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津逮 | 誠品線上

文言津逮

作者 張中行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文言津逮:中文學習的基礎入門書「津逮」的本意是由渡口坐船到達目的地,後用來比喻為學的門徑。「文言津逮」也就是「文言入門」。張中行先生的這本書,是講怎樣學習文言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中文學習的基礎入門書 「津逮」的本意是由渡口坐船到達目的地,後用來比喻為學的門徑。 「文言津逮」也就是「文言入門」。張中行先生的這本書,是講怎樣學習文言的。 在本書中,張中行先生以十篇文章講怎樣學習文言,外加一篇附錄專講工具書。把原本艱深的知識,用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的文筆,娓娓道來,帶讀者在文言世界中漫遊,於不經意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張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哲學家、散文家。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曾任教於天津南開大學、北京大學。1949年後,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著有《負暄瑣話》《禪外說禪》《文言津逮》《作文雜談》《順生論》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我讀《文言津逮》陳曦鐘序寫在前面的幾句話一 文義之間二 讀音小議三 名物種種四 典故探原五 費解一斑六 擇善而從七 捨粗取精八 冷暖自知九 循序漸進十 行文借鑒附錄 工具書舉要

商品規格

書名 / 文言津逮
作者 / 張中行
簡介 / 文言津逮:中文學習的基礎入門書「津逮」的本意是由渡口坐船到達目的地,後用來比喻為學的門徑。「文言津逮」也就是「文言入門」。張中行先生的這本書,是講怎樣學習文言的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466658
ISBN10 / 9888466658
EAN / 9789888466658
誠品26碼 / 2681553626008
頁數 / 208
開數 / 32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8X12.8X2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 文義之間

  這本小書談的是講文言或學文言時會碰到的一些問題。談問題之前,先說說甚麼是文言。這要從古漢語說起。顧名思義,古漢語是古人用為交際工具的漢語。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古」指甚麼時代,二是「語」指哪一種話。先說前一個問題,古,從有文獻可考算起,即使截止到隋唐,也超過兩千年。年代久,任何事物都要變,語言當然也不能例外。孔子說的話如果如實地傳下來,恐怕以繼道統自任的韓愈也未必能懂,那麼究竟以孔子之言為準呢,還是以韓愈之言為準呢?再說第二個問題,從甲骨文起,可考的文獻確實不少,可是這些文獻與口語有無距離,距離多遠,也很難確切知道。古,摸不清;語,也摸不清。怎麼辦?可行的辦法是取其大同而捨其小異。幸而我們的古漢語確是有大同,即所謂「文言」,古代大致以秦漢為準,有個相當明朗的規格,後代,不管是強調仿古的唐宋八大家和明前後七子,還是強調創新的明公安派,都亦步亦趨地照著規格作,這樣,文言高踞其位,堂上一呼,堂下百諾,就形成相當協調的一統。這個一統,與其說是古漢語,還不如稱之為文言更確切。自然,
文言的大同之中也難免小異,如過於古奧的詞句,見於甲骨文、金文以至《尚書》中的那些,看來有些離奇,或者另一端,如六朝的譯(佛)經體,有外道氣,小說,有俚俗氣,可以存而不論。

  文言和現代漢語有傳承關係。這種關係很微妙,你說是截然兩種嗎?不對;你說不是兩種嗎?也不對。勉強說,是藕斷絲連,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顯示易學的一面,就是說,可以以今度古,望文生義;同中有異顯示難學的一面,就是說,望文生義,常常會誤解。

  我們讀文言作品,看,是由字形而領悟意義;念出來,是由聲音或兼由聲音領悟意義。這裡專就看說,是字形和意義之間有某種約定的關係,熟悉這個約定的關係,自然可以望文而生義。可是,字形和意義的約定關係,文言和現代漢語不盡相同,甚至常常不同,因而不熟悉文言的人就很容易把現代漢語的約定關係移用於文言,於是就錯了,至少是似是而非。因此,文言的講讀,想要做到理解正確,就必須注意文言的文義之間的某些不同於現代漢語的情況。

  文言的文義之間,必須注意的是與現代漢語不同,因而容易誤解的情況,像以下兩種情況,由於不容易出錯,我們就可以看作無關緊要。一種是已經死去的,也就是現代漢語裡不用的詞。這樣的詞,時代越靠前,數量越多。如《易經》的「為足」,《詩經》的「淇水??」,《儀禮》的「四鉶繼之」,「」「?」「鉶」,現代漢語裡都不用了。不用,看見不認識,也就不會因望文生義而誤解。另一種是古今詞義沒有變化的,如「水」「火」「嫁」「娶」「紅」「黃」之類,既然詞義沒有變化,望文生義也就可以通行無阻了。

  必須注意的是望文生義容易錯的。這有種種情況,下面
舉例說說一些常見的。
(一) 古今異形
(1)宴宴爾新昏4,如兄如弟。(《詩經.邶風.谷風》)
(2)守屍吏然火置卓臍中,光明達曙。(《後漢書.董卓傳》)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4)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國語.周語上》)

  「昏」,現在寫「婚」。「然」,現在寫「燃」。「暴」,現在寫「曝」。「召」,現在寫「邵」。如果不知道古今寫法不同,就容易誤讀、誤解。

(二) 古字通假
(1)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2)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上)
(3)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上)
(4)張良出,要項伯。(同上)
「距」通「拒」,「內」通「納」,「倍」通「背」,「蚤」通「早」,「要」通「邀」, 這是古字通假。通假是借彼字為此字, 也就是寫別字。寫別字當然不好, 不過古人
習慣這樣做, 已經是既成事實, 我們也只好容忍,費精力多記一些了。

(三) 古今意義不同
(1)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孟子.梁惠王上》)
(2)吾去大軍數十里。(《史記.李將軍列傳》)
(3)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兵」,古代多指武器。「走」,古代指跑。「去」,古代指離開。「湯」,古代指沸水。「窮」,古代指不得志,不是指缺少財物,所以「窮」的反義詞是「達」或「通」,不是「富」(「貧」的反義詞是「富」)。很多詞,古今意義有變化,有的變化大,有的變化小,即使變化小,如果據現代漢語的先入之見而望文生義,也會似是而非。

(四)古今說法大異
(1)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周書.蔡仲之命》)
(3)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三國志.諸葛亮傳》)
(4)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見」,這裡表被動。「是」,這裡的作用是形成賓語前置句(意思是「惟輔有德者」)。「用」和「坐」都表示原因,可是用法有別,「用」通常省略賓語「之」,「坐」卻
必須帶賓語(這裡是「愛楓林晚」)。

(五)反義
(1)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周禮.地官.媒氏》)
(2)其能而亂四方。(《尚書.周書.顧命》)
(3)敢不唯命是聽。(《左傳.宣公十二年》)
(4)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勝國」是因戰敗而滅亡的國,「亂」四方是「治」四方,「敢」是不敢,「知」是不知, 這種與字面意義相反的情況也要注意。

(六)異音異義
(1)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史記.李將軍列傳》)
(2)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禮記.大學》)
(3)(王)恭曰:「吾平生無長物。」(《晉書.王恭傳》)
(4)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數奇」的「奇」讀ji ,是運氣不好的意思。「體胖」的「胖」讀pan ,是安詳的樣子,不是肥胖。「長物」的「長」讀zhang ,是多餘的意思。「扁舟」的「扁」讀pian,是小的意思。這類字容易誤讀,從而誤解,尤其要注意。

(七)表非習見之義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