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1分鐘的思考, 減少10分鐘的工作: 簡化做事方法の八個思考術
作者 | 劉又芹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多1分鐘的思考, 減少10分鐘的工作: 簡化做事方法の八個思考術:億萬財富買不到一個好的想法,一個好的想法卻可以賺進億萬財富。很多時候,使我們陷入貧窮的正是我們思想上 |
作者 | 劉又芹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多1分鐘的思考, 減少10分鐘的工作: 簡化做事方法の八個思考術:億萬財富買不到一個好的想法,一個好的想法卻可以賺進億萬財富。很多時候,使我們陷入貧窮的正是我們思想上 |
內容簡介 億萬財富買不到一個好的想法,一個好的想法卻可以賺進億萬財富。很多時候,使我們陷入貧窮的正是我們思想上的貧窮。一個人想要過著富有的生活,簡而言之,就是要靠腦袋致富,而不是靠領薪水過日子。有人說知識改變命運,其實只靠知識是難以改變命運的。有了智慧,我們才能得到財富;有了財富,我們才能得到自由。 一本雜誌的封面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有了智慧,我們才能得到財富;有了財富,我們才能得到自由。」可見思想觀念對人的影響何其重大,現代人要靠領薪水致富,恐怕難如登天,靠思想觀念致富則是一條捷徑。比爾.蓋茲就是一個靠腦袋致富的典型例子,他擁有比別人先進的觀念,將許多別人想不到的想法及創意,化為電腦軟體程式,在電腦資訊界獨領風騷,賺進億萬財富。「億萬財富買不到一個好的想法,一個好的想法卻可以賺進億萬財富。」一個人想要過著富有的生活,簡而言之,就是要靠腦袋致富,而不是靠領薪水過日子;要靠組織網路倍增財富,而不是靠單打獨鬥賺血汗錢。所有的成功首先都源於心靈,所有的構架首先都是思想的構架。建築物所有的細節首先在建築師的頭腦裏完成,施工者僅僅是圍繞建築師的設計放置石頭、磚塊和其他材料。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建築師,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預先在大腦裏有某種程度的設計。有些人想賺錢,但是他們使自己的思維處在封閉狀態。因此,他們不可能處於一種富有的環境中。很多時候,使我們陷入貧窮的正是我們思想上的貧窮。很少有人能夠認識到形成成功思想的可能性,事實上,任何東西都是首先創造於頭腦,隨後才是實物。如果我們的思考能力能更強些,我們就會是更好的物質勞動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劉又芹國內知名心靈導師、企業顧問和專業演講人。現為編輯、譯者。由於長期的雜誌工作經驗,讓她得以創作出這本包含各式各樣素材的實用建議書籍,枯燥乏味的知識經由她輕鬆愉快的筆觸變成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而且激發讀者改變自己的生活。
產品目錄 一、用發散性思考全面觀察何謂發散性思考組合發散法輻射發散法因果發散法關係發散法頭腦風暴法特性發散法二、用六頂思考帽完善作法六種不同顏色的思考帽白色思考帽紅色思考帽黑色思考帽黃色思考帽綠色思考帽藍色思考帽三、用水準思考改變創新什麼是水準思考法P0的含義創造性停頓簡單的焦點概念扇激發和移動激發的出現擺脫型激發細絲技巧四、用倒轉思考解決問題什麼是倒轉思考法倒轉不需要條件條件倒轉倒轉人物倒轉情景方式倒轉過程倒轉觀點逆向因果逆向五、用轉換思考全面認識何謂轉換思考正面思考和負面思考視角轉換價值轉換問題轉換原理轉換材料轉換目標轉換六、用類比思考推理比較類比法的運用直接類比間接類比幻想類比因果類比仿生類比七、用形象思考進行創作形象思考的作用組合想像取代想像引導想像妙用聯想相似聯想相關聯想相對聯想飛越聯想八、用靈感思考憑空想像靈感的特徵靈感的激發和運用自發靈感誘發靈感觸發靈感逼發靈感
書名 / | 多1分鐘的思考, 減少10分鐘的工作: 簡化做事方法の八個思考術 |
---|---|
作者 / | 劉又芹 |
簡介 / | 多1分鐘的思考, 減少10分鐘的工作: 簡化做事方法の八個思考術:億萬財富買不到一個好的想法,一個好的想法卻可以賺進億萬財富。很多時候,使我們陷入貧窮的正是我們思想上 |
出版社 /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971410 |
ISBN10 / | 9865971410 |
EAN / | 9789865971410 |
誠品26碼 / | 2680801558009 |
頁數 / | 27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一、用發散性思考全面觀察
何謂發散性思考
