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AY: 諾曼第的巔峰時刻 | 誠品線上

D-Day: June 6, 1944: The Climactic Battle of World War II

作者 Stephen E. Ambrose (斯蒂芬.E.阿姆布魯斯)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D-DAY: 諾曼第的巔峰時刻:影響人類發展史的關鍵戰役在人類戰爭史上,沒有任何一場軍事行動的前24小時會像1944年6月6日這一天那樣關鍵。1944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關鍵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影響人類發展史的關鍵戰役 在人類戰爭史上,沒有任何一場軍事行動的前24小時會像1944年6月6日這一天那樣關鍵。1944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關鍵的年份,納粹德國的軍隊在各個戰場節節敗退,北非、地中海、義大利、蘇聯、大西洋……如今,戰火已經來到希特勒佔領的法國,雙方兵力集結在英倫海峽的兩岸,當年從敦克爾克倉皇竄逃的英法聯軍,與美國大兵組成了同盟國軍隊,正對希特勒引以為傲的「大西洋長城」虎視眈眈,戰火一觸即發。 這將會是影響世界格局的一戰,也是影響人類發展史的關鍵一戰。諾曼第,一個不再令世人感到陌生的地名,正悄悄登上世界史舞台而不自知。 電影《搶救雷恩大兵》搶灘畫面重現 昏暗的早晨,波濤洶湧的英倫海峽,士兵在翻滾的海浪中搭載登陸艇搶灘。緊張、不安、困惑的眼神,在艙門打開的那一瞬間,迎接他們的是死神,抑或是幸運之神?無論如何,戰爭的真實將烙印在他們的腦海,直至他們老去離世為止。電影《搶救雷恩大兵》搶灘畫面重現的歷史情景,就是根據安布羅斯的描述而重演的。他的作品更廣泛地關注戰爭中的個人和人性,喚起人們記憶中那些遺留在奧馬哈灘頭的恐懼、痛苦、勇氣,以及人性的軟弱和光輝。 「我感覺非常難以抑制,總去想那些為了自由民主而獻出的生命,僅僅在這個海灘上,僅僅在那一天,就付出了傷亡兩千人的慘痛代價。然而為了世界能夠獲得自由,他們勇敢面對,這充分顯示出為了不被奴役的自由戰士寧願承擔的一切。」 十字軍騎士的熱情vs.職業軍人的職責 關於這場影響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關鍵戰役,德軍將領隆美爾與盟軍統帥艾森豪之間有著最根本差異。艾森豪是真心誠意地相信他為之奮鬥的目標。在他看來,這場反攻是一場十字軍式的遠征行動。但在隆美爾看來,首先他的對手,是他從不憎恨而確實欽佩的敵人。他走向這場戰役,是基於職業軍人的職責,而不是十字軍騎士的熱情所驅使。即使如此,他們兩人卻同時有一個相同的看法,隆美爾預言這將會是「決定性的24小時」,艾森豪則稱這是「歷史上最漫長的一天」。兩人所言最後被驗證是對的。 歷史從一開始就不見得是那麼的順遂。向來優柔寡斷,但又有決定性決策權的邱吉爾,三番四次地阻撓艾森豪的反攻戰略。他對艾森豪說:「當我想到諾曼第海灘擠滿美國和英國年輕精英,當我腦海裡浮現出被他們鮮血染紅的潮水在翻騰的場景,我就有顧慮……我就有所顧慮。」 雖然反覆無常,最後邱吉爾還是認可了這項行動,邱吉爾抓住艾森豪的手臂說:「我對這項決策的態度現在非常堅定。」雖然他加入這個團隊已稍稍嫌晚,但最終還是認可艾森豪的想法。而對於艾森豪來說,他一直是充滿著信心。作者安布羅斯總是在這些時刻安插一些戲劇性的發展,縱使人們已經知道故事的發展結果,卻還是為之感到緊張與猜測。 超過1400份個人經歷的口述歷史 本書絕大部分內容取材於紐奧良大學艾森豪中心,從參與D Day諾曼第登陸行動的軍人那裡搜集到的口述及文字歷史。該中心有超過1400份個人經歷的口述歷史紀錄,這是目前對單一戰役最詳盡,以第一人稱記錄親歷戰鬥的紀錄。 有士兵回憶道:「從 D Day起,我經歷了許多不幸的事情,但是在我看來,D Day會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為止。我會把它帶到天堂,它是我經歷過的最漫長、最悲慘、最恐怖的一天。然而,給我一百萬美元,我也不會跟你交換我的這些經歷;不過,即使是真的給我一百萬美元,我也肯定不願意再次經歷它。」 為自由而戰、為民主而戰 正是這些戰士,這些出生在1920年代虛假的繁榮時期,並在30年代大蕭條的嚴酷現實中長大的年輕人,成為了這本書的主角。