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台灣的問題與對策: 我的國是建言暨國家社會重要問題之我見我思 | 誠品線上

21世紀台灣的問題與對策: 我的國是建言暨國家社會重要問題之我見我思

作者 趙守博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21世紀台灣的問題與對策: 我的國是建言暨國家社會重要問題之我見我思:本書是作者基於30多年的從政體驗:對國家社會重大問題的探討與針砭;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分析和期許。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基於30多年的從政體驗: 對國家社會重大問題的探討與針砭; 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分析和期許。 是作者以總統府資政的身分所提的國事意見; 也是作者為使中華民國和台灣更好: 對藍綠總統與政府的國是建言; 對藍綠政府施政的率直評論。 本書也深入分析海峽兩岸和中、美、台三角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者於本書就21世紀台灣應何去何從提出了看法和展望。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趙守博 著趙守博 教授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比較法碩士(Master of Comparative Law)及法學博士(Doctor of the Science of Law, S.J.D.或J.S.D.)現任財團法人博觀致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亞太區童軍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財團法人台灣科技管理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廣公司新聞網「台灣加油無所不談」節目主持人,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榮譽理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華民國童軍總會永久指導委員,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台灣省政府新聞處處長、省府委員、社會處處長;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台灣省政府主席,總統府國策顧問,和總統府資政等職;以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中央社會工作會主任、中央組織工作會主任及中央組織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理事長;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童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亞太區童軍委員會主席等職。暨中央警官學校(現中央警察大學)客座副教授及專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及勞工研究所、東海大學政治系及法律系、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和廈門大學等校兼任教授,及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講座教授。趙守博著作著有:《國際私法中親屬關係的準據法之比較研究》(學生書局印行、1976年9月出版、 1977年8月再版),《法治與革新》(幼獅文化公司印行、1980年9月初版、1986年11月三版),《Social Policy, Family Welfare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社會政策.家庭福利與社區發展與)(英文論文集、台灣省政府社會處出版、1986年11月印行),《社會問題與社會福利》(中華日報出版、1990年9月初版),《勞工政策與勞工問題》(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1992年6月一刷、1994年7月第4次印行),《贏的人生管理》(正中書局出版、2004年1月初版、 2004年3月初版二刷),《置身事內─我的留美觀感今昔談》(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1975年10月初版;正中書局出版、2010年8月增修版四刷),《歐洲日記─-三十年十三次歐洲行腳的我見我思》(城邦文化出版、2005年11月初版、2005年11月初版三刷),《與青年有約─趙守博與名人對談青年問題》(幼獅文化公司印行、2005年12月初版、2006年3月二版二刷),《四海龍岡親義情》(世界龍岡親義總會出版、2006年11月初版),《童軍筆記—談我對童軍運動的體驗、論述與展望》(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出版、2012年6月初版),《任憑風浪急─趙守博人生回顧暨論述、散文自選集》(城邦文化出版、2011年4月初版一刷、2011年6月初版4.5刷),《現代國際刑法專論---現代國際刑法暨其相關重要國際問題的專題研究與論述》(元照出版公司出版、2019年10月初版、2020年5月增訂二版),以及《世界童軍運動之理論、實際與體驗》(幼獅文化公司印行、2020年8月初版、2020年10月二版)暨相關重要中英文論文百餘篇。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 錄 自序.......................................................... 2 作者簡歷...................................................... 4 第1篇 後疫情時期台灣面對的問題與挑戰暨應有的作為與對策............. 