吉爾.希利爾(Virgil Mores Hillyer)美國傑出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小學教育,酷愛歷史和藝術,喜歡旅行。出生於麻州韋茅斯鎮。哈佛大學教育系畢業後,在紐約的白朗寧學校教了兩年書,隨後遷往巴爾地摩,擔任卡爾維特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希利爾創建的小學函授教育系統,即「卡爾維特學校體系」,惠及世界各地的政府雇員、領事、軍官和傳教士的子女。 當希利爾校長於1899年到美國卡爾維特學校走馬上任時,他還是年僅24歲的年輕人。然而,他有天生的教學異能,了解孩子需要什麼,知道如何講孩子才能明白,以及孩子成長的規律。希利爾校長認為,孩子們寫作、閱讀和數學的基礎必須扎實。在此基礎上,他認為學生應當接受歷史、藝術、地理和科學的系統教育,意在培育熟悉周遭世界的全方位學生。希利爾深感傳統教科書的枯燥無味,立志為孩子編寫一套讀起來興味盎然的歷史、地理和藝術讀物,這便是這套書的由來。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Part1 地理大發現時代(西元1500年~西元1600年) 1.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水手 2. 發現時代:尋寶的人 3. 迷人的土地:尋金和探險 4. 葡萄牙的探索:東非的海岸線 5. 文藝復興時代:古代藝術的重生 6. 宗教改革:基督教內部之爭 7. 伊莉莎白女王:英國內部的宗教鬥爭 8. 伊莉莎白時代:輝煌的英國 Part2 皇室的興起與衰弱(西元1600年~西元1700年) 1. 姓名的涵義: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崛起 2. 英王查理一世:丟了腦袋的國王 3. 愛現的國王:紅帽子與紅高跟鞋 Part3 革命的時代(西元1700年~西元1800年) 1. 彼得大帝:改變俄國的人 2. 腓特烈大帝:逃跑的王子 3. 美國獨立戰爭:美國擺脫了英國國王 4. 法國大革命:天翻地覆的巴黎 Part4 新勢力的崛起(西元1800年~西元1900年) 1. 拿破崙時代:小巨人拿破崙 2. 南美洲獨立戰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群島 3. 悠揚的古典音樂:從山林之神的牧笛到留聲機 4. 十九世紀的歐洲:一八五四到一八六五年的舊報紙 5. 三個新國家和三張新郵票:全新的法國、德國、義大利 Part5 工業革命時代(西元1900年~現今) 1. 第一次工業革命:屢現奇蹟的時代 2. 第二次工業革命:不一樣的革命 3. 第一次世界大戰:分裂的歐洲 4. 短暫的二十年:風雨欲來前的寧靜 5. 第二次世界大戰(1):現代的「野蠻人」 6. 第二次世界大戰(2):向獨裁者開戰 7. 解放殖民地:世界上掀起了新風潮 8. 共產主義的崛起:新的世界「大國」 【後記】昨天、今天和明天

商品規格

書名 / 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 近現代卷: 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 帶你搭時光機, 見證人類重要時刻 (全彩插圖 第3版)
作者 / Virgil Mores Hillyer
簡介 / 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 近現代卷: 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 帶你搭時光機, 見證人類重要時刻 (全彩插圖 第3版):【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西方家庭必備經典書】跟著美國最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649501
ISBN10 / 6269649501
EAN / 9786269649501
誠品26碼 / 2682233720009
頁數 / 20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X1.4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摘文1】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水手

年代:西元1492年~西元1506年
你最喜歡哪本書呢? 在印刷術剛出現的時候,歐洲孩子最喜歡的一本書叫做《馬可.波羅遊記》,你聽過這本書嗎?
為什麼當時的孩子這麼喜歡這本書呢? 這本書的內容又在說什麼?讓我們跟著校長爺爺,一起來看看這段故事吧!

