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跟我這樣做 V: 一輩子用得上的100種養生絕招 | 誠品線上

請你跟我這樣做 V: 一輩子用得上的100種養生絕招

作者 王耀堂/ 魏清素
出版社 商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請你跟我這樣做 V: 一輩子用得上的100種養生絕招: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人人可學的簡易拉筋治病法!俗話說:「老筋長、壽命長。」「運動強筋骨、吐納肺腑良。」人過久不動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人人可學的簡易拉筋治病法!俗話說:「老筋長、壽命長。」「運動強筋骨、吐納肺腑良。」人過久不動就容易筋縮,而筋縮是導致各種疾病的根源。小穴位‧大健康簡單又舒適的經穴療法,是現代人遠離肩痛、腰痠等文明病的最佳自療法!一拍一揉、輕鬆快速,病痛不再來!內附:彩色大開數「標準全身經穴部位圖」海報!有些絕招可能是您已經熟悉並且使用過的,有些絕招可能是您還不夠瞭解的,沒關係,只要翻開本書,一個精彩紛呈的中醫世界就呈現您面前。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耀堂魏清素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推薦序 前 言第一章 傳承千年,最能代表中醫智慧的絕招 毛刷療法——針灸療法演變而來的祛病奇法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人人可學的簡易拉筋治病法 刮痧,給身體做個健康的減法 拔罐——老百姓首選的傳統綠色保健療法 適用於家庭保健的溫和艾灸法 簡單一推,健康自來——人人可用的推腹第二章 養好五臟壽命長,中醫調養有絕招 中醫養護絕招——讓你的五臟聽音樂 動動手動動腳,調養臟腑就這麼簡單 保腎就是保命——中醫簡單補腎兩絕招 腰背委中求,護腰就是在養腎 強腰補腎壯命門,開啟健康長壽之門 揉一揉拉一拉,耳朵運動補全身 常按腎經第一穴,生命活力如「湧泉」 補足心血,給心腧拔罐就可以 暴飲暴食「傷了心」,就找極泉來解決 保護心臟的重要關口——內關穴 關愛心臟,從多轉踝關節開始 時刻守護肝臟的大英雄——太沖穴 消除黃疸強化肝功能,就找章門穴 治療肺陰虛的「手神」——合谷穴 補脾虛,求助脾腧、足三里就好 調理脾胃,豆腐開路第三章 小穴位大健康——簡單又舒適的經穴療法 百會穴——降血壓不健忘,提升陽氣防下陷 後溪穴——統治一切頸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天樞穴——通便秘、止腹瀉都找它 足三里——人體第一長壽穴 氣海(丹田)——人體性命之祖 神闕穴(肚臍)——生命從這裏開始 關元穴——性保健的必知大穴 人中——我們身體上自帶的「一一○」 列缺穴——對付所有頭頸疾病 風池穴——治頭疼助降壓 肩井穴——肩上一口井,護佑你一生第四章 行走坐臥皆養生,生活處處有中醫 打噴嚏別緊張,主動取嚏助健康 谷道宜常撮,提肛術能治很多病 顛顛腳跟就能養生 金雞獨立——老年人疾病的剋星 飯後踮腳百步走,從小到老腎都好 人的十個手指就是祛病強身的大藥 梳頭也要「拿五經」,養腦提神防脫髮 工作疲憊,動動手指就能提神 電腦族小問題,敲敲打打就解決第五章 手到病自除——常見疾病不求人 三招功法讓背不再痛 不通則痛,經絡通則頭痛解 中醫絕招讓你告別頸椎病 中醫妙招一出手,放鬆情緒不抑鬱 小便秘有大危害,中醫支招來調養 一覺睡到自然醒??非常簡單的失眠調養絕招 中醫絕招教你止呃逆 十人九痔,中醫可治 高血壓不用怕,人體內就有「降壓藥」 防治糖尿病要從按摩、泡腳、飲食上下工夫 坐骨神經痛,疏通膽經才是根本 安撫脾臟,痛風病不再是疑難雜症 運動之後肌肉酸痛,太白穴解憂愁 許多疾病都可以上下左右相互治療第六章 學點保養小絕招,全家健康不用愁 讓皮膚細膩光滑有彈性——再談列缺穴 四白穴——美白養顏好簡單 女人常揉三陰交,終生美麗不顯老 產後缺乳,針刺乳根穴即可 經絡保養大法——讓乳腺無憂無慮 徹底告別「臭男人」,祛脾濕就可以 頭頸部向後,人就永遠不會佝僂 敲小腸經治癒頸肩綜合征 老人耳鳴、聽力下降,只需補腎虛、鳴天鼓 治老寒腿很簡單——多練下蹲 遭遇「五十肩」,按摩印堂穴就能治 捏脊,有效治療孩子的厭食症 摩腹和捏脊可以大大改善孩子的體質 祛寒、搓腳心就可以讓孩子告別鼻涕蟲 米湯是治療孩子腹瀉的不錯選擇第七章 古為今用——沿襲至今的養生小絕招 空氣療法:清氣進濁氣出,五臟得以調和 沐浴療法:祛除疾病,浴出健康 放血療法:危難時刻顯身手 拍打療法:拍拍打打保健康 甩手療法:甩甩兩手,保健養生 揉膝療法:解除痙攣,理順筋肌 熱敷療法:適合老年人的溫和自然療法 長嘯療法:鬱就大聲喊,悲就放聲哭第八章 傳世絕招—— 跟李時珍學打坐——讓自己精力充沛的簡易妙招 李時珍「清水灌靈根」——唾液就是我們的天然養生聖品 幹祖望八字養生法——童心・蟻食・龜欲・猴行 陶弘景行氣延年的真諦——常練「六字訣」 元朝太醫忽思慧——雙手摩面讓你延緩衰老 藥王孫思邈——養生十三法與養生「十二少」 養生家蘇東坡——靜坐調息養生法 國醫李濟仁教授——不打針不吃藥,調好時差病就跑 「國醫大師」方和謙——椿根皮就是「瀉立停」 附錄 學一點常見的中醫概念

