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揮桿, 打好高爾夫: 了解揮桿物理, 學好高爾夫的捷徑 | 誠品線上

輕鬆揮桿, 打好高爾夫: 了解揮桿物理, 學好高爾夫的捷徑

作者 王鈞生/ 王化遠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輕鬆揮桿, 打好高爾夫: 了解揮桿物理, 學好高爾夫的捷徑:學好高爾夫一點都不難了解揮桿物理,享受球飛的又高又直的快感!高爾夫是一項廣受大眾喜愛的室外體育運動,極具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學好高爾夫一點都不難 了解揮桿物理,享受球飛的又高又直的快感! 高爾夫是一項廣受大眾喜愛的室外體育運動,極具技巧性和腦力,而眾多熱愛高爾夫球的人更是埋頭苦練,努力鑽研各種教學書籍,期待打出水準以上的揮桿數。在本書中,作者將揮桿原理與實際情況融合在一起,讓高爾夫愛好者多一個學習教材,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 書中第一部分從揮桿的物理力學談起,高爾夫的揮桿是一種迴轉運動,可以從物理的力學原理來分析高爾夫的揮桿。把高爾夫的揮桿動作,視為一個迴轉運動的機械,就可以把「揮桿機械」利用機械力學及機構學的原理加以分析研究,一探究竟。具有物理與機械力學背景及興趣的人,可詳閱第一部份。 第二部分適合新手、沒太多時間練球,以及揮桿老是不順的人直接閱讀,由作者將其親身體驗到的經驗,以及新手經常發生的問題,做出有系統的分析與講解,整理出適合大家的實用揮桿要領。將基本的物理力學原理,與實際揮桿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在原理與實際的配合下,更能融會貫通,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書將文字搭配各種說明圖片,幫助讀者更快進入與明瞭揮桿技巧的世界,有別於坊間一般教授揮桿技巧的書籍,<輕鬆揮桿.打好高爾夫>以物理學角度解析各種揮桿動作,大大提升技巧演練的多重管道,了解原理後更助於學好高爾夫球,享受此運動的美妙之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鈞生1946年生於河南,旋即到了台灣。久居於新竹的關西鎮,並在這優美的鄉間上學、成長。在台工作多年後,隨著移民潮流旅居美國。由於具有動力機械的實務根底,很快就通過測試,獲得鍋爐及壓力容器檢驗師(Authorized Inspector)的資格,並依據 美國工程師協會編訂的鍋爐及壓力容器規範,至各地檢驗鍋爐、容器設備的計算、設計、運作、品管及簽認事宜。在此崗位工作二十餘年後,直到前年退休。來美初期,喜歡以 Fly-Fishing 釣魚,並愛用自己的力學知識,對摔桿加以分析研究,頗有心得。此時也開始學習美國人所熱愛的高爾夫。特別是在各地進行檢驗工作時,許多人都愛暢談高爾夫的球經,也常向我說明其揮桿高見。但他們說的理論,有時與力學並不相符。雖不便反駁,卻引起我高度的好奇與興趣。於是,把研究 Fly-Fishing 摔桿的精力,轉用於高爾夫的揮桿運動。這種研究分析本來尚屬消遣,卻在斷斷續續、不知不覺中,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實際結果。王化遠與哥哥一樣來自新竹。一路從當地長大、求學。新竹高中畢業後,進入成功大學的電機工程系就讀。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即至美國德州的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繼續修習電機工程。畢業後,先後 進入 NASA 的附屬機構及 AT&T 公司服務。後來為了繼續進修,再進入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習企業管理。畢業後即到財務管理公司任職,曾派駐香港。即使公務忙碌,休閒時,仍不忘揮桿的樂趣,當作調適身心、舒解壓力的安慰劑,雖是業餘球手,卻已通過香港長春職業高爾夫協會的測試。在熱心幫助新進球友之時,無形之中也成為業餘教練,並深深体會到新進球友在揮桿方面的困擾與癥結。後來知道哥哥在公餘之際,以其工程力學的知識,分析出高爾夫的揮桿原理。在協助球友多年後,我也深深感覺到,新手應了解一些揮桿的物理力學原理,更易於融會貫通。在此背景下,決定與哥哥合編此書,把揮桿的力學原理與實際運用,結合在一起,兩者得以相輔相成,以助新進球友能夠早日享受揮桿順暢的樂趣。