所謂發散性思考,是指根據已有資訊,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思考,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考方式。創新思維的學者托尼‧巴贊指出發散性思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來自或連接到一個中心點的聯想過程,另一方面是指思維的爆發。這種思考方法不受傳統規則和方法的限制,要求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盡可能地拓展思路。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問大學生畫的是什麼?大學生回答很一致:「這是一個圓。」同樣的問題問幼稚園的小朋友,得到的答案卻五花八門:有人說是「太陽」、有人說是「皮球」、有人說是「鏡子」……大學生的答案當然正確,從抽象的角度看確實只是一個圓。但是,比起幼稚園的小朋友來,他們的答案是不是顯得有些單調呆板呢?幼稚園的小朋友的那些豐富多彩的答案是不是更值得我們喝采呢?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在四歲之前的大腦是最具有開發潛能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人的思維逐漸被束縛住了。人們思考問題的時候局限在常見的、已知的圈子裏,不能想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旦現有的條件不能滿足常規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人們就束手無策了。這就需要我們用發散性思考來開發思維空間。
發散性思考的意義在於找出多種可能性。思路越廣闊,想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越多。我們可以從眾多的項目中找出最佳途徑。
一個思想呆滯的人不可能在某個領域做出太大的成就,科學家的新發明、商人的新點子、藝術家的新創造大部分是透過發散性思考取得的。發散性思考要求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從一個問題出發探求多種不同的答案。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研究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指出,與創造力最相關的思維方法就是發散思維。吉爾福特認為,經由發散性思維表現於外的行為即代表個人的創造力。也就是說,你的思維越靈活,說明你的創造力越強。
有人曾請教愛因斯坦:「你和普通人的區別在哪裡?」愛因斯坦把普通人的思考比做一隻在籃球表面爬行的甲蟲,他們看到的世界是扁平的;而他自己的思考則像一隻飛在空中的蜜蜂,他看到的世界是全方位的、立體的。
缺乏發散性思維的人總是想到一個思路之後就不再思考了,得到一個說得通的解釋就不再去探索其他的解釋了,這樣就養成了懶惰的思維習慣。要想養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可以從發散性思維的三個特性著手進行訓練。
首先,發散性思維具有流暢性,可以讓你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思路。
如果你的思維的流暢性很好,你的思路就如行雲流水,創意迭出。心理學家克勞福德建議我們用屬性列舉法來訓練思維的流暢性。簡單的訓練方法如下:
(一)用你能想到的所有定語形容某一個名詞。
(二)想出一個故事的多個結局。
(三)給一個故事擬定多個標題。
(四)用給定的字,組成盡可能多的詞,或用給定的詞語,組成盡可能多的句子。
其次,發散性思維具有變通性,非常靈活,可以讓你自由馳騁。
變通性要求你重新解釋資訊,強調跨域轉化,即用一種事物替換另一種事物,從一個類別跳轉到另一個類別。轉化的數目越多、速度越快,轉化能力就越強。比如:針對「磚頭有什麼用途」這個問題,你回答「可以蓋房子」、「可以疊一面牆」,其實,這樣的回答是把磚頭限制在建築材料這一個類別裏了。如果回答說磚頭可以用來做磨刀石,這就跳轉到別的類別裏了。
訓練變通性可以提高人們觸類旁通的能力。簡單的訓練方法如下:
(一)說出給定的定語能夠描述的所有東西。
(二)對給定的一系列詞,按照一定的類別進行組合。比如:蜜蜂、鷹、魚、麻雀、船、飛機等,按照飛行的、游水的、兇猛的、活的等類別進行組合。
最後,發散性思維具有獨特性,可以讓你別出心裁地產生不同尋常的想法和見解。
獨特性的意思是指這種思維方式是唯一的、非凡的、別人想不到的。獨一無二的思維方式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獨特性建立在流暢性和變通性的基礎之上,可以說流暢性和變通性是途徑,獨特性是結果。只有產生大量的、不同類別的思路,才能從中找到能夠出奇制勝的創造性想法。
此外,發散性思考還要求我們敢於提出新觀點和新理論。現成的、固定的答案是發散性思考的最大障礙,如果你敢於對現有的答案提出質疑,也許能夠另闢蹊徑找到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方法。例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上中學的時候就曾經大膽地對權威理論提出質疑,結果他證明了一位數學教授的公式推導有誤。
發散性思考對於創新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它可以衍生出很多具體的方法和技巧。一些研究者提出可以用組合發散法、輻射發散法、因果發散法、關係發散法、頭腦風暴法和特性發散法這六個方法進行發散性思考。這些方法對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非常有效,可以幫我們找到一些小竅門。
組合發散法
組合發散法,顧名思義就是將不同的事物組合起來,從而創造出新的事物的一種思考方法。發散的方向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正向、逆向、縱向、橫向,必要時還要進行三維立體思維、多維空間思維。
