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se Desqueyroux
作者 | Francois Mauriac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本書簡介【諾貝爾獎得主莫里亞克逼視人性罪惡最透徹的經典之作】法國文壇心理大師榮獲廿世紀法國最佳小說第65屆坎城影展閉幕鉅作原著小說★1952年諾貝爾 |
作者 | Francois Mauriac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本書簡介【諾貝爾獎得主莫里亞克逼視人性罪惡最透徹的經典之作】法國文壇心理大師榮獲廿世紀法國最佳小說第65屆坎城影展閉幕鉅作原著小說★1952年諾貝爾 |
內容簡介 【諾貝爾獎得主 莫里亞克逼視人性罪惡最透徹的經典之作】法國文壇心理大師榮獲廿世紀法國最佳小說第65屆坎城影展閉幕鉅作原著小說如果我有罪,那麼……我的罪行就是寂寞一場驚世駭俗的審判;女性,受壓迫最深被剝奪獨立人格的人,如何抵抗父權社會制度下的婚姻宰制?泰芮絲,唯有出賣良善的靈魂以交換生存空間……「1、2、3、……」我看著藥水一滴、一滴溶解在貝納手上的那杯水裡,忽然,他停止數數與滴藥的動作,放下滴管,抬頭對我說話。說完,端起水要喝,又遲疑地望著水杯問我,「我剛滴過藥了嗎?」滴過了嗎?我要不要回答呢?「1、2、3、……」我再次看著藥水一滴、一滴溶解在貝納手中的那杯水裡,盯著他。接著,貝納仰頭將杯中的藥水一口飲盡。那,就這麼吧……。1920年代,在法國的朗德省,「婚姻」是土地與家族結合的一種手段。喜好閱讀、思想獨特的女孩泰芮絲,在父親安排下,嫁給了回鄉繼承大片松林家業的鄰居貝納.德斯蓋胡,成為了德斯蓋胡夫人。這樁婚事表面上看來十分圓滿,其實貝納考量的是女方作為嫁妝的廣大松林,他並非真心愛她,只是想利用她。婚後,個性傳統且自視甚高的貝納,觀念中,篤定地認為妻子不過是為家族與家產增分的裝飾品,與泰芮絲在思想上產生分歧,終致無法溝通;身處對情感的期望以及傳統婚姻的壓力中,泰芮絲感覺生命與靈魂逐漸凋萎,心中因而萌生出一股反叛的力量,終究,不願壓抑自我,臣服於社會體制桎梏下的她,不惜一切,以一齣殺夫戲碼企圖解除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哪怕造成極端的犧牲也在所不惜。榮獲廿世紀法國最佳小說被評選為廿世紀法國最佳小說之一的《泰芮絲的寂愛人生》,對於正常人在犯罪意念下的心理掙扎,以及表面看似美好的婚姻關係中,在心靈思想平台上,無法對等溝通的夫妻,分別以男性與女性的角度做心理上的細膩剖解,深入描繪;其精湛的筆觸與書寫手法,讓此書成為心靈小說的經典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亞克欽點最滿意的作品在法國文壇占有一席之地,並獲諾貝爾文學獎肯定的莫里亞克,精鍊的文字下蘊藏豐沛情感,不僅賦予讀者強烈的畫面影像,字字句句更牽動著讀者的千思萬緒,觸及內心深處。這部藉由描述一名年輕女子對於婚姻生活的絕望,形塑出一個在心靈上孤立無依、極度絕望,令人難以忘懷的女子形象之作品,不僅在當代獲得莫大的肯定與成功,也是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點名,畢生大量作品中,最滿意的作品之一。法國文學課的經典教材《泰芮絲的寂愛人生》(Thérèse Desqueyroux)是部法國家喻戶曉的小說,出版至今,始終叫好又叫座,且早已列為法國中學與大學的法國文學課經典教材。政大外國語文學院副院長精闢導讀莫里亞克的文字帶有詩意的抒情性,敘事手法介於傳統與意識流之間。為讓讀者進一步瞭解莫里亞克的文字及其作品,特別邀請法國巴黎戲劇研究所 博士暨政大外國語文學院副院長阮若缺女士為讀者專文解析,進而引領讀者更深入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法國影后奧黛莉.朵杜劇照雙面書衣典藏版由法國影后奧黛莉.朵杜出任同名改編電影中,女主角泰芮絲一角,文豪與傑出戲劇工作者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聯手精采演繹,電影劇照雙面書衣別出心裁的設計,更具紀念珍藏價值。孤寂,千萬別輕忽一九二七年,你能想像當《泰芮絲的寂愛人生》陳列在法國各大書店時,所引發的騷動?你能想像本書對當時社會所造成的衝擊?對一個男人來說,這無非是一生中最大的噩夢。一本本書像墓碑一樣挺立在櫥窗前,提醒著男性「小心你那言聽計從的小女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亞克在過了不惑之年,將二十年前喧騰一時的殺夫案,寫進他的小說。無愧為當代的大文豪,他將一位寂寞至極已婚婦人的心思,描寫得淋漓盡致,讓男人不寒而慄。