如果希特勒看到同盟國士兵在D Day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他或許會三思而行。當年這些踏上法國諾曼第灘頭的年輕人,與十字軍不同的是,他們不為征服任何領土,不為任何政治野心,只為確保希特勒無法破壞世界上的自由而戰、為民主而戰。 為民主而戰的人,能夠對危機作出迅速的決策與行動;為極權主義而戰的人,做不到這一點。西方民主國家藉此戳穿了納粹宣稱的謊言:「民主國家天生就沒有效率,獨裁國家天生就有效率」,可事實並非如此。 政治上的錯誤是德軍最大的錯誤 同時,我們還要從戰略的角度來做更多的探討。安布羅斯根據前人的研究結果,對讀者習以為常的歷史觀點提出了一些關鍵性意義的見解,特別是對雙方將領和士兵素質方面所做的重新評量。戰爭就是比誰犯的錯誤更少,盟軍犯的錯誤與德軍相比,顯得微不足道。顯然失敗者的錯誤是影響深遠的。德軍在戰術上和戰略上的錯誤都非常嚴重,但是他們最大的錯誤卻是政治上的錯誤。德軍企圖防禦每一個地方,結果卻無法防禦每一個地方。他們的指揮架構非但沒有效果,反而在礙事。德軍將領爭論不休的防守戰略,結果使得他們無法有效地利用原本就不足夠的資源。 回憶起75年前那些使人類為之戰鬥和犧牲的崇高目標,以及那些為維護我們的生活方式而進行了殊死奮戰的人們,本書的出版就是向他們致上至高敬意的表現。 ●雖然它看起來像一本小說,但是數以百計的目擊者口述記錄告訴你面對敵人的真實感覺:怯懦、困惑,對無能上司的憤怒或足以使人癱瘓的恐懼感。●還原塵封已久、人類關鍵時刻的歷史,交戰雙方的目擊如同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撤戰爭史》一樣,從戰爭開始到結束,都做了完整的整理及記錄。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我發現安布羅斯的著作,是少數會提及普通士兵名字的作品。那是很棒的冒險故事,也非常的人性化,因為書中的那些都是真人真事,所以引起了我的興趣。我為這些故事感到著迷。」--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作者對這場戰爭提供了一個全面性觀點,並強而有力地為名不經傳的小兵的非凡表現提出證據。安布羅斯從傘兵,水兵,步兵和平民身上收集到的許多小故事,使得D Day當天的緊張感,困惑和恐懼再次跳躍於紙面上。」--《亞馬遜評論》(Amazon.com Review)「全書充滿了戲劇性張力和歷史資訊,永遠不會對戰鬥所帶來的恐懼失焦,被許多歷史學家公認為是紀錄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這個日子的最佳作品。」--《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D Day》關注了戰爭中的人和人性,並喚起了我們記憶中那些遺留在奧馬哈灘頭的恐懼、痛苦、勇氣……以及人性的軟弱和光芒。」--《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對二戰最具決定性一天的輝煌、感人和權威性的書寫。安布羅斯對這場戰爭過去的主張提出了特殊意義的看法,尤其是對雙方將領和士兵素質的重新評量。」--《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通過參戰雙方老兵的口述,安布羅斯重現了這一場改變二戰戰略態勢的重大戰役。」--《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歷史學家和讀者,都應該深深感謝安布羅斯全景式地重現了這一偉大時刻,這本書將成為紀念諾曼第戰役的永恆經典。」--《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在有關諾曼地登陸的著作中)最可靠的……他所用的歷史資料是最令人信服的。」--《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雖然它看起來像一本小說,但是數以千計的目擊者為本書帶來了真相。安布羅斯帶領我們重走一遍複雜的反攻過程,讓我們了解幕後的政治鬥爭。」--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有史以來最艱難,最複雜的作戰行動。」