商品規格

書名 / 請你跟我這樣做 V: 一輩子用得上的100種養生絕招
作者 / 王耀堂 魏清素
簡介 / 請你跟我這樣做 V: 一輩子用得上的100種養生絕招: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人人可學的簡易拉筋治病法!俗話說:「老筋長、壽命長。」「運動強筋骨、吐納肺腑良。」人過久不動就
出版社 / 商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008907
ISBN10 / 9869008909
EAN / 9789869008907
誠品26碼 / 2680834773004
頁數 / 288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毛刷療法——針灸療法演變而來的祛病奇法

毛刷療法是由針灸療法演變而來的,具有與針灸類似的效果。使用的器具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毛刷或牙刷,以八九成新為宜。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收到很好的療效。

毛刷療法是由針灸療法演變而來的。對於普通人來說,針灸療法比較有難度,毛刷療法則比較適合家庭使用,效果也可以跟針灸相媲美。

施行毛刷療法時,用常見的毛刷或牙刷就可以,八成新為宜。皮膚比較細嫩的,可以用軟性的豬鬃毛刷或尼龍毛刷。毛刷療法對很多常見疾病都有療效。

一.咳嗽

保持手臂伸平、手掌向上的姿勢,然後從肩胛處開始,用軟刷沿著手臂內側的上方,一直刷到大拇指,適應以後逐漸過渡到用硬毛刷,由上向下刷,一定要注意方向,不要反了,刷至皮膚微紅就可以了。每天1次,每次5分鐘。毛刷走過的正是肺經的循行路線,可以促進肺部經絡的經氣流通,對於肺部的不適,如感冒、咳嗽、哮喘等都有緩解作用。一般肺部疾病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

二.慢性腎臟病

可以坐在床邊或者椅子上,用有柄毛刷分別叩打左右兩隻腳的湧泉穴,各3分鐘,每日2~3次就可以。此外,腳跟的失眠穴也是一個輔助穴位,叩打湧泉穴時也可以同時叩打失眠穴,效果會更好。(如圖)