真實事件發生在1906年的法國,經過一段時日的沉潛,作者再次掀起那看似已經被人遺忘的潘朵拉,這次,莫里亞克用他細膩的筆鋒與觀察,娓娓道出一個蘊藏女性心底深處的寂寥,同時,讓你知道「孤寂」如何啃食一個女人和關係上應該是最親密的丈夫。這哪是男人能漠視的議題?女人知道,這樣的事件不只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法國;這樣的事情,以往有過,現在繼續,以後也不會消失。男人,根本不願意、也不敢想像有這樣的事情存在在自己身邊;還有什麼比枕邊人想毒害你,而且付諸行動還更令人毛骨悚然?畢竟,男人離不開女人。泰芮絲,作者筆下的女主角是如此平凡。正如所謂的鄰家少女,單純、開朗、順服、愛做夢。熟識的家族,同文、同種、門當戶對,從小看著她長大,跟自己的妹妹是最要好的朋友;主角貝納,說什麼也無法想像這麼單純的女子,婚後竟想致自己於死地。而更令他無法承受的是,他根本不是個壞人,從不惡言相向,沒有暴力傾向,也沒什麼見不得人的特殊癖好。佃農也都稱許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思路清晰,為人真誠的人。貝納,始終無法明白,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遭受妻子如此的對待。對讀者來說,小說的確指出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貝納,除了無趣、自私、不懂得憐香惜玉之外,真的不是什麼壞人。性格單純、頭腦簡單,沒什麼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心機或野心。跟多數人一樣,重視家族利益,是當時典型標準化的男性,何罪之有?嚴格說起來,這樣的男人分佈在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族群,比比皆是,罪不足死。不要說那是法國舊社會的現象,今日的台灣,有多少企業和家族也是以同樣的思維來替子女作婚姻考量。從一般世俗的眼光來看,不但習以為常,甚至也視為理所當然。然而,我們也隱約知道,在這種以利益為考量的安排下,多少看似幸福美滿的婚姻,底層卻暗藏了許多男人的冷漠與女人的暗自神傷。乾枯的婚姻讓一個女人了無生趣。對生命毫無憧憬及幻想的泰芮絲,痛恨自己的生活,更不願意看到女兒跟自己一樣,因此,她敬女兒而遠之,只希望獨自停留在自己的絕望中,連一絲絲抗爭的力氣都沒有。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出口……作者用他的筆,揭露了這類婚姻的冷酷。在沒有預期下,讓讀者一步一步走進這似是而非的歧途,一頁頁,如此扣人心弦。身為女人,我瞭解女人那種陷在傳統裡哀莫大於心死的放棄。沒有娘家、親友、社會、金錢的支持,也沒有養活自己的一技之常。優渥的童年、手無縛雞之力,憑什麼自力更生?不得不佩服莫里亞克縝密的心思與文學造詣。在保守的年代,女人的溫順、嬌嫩是社會所期待的;醜陋、真實的一面只有留給自己。礙於自我保護,女人不可能如此坦誠的披露自己不為人知的黑暗。女人的心思,哪是一般男人所能理解或觀察得到的。除非擄獲女人的心,否則,男人永遠無法洞悉女人錯綜複雜的欲望。但他,看懂了,也看透了。《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披露了一位女性沉默的叛逆。它幫助男人瞭解父權社會下一個簡單的男人,如果硬要用威權把一個女人鎖在自己身邊,是多大的災難啊。她會一點一滴的削弱這個男人,在他毫無預警下消失。這個女人謀殺丈夫的動機不是因為恨他,只因為婚姻生活太過「無聊」。她描述:我也許會羞愧,焦慮,自責,疲憊而死,但絕對不會因為無聊而死。想更瞭解自己或枕邊人的思維,千萬不要錯過這本另類剖析親密關係的名著。為了得到更圓滿的幸福,這種一般男人會犯的錯,千萬別太輕忽……
各界推薦 ◎【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戲劇研究所 博士/政大外國語文學院 副院長】阮若缺 精采導讀!◎【魅麗雜誌發行人/作家】賴佩霞 專文推薦!◎朱衛茵、侯佩岑、陳雪、曾寶儀、鍾文音、鴻鴻 盛讚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讚譽:「莫里亞克的作品,精準地剖析了真實人生的戲劇性,其深刻的心靈觀察與緊湊情節,展現出非凡的藝術成就。」◎《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是部法國家喻戶曉的小說,叫好又叫座,且早已列入中學、大學法國文學課的經典教材,1950年,它還被選為法國半世紀以來最佳12部小說之一。——阮若缺教授◎ 莫里亞克用他細膩的筆鋒與觀察,娓娓道出一個蘊藏女性心底深處的寂寥,同時,讓你知道「孤寂」如何啃食一個女人和關係上應該是最親密的丈夫。——魅麗雜誌發行人 作家 賴佩霞◎愛情與婚姻面前,毎個人都是泰芮絲,在保有自我與取得家庭平衡間掙扎。