--邱吉爾「破壞的敵人登陸,是整個戰爭的唯一決定性因素,也是最終結果的唯一決定性因素。」--希特勒「戰爭史上,不曾構想有如此之廣,規模是如此宏偉,以及執行是如此優秀的行動,可以與其媲美。」--史達林「祝好運! 我們一起在這偉大而崇高的時刻,懇求全能上帝的賜福。」--艾森豪「在這裡,我要告訴你開闢第二戰場是怎麼一回事。如此,人們才可以知曉且珍惜,同時永遠謙卑地感謝那些為你而戰的亡魂和英雄--恩尼‧派爾(美國籍著名戰地記者)「這一天紀錄的不是戰史,而是人的故事。這天是D Day,從這天展開了一場會戰,這一戰使得希特勒統治世界的瘋狂賭博終告壽終正寢。」--考李留斯雷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史蒂芬‧安布羅斯(Stephen E. Ambrose)當今美國最有名的歷史暢銷書作家兼學院派歷史學家,威斯康辛大學歷史學博士,1998年Samuel Eliot Morison Prize得主,是軍事歷史學術成就的最高榮譽。艾森豪中心創辦人,並完成了超過1400名諾曼第老兵的口述歷史紀錄。安布羅斯28歲時,即獲美國前總統艾森豪賞識,指定為其作傳。歷經幾十年的採訪,在諾曼第登陸50週年的1994年,安布羅斯出版了自己詮釋D日的巨著《D Day》,這本書推出後被認為是該領域最權威的作品,進而讓這個發生了超過半世紀的戰役,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自原書初版以來,已經再版超過15次,授權多種語言版本,並且榮登全美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使作者躋身歷史暢銷書作家行列。自此以後,安布羅斯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史學家。由於這層關係,安布羅斯還被名導史蒂芬‧史匹柏相中,邀請擔任著名的諾曼第登陸電影《搶救雷恩大兵》的歷史顧問,之後還參與HB0影集《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的製作,以及多個電視頻道的歷史紀錄片的顧問。在安布羅斯的推動下,諾曼第登陸的歷史再次得到人們的注意。讓從未經歷過世界大戰戰火的人們,對早已散去硝煙多年的二戰依然興趣盎然。在安布羅斯的引領之下,西方非虛構寫作的領域再次催生出一系列新的二戰著作,這都得歸功於安布羅斯的耕耘與貢獻。■譯者簡介雲曉麗軍事愛好者,主要從事戰爭史翻譯、審校和編撰工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謝誌序第一章 專攻為守,失去機動性的德軍防禦第二章 小心謹慎,找出大西洋長城弱點的進攻者第三章 出類拔萃,引領盟軍走向勝利的將領第四章 何時何地發動反攻?選擇諾曼第而不是加萊第五章 所有可用資源一律投入到反攻行動第六章 反攻計畫的擬定及進入準備階段第七章 反復操演,把動作做到滾瓜爛熟為止第八章 準備出擊,部隊集結,來到最後階段第九章 整裝待發,全員登艦等候命令出發第十章 決定反攻,「好吧!我們走!」第十一章 「起立,掛鉤,擋門」,傘兵突破大西洋長城第十二章 傘兵夜襲,「讓我們消滅那些雜種」第十三章 臨空轟炸,這是「最壯觀的演出」第十四章 浩瀚無盡,盟軍無敵艦隊現身諾曼第--跨越海峽及艦砲岸轟第十五章 「我們就從這裡開戰」--猶他海灘,第四師第十六章 八十二空降師不會離開聖艾格里斯--柯騰丁半島,空降師第十七章 開始還擊了,是事後有所作為了--奧馬哈灘頭,一一六步兵團第十八章 「儘管敵人擁有一切的有利條件,但我們仍然成功登陸」--奧馬哈灘頭,十六步兵團第十九章 為步兵做先鋒,爆破障礙,打通開往內陸的出口--奧馬哈灘頭,戰車、砲兵、工兵第二十章 怎麼能不愛上海軍的驅逐艦呢?--奧馬哈灘頭,海軍第二十一章 「你知道我們怎樣攀上去的嗎?」--第2突擊營,D日早上第二十二章 在維耶維爾的懸崖上--116步兵團、第5突擊營第二十三章 終於止血--紅E分區,奧馬哈灘頭第二十四章 勇奪高地--維耶維爾、聖洛朗和考勒維爾第二十五章 「真了不起」--奧馬哈灘頭的下午第二十六章 世界屏息而待--D日,大後方的活動第二十七章 「全部都是最為精細的裝置」--英軍的擴展行動第二十八章 「一切都井然有序」--黃金灘頭,英軍第50師第二十九章 報了一箭之仇--天后海灘,加拿大陸軍第三十章 令人難忘的場面--寶劍灘頭,英軍第三十一章 「天啊,我們成功了」--D日,英國第6空降師第三十二章 「他們的榮耀何時會暗淡?」--D日結束的時刻