你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呢?
是《愛麗絲夢遊仙境》?
還是《格列佛遊記》?
在印刷書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那時的孩子最喜歡的書是:
《馬可.波羅遊記》。

義大利有個小男孩,他非常喜歡讀《馬可.波羅遊記》中遙遠亞洲國家的故事,因為裡面提到的地方有數不清的金子和珠寶,真是令人嚮往!
這個男孩名叫克里斯多夫.哥倫布。哥倫布出生在熱那亞城,這座城市位在義大利的北部,也就是「靴子」的頂端。和多數海港城市的男孩一樣,他常常聽碼頭上的水手講述他們旅行途中的奇談,所以他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出海去,親眼看看所有讀到和聽說過的奇妙地方。
機會終於來了,十四歲時,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航行。之後,哥倫布又經歷了很多次航行,漸漸成為中年人,但是他還是沒去《馬可.波羅遊記》中提到的那些國家。
那時候,很多船長都想找到前往印度最近的路線,他們覺得馬可.波羅走的那條路太漫長又太累人,認為走海路會比陸路更近。加上現在又有指南針能引導方向,讓他們更勇於駛向遠方尋找航線。
這個時代已經印出了很多書,有些關於航海的書是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寫的,有些則是阿拉伯人寫的。儘管一些沒受過教育的中世紀民眾堅信地球是平的,不過航海家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哥倫布讀過這些書,他告訴自己,如果地球真的是圓形的,那麼只要不停的往西邊航行,應該就會到達印度。比起乘船到達地中海盡頭,再走馬可.波羅走過的上千公里陸路,這條路線應該容易得多,距離也短得多。
哥倫布越思考越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一直很想乘船出海驗證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只是個窮水手,沒錢買或雇一艘船來做實驗,也找不到人幫助他。
為了實現夢想,哥倫布前往一個靠海的小國,叫做葡萄牙。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大家都認為葡萄牙人一定有很多厲害的水手,事實上也是如此,他們和古代的腓尼基人一樣以水手出名。哥倫布覺得葡萄牙人應該會對自己的想法感興趣,而且葡萄牙國王也很熱中於發現新的土地,所以他首先來到葡萄牙尋求幫助。
但是,和其他人一樣,葡萄牙國王也認為哥倫布的想法實在太傻了,不願意幫他。不過國王生性好奇,還是想知道哥倫布的想法究竟有沒有價值,而且如果真的有新大陸的話,他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發現的人。於是,他祕密派了一些船去探險。一段時間後,派出去的船回來了,他們稟告國王說船隻已航行到安全範圍內最遠的地方,西邊什麼都沒有,除了水,還是水、水、水。
在葡萄牙碰壁的哥倫布又去了另一個國家──西班牙。當時西班牙由國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貝拉統治。但此時,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后忙得很,他們正在和穆斯林交戰,根本沒時間聽哥倫布的想法。你還記得吧,我們在【中世紀卷】的故事講到,穆斯林從西元七三二年就進入了西班牙,他們最北曾到達法國(請參考【中世紀卷】P92)。最後,斐迪南和伊莎貝拉取得了勝利,把穆斯林趕出西班牙。之後,伊莎貝拉王后對哥倫布的想法和計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答應幫助他。她甚至說,如果有必要,她會賣掉自己的珠寶,湊錢給哥倫布買船。於是,在她的幫助下,哥倫布買了三條小船,分別是:尼尼亞號、平塔號和聖瑪麗亞號。但這三條船實在是太小了,要是今日我們才不敢乘著它們出海呢。
最後,一切準備就緒,哥倫布從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出發,帶著約一百名水手,朝著西方廣闊無邊的大西洋起航了。他航行經過了加那利群島,然後不分晝夜的繼續前進,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
你是否曾有過一種想法,認為全世界就是我們目前所知的那些?哥倫布那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這麼認為。試著想像甲板上的哥倫布,他白天放眼望去是茫茫的海浪,晚上注視著黑暗的夜空,他希望早晚會看到中國或是印度。他期待的不是你認為的新大陸,他出航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找到新大陸。