慢性腎臟病患者,除臥床休息、注重飲食外,使用毛刷療法進行輔助治療,也頗有效。

三.胃病

現在有胃病的人非常多,很多人吃飯以後就會覺得腹脹,消化不良,這些都可以通過毛刷療法來治療。患者保持直立姿勢,用無柄毛刷在以中脘穴為中心、直徑為10公分的範圍內作鋸齒形的刷動,這樣可以刺激胃部的各個穴位,見效很快,每次飯後都可以做。同樣,在前臂手腕處的內關穴、通里穴、列缺穴上給予一定的刺激,也能見效。具體方法是:取坐位,將左手臂伸直,手掌攤開,用毛刷橫刷這些穴位,保持一秒鐘刷2次的頻率即可。

四.低血壓

低血壓的人起床時或者蹲下站起時就會頭暈,眼前發黑,這些症狀都可以通過毛刷療法來改善。早晨起床後,用有柄毛刷叩頭部的囟會穴。叩時可以稍微用點力,以有痛感為限。一般叩1~2分鐘後,收縮壓就會上升5~10毫米汞柱。

毛刷療法非常簡單,效果也不錯。要注意的是,如果皮膚有破損或者容易過敏,還是儘量不要用這種方法。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人人可學的簡易拉筋治病法

俗話說:「老筋長,壽命長。」「運動強筋骨,吐納肺腑良。」中國民間很早就把筋與人的健康、壽命緊密聯繫起來。人過久不動就容易筋縮,而筋縮是導致各類疾病的根源。

在中國傳統養生文化中,筋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古人修煉的很多武功都與筋有關,比如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裏看到的分筋錯骨手、分筋擒拿法、收筋縮骨法等,甚至還有一本專門的書是用來練筋的,那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易筋經》。

為什麼筋這樣重要?我們還是先來瞭解一下什麼是筋。《易筋經》云:「筋乃人之經絡,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處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輔。」可見,最初的筋是指分佈於身體各部分的經絡,後來,經過時代的演變,筋的定義也發生了改變,逐漸成了韌帶和肌腱的俗稱,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筋。

筋附著在骨頭上,起到收縮肌肉、活動關節和固定的作用,人體的活動全靠它來支配。中醫認為,肌肉的力量源於筋,所謂「筋長者力大」,筋受傷了自然使不出力氣來,尤其是後腳跟這根大筋,支撐著身體全部的重量。

筋的最基本功能是伸縮、牽引關節,做出各種動作,並且筋只有經常活動,也就是伸拉,才能保持伸縮力、彈性,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練筋。古代有許多功夫高手,能夠年過百歲而不衰,與練筋是分不開的。但是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舒適多了,出門乘車,進門乘電梯,工作時坐在辦公室裏操作電腦,運動量大大減少了,所以筋縮的可能性大增,而一些疾病的根源正是筋縮。下面我們列舉的各種症狀,都是筋縮導致的:

(1)頸緊痛。

(2)背緊痛。

(3)長短腳。

(4)腰強直痛。

(5)不能彎腰。

(6)不能蹲下。

(7)腿痛及麻痹。

(8)轉身不靈活。

(9)肌肉收縮或萎縮。

(10)手不能伸屈(手筋縮短)。

(11)步伐邁開不大,密步行走。

(12)髖關節的韌帶有拉緊的感覺。

(13)大腿既不能抬舉,亦不能橫展。

(14)腳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牽引痛。

(15)手、腳、肘、膝時有脹、麻、痛感,活動不順。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以上情況,就應該意識到,你這是筋縮了,應該拉一拉筋了。那麼,究竟應該怎樣拉筋呢?下面就教給你兩種簡易的拉筋法。

一.臥位拉筋法

這種拉筋法共分為四個步驟,比較適合在家裏練習。第一,先將兩把安全穩妥、平坦的椅子擺放在近牆邊或門框處;第二,坐在靠牆或門框的椅邊上,臀部儘量移至椅邊;第三,躺下仰臥,右腳伸直倚在牆或門框上,左腳屈膝落地,儘量觸及地面,雙手舉起平放在椅上,保持10分鐘(這期間,左腳也可以騎車的姿勢擺動,以放鬆髖部的關節);第四,移動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腳轉換,再做10分鐘。

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拉鬆腰至大腿後部的筋腱,還有助於拉鬆髖部的關節,也能拉動大腿內側韌帶及大腿背側韌帶,是一種高效的拉筋法。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症、長期體弱的患者,在拉筋時必須有專業醫生的配合,否則可能會發生危險。