12 第2篇 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應何去何從................................... 30 第3篇 回顧我參與台、美新關係調整談判之經過並兼談台灣關係法40 週年.. 51 第4篇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的教訓、挑戰與因應........................... 72 第5篇 從美中關係的遽變談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86 第6篇 從台灣世界大學排名之落後於中、港、新、韓談我們國際競爭力隱憂................. 127 第7篇 高齡社會與持續少子化的挑戰與因應............................ 143 第8篇 台灣應有國際標準之企業社會責任的思維與做法.................. 166 第9篇 對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的幾點建議................................ 192 第10篇 年金改革首應予以導正和釐清的觀念及問題...................... 202 第11篇 軍公教退撫及勞保老年給付制度改革之我見...................... 212 第12篇 關於基本工資的一些意見——兼論基本工資可不必年年調但不能加以廢棄........... 220 第13篇 談外勞不得與基本工資脫鉤.................................... 230 第14篇 外勞政策的調整要確實對我國有利也應顧及公平與正義............ 233 第15篇 對蔡英文新政府的幾點起碼的謙卑期望.......................... 240 第16篇 這樣的政府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問題?.................... 243 第17篇 令人憂心的蔡英文政府執政百日表現............................ 254 第18篇 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平議...................................... 265 第19篇 平心靜氣談民怨四起的一例一休................................ 272 第20篇 轉型正義不應是清算報復而應是求真相及促進和諧與包容.......... 286 第21篇 不容轉型正義被扭曲、不容威權統治來肆虐—-大家一起用選票來敲醒迷失正道的民進黨政府................. 291 第22篇 民心思變、人民大勝利的九合一選舉—-兼談今後朝野兩黨應何去何從................. 303 第23篇 如果蔡英文真的要改變........................................ 313 第24篇 國民黨應重視及協助解決青年問題,並加強人才之培育,暨力促做好工業安全、職業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工作................ 316 第25篇 黨中央應請發揮必要之領導力並談總統、黨主席和總統候選人三者之間應有良好之溝通協調機制................ 325 第26篇 澈底在野的國民黨何去何從.................................... 328 第27篇 慘敗後的國民黨應如何浴火重生................................ 337 第28篇 2020 大選的「三贏」期盼卻成了「三輸」慘局的感慨............. 345 第29篇 從士兵虐狗與飛彈誤射兩事件談國軍之軍紀和士氣................ 350 第30篇 台北捷運大學生隨機殺人事件之省思及因應建議.................. 356 第31篇 太陽花學運所反映之問題及省思後的建議........................ 361 第32篇 從越南排華事件中台商受害談加強對海外台商之保護及輔導........ 365 第33篇 談首投族及青年關心憂慮的問題暨因應解決之道.................. 369 第34篇 關於憲政、修憲、內閣制及降低投票年齡之我見.................. 377 第35篇 建請重視並改革職業教育以為國家培植應有之高品質的技術人力.... 386 第36篇 我對實施募兵制的看法........................................ 389 第37篇 政府對於任何決策或施政作為均應「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396 第38篇 談加強政府之政策辯護能力暨防止行政院組織再造與五都一準改制之脫軌............ 397 第39篇 發揚宗親倫理價值增進社會和諧發展............................ 406 第40篇 有關氣候變遷與暖化問題之建言................................ 423 第41篇 建議加強發展綠能與高級精密醫療器材產業暨注意產業發展與環保之合理平衡問..... 426 第42篇 關於工業安全工作之加強及澈底落實的建言...................... 431 第43篇 建請重視貧窮問題、非典型就業者權益和貧富差距拉大之現象...... 435 第44篇 有關長照問題、BOT、網路霸凌和網路犯罪之防範及公共紀念建築物(如銅像)的建與拆之法制化的建議.................. 439 第45篇 關於防止「低智商社會」現象、加強與緬甸之關係、青年失業問題及尼特族現象、暨國家大戰略等方面的建言........ 441 第46篇 建請加強都更、重視勞工低薪現象和建置網路安全防禦部隊及善用網際網路探求民意並積極防治網路犯罪.......................... 446 第47篇 落實文化及運動創意產業的生根與發展之我見.................... 449 第48篇 談善用NGO強化我國的實質外交................................ 455