在哥倫布出發一個多月後,水手開始著急了。遼闊的海域漫無邊際,前方、後面和四周,不管哪個方向,除了大海,什麼都沒有,不大可能有陸地存在。他們想回去,也擔心繼續航行下去,再也回不了家。於是他們請求哥倫布回航,還說再往遠處走就是瘋了,前面除了海水什麼都沒有,即便這樣一直沒完沒了的走下去,仍然是一無所獲。
哥倫布和他們爭論,但是沒有用。最後,他答應,如果再過幾天還看不到陸地就回去。
幾天過去了,一切還是照舊,水手實在堅持不下去了,他們密謀除掉哥倫布,打算在夜裡把哥倫布扔到海裡去,然後打道回府,告訴西班牙人:「哥倫布因為意外失足落海了。」
最後,當所有人(除了哥倫布)都已經放棄希望的時候,一個水手看見水上漂來一段樹枝,樹枝上還長著漿果。這是從哪裡來的呢?接著,他們又看到了空中飛翔的鳥──鳥從來不會飛得離岸邊太遠。然後,在航行了兩個多月之後,某個黑暗的夜晚,他們看到前方很遠處有微弱的火光閃爍。或許,世界上再也沒有這麼微小的光芒,能帶來這麼大的喜悅了。有火光就意味著有人,有人就有土地!土地才是他們出航的目的啊!在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的早上,三條小船靠岸了。哥倫布從船上跳下來,跪倒在地、感謝上帝。然後,他升起了西班牙國旗,以西班牙的名義占領了這塊土地,稱它為「聖薩爾瓦多」。這個詞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神聖的救世主」。
當時,哥倫布認為這塊土地就是印度或是附近的印度群島,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要到達印度,中間還隔著北美洲和南美洲兩個大陸呢!事實上,他只是踏上了美洲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小海島而已。
很快,哥倫布和水手看到了島上的居民。哥倫布聲稱這塊土地是西班牙的,你可能會覺得奇怪,他怎麼能這樣做?這塊土地顯然已經屬於居住在那裡的人了啊?他敢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在那個時代,歐洲人認為不是基督徒的人,是沒有任何權利的。而且,哥倫布相信他能輕易的接管這個國家,讓它屬於自己。除此之外,他希望有一天,這塊新的土地能帶給他財富。
既然哥倫布認為他已經到達了印度,就把島上的居民稱為「印度人」。當然,我們都知道他們實際上是美洲印第安人,並不是印度人。而且我們還知道這些美洲印第安人在哥倫布抵達之前,就在當地生活了幾百年。
哥倫布又到了附近的另一個島,但沒有發現期待中的金子和珍貴的石頭,也沒遇到馬可.波羅描述過的奇觀。加上他們已經出來很久了,於是哥倫布準備按原路返回西班牙。他還帶了幾個美洲印第安人一起上路,以及一些當地人吸的菸草。這些東西歐洲人別說見過,連聽都沒聽說過呢!
哥倫布安全回到家鄉後,人們見到他回來,又聽說了他的發現,都為他歡呼,每個人都興奮得快要發狂,不過也只持續了一陣子。很快的,人們就開始議論,說哥倫布只不過是一直向西航行,然後發現了陸地而已,他做得到,別人也可以,沒什麼大不了的。
有一天,哥倫布正和貴族一起吃晚飯,這些人又開始貶低他的航行。
哥倫布就拿了一顆煮熟的雞蛋,讓在座的人試試看誰能把雞蛋立在桌上。
雞蛋從這個人傳給那個人,可是誰也無法把它立起來。最後,雞蛋又回到哥倫布手裡,只見他把雞蛋的一頭輕輕敲了敲,讓蛋殼破了一點,下面平了,雞蛋當然就立起來了。然後,哥倫布說:「你們看,如果知道該怎麼做, 做起來自然會很簡單。航海也是這樣,我先做過一次,告訴你們該怎麼做,你們當然會覺得發現陸地是非常容易的事。」
之後,哥倫布又航行到美洲三次,加上第一次,總共是四次。但是,他始終不知道自己去到的地方是美洲。有一次他還到了南美洲,但卻從未到過北美洲的大陸。
因為哥倫布沒有帶回西班牙人期待的珠寶或神奇的東西,人們對他的航行漸漸失去了興趣。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嫉妒他的成就,甚至指控他做了錯事,斐迪南國王就讓另一人代替了他的位置。哥倫布被人用鐐銬鎖著、遣返回鄉了。儘管他很快就獲得釋放,但他還是保留著鐐銬,並要求死後把它葬在身邊,用來提醒自己,那些西班牙人是多麼忘恩負義。在這之後,哥倫布又進行了一次航行。但當他最後死在西班牙的時候,孤身一人,甚至連朋友都遺忘他了。曾經的航海英雄竟然落到這樣的下場!
在我們講過的所有人中,不管是國王還是王后,王子還是皇帝,沒人能和哥倫布相比。諸如亞歷山大大帝、尤利烏斯.凱撒、查理曼,這些人全都殺人無數,只是一味奪取,而哥倫布卻是在「付出」,並為我們帶來了新大陸。他沒有錢,沒有朋友,也沒有好運氣,還遭受長年的挫折打擊,卻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儘管被人取笑,被看成瘋子,甚至被當作罪犯對待,可他從未放棄,也沒有氣餒或是屈服!