二.立位拉筋法

這套方法也分四步:第一,找到一個門框,雙手上舉,扶兩邊門框,儘量伸展開雙臂;第二,一腳在前,站弓步,另一腳在後,腿儘量伸直;第三,身體與門框平行,頭直立,雙目向前平視;第四,以此姿勢站立3分鐘,再換一條腿站弓步,也站立3分鐘。

這種方法可拉肩胛部、肩周圍、背部及相應部分的筋腱、韌帶,可以治療肩頸痛、肩周炎、背痛等症。

其實,拉筋是一種非常簡便的保健方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無論你採用什麼方法,只要你感覺到自己的筋被拉動了,就會收到相應的效果。比如,在家裏的餐椅上、窗臺上,在公園的亭柱上、長椅上等都可以拉筋。需要注意的是,飯後最好不要拉筋。

刮痧,給身體做個健康的減法

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經絡穴位,起到疏通經絡、祛除邪氣、舒筋理氣、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淤的作用,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有過刮痧經歷的人都知道,刮完痧後會覺得全身暢通。這是因為刮痧是在給身體做「減法」,它不像吃藥之類的,是「加法」,刮痧是往外排,中醫叫宣洩之法。它是通過用刮痧板在皮膚上的刮拭,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況。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上火喉嚨疼時,在喉嚨部位揪幾下,會覺得舒服很多,其實這也是刮痧療法的一種。另外,外出時,如果你不小心感受了風寒,覺得頭痛、周身疲倦等,也可以用這種簡單的方法治療。頭痛可以捏頸部及眉心,噁心嘔吐或胸悶捏肩膀及兩臂。捏的時候可以在大拇指、食指上蘸些冷水,這樣可以減輕對皮膚的傷害。

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簡單、方便,只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搪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方法,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

現在比較常用的刮痧板有兩種,一是木魚石刮痧板,美容院比較常用;還有一種是天然水牛角刮痧板,它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

刮痧之前,為了防止劃破皮膚,還要在皮膚表面塗一層潤滑劑,香油、沙拉油都可以用。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採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

刮痧時,皮膚局部汗孔開泄,出現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氣隨之外排,同時人體正氣也有少量消耗,所以刮痧的時候要做好一些小細節,從細節處保護好身體。

(1)刮痧時皮膚汗孔處於開放狀態,如遇風寒之邪,邪氣會直接進入體內,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引發新的疾病,因此刮痧半小時後方能到室外活動。

(2)刮完痧後要喝一杯熱水,以補充水分,促進新陳代謝。

(3)刮痧3小時內不要洗澡,避免風寒之邪侵入體內。

(4)刮痧時刮至毛孔清晰就能起到排毒的作用。有些部位是不可以刮出痧的,還有室溫低也不易出痧,所以,刮拭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追求出痧,以免傷害到皮膚。

(5)刮痧的時候一次只治療一種病,並且刮拭時間不可太長。不可連續大面積刮拭,以免損傷體內正氣。

現在很多人的工作需要對著電腦,所以得頸椎病的人來越來越多,很多療法效果都不顯著,不妨試一下刮痧法。讓家人直接在頸椎的痛處刮痧,只要一出痧,疼痛馬上就會得到一定的緩解。需要注意的是:刮痧不要太用力,以搓澡的力度就行。可以先刮最痛的部位,找到痛點所在的經絡,最好順著經絡的走向來刮,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這樣刮出來是一條粗線,不要上下左右地亂刮。有時痛點不出痧,可能是痛點的位置較深,而刮痧只適宜痛點較淺的部位,可以先刮這條經的其他部位,在痛點處則用拔罐療法。

另外,如果面對的是一個體弱的老人、重病患者、孕婦以及5歲以下的幼兒,還是不用此法為佳。心臟不好或貧血的人,刮痧常會令其心慌氣短,甚至昏厥。

只要循序漸進,刮痧法還是很安全的。嘗到了刮痧的甜頭,你就會愛上這種療法,就能體會到由此帶來的健康益處。

適用於家庭保健的溫和艾灸法

溫和灸,又稱溫灸法,是指將艾條燃著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一定距離,在灸治過程中使患者只覺溫熱而無灼痛感。這種方法比較溫和,適合家庭自我保健應用。