商品規格

書名 / 21世紀台灣的問題與對策: 我的國是建言暨國家社會重要問題之我見我思
作者 / 趙守博
簡介 / 21世紀台灣的問題與對策: 我的國是建言暨國家社會重要問題之我見我思:本書是作者基於30多年的從政體驗:對國家社會重大問題的探討與針砭;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分析和期許。是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036290
ISBN10 / 9579036292
EAN / 9789579036290
誠品26碼 / 2681943274000
頁數 / 461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是作者基於30多年的從政體驗:
對國家社會重大問題的探討與針砭;
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分析和期許。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使中華民國興旺 讓台灣更好

本書所蒐集的文章,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為我於2009年元月至2010年12月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及於2011年元月至2016年5月受聘為總統府資政期間所提的國是建言。此等建言是我於上述將近七年的時間之內,在總統府由馬英九總統所主持的國策顧問和資政的座談會中所發表或提出的口頭及書面的意見,另也包括我以總統府資政身分針對某些問題直接向馬英九總統所提的建議。第二大類為自2016年6月至今,我針對重要國家社會問題的評論、看法與建言。

這些建言和評論及看法,都是以政府政策和施政作為、重大的國家社會事件及涉及我國之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做為探討的對象和重點;所牽涉到的具體層面,相當之廣,涵蓋了青年、社會福利、居住正義、都市更新、年金改革、外交及我國之國際參與、兩岸關係、修憲、募兵、企業社會責任、醫療保健、外籍勞工、基本工資、罷工、勞工低薪、高齡社會、少子化、工業安全、貧富差距、新冠肺炎疫情、失業、轉型正義等方面的問題。

我是以一個土生土長在這塊土地已生活七、八十年的台灣人,一個中華民國的國民,和一個長期在中華民國政府服務並擔任政務職務者的身分、角度和立場,提出了上述的建言和評論及看法的。我做這些建言和評論、看法的動機和出發點,非常之簡單,那就是要「使中華民國興旺,讓台灣更好」。就是基於此一動機,在我的建言與評論中,有時不免會本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與態度,針對某些人和某些事有所針砭和批評,但我要強調,此種批評與針砭都是出自於善意,並且是建設性的。而且,所有的批評和評論,都是就事論事,同時本諸讀書人的知識良心,力求公正超然,不做任何情緒性的攻擊。

本書所蒐集的建言評論,不少已在電子媒體及相關報刊發表。現在將其彙整並集結成書問世,希望能把我個人對社會國家重大問題的看法,更為全面地和較為完整地呈現於大眾之前,我盼望並歡迎所有愛護台灣、捍衛中華民國的各界先進及友好,對本人在書中所提的各種意見及看法,多給予指正。
趙守博 2020年9月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1篇
後疫情時期台灣面對的問題與挑戰暨應有的作為與對策
前 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台灣雖然因防疫得當及人民的全力配合而未形成嚴重的民眾健康災難,但此一疫情已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經濟和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也改變了整個世界人類的生活。所以,後疫情時期的世界必然和疫情全球肆虐之前的世界非常之不同。
現在雖然新冠肺炎的疫情,仍在世界若干地區如美國若干州、中南美洲和南亞,造成威脅,還是應嚴加防範。不過,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心所在的歐洲、中國大陸、北美大部分和東北亞地區( 包括台灣),疫情已有所趨緩,很多為防疫和抗疫所採取的嚴格的生活和社會管控及限制措施已經日形鬆綁,人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即使有人擔心很可能會有第二波的疫情,但由於此一疫情事實上早已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可以說,整個世界已經進入後疫情時期(Post-Pandemic Period,有人稱之為後疫情時代Post-Pandemic Era),因而也帶來各式各樣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我們台灣也不例外。因此,願在這裡探討我們台灣,尤其是今後四年掌控國家機器、政府資源的蔡英文政府和幫助其推動政務的整個民進黨執政團隊(含其握有過半數席位的立法院),在後疫情時期所必須面對而無法逃避的問題和挑戰,並就個人所見提出該有的因應對策與作為。
縱觀台灣社會的現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所帶給台灣的衝擊情形,我以為在目前和業已到來的後疫情時期,政府和民眾應在下列幾個面向特別投注心力並有所作為,我也在此針對每一面向提出我所想到的因應對策:

一、 調整經濟發展策略因應世界新的經濟變局
新冠疫情對世界的整體經濟,已帶來非常之大的衝擊。就拿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來說,由於新冠疫情的來襲,短短一兩個月之間,其失業人口一度在今年四月暴增至超過2000萬人,失業率高達14.7%,為五十年來之最高,並有在五週內有近2645 萬人申請失業金的紀錄。而依據世界銀行在六月份所發表的預測,美國在2020年的經濟將萎縮6.1%,歐元區將萎縮9.1%,日本估也將萎縮6.1%,整個世界則為萎縮5.2%。
我們台灣經濟主要是靠外銷貿易的,世界整體經濟及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發展都會萎縮,我們經濟發展勢必受到衝擊和影響。政府對此應該趕快做必要的超前部署,以儘可能降低其帶來的負面衝擊。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於四月底曾發表一個全球性的經濟發展預測,並認為台灣在2020年的經濟將呈負4%的成長。我們政府的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發會) 對此立即發表聲明指出此一預測並未完整掌握我國狀況,嚴重低估台灣經濟成長率,也表示今年我們台灣經濟成長率一定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超越亞洲的平均值。行政院主計處則指出,台灣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今年仍會有1.53% 的成長率。這當然很好,希望政府對各種企業的紓困和振興做法,可以真正落實並發揮效果,確實維持我國經濟的正成長。
不過,我們有些服務業、微型產業,在疫情衝擊下,可說一片悽慘,哀鴻遍野:例如,每年平均為我們賺取新台幣4000多億元外匯,差不多有62萬3千多從業人員的觀光和其相關產業,情況就非常之不好。對此種受疫情高度影響衝擊的產業,希望政府從現在開始要不斷地給予關注幫忙,並列為後疫情時期優先加以扶助使其儘快可以恢復元氣走向正常營運獲利之途。
蔡英文總統在她的五二○連任就職演說中,提到要加強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即資訊及數位相關產業、資安產業、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國防戰略產業、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和民生及戰備產業。這些產業並非她或民進黨執政團隊的新發明,乃是台灣經多年不斷產業轉型,因應經貿競爭環境和長期經濟建設所衍生出來的具發展優勢和潛力的產業,也可說是自1970 年代蔣經國於行政院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並隨即創設工業技術研究院和新竹科學園區等以來,台灣歷任政府所努力獲致的產業發展方向與重點。希望蔡英文政府要在相關的政策作為和必要的基礎建設上立即切實而積極地配合加以落實,不要空喊口號。不過,請也應繼續發展精緻農業及擴大落實「小地主大佃農」之農業經營大規模化的政策,以因應農業人口之繼續老化並提高農業之產值和利潤。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產業必須多點布局和有良好的品牌口碑及優秀的研發能力,才可以有優良的風險應付能力,也才可以在類似此次疫情來襲的重大外部危機來臨時,仍可繼續有效營運並保有一定的市場。如何輔導我們的產業在此三方面的強化,應該也是政府必須重視並切實做好的後疫情時期的施政重點。
台灣有很好的醫療保健教學、人才和設施,也有很不錯的相關製造產業,精密醫療保健器材產業有極大之發展潛力。在後疫情時期,世界各地幾乎都必須對醫療保健體系進行重建和強化,對醫療保健器材的需求勢必大增,所以,政府和相關產業業者應把握此一機遇,在上述蔡政府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將生物及精密醫療科技產業,尤其是精密醫療保健器材之研發、製造和外銷,列為優先、列為重中之重,立即大力去推動。
新冠肺炎疫情也突顯出線上交易、網路通訊、遠距會議和辦公及教學和線上娛樂、及相關電子商務的重要性,亦即網路經濟及「宅經濟」也必然會是今後人類經貿和社會生活中的一個主流,如何因應此一趨勢,積極地為與此有關的產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提出必要的政策作為,應也是政府與相關業者必須去快速地落實的要務。
還有,台灣經濟與社會活動所需的每一滴石油都要仰賴進口,確保能源之充足一直是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去面對和解決的問題。2018年11月「以核養綠」公投案的高票通過,以及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多年污染爭議,在在顯示能源是台灣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能只憑意識形態和空想來求解決。所以希望政府與社會有關各界應很務實地找出一個能真正符合台灣經濟與社會之發展需求的能源政策;在努力發展綠能發電的同時,不要一味排斥核能發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