校長爺爺小叮嚀:
1. 一開始,沒有任何人相信哥倫布的想法和計畫,直到西班牙王后伊莎貝拉答應幫助哥倫布,他才能順利起程出海。
2. 哥倫布出海並不期待發現新大陸,而是希望能往西邊航行,找到中國或印度,證明地球是圓形的。
3. 哥倫布航行至美洲的過程中,從未到達過北美洲。
【摘文2】文藝復興時代:古代藝術的重生

年代:14世紀末期~西元1600年左右
這個時候,距離我們曾經說過的古希臘時代已經很遙遠了。你還記得當時我們提到過許多美麗的神廟、建築與雕塑呢?文藝復興時期,許多人懷念起古希臘時代的藝術與美,想要重現這段輝煌的歷史,他們會怎麼做呢?

你看看這個詞:復興。
它的意思是「重生」。
當然,沒有什麼能真的重生。但是,既然大家把現在要講的這個時代叫做「文藝復興時代」,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會使用這名稱。
你還記得伯里克利時代嗎?就是雅典建造了很多精美雕塑和建築物的那個時代(請參考【古文明卷】P188)。在十五、十六世紀時,並不是每個人都衝向新大陸去探險。當航海家正在探險的時候,有很多偉大的、世界知名的藝術家正安心的在義大利生活和工作。
建築師建造了美麗的建築,有些像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廟;雕刻家製作的雕像,幾乎和古希臘時代最偉大的古典雕刻家菲迪亞斯的雕像一樣美麗;人們又開始對古希臘的作家產生了興趣,因為當時已經大量印刷出那些作家的作品,每個人都能讀到。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雅典伯里克利時代的再現,所以,人們就把這個時代叫做文藝復興時代。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代中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不僅是個畫家,還是雕刻家、建築師和詩人。米開朗基羅創作起來非常認真,對作品可說是一絲不苟,他認為花幾年雕一個塑像或畫一幅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他的每件作品都是不朽的佳作,直到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希望能欣賞到他的作品。
雕刻家的工作流程通常是這樣的:先用黏土做出雕塑的模子,然後按照模子,在石頭上將作品雕刻出來或是用青銅澆鑄出來。但是,米開朗基羅不是這樣做。
他完全不需要事先製做模型,直接就能在石頭上雕刻。這個過程他表現得駕輕就熟、從容不迫,就好像已經看到裡面藏著塑像,只要把外面的石頭鑿掉就行了。
曾經有塊很大的大理石被另一個雕刻家弄壞了,但米開朗基羅在大理石「裡面」看出《聖經》中,猶太英雄大衛的樣子,就著手工作,把這個年輕的運動員給刻「出來」了。
他還製作了一座摩西坐姿的雕塑,現在這座雕像還陳列在羅馬的教堂裡。如果你有機會去那裡參觀,走到摩西雕像前,你就會發現它看起來是如此栩栩如生,好像站在真正的先知摩西面前。通常,導遊會講這個故事給你聽:米開朗基羅在完成雕像之後,也被自己創造的這個形象震撼了,感覺它像是有了生命一樣。於是,他用錘子敲了一下雕像的膝蓋,想叫他「站起來」。然後,導遊會讓你看大理石上面的一個裂縫,向你證明這個故事是真的。