商品規格

書名 / D-DAY: 諾曼第的巔峰時刻
作者 / Stephen E. Ambrose (斯蒂芬.E.阿姆布魯斯)
簡介 / D-DAY: 諾曼第的巔峰時刻:影響人類發展史的關鍵戰役在人類戰爭史上,沒有任何一場軍事行動的前24小時會像1944年6月6日這一天那樣關鍵。1944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關鍵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8654631
ISBN10 / 9578654634
EAN / 9789578654631
誠品26碼 / 2681749148000
頁數 / 7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2X17X0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一六時, 霍沙式滑翔機在岡城運河邊緊急著陸,離運河上的平轉橋大約有五十公尺。登‧布拉澤里奇中尉從機內出來,率領著英國第六空降師牛津-白金漢郡輕步兵團D連1排的二十八個人。他拉住帶隊的班長傑克‧貝利中士,在他耳旁說:「讓你的人前進。」貝利帶著他的小隊出發,準備把手榴彈投進大橋旁邊的機槍掩體。布拉澤里奇中尉把剩下的人召集在一起,輕聲說:「小伙子們,跟上。」然後朝大橋飛奔而去。守衛大橋的德國兵有五十名左右,他們全然沒有意識到,這場等待已久的反攻已經開始。
布拉澤里奇率領士兵快步跑上河堤衝上大橋。橋上有兩名德軍衛兵,其中一個是十七歲的二等兵赫爾穆特‧羅默,他看到這二十一名英國傘兵朝他撲來,卻不知這些人來自哪裡。只見他們腰際上的武器,隨時準備開火。羅默轉身往回跑,經過另一個衛兵時高喊「傘兵」!那個衛兵拔出槍只發射了一枚信號彈,布拉澤里奇卻從他的斯登衝鋒槍射出了一整個彈匣的三十二發子彈。
這是十七萬五千名英國、美國、加拿大、自由法國、波蘭、挪威和其他國家的盟軍打響的第一槍,二十四小時後,諾曼第反攻開始。被擊斃的衛兵,成為第一個為保衛希特勒的歐洲堡壘而死去的德國人。

布拉澤里奇二十六歲,為了這一刻,兩年來他一直接受著訓練,僅為奇襲奪取大橋,他就訓練了六個月之久。他由士兵逐級晉升,一九四二年,他的連長約翰‧霍華德少校將他推薦到後備軍官訓練隊。他的排級同事都是大學畢業生,很有優越感,他作為軍官回來的時候,他們有一點兒不自在,因為他們認為,「你要知道,他和我們不是同一伙的。」
布拉澤里奇踢足球,不打板球。他是一流的運動員,以至於有人預言,這場戰爭結束後他會成為一名職業足球選手。他與人相處很融洽,對英美士兵間的隔閡沒有絲毫感覺。
布拉澤里奇總是在夜裡走進營房,坐在他的傳令比利‧格雷的床上,和小伙子們大談足球。他喜歡一邊談話一邊擦靴子,二等兵沃利‧帕爾從沒見過英國中尉自己擦靴子而傳令卻仰靠在床上聊著曼聯和西漢姆以及其他足球隊。
布拉澤里奇又瘦又高,面帶笑容,很討人喜歡,他的軍官同事也對他很有好感。大家都很羨慕他,他辦事公平,盡職盡責,進取心強,學習東西很快,是連上各種武器的專家,既是稱職的教師又是聰敏的學生,還是一位天生的領袖。當霍華德少校選擇他擔任1排排長時,其他中尉一致認為他是率領第一批部隊在登陸日(即D日)投入戰鬥的最佳人選。他同英國軍隊中其他初階軍官一樣出色,是國家培養的在這場殊死搏鬥中為祖國自由而戰的優秀軍人。
在這場鬥爭中,與其說他冒了最大的風險,不如說他冒了最多的風險,他是D連僅有的幾個已婚的人之一,妻子瑪格麗特正懷有八個月身孕。在飛越英倫海峽上空時,他還想到了那個未出生的孩子的前程。

