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美國: 站在金字塔尖看美國 | 誠品線上

征途美國: 站在金字塔尖看美國

作者 黃征宇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征途美國: 站在金字塔尖看美國:從上海弄堂到美國白宮,作者親身經歷了中美文化的融合,深度觀察與親身體驗美國精英社會,用全方位視角為讀者展現一個更真實的美國。對於要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對於要去美國留學和移民的中國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本不可錯過的書。 」--啟德教育集團首席執行官/ 黃嫻「通過這本書,讀者將看到一個更真實的美國。--羅斯福中國投資基金總裁/謝丞東「他的故事講述了中美之間的相互聯繫,尤其我們該如何為兩國及世界的共同利益付諸努力。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前主席、英特爾獨立董事/里德‧亨特「黃征宇通過他的個人經歷講述了中國和美國是如何看待對方和自己的,這向我們揭示了認知上過於簡單化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這本書也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美關係以及如何推進全球的和平與繁榮。 」--哈佛商學院高級副院長/林恩‧夏普‧佩因「集兩種文化於一身的人在今天並不多見,他們往往能站在兩種文化的角度上看問題,換位思考,直擊要害,黃征宇正是如此。我認為在中美兩國人民如何看待自己和對方的問題上,他擁有絕佳的洞察力。這樣的洞察在當今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世界裡是至關重要的。 」--矽谷銀行董事長/魏高思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黃征宇金融科技服務及跨國投資專家,英特爾前董事總經理,亞洲協會21世紀青年領袖,考夫曼基金會學者。 10歲移民美國,在史丹福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工業工程學士學位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哈佛商學院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英特爾公司的七年中,曾是英特爾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積極推動了英特爾與中國在通訊領域的知識產權合作。 2009年,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授權下進入白宮,成為首位出生於中國大陸的白宮學者,並在美國國務院擔任國際開發署(USAID)署長特別助理。完成白宮學者任期後回到中國創辦""宇沃資本""等多家企業,開啟跨國創業之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赴美三十年前言 我在海地地震救援現場第一章 多元VS主流:美國社會階層面面觀美主流社會對中美關係的認知不同種族在美國的命運變遷在哈佛和上海遇到美國百年家族解讀美國主流文化與精英階層第二章 白宮VS美國夢:美國政治的"生態系統"何謂"白宮學者"華盛頓的"生態系統"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的美國夢為甚麼做正確的事情也舉步維艱政界與商界領袖的思維差異特朗普時代的美國第三章 常春藤VS精英教育:美國名校進階攻略踏入美國社會的第一關中美基礎教育之比較探秘美國天才教育進入常春藤名校全攻略"常春藤"特別通關卡:面試與考察美國頂尖大學的招生秘密第四章 資源VS成功:名校裡最應該抓住的重點哈佛商學院的第一堂課中國留學生最易忽視的名校資源名校教授的魅力大學是最佳的創新平台成功企業家們的聚會哈佛商學院裡的"中國風"頂級商學院對成功的定義第五章 求職VS全球500強:躋身名企成就卓越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來自頂級企業的面試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美國頂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的職場故事-英特爾的"中國賭"英特爾"折戟"中國與"聯想"落戶美國成功者應有的職場價值觀第六章 華人VS崛起:美國華裔眾生相華人的自我認知與身份衝突頂級企業裡的華人眾生相華人在美國的政治地位華裔在美國真正崛起的五大要素第七章 中國資本VS美國戰略:跨國發展路在何方回到中國-我的創業之路向最優秀的華爾街投資人取經中國資本在美國的挑戰和機遇成為中美之間的橋樑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征途美國: 站在金字塔尖看美國
作者 / 黃征宇
簡介 / 征途美國: 站在金字塔尖看美國:從上海弄堂到美國白宮,作者親身經歷了中美文化的融合,深度觀察與親身體驗美國精英社會,用全方位視角為讀者展現一個更真實的美國。對於要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466320
ISBN10 / 9888466321
EAN / 9789888466320
誠品26碼 / 2681541380004
頁數 / 252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言 赴美三十年

  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把中美關係稱為"21 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這種關係充斥著不信任和誤判,發生嚴重衝突也不無可能。在這些共同點和分歧點上,許多學者曾經以某些單一的角度闡述過其複雜的構成原因,但他們都遺漏了在這一個重要問題上其實存在4 個基礎角度: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美國人如何看待中國人,中國人如何看待自己,中國人如何看待美國人。如果不能充分把握這4 個既對立又相關的角度,以及了解歷史過往和當前的相互影響,恐怕我們不能真正地看到那些現存的和潛在的機遇與危機。

