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經消納正宗
作者 | 沈昇撰/ 史自成/ 丁孟章/ 合纂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羅經消納正宗:安溪地話,【清】余天藻撰。一書冊上下二卷。線裝。【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木刻版,【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重刊本。余氏之學,第一強調積德與行善 |
作者 | 沈昇撰/ 史自成/ 丁孟章/ 合纂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羅經消納正宗:安溪地話,【清】余天藻撰。一書冊上下二卷。線裝。【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木刻版,【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重刊本。余氏之學,第一強調積德與行善 |
內容簡介 安溪地話,【清】余天藻撰。一書冊上下二卷。線裝。【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木刻版,【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重刊本。余氏之學,第一強調積德與行善,「積德為求地之本,世人須三復此言」,「求地要多行善事,不然枉費足力」,「得吉地最難,無德不能得地」,「無德」者不可能得到好的風水庇蔭。地理風水學,向有形家(巒頭),法家(理氣)兩派。余氏純宗形家,與清代欽天監地理風水主張大致相同。(參《欽天監地理醒世切要辨論》,經已出版) 。余氏認為楊(筠松)曾(文辿)所傳,并無法家。余氏「深知法家之非」,「勸人學形家,方知法家(理氣)之非」,「天下人受法家之害者,十有八九」。「法家相地,以羅經為憑,全認不得山形水水勢」。書中又舉三元法家(理氣)陽宅修造之例:不認山形水勢),單用三元法家(理氣),「改修陽宅, 六年死十人,七年死十三人」,可知不察形家之禍!不過在選擇(擇日)上,余氏亦有用三元家之法。本書上卷強調積德及形勢(形家)之重要),大量當時四川風水紀錄。下卷言形勢,遠宗【晋】郭璞《葬經》、【唐】楊(筠松)曾(文辿) 、【宋】 黃妙應等,近取、【清】沈六圃《地學》、【清】袁守定《地理啖蔗錄》、【清】孟天其《雪心赋辩讹正解》等形家名著之要而成。集形家:龍法、山法、水法、穴法 、葬法等要訣、解釋,又附有不少圖例。本書行文淺白,深入淺出,與作者另一書《風水正原》,誠是風水形家佳作。再參風水形家古籍如:《地理天機會元》、【清】沈六圃《地學》、【清】袁守定《地理啖蔗錄》、【清】孟天其《雪心赋辩讹正解》、《地理五十段》(以上即將出版) 、《山洋指迷》足本兩種 附《尋龍歌》、《增釋地理琢玉斧巒頭歌括(清刻原本) 》、《地學形勢摘要》、《巒頭指迷》、《鑒水極玄經》、《秘授水法》、《地經圖說》上卷、《撼龍經真義》(以上輯入本叢書,經已出版),再實地考察,當可知風水形家要旨。原書初版流傳極稀, 書成不久書版毀於火災,後於光緒五年重刻,也流傳不廣,歷來未見著錄。本書坊間已無傳,為令不致湮沒,特以最新技術修復,一以作術數資料保存,一以供同道中人參考研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余天藻四川富順安溪(今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安溪鎮)人。約生於【清】乾隆末年至嘉慶元年間(一七八八~一七九六) ,約卒於【清】同治末年(一八七一~一八七四) 。文生(秀才)出身。文生(秀才)出身,後棄仕途而習地理。精風水形家。「考證四十年,觀書百餘部」。風水形家方面著有《風水正原》(咸豐十一年)、《安溪地話》(同治五年); 另著有善書《勤世庸言》(同治九年)等六七種 。【明】沈昇撰、史自成、丁孟章/合纂
書名 / | 羅經消納正宗 |
---|---|
作者 / | 沈昇撰 史自成 丁孟章 合纂 |
簡介 / | 羅經消納正宗:安溪地話,【清】余天藻撰。一書冊上下二卷。線裝。【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木刻版,【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重刊本。余氏之學,第一強調積德與行善 |
出版社 /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ISBN13 / | 9789888582686 |
ISBN10 / | 9888582682 |
EAN / | 9789888582686 |
誠品26碼 / | 2681747147005 |
頁數 / | 17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0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14g |
最佳賣點 : ●失傳四庫存目珍稀風水古籍
●現存最早的明代風水「羅經」專著之一
●《地理天機會元》作者顧乃德一脈相傳
●三合家: 穿山七十二龍、透地六十龍、分金、消納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