羅默的高喊、信號彈和布拉澤里奇斯登衝鋒槍聲交織在一起,大橋兩邊德軍機槍掩體和狹長戰壕中的人員進入全面戒備狀態,他們的MG-34機槍、步槍和卡賓槍開始射擊。
布拉澤里奇衝在前面,他的士兵緊隨其後,用橫在腰間的衝鋒槍猛烈開火。幾乎就要越過大橋時,布拉澤里奇從彈藥袋中抽出一枚手榴彈,向右邊的機槍掩體投去。這時,一顆子彈射入他頸部,他向前撲倒下去。士兵們從他身邊跑過,後面緊跟著從另外兩架滑翔機上下來的其他兩個排的官兵。D連的士兵瞬間肅清了機槍發射點和狹長戰壕。到零時二十一分,大橋守軍不是被擊斃,就是已逃跑。
帕爾去找布拉澤里奇,按預定計畫排長應該在大橋旁邊的咖啡館設立指揮所。帕爾問另一名二等兵:「丹尼在哪兒?」士兵們在背後喜歡用「丹尼」稱呼布拉澤里奇。
「丹尼在哪兒?」帕爾又問。這個二等兵不清楚。帕爾跑到咖啡館前面,發現布拉澤里奇躺在咖啡館對面的馬路上。他睜著雙眼,嘴唇微微地翕動。帕爾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帕爾想,太不值得了!我們為完成這一任務訓練了那麼多年,僅僅幾秒鐘時間,他就躺了在那裡。
擔架兵抬著布拉澤里奇返回大橋邊的救護站,連上醫官約翰‧沃恩看到受傷的中尉「仰面躺著,望著星星,表情極為驚奇,僅僅是驚奇」。沃恩給他注射了嗎啡,並包紮他頸部中間的槍傷。急救還未實施完畢,布拉澤里奇就死去了。他是第一個在D日被敵軍火力打死的盟軍士兵。

羅伯特‧梅森‧馬賽厄斯中尉是美軍八十二空降師五○八傘降步兵團E連2排排長。一九四四年六月五日午夜,他乘坐一架C-47達科塔運輸機在英倫海峽上空朝諾曼第的柯騰丁半島飛行。兩小時後,即六日凌晨,這架飛機抵達法國上空,德軍高射砲火向它猛烈射擊。二時二十七分,馬賽厄斯中尉看到敞開的艙門上方紅燈亮起來,這是準備跳傘的信號。
「起立」,「掛鉤!」馬賽厄斯中尉把自己的降落傘鉤掛到艙頂中央的固定線上,同時朝身後的十六個人高喊。他朝敞開的艙門走去,等待飛行員確認到達空降地區上方並打開綠燈,他就立即跳出。
地面的德軍朝八十二和一○一空降師的八二二架達科塔運輸機群猛烈開火。38型二○公厘四聯裝高砲射出漫天的爆炸聲,紅綠黃藍白色機槍曳光彈劃破夜空。這幅景象令人驚歎不已,幾乎每一位傘兵都認為,這是他所見過最壯觀的七月四日獨立紀念日煙火。同時,它又那樣讓人感到恐懼,每一個可見的曳光彈,都伴隨著五顆看不見彈道的子彈。子彈劈劈啪啪撞擊著機翼,聽上去猶如在用馬口鐵罐搖晃石子。這些飛機在不到一千英尺的高度飛行,航速每小時低於一二○英里,極易成為攻擊的目標。
馬賽厄斯中尉向外望去,看到砲火非常密集。或許由於曳光彈,聖艾格里斯村邊一個乾草倉被燃著,火光衝天,照亮了地平線。飛行員徒勞地企圖避開高射砲火,飛機左右搖擺。馬賽厄斯後面的人大聲喊道:「我們走」、「看在上帝份上,我們走」、「跳,該死,跳吧。」
機槍子彈穿過機身鑽上來,士兵們本能地把手護在胯部。他們曾做過十幾次以上的跳傘練習,但他們從未想過會如此急切地要跳出飛機。
馬賽厄斯把雙手扶在艙門外緣,準備在綠燈亮時撲入夜空。就在此刻,一顆砲彈在他身旁爆炸,熾熱的彈片穿過副傘,鑽進他的胸口,他跌倒在地。他使出全身力氣拼命站起來,這時綠燈亮了。
馬賽厄斯二十八歲,比五○八團裡其他中尉大五歲左右,但看上去不像。微紅的金髮和愛爾蘭人的雀斑,讓他有一副孩子氣的外表。他又高又瘦,身高六點一英尺,體重一七五磅。他非常結實,渾身骨骼清晰,滿是肌肉。他如此強壯,即使遭到能擊倒一頭牛的重拳,他也幾乎會在瞬間恢復。此時他又站起來,守在艙門口剛才的位置。