你玩過拼圖遊戲嗎?一張圖被分割成很多小塊,你需要把那些小塊拼湊起來,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我們的大腦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也是透過邏輯思維將與思考問題相關的各種因素組合起來,運用綜合我們可以進行發明創造,運用分析我們可以全面地、完整地考慮一件事。
組合發散法是發散性思考法的一種,雖然強調發散,但是並不是沒有原則地漫天撒網。就像玩拼圖遊戲一樣,如果忽略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就不能組合成一張完整的圖。我們想到的事物必須屬於一個系統,可以構成一張「圖」。因此在進行組合發散的時候要考慮事物的價值,對事物進行選擇。
「組合」並不是把兩個事物生搬硬套地放在一起,而是按照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把它們有效地結合起來,就像玩拼圖遊戲的時候,那些小塊必須環環相扣才能展現出一張完整的畫面。我們需要對組合對象進行深入研究,把握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繫,從中總結出規律,然後把它們綜合起來。
組合發散法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新事物,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全面地瞭解一件事情。
很多發明創造都運用了這種思考方法,把兩種或多種事物組合起來就產生了一種新的事物。
現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鉛筆,人們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然而在最初的時候,人們是使用光禿禿的石墨寫字的。石墨容易斷,而且寫字的人總是弄得烏漆抹黑。後來,德國紐倫堡的一位木匠把石墨和木條組合起來,形成了現代鉛筆的雛形。
一六六二年,弗雷德里克.施泰德勒根據這個原理開辦了第一家鉛筆工廠,他將細石墨放入帶槽的木條,然後用另一根塗了膠的木條把石墨筆芯夾在中間,再將筆桿加工成圓柱形或者八棱柱形。
一八五八年,美國費城有一位名叫海曼.利普曼的畫家對鉛筆進行了一次改進,在鉛筆頂端黏上一塊小橡皮,再用金屬片把小橡皮固定在鉛筆上。這是對組合發散的簡單運用,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組合,海曼.利普曼卻為此申請了一項專利,後來以五十五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鉛筆公司。
許多事物都可以根據一定的原則組合起來:不同功能的事物組合起來就具有了多種功能,比如:手機和數位相機組合起來就成了有拍照功能的手機;不同材料可以進行組合,從而獲得新的材料,比如:諾貝爾把容易爆炸的液體硝化甘油和矽藻土組合起來發明了易於運輸的炸藥;不同的顏色、聲音、形狀和味道可以進行組合,比如:幾種不同的酒混合在一起,形成口味獨特的雞尾酒;不同領域、不同性能的事物之間的組合,比如:桌曆和溫度計的組合。
當我們考慮一個複雜問題的時候,常常有所遺漏,不可能面面俱到。運用組合發散法我們可以將問題拆分開來,從各個角度詳細分析之後再重新組合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得到一個客觀的結論。
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適用於擁有多方意見的問題上。偏聽偏信就會作出錯誤的結論——運用發散組合的思考方法,我們就能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判。
輻射發散法
輻射發散法是指從一個中心點出發,向四面八方擴散,把中心點和各種事物聯繫起來,從而產生新的主意。這種思維方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來的,要求思考者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向更多的方向思考,從不同視角、不同側面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顧名思義,這種思維方法就像自行車的輻條一樣以車軸為中心向各個方向輻射。
我們可以用輻射發散法擴展一項技術的應用領域,使它在更廣闊的範圍內發揮作用。比如:我們圍繞「電」進行輻射發散,可以想到電燈、電扇、電視、電腦、電磁爐、電動機、電鍋、電熱毯等。我們還可以把一項新技術作為輻射中心,將它與各種傳統技術和常見事物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技術。
運用輻射發散法思考,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中心點,即要有一個明確地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圍繞這個問題向各個方向做輻射狀的積極思考,盡可能多地尋找解決方案。在思考過程中,我們要突破點、線、面的限制,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多關係地思考,盡可能地拓展思維空間,不拘一格地提出新觀念、新方法、新概念、新思想。除了在空間上向更寬、更廣的方向進行輻射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時間上向縱深的方向進行輻射,不僅著眼於現在,還可以從歷史的角度、未來的角度進行思考。