教皇想請米開朗基羅為自己在羅馬的私人教堂──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作畫,米開朗基羅不想做這件事,便告訴教皇自己是雕刻家,並不是畫家,不能勝任這個工作。但是教皇堅持要他畫,米開朗基羅只能讓步。一旦米開朗基羅同意做這件事,他就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接下來四年的時間,他就住在西斯廷教堂內要畫上壁畫的房間裡,幾乎沒有離開過。在天花板下面,他做了一個平台,躺在上面閱讀詩歌和《聖經》,一有靈感就開始工作。他把自己關在裡面,不讓任何人進來,就連教皇本人也不行。因為他想要獨自一人待在那裡,不讓人打擾。
有一天,教皇發現有扇門開著,就走進去,想看看工作進展得如何。剛好,米開朗基羅失手掉下一個工具,差點砸在教皇頭上,這讓教皇非常生氣。不過從那以後,他再也沒做過不速之客了。
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從四處前來參觀這個天花板,可是仰著頭看很不方便。想要舒舒服服的看,就只有躺在地板上,或是從鏡子裡看才行。
米開朗基羅活了將近九十歲,但是他幾乎不與人來往。他受不了別人老是打擾自己,所以離群索居,與他畫的上帝、天使為伴。
拉斐爾是另一個著名的義大利藝術家。他與米開朗基羅生活在同一時期,不過,拉斐爾在很多方面和米開朗基羅正好相反。比如,米開朗基羅願意獨自待著,而拉斐爾卻喜歡成群結伴。他非常受人歡迎,身邊總是圍繞著一幫朋友和仰慕者。因為他有非凡的藝術天分,性情又很溫和,每個人都很喜愛他。年輕人簇擁在他身邊,如飢似渴的聆聽他說的每一句話,還模仿他所做的一切。有五十個或者更多的學生跟著他學畫畫,就連他出去散步的時候,這些人也和他一起,他們幾乎連他走過的路也要崇拜。
拉斐爾畫了很多美麗的畫,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雅典學院〉。他還畫了很多聖母瑪麗亞和耶穌聖嬰的畫像,這些畫像被稱作〈聖母像〉。聖母像中最有名的一幅是〈西斯廷聖母〉。這幅畫像本來是為一個小教堂畫的,不過現在陳列在很大的畫廊裡。
拉斐爾去世時還很年輕,但是他一直勤勤懇懇、持之以恆的工作,所以留下了大量畫作。不過,他通常只畫出最關鍵的部分──多數情況下是臉部,而身體、手和衣服這些部分都留給學生來畫。哪怕只是在老師的畫作上畫一根手指,這些學生都很知足。
李奧納多.達文西也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偉大藝術家,他能把很多不同的事情都做得非常好,可以稱為全能天才了。
大多數的全能天才是樣樣都會,但是樣樣不精通,但達文西對所有事情都很擅長。他既是藝術家,又是工程師,還是詩人,同時又是科學家。因為涉足的領域太多,所以他的畫作為數不多,不過僅有的幾幅都是精品。其中一幅名畫〈最後的晚餐〉,和〈西斯廷聖母〉一樣,被視為世界上最傑出的畫作。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幅畫是直接畫在水泥牆上的,時間久了之後,很多油彩跟著水泥一起脫落了,所以原來的畫作現在只殘留了一部分。最近,這幅畫被復原了,色彩又重新鮮亮起來,我們又能欣賞到它迷人的全貌了。
李奧納多.達文西喜歡畫女人的笑臉,他最著名的畫作就是一個名叫〈蒙娜麗莎〉的女人肖像。她臉上的微笑被稱作「謎樣的笑容」,你會搞不清楚她究竟是在「對著」你笑,還是在和你「一起」笑。