說到針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針法,其實針灸指的是針與灸兩種治療方式,針法是以細針透過穴位內的刺激,疏經通絡,平衡臟腑經絡的陰陽氣血,達到治病的目的,大致說來,是以「泄」為法;灸法是以艾草炷在穴位皮膚上熏灸,使藥氣透過穴道、經絡,活化相關臟腑功能,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大致說來,屬於「補」法。針法對施術者的要求比較高,要有專業資格的醫師才能操作,而灸法相對簡單、溫和,比較適合家庭使用。

溫和灸用的是艾條(一般藥店有售),將艾條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距皮膚3~5公分進行熏灸。灸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燙傷皮膚,可以把中指和食指分開放在穴位兩側,以感覺皮膚受熱的程度。一般每處灸5~7分鐘,皮膚出現紅暈就可以了。

夏天比較適合溫灸,因為中醫講究「冬病夏治」,生病的人大都屬於陽虛體質,夏季陽氣最旺盛,調節起來效果比較好,能提前預防各種疾病。而且,夏天衣服穿得少,比較方便進行。夏天人體對溫度也比較敏感,不易被燙傷。

溫和灸雖然比較簡單、安全,還是有些小細節要注意:

(1)我們身體上的大多數穴位都有對稱的兩個,溫灸時要先本著先左後右的原則;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初次使用灸法時,要短時間、小劑量,以後再逐漸延長時間。

(2)施灸時要注意,別被落下的灰燙傷;如果施灸時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出汗等反應,應立即停灸、臥床,開窗通風。

(3)溫灸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多喝溫水;別忘了將艾條置於盛清水的容器中熄滅後放在一旁陰乾,以備下次再用。

溫和灸除了直接的灸法之外,還有隔物灸,也叫間接灸。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理解,就是在施灸時,艾炷不直接置於皮膚上,而是在皮膚與艾炷之間加上藥物,根據所隔藥物的不同,又分為多種灸法。中間以生薑襯隔的,叫隔薑灸;中間以蒜作襯隔的叫隔蒜灸;中間以鹽作襯隔的叫隔鹽灸,等等。間接灸火力溫和,同時具有艾灸和所加藥物的雙重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隔鹽灸的方法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用,秋、冬、春三個季節使用都沒有問題,夏天則不能使用。《類經圖翼》裏說「人之神夏月在臍,故不能灸」,按照中醫五行的理論,夏天屬火,而艾灸也屬火,火上加火,人就容易上火了。

簡單一推,健康自來——人人可用的推腹

中醫認為: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所以,很多病都可以用推腹法治療。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覺得腹脹或者便秘、腹瀉的時候,多給孩子揉揉肚子,情況就會好轉,其實揉肚子就是簡單的推腹法。

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這對老年人尤其必要。

經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過多,預防消化性潰瘍的發生。

經常按揉腹部,有利於人體保持精神愉悅。睡覺前按揉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對於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息肝火,使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起到輔助治療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揉的具體操作方法:一般選擇在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淨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全身放鬆,左手按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恆進行腹部按揉,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

一.神奇推腹法減掉腹部「游泳圈」

很多人腹部都有厚厚的贅肉,就像套了一個游泳圈,要想消除這個游泳圈,可以試一下推腹法。

推腹減肥法可用二指疊按法,即兩拇指重疊,手法的輕重以手下有脈搏跳動感和不感覺痛為宜;波浪式推壓法,即兩手手指併攏,自然伸直,左手掌置於右手背上,右手平貼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繼而左掌用力向後壓,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動,似水中的浪花。

由上腹移到小腹做3~4次,再從左向右推3~4次,以腹部微有痛感為宜。

堅持推腹兩週,你就會發現腹部的「游泳圈」有變小的趨勢,堅持下去,不僅腹部越來越平坦,你還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比以前更健康了。

二.推肚子能推走百病

在中醫裏,推拿按摩能治療許多疾病,推肚子也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推的時間長了,不僅可以強壯身體,還能推走百病。

推肚子的操作簡便安全,首先身體放鬆,平躺在床上,雙手平齊放在胸口,手掌朝下,指尖對著指尖慢慢往下推,從上至下有力度、有滲透力地推,一下一下地從胸前一直推到肚臍眼外。推時雙眼閉目養神,貼著皮膚推,不要隔著衣服推,還可以雙手交替推。每天起床前推肚子300下,晚上睡覺前推肚子300下。