  我出生在中國, 10 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了美國,之後在史丹福大學和哈佛商學院接受了高等教育。我曾經為英特爾這樣的美國大公司工作。在英特爾的7 年,我負責過"迅馳"(英特爾劃時代的首款整體移
動計算解決方案)這個項目的跨國團隊工作,之後一路晉升到英特爾最年輕的華人董事總經理,並代表英特爾主導和中國信息產業部的通信合作項目,也曾和中國信息產業部洽談知識產權的合作。2009 年,我在
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的授權下進入白宮,出任國際開發署署長的特別助理。2010 年參與海地大地震救援,全面負責美國對海地的通信重建工作。離開白宮後,我回到中國創立了自己的事業。我早期建立的跨國金
融服務公司的目標是幫助國際投資機構在新興市場上發掘並把握投資機會,現在業務規模已達到數億元。我現在建立的宇沃資本則致力於幫助中國資本國際化,尤其為那些有志跨國發展的中國家庭和孩子提供最好的基金管理及跨國金融服務。我周遊過70 多個國家,在5 個國家居住和工作過。近年來,我有一半的時間在美國生活和工作,而另一半時間則在中國。

  經歷以上種種,我其實一直在尋找一個定義- 我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這讓我覺察到之前所述的4 個角度能貫穿每一個與中美有關的話題。例如,美國到底是維持國際秩序的世界警察,還是像中國人所說的,是一個在抑制中國和平崛起的霸權國家?到底熱愛和平的中華民族只是想恢復自己在世界上的歷史地位,還是會打破亞洲平靜而讓很多美國人加以提防?

  這4個角度的定義也隨著我的成長而逐步得到完善。在美國,我的言行舉止像一個美國人;在中國,我是一個黃皮膚、說漢語的中國人。在美國讀高中的時候,我閱讀了約翰格里芬關於如何把皮膚塗黑扮成一個美國黑種人,然後用了6 個星期的時間到處旅行和工作的故事。他的書《像我這樣的黑人》點燃了美國黑種人的民權運動。這本書的核心就是格里芬情感上的聲音:"如果我們站在別人的立場去看看我們自己的行為,我們就可能發現種族歧視的可怕和可憎。"今天,這些種族歧視的行為已經減少,但對異類的恐懼還在分裂著我們。盧梭也曾經寫道:"我可能忽略、顛倒事實,或者記錯日子,但我不會搞錯自己的感覺和讓自己這樣做事的感覺,這些就是我的故事的主題。"這樣來看的話,我對自己的定義就是對的:我不是完全的中國人或美國人,而是在國際化背景下連接兩者的橋樑。

  現代中國的高速發展始於1978 年的改革開放,最初的10 年可以稱為第一個階段。那時候,國人"走出去"的願望十分強烈,出國發展往往意味著獲得更為優越的生活條件。我父親就屬於當時國內第一批留學生,他們中很多人後來留在國外發展,成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移民。這群人的孩子現在也已經人到中年了。

  之後,中國進入高速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這時候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更快,機遇與挑戰並存。很多留學生學成之後相繼選擇回國發展,國內很多發展良好的企業的創始人都曾有一定的海外留學經歷或工作經驗,同時在國內也有一批土生土長的企業家,他們的異軍突起為中國創造了很多財富。

  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逐漸步入經濟發展的平穩時期,這就是第三階段。放眼世界,中國的企業和資本必然積極進軍國際領域,走向國際化。伴隨著這輪國際化趨勢,很多家長,尤其是近20 年來國
內事業比較成功的家長,紛紛想把孩子送往國外進修深造,希望他們學成歸來後能在事業上幫助家族更長遠地發展。

  可以預見下一個階段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國內取得成功的同時,在國外也會大有斬獲。這些企業不僅能主導國內市場,在國外先進市場上也會真正獲得一定的市場地位。典型的成功案例如聯想、華為這兩家曾靠低成本在海外市場競爭的企業,如今已經成為高知名度的國際高價值品牌了。

  然而,無論是企業還是機構,如果想在海外競爭中生存下來,一定要有一批具有真正國際視野的領導者。這些領導者不僅僅要熟悉海外市場,更要對國內市場了如指掌。因此對於有遠見的家長來說,他們對孩子的最大期望是想讓他們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領導者。孩子能在國外接受最好的教育,有不錯的工作經歷,又具備相應的能力將這些知識與經驗帶回國內,使自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也因為這些孩子有了這樣的領導能力,他們就非常可能成為下一代領導中國走向真正國際化的領袖,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樑。這是我認為中國經濟在今後必須要走的一條路,也是中國家長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走上的一條路。

  中國在經歷了一系列快速發展後,放眼全球,真正值得中國深入學習的國家可能也就是美國了。其他國家和地區中有的雖然在創新層面較中國有一定領先,但已經大大放慢了腳步,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基於對所謂"歷史悠久"的傳統領域進行的創新,而如今全球範圍內下一輪經濟浪潮強調的是建立在真正高科技上的創新,是技術的創新與思維的創新,在這一方面,美國毫無疑問依然具有領先地位。這也是為甚麼美國往往成為中國家長送孩子出國讀書的首選之地。

  當年,父親移民去美國,我也有幸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跟隨父母去美國讀書的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我在美國上最好的大學,進最好的企業,接觸到美國最前沿的高科技理念和創新思維,還曾在美國白宮工作,回國後又能成功創立跨國公司,有機會成為連接中國和美國之間經濟與文化的橋樑。這是我所走過的路,其中有挫折與失敗,也有很多的成功經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