當我們需要對某個事物進行改造翻新的時候,可以以這個事物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與那些和本事物毫無相關的事物聯繫起來。這也是對輻射發散的一種應用。用這種方法想到的結果可能大多數是無意義的,甚至是荒唐的,但是這種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開闊思路,跳出常規的思考路徑,有時可以使我們從中得到新穎的、有價值的方案。
事實上,我們創造的事物的新穎程度與兩種事物的相關程度成反比,即越是不相關的兩種事物,越能產生更新的事物。一九四二年,瑞士天文物理學家茨維基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形態分析法,我們可以把它看做輻射發散法的一種。具體做法是:將課題分解為若干相互獨立的因素,然後從各個因素進行輻射思考,找出實現各個因素的材料或方法,最後對這些材料或方法進行排列組合,找出最佳方案。比如:我們要研究一種有效的廣告形式,首先輻射發散法示意圖提取出要考慮的因素:吸引人的、形象宣傳的、可信的、給消費者帶來好處的。然後運用輻射發散引出滿足各因素的方法。
吸引人的:顯眼的位置、大的、閃亮的、出乎意料的、驚奇、頻繁出現的……
形象宣傳的:好看的、高品質的、迷人的、優雅的、完美的……
可信的:誠實的、權威的、官方的、獲得認可的……
給消費者帶來好處的:折扣、回報、承諾、實惠……
由以上這些,我們可以想到在商場做慶典活動,在顯眼的位置張燈結綵達到吸引人的效果,並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在活動現場舉辦由公證處公正的抽獎活動可以展現出權威性和誠實可信,並給消費者帶來好處。
輻射的目的是獲得盡可能多的備選答案,我們想到的思路越多,所產生的想法就會越新穎。透過輻射發散思考,我們能夠得到很多想法,其中有新穎獨特的想法,也有常規的想法,有優秀的創意,也有拙劣的創意,有操作性強的方案,也有不可行的方案。我們需要從中挑選出最合適、最有效、最便捷、最符合我們需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在輻射發散之後,還要有一個篩選的過程。
這種思考方法在集體思考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各種創意收集活動中的應用。二○○八年奧運吉祥物「福娃」的創作的前期過程就是運用輻射發散思考的一個典型案例。
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從二○○四年八月五日開始向全世界收集奧運吉祥物,截至十二月一日收到了上萬件作品。其中有效參賽作品六百六十二件,中國內地作品六百一十一件,佔總數的九十二.五%,港澳臺作品十二件,佔總數的一‧八%,國外作品五十九件,佔總數的五.九%。
參選作品收集上來之後,文化藝術領域裏的專家學者對眾多作品進行了評選,先從六百六十二件作品申挑選出了五十六件作品,然後由十名中外專家組成的推薦評選委員會進行評選,最後把大熊貓、老虎、龍、孫悟空、撥浪鼓和阿福作為吉祥物的修改方向。在此基礎上,由評委會推薦成立的修改小組組長、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完成了吉祥物方案的設計。
對於個人來說,在進行輻射發散思考的時候,最好先對自己的思考方向進行分類,然後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思考,這種分類的方法比漫無目的地輻射更有系統,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輻射點。相反地,也許可以想到很多方面,但是沒有邏輯、沒有系統,因此很容易忽略掉一些東西。
比如:我們在前面提出的問題:盡可能多地寫出磚頭的用途。你想到了多少種答案呢?你可能會想到蓋房子、砌圍牆、建橋樑、鋪路、做棋子、當磨刀石、當畫筆……如果先確定幾個思考的方向,然後分別沿著每個方向進行輻射發散,就能夠得到更多的答案了。我們可以把磚頭的用途分為:建築類、遊戲類、生活類、藝術類、科學類等幾個大的方向,如果想到一些無法歸類的用途,則歸入「其他類」。
建築類:蓋房子、砌圍牆、建橋樑、鋪路……
遊戲類:當棋子、當球門、當道具、做積木、丟磚遊戲、氣功表演、當多米諾骨牌……
生活類:當磨刀石、當板凳、當枕頭、當秤砣、當墊腳石、堵煙囪、堵鼠洞、當錘子……
藝術類:當畫筆、當繪畫顏料、當雕塑原料、當樂器、做首飾……
科學類:航太研究材料、化學實驗材料、測量壓力和重力、做模具、做機器零件……
其他類:賣錢、自衛武器、愛情見證物、做標記……
顯而易見,用這種分類的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問題。請用這種輻射發散的思考方法來思考這個問題:酒瓶的用途有哪些?首先確定你想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思考,然後填充在那個方面想到的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