在推肚子時如果出現腳底發熱、出汗,還打哈欠流淚,這就說明脾胃推通了。推通脾胃可治療多年的胃病和便秘,還可治療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等多種疾病。推肚子對婦科方面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推肚子不要拘泥於一種手法,可用一隻手的掌心貼附肚臍,另一隻手疊在上面,順時針方向以畫陀螺的方式柔和地邊按邊摩擦,由肚臍逐漸均勻畫圈至全腹,約80~100下,再倒回到肚臍,按摩80~100下。可雙手交換,逆時針方向以同樣的方式再按摩一遍。不管哪種手法,在按摩時,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脹肚。

下面再介紹一種針對腸胃的按摩法。兩手相疊於上腹部,以胸骨劍突下為中心,作順、逆時針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後以同樣的方法在神厥穴(即肚臍)周圍揉摩各30~50次。此外,追加揉摩兩腿足三里(左膝蓋骨外側下3寸,脛骨外側上凹陷處)50~100次。每天早晚2次。

堅持按摩的話,胃腸部會有反應,或打嗝,或腸鳴,或肛門排氣等,這都是正常的良好的生理反應,是對胃腸刺激適應的結果。自我按摩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法,所以服藥的患者請不要停藥,但隨著胃動力的逐步增強,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藥。堅持推肚子,不僅舒服,還能防止腸胃病的復發。

如果你經常失眠,可以在臨睡前,仰臥在床上,雙手拇指靠攏,從心口處向下平推至小腹部算一次,反覆推50~100下,多推不限。



拔罐——老百姓首選的傳統綠色保健療法

拔罐法是中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為工具,藉熱氣排出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淤血現象的一種療法。

拔罐是老百姓最常用的一種中醫自然療法,感覺哪里傷風疼痛時,就會自己或者找家人拔上一罐,效果往往不錯。拔罐工具有很多種,如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膠罐等,家裏的罐頭瓶也可以用於拔罐。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過玻璃觀察罐內皮膚充血、淤血、起泡及放血時的出血情況等,在家庭中用得最多。現在很多家庭都備有一套真空拔火罐,比玻璃罐更加簡單、方便、安全,但是從效果上來說,還是玻璃罐比較好。

拔罐時該怎麼點火呢?下面是一些拔罐時點火的方法:

(1)投火法:用小紙條點燃後,投入罐內,不等紙條燃完,迅即將罐罩在應拔部位上,就能吸附在身體上。

(2)內火法:用鑷子夾住點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內繞一圈後取出,迅即將罐罩在應拔部位上,也可以吸住。

(3)貼棉法:用1公分見方的棉花一塊,不要過厚,略浸酒精,貼於罐內壁中間,然後點著,罩於選定的部位上吸住。

拔罐療法的原理是通過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等作用,達到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目的。

拔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四種:拔罐、閃罐、走罐、放血拔罐。適合家庭常用的就是拔罐,後面幾種方法難度較大,要由比較專業的醫師來操作。

拔罐與針灸、刮痧等一樣,屬於中醫外治,是一種很好的物理療法。但拔罐不像針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準確,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手段,一般就是哪兒疼拔哪兒,即在病痛處拔罐。因為病痛的出現就是因為局部經絡功能失調,如經氣不通導致的。在病痛處拔罐,可以調整經絡功能,使經氣通暢,通則不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雖然拔罐的應用範圍很廣,但也不是所有病都適用。而且,拔罐時也有很多事項需要注意:

(1)拔罐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被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2)孕期、婦女月經期、肌肉枯瘦之人、6歲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腫病、心力衰竭、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頭、前後陰、心臟搏動處、大血管通過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髮過多的部位、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等,都不要輕易使用拔罐療法。皮膚上一次拔罐瘢痕沒有消退前,也不要在同一部位再拔。

(3)起罐後,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自行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都屬於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上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4)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可以稍微長點;肌肉比較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就要相應縮短。

(5)一次使用多罐時,罐子排列的距離不要太近,否則皮膚會因被罐子牽拉而產生疼痛,同時罐子之間互相排擠,也拔不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