士兵們相信,鮑勃‧馬賽厄斯會做出這樣的英勇行為。他深受全排士兵和軍官們喜歡,兩年來,他一直讓自己和全排為這一時刻做好準備。大家都知道他絕對公正,全心奉獻。他是團裡最棒的拳擊手,行軍中表現也最為優秀。在一次的排級二十五英里行軍競賽途中,大家都竭盡全力,只有一名士兵疲憊不堪。馬賽厄斯將他扶起來,背著他走完最後四分之三英里的路程。
他的一個二等兵哈樂德‧卡瓦諾回憶說,他檢查信件時,「相當認真,真遇到涉及機密的問題,他才會看寫信者的姓名。他總是親自將信件拿給寫信的人,解釋為什麼不得不刪除某些部分。按要求改正之後,這封信件才能發出。士兵們總是用很少的時間,就學會了像軍人那樣寫信。」
馬賽厄斯是虔誠的天主教教徒,堅持經常做彌撒,並盡最大努力為士兵們做禮拜提供方便。他從不罵人,他的連長說:「他能夠超越自己,與世界上最難對付的人一比高下,然而你永遠不會聽到他用見鬼或該死這類字眼。」
當二排的人有問題時,馬賽厄斯總能夠覺察出來。他會慎重地提出忠告,但從不強加於人。一名二等兵回憶說:「他非常體諒別人,但是從不降低標準。個別時候我們讓他失望,他似乎深受傷害,但從來不發脾氣。」
他讓自己為這場戰鬥做好了萬全準備。他是學軍事歷史的,但掌握了步槍連的每一種武器與技能,並研究了德軍的武器、組織和戰術。他德語學得非常好,能流利地交談;法語也不錯,可以問路。他教士兵們德語口令和法語短語。卡瓦諾談到,擔心德軍會使用毒氣,馬賽厄斯還進行了糜爛性毒氣、催淚瓦斯、噴嚏性毒氣等等的防範訓練。「他那些課非常有幫助。雖然這些知識沒派上用場,但是說明他沒有忽略有關戰爭的任何細節。」
五○八團團長羅伊‧E‧林奎斯特上校說,馬賽厄斯「或者會獲得榮譽勳章, 或者會成為五○八團第一個在戰鬥中陣亡的人」。
六月五日傍晚,五○八團在機場整裝待發,馬賽厄斯已和排上每一個人握過手。他們排分乘兩架飛機,二等兵卡瓦諾在另一組,他回憶說:「這個好人表現出了充分的信心。他和我握手時說,讓他們等著瞧吧,對不對,愛爾蘭人?」

馬賽厄斯中尉被砲彈炸傷時,綠燈依然亮著。他有足夠的力氣從艙門口挪開,讓後面的人跳下去。如果他這樣做,機組人員會對他急救,或許還會將他及時送回英國施行急救手術。後來,他那組傘兵每個人都確信,馬賽厄斯肯定這樣想過。
但是相反,馬賽厄斯舉起右臂,高喊一聲:「跟我來!」就飛身躍入夜空。不知是由於開傘的拉扯還是撞到地面,或是他多處受傷流血過多,誰也不知道,半小時後人們找到他,他依然繫著降落傘,但已經死去。他是D日第一個在德軍砲火中陣亡的美軍軍官。