這是不管身處哪個時代,渴望追求獨立自主的女性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儘管過了將近一世紀,閱讀起來也不會有距離感,所謂「經典」指的就是這樣的作品。——港台知名廣播主持人 朱衛茵◎忠於自己、勇於做自己的泰芮絲,最後終於爭取到她要的自由。自信、堅定而勇敢,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女性,正是我心中標準的美女形象。這樣的一本小說,不僅形塑了一個新時代的女性,更藉由文字呼籲當代女性的自覺。這正是《泰芮絲的寂愛人生》在文學史上恆久的價值性。——知名藝人 侯佩岑◎「青春無聲的焦慮、罪惡的深淵及其呈現的無止盡的恫嚇,虛妄的肉體誘惑、橫流的物慾、自滿與偽善的氾濫,這些,都是莫里亞克筆下常出現的主題。」——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 安德斯‧奧斯特林◎「無論是涉及上帝,或是人,或是法國,或是它們三者的共同作品──思想、行動和藝術,他那美妙的天才透過作品觸及並攪動心靈深處,其方式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至於我,我對他感激不盡,因為他曾常常使我得到快樂,他是我皇冠上最珍貴的花飾之一。」——前法國總統 戴高樂將軍◎「在您的藝術天地裡,自封國王的人往往是衣冠禽獸,他們貪得無厭卻又承受極大的痛苦折磨。您是描繪痛苦的大師。」——法蘭西學院學士院院士 安德列‧舍梅克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弗朗索瓦.莫里亞克(Francois Mauriac)以一線光明,穿透我所描寫的黑暗。我的色彩是黑暗的,我被認定是黑暗,而非穿透黑暗,並在那裡祕密燃燒的光明。 ──莫里亞克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小說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幼年喪父,由虔誠的天主教徒母親撫養成人。作品中,展現了古典主義的文學傳統與現代主義潮流間的矛盾與交融。他小說中的主角往往是雙面人:上帝與撒旦、天使與野獸的化身,也由於情感過度狂熱,終至悲劇收場,這點和紀德的小說人物不謀而合。他在小說中深入刻畫人類生活時,顯示了細膩的洞察力和藝術激情,讀者遍布全球。莫里亞克的語言簡潔且富表現力。他著名的作品裡,都具有邏輯的純正和古典式的簡練措辭。1922-1939年是莫里亞克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階段。他的作品《愛的荒漠》,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奠定他在法國文壇的地位。莫里亞克畢生發表過的小說共廿五部,他自己最為滿意、文學界評價也最高的三部分別是《愛的荒漠》、《蛇結》以及《泰芮絲的寂愛人生》,尤其著眼在男女主角爭鬥心理描寫上的《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更被譽為「廿世紀上半葉,法國最佳小說之一」。■譯者簡介張慧卿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巴黎第五大學語言學碩士。曾任 sun movie 電影台編譯中心法文組組長,中原大學講師,新北市蘆荻社區大學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英法語導遊、法語國際領隊。專精法國文學、劇本、影視翻譯,譯有《爸爸的榮耀》、《愛戀時光》、《納薩瓦之龍》等書。陳思潔生於台北,喜歡文學喜歡詩。曾於巴黎念書生活。現兼職翻譯。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書名 / |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 |
---|---|
作者 / | Francois Mauriac |
簡介 / |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本書簡介【諾貝爾獎得主莫里亞克逼視人性罪惡最透徹的經典之作】法國文壇心理大師榮獲廿世紀法國最佳小說第65屆坎城影展閉幕鉅作原著小說★1952年諾貝爾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8927117 |
ISBN10 / | 9868927110 |
EAN / | 9789868927117 |
誠品26碼 / | 2680768045000 |
頁數 / | 19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