校長爺爺小叮嚀:
1. 中世紀時,藝術家崇尚重現希臘時代的藝術風格,因此這段期間被稱為「文藝復興時代」。
2. 著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花了四年的時間,為西斯廷大教堂的天花板作畫。
3.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藝術家、工程師,還是詩人,同時又是科學家,被稱為「全能天才」。
【摘文3】第一次世界大戰:分裂的歐洲

年代:西元1914年~西元1918年
你能想像,全世界的所有國家都陷入戰亂之中嗎?在距今大約一百年前,世界就發生了這件大事,因為塞爾維亞與奧地利間的爭執,促使全世界的國家選邊站,進而讓所有人都陷入戰亂之中。現在,就跟著校長爺爺,一起看看這段故事吧!

現在,我必須告訴你一場戰爭,它把全世界都捲了進來。
歐洲有個小國叫塞爾維亞,它是大國奧地利的鄰國。儘管小塞爾維亞和大奧地利是唇齒相依的鄰國,關係卻不友好,兩個國家經常在背後說對方的壞話。這是因為奧地利除了管理奧地利人之外,境內還有其他種族的人,這些人有的和塞爾維亞人血統相近。塞爾維亞人總是說奧地利對這些人非常不公平,他們還組成了祕密團體,經常派人到奧地利製造事端。奧地利說,塞爾維亞想要煽動人民的不滿情緒,讓他們反對奧地利的統治,並以此來分裂奧地利王國。
後來,一個住在塞爾維亞的年輕人槍殺了奧地利王子,這位王子本來會成為奧地利的下一任國王。
奧地利當然怒不可遏,責問塞爾維亞這是怎麼一回事。塞爾維亞人雖然出面道歉,卻推說他們與王子的死毫無關係。奧地利人不接受塞爾維亞的說法,認為這是懲罰塞爾維亞的契機,該讓塞爾維亞人為他們曾經造成的麻煩付出代價。就這樣,奧地利不顧其他歐洲國家的阻止,堅決對塞爾維亞宣戰。
戰亂慢慢擴散開來,如同星星之火一下子就燃燒整片原野。俄國站在塞爾維亞這邊,命令自己的軍隊隨時準備出戰;德國則支持奧地利。自從普法戰爭後,歐洲的大國都一直在為戰爭做準備,毫不鬆懈的訓練士兵。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歸入了兩個陣營:一個陣營由德國的友邦組成,另一個陣營裡面則全是法國的朋友。
俄國也是法國的朋友,所以當俄國準備出戰後,法國也命令自己的軍隊隨時準備支援俄國。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德國被夾在兩個大敵之間了,法國在它的左邊,俄國在右邊。於是,德國決定在俄國進攻自己之前,出其不意的迅速攻擊並消滅法國。
要儘快到達法國,德國必須經過小國比利時。雖然德國和法國曾達成協議,雙方都不能行軍經過比利時,但在戰爭開始後,德國軍隊不顧承諾,不但經過比利時的國土,還把阻攔他們的比利時人推到一邊去了。德國的軍隊通過比利時,直接往法國的都城巴黎衝去,到了距離巴黎只有三十多公里的馬奈河。在這個地方,法軍在霞飛將軍的領導下,阻止了德國的進犯。
「馬奈河戰役」可能是你迄今聽過最著名的戰役之一,雖然這場戰役之後,戰爭還繼續打了四年,可是馬奈河戰役的重要性仍然相當高,因為如果當初德軍打贏,他們就能攻下巴黎,還能把法國納入德國的版圖。
就在此時,英國加入了戰爭,是站在法國、比利時和俄國這邊的。這個以法國、俄國和英國為主組成的聯盟,我們稱為協約國,而德國那邊的聯盟稱為同盟國。英國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部隊,德國的海軍不足以與英國對抗。於是,德國就把戰船留在國內,用潛水艇來打海戰,這樣英國海軍就很難抓住他們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戰爭的領域不再侷限於陸地和海上,還包括空中和水下。
然而,德國的潛水艇攻擊艦船時偶爾會出錯,會擊沉其他參加戰爭國家的船隻。這當然使受到損失的國家對德國大為不滿,所以在戰爭結束之前,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加入了這場混戰。因此,我們稱這次戰爭為世界大戰。後來,又發生了另一次世界大戰,所以我們把這次世界大戰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如同我們把某個國王叫做喬治一世,是為了把他和後面的喬治二世區別開來一樣。
無數人在戰爭中死去,無數戰士在戰爭中負傷,無數的錢財花在戰爭上面,而戰爭仍然在繼續,哪一方都沒能獲勝。正在此時,俄國突然爆發了革命。俄國一直都很窮,戰士本來就沒有足夠的軍火供應,也沒有醫療設備,所以俄國人殺死了統治者沙皇以及他的家人,拒絕繼續作戰。情勢對協約國來說不妙了。
美國在一九一七年,也就是戰爭開始後的第三年加入戰局,他們是在德國的潛水艇擊沉美國船隻並殺死美國人之後,才宣布參戰的。
美國離戰場那麼遠─在大洋彼岸五千公里外,似乎不可能在戰爭中產生多大影響。可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美國派出了兩百萬戰士,由潘興將軍領頭,乘船穿過大洋,參與了很多次重大的戰役。最後,德國和它的盟國在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投降,並簽訂條約,同意協約國的所有要求。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落幕。德國的獨裁者退位逃去荷蘭,德國成為共和國。大奧地利變成了小奧地利,原有的土地和人民都分散了,變成幾個獨立的小國。
原本的小塞爾維亞完全消失了,所在地建立了新的國家──南斯拉夫,這個國家是由幾個小邦國組成,裡面包括塞爾維亞。

校長爺爺小叮嚀:
1. 塞爾維亞的年輕人槍殺了奧地利王子,因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以法國、俄國和英國為主組成的聯盟,我們稱為協約國,而德國那邊的聯盟稱為同盟國。
3. 美國在一九一七年,也就是戰爭開始後的第三年加入戰局,他們是在德國的潛水艇擊沉美國船隻並殺死美國人之後,才宣布參戰的。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西方家庭必備經典書】
跟著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
一起見證人類重要時刻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