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部:高爾夫揮桿的物理原理【第1章】高爾夫揮桿(Swing)的物理力學分析簡略複習力學的直線運動(LinearMotion)與迴轉運動(RotaryMotion)導出球速的公式-球速決定擊球的距離直線運動(LinearMotion)定理及公式迴轉運動(RotaryMotion)定理及公式轉動慣量(MomentofInertia)簡寫:MOI彈性係數(CoefficientofRestitution)簡寫:COR高爾夫揮桿(Swing)的物理力學分析高爾夫揮桿者的模擬器(Simulator)及其MOI模擬器軸線的移動(稱為:位移Offset)對MOI之影響旋轉(Rotation),公轉(Revolution)及軸線位移(Offset)的特性模擬器軸線的傾斜位移(Tiltedoffset)實際高爾夫揮桿時的軸線位移將揮桿迴轉化為模擬器的迴轉擊球時,是什麼「物體」與球相碰撞?桿頭或揮桿者?球速的物理公式(未計入加速度)球速公式中,「n」(=J R2)的含意COR(彈性係數)與能量損失(EnergyLoss)模擬器擊球時的能量損失實際揮桿時,「球」與「揮桿者」的COR影響擊球COR的實例(握桿緊度)高爾夫揮桿時的加速度含有加速度的球速公式揮桿有無威力的徵象(Indicator)揮桿者做出充分MOI時的現象造出充分MOI的過程MOI在揮桿時的流失【第2章】高爾夫揮桿的機構學分析略述機構學裡的連桿機構連桿機構簡介運用連桿機構分析高爾夫的揮桿動作人體結構簡化揮桿者的動作把揮桿者簡化為連桿機構位移迴轉(Offsetrotation)對揮桿的效應「無阻區」(RestrictionFreeRange)的縮小及MOI的損失「無阻區」SE,似是而非的迷思獲得良好COR的擊球結構(姿態)揮桿時的力矩(Torque)平行位移(Paralleloffset)及傾斜位移(Tiltedoffset)實際揮桿時的軸線(非垂直線,為斜線)實際揮桿時的實際位移迴轉扭轉Torso的動作(即「卡腰」的動作)身軀僵硬造成的揮桿無力Torso的扭轉模式揮桿時的不平衡迴轉MOI與速度的搭配(頭部鎖定,MOI減少,是否值得?)手臂與Torso配合良好,才會產生有威力的揮桿投球與揮桿的比較-為何新手經常揮桿砍地?【附錄】【附錄#1】MOI進階說明及計算詳解【附錄#2】傾斜位移(TiltedOffset)的MOI【附錄#3】球速之計算(沒有加速度的情況)【附錄#4】擊球時,能量損失(EnergyLoss)之計算【附錄#5】突然的負荷(Impactloadingandsuddenlyappliedload)【附錄#6】含有加速度的球速計算【附錄#7】威力揮桿徵象(Indicator)的計算【附錄#8】打擊中心(CenterofPercussion)【附錄#9】COR與樑的曲折(Deflection)【附錄#】如果:揮桿擊球只是「球」與「桿頭」之間的「碰撞」第二部:實用揮桿要領學習揮桿時應知道的基本力學觀念擊球後的球速公式測知適合自己的揮掃方向揮桿(Swing)的分解動作從準備動作開始就應注意的握桿從觀察投球認識揮桿從準備(setup)到運桿至頂點(或頭頂,AttheTop)在頭頂轉向(Transition)與開始下揮下揮以及「卡腰」,以備擊球擊球擊球時的加速度後續動作(Follow-through)從擊球到完成的分解圖說人各有其體,找到適合自己的揮桿方式「半揮桿」的緣由實例建議一:對無暇多練球者的打球策略(每週練球約3小時以下的人)實例建議二:為每週練球時間可超過3小時的人,提出的打球策略使用上述「半揮桿」及推捍方式時應注意事項新手對推桿的握法,可考慮傳統式或反手式對高爾夫新手們在觀念上的建言

商品規格

書名 / 輕鬆揮桿, 打好高爾夫: 了解揮桿物理, 學好高爾夫的捷徑
作者 / 王鈞生 王化遠
簡介 / 輕鬆揮桿, 打好高爾夫: 了解揮桿物理, 學好高爾夫的捷徑:學好高爾夫一點都不難了解揮桿物理,享受球飛的又高又直的快感!高爾夫是一項廣受大眾喜愛的室外體育運動,極具技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678902
ISBN10 / 9869678904
EAN / 9789869678902
誠品26碼 / 2681645834007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學好高爾夫一點都不難
了解揮桿物理,享受球飛的又高又直的快感!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