「大君主作戰」,一九四四年六月進攻德國佔領下的法國,規模大得驚人。一夜一日之間,有十七‧五萬名人員及其裝備,包括五萬輛從摩托車到戰車到裝甲推土機等各種車輛,被運過六十至一○○英里的廣闊水域,衝過猛烈的抵抗,登陸到敵方海岸。擔任運送和支援任務的是五三三三艘艦艇以及近一萬一千架飛機。他們從英格蘭西南部、南部及東海岸而來,仿佛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綠灣、拉辛和基諾沙等幾座城市拔地而起,每一個男人、女人和兒童,每一輛汽車和貨車,僅在一夜之間就遷移到了密西根湖東岸。
這場無與倫比的大遷移,集結了持續兩年的努力和數百萬人的奉獻。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十分貼切地稱其為「歷史上最困難且最複雜的戰役」。美國生產的登陸艇、戰艦、飛機、武器、藥物,還有許多其他物品,數字極為巨大。英國和加拿大的數字大略相同。
若沒有美國工業的堅強後盾和強大的組織能力,沒有英國、加拿大和其他盟國的貢獻,沒有所有的計畫與準備,沒有出色的疑兵之計,沒有所有由國家授權的領導,大君主作戰不可能成功。但是,大君主作戰的最終成敗,還要取決於美國、英國及加拿大陸海空三軍和海岸防衛隊中數量相對較少的初階軍官、士官、二等兵或一等兵。假如傘降和滑翔機運送的士兵們畏縮在灌木叢之後,或躲進穀倉而不去主動搜索敵人,假如艇長們不將登陸艇開上海岸,而是由於懼怕砲火在過深的海水中放下跳板,假如海灘上的戰士只是在海堤後面挖掩體固守,假如士官和初階軍官不能帶領戰士們翻越海堤,並冒著敵人的砲火向內陸推進,那麼,軍事史上最精心策劃的反攻——由數量驚人的海軍艦砲火力、炸彈和火箭支援的作戰,將會失敗。
這場攻勢的成敗,完全落在一批十八至二十八歲年輕人的頭上。他們雖然得到了良好的訓練、精良的裝備和完善的支援,但只有為數很少的人參加過戰鬥、打死過人或目睹過同伴被打死。多數人如同登‧布拉澤里奇和鮑勃‧馬賽厄斯一樣,從未聽過殘酷的槍響。他們是公民戰士,而不是職業軍人。
一九四四年春,一個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那就是一個民主國家,能否培養出可以與納粹德國訓練出來的最優秀士兵進行有力抗爭的年輕戰士?希特勒確信不能。他知道英軍一九四○年在法國的表現,也了解英軍、美軍於一九四二至一九四四年在北非和地中海的表現,這些使他沒有絲毫的懷疑。除了在數量上接近之外,其他任何方面,納粹德國的國防軍都佔了上風。希特勒十分確信,極權主義的狂熱與懲罰永遠會征服民主主義的開明與溫和。
如果希特勒看到登‧布拉澤里奇和鮑勃‧馬賽厄斯在D日之初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他或許會三思而行。正是這些戰士,這些出生在一九二○年代虛假的繁榮時期,並在三○年代大蕭條的嚴酷現實中長大的年輕人,成為了這本書的主角。作為年輕人,他們所讀的文學作品,都是反對戰爭和憤世嫉俗的題材,把愛國者描繪成涉世未深的人,把逃避兵役的人美化成英雄。他們之中誰也不願意參加任何戰爭,他們希望自己是在投擲棒球,而不是手榴彈,是在用二二口徑獵槍向野兔開槍,而不是用M1格蘭德步槍向其他年輕人開槍。然而當考驗來臨,是為自由而戰還是屈服,他們選擇了戰鬥。他們是民主的鬥士,他們是D日的勇士,我們的自由,歸功於他們。
在了解他們所完成的事業和他們對這一事業的奉獻,並讚賞他們的豐功偉績之前,我們必須先來了解這所有一切的背景。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好萊塢劇本的源頭,重啟非虛構戰爭寫作的濫觴

諾曼第登陸戰必讀之經典

連史匹柏和湯姆漢克斯都讚嘆不已
引領讀者重返諾曼第現場

《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芝加哥論壇報》、《華爾街日報》、英國《衛報》一致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