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命不凡的人都是凡人
作者 | 方東野/ 校訂 |
---|---|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自命不凡的人都是凡人: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對暫時鬥不過的小人,要忍耐。與其和狗爭道被狗傷,還不如讓狗先走。因為到時候即使你將狗殺死了,也不能治好被咬的傷。」這 |
作者 | 方東野/ 校訂 |
---|---|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自命不凡的人都是凡人: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對暫時鬥不過的小人,要忍耐。與其和狗爭道被狗傷,還不如讓狗先走。因為到時候即使你將狗殺死了,也不能治好被咬的傷。」這 |
內容簡介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對暫時鬥不過的小人,要忍耐。與其和狗爭道被狗傷,還不如讓狗先走。因為到時候即使你將狗殺死了,也不能治好被咬的傷。」這正是所謂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在待人處事中,自己若處於不利地位,或者危難臨身,不妨先退讓一步,暫時躲避。這樣不但能避開危機之鋒芒,脫離困境,還可以另闢蹊徑,重新掌握主動。當然,「忍」字頭上一把刀,忍很多時候是以吃虧或故意作踐自己為代價。臉皮薄、拉不下面子的人,是做不到的。漢初,劉邦去世後,匈奴單于欲趁機侵吞漢朝疆土,甚至寫了一封極具侮辱性的信給呂后:「妳最近死了老公,我也正好死了老婆。看妳已人老珠黃,不如帶著江山來跟我過日子吧!」呂后看了怒不可遏,恨不得馬上動武。但她最終採取了微笑外交,順水推舟地回信:「我老了,恐怕無法侍候大汗。不過,宮中年輕貌美的女子倒是不少。」於是,她送了一位宮女前往匈奴和親,一場可能導致國破家亡的危機,就這樣被化解了。事實上,早在八年前,劉邦曾不聽劉敬勸阻,強行對匈奴開戰,結果兵敗,被困白登山,險些做了俘虜。劉邦的硬碰硬失敗了,呂后的柔性策略,卻保住了整個國家。自20世紀初,李宗吾在四川發表《厚黑學》以來,距今已近百年。《厚黑學》揭示了古今英雄豪傑成功的秘訣,至今仍然風靡不衰。因為「厚黑學」三字,不只是個名詞,而是待人處事中左右逢源、克敵制勝,甚至無往不利的無上處世絕學。相比市面上充斥的名人傳記或成功經驗談,《厚黑學》是一種極具實用價值的學問。無論上至廟堂,下至市井,都適用無礙。李宗吾曾說:「厚黑學這種學問,法子簡單,用起來卻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世間學說常常誤人,唯有厚黑學絕不會誤人。即使走到了山窮水盡,成了乞丐,也比別人多討幾碗飯。自大總統以至於乞兒,壹是皆以厚黑為本。」春秋時期的范蠡,在朝堂上縱橫捭闔,輔佐越王勾踐復國成功後,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他將官場上的厚黑本領應用到商場,三次聚散家財,最終成為世人景仰的「商聖」陶朱公。世界很大,一生頗長。當你精通待人處事的厚黑之道時,你將會發現,工作、人際關係和周遭一切,真的都會變得順暢通達。所以說: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做人要寬,做事要專!
產品目錄 前言Chapter 1 做人不能急,凡事留餘地施展「太極」,也需要臉厚心黑不妨學一學怎樣「踢皮球」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虛與委蛇,別與人撕破臉皮厚臉出醜,勝過巧妙掩飾「挨罵」是成長的養分正話反說,把「球」踢給對手Chapter 2 硬話軟說,讓自己的舌頭打個彎投其所好,多說好聽話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麻雀攀高枝,不要靠在一棵樹上多鋪路,少砌牆不要賣弄,那不能墊高你自己發自內心地說好假話在第三者面前讚美他人Chapter 3 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上司家的狗比你高多說「謝謝」準沒錯拍馬屁絕不會錯厚黑要講究大氣魄、大格局永遠避免跟人正面衝突讓身邊的「老虎」鬥起來別跟上司搶鏡頭把面子留給對手距離產生美,不要賣弄自己的小聰明面具可以遮臉,更可以掩心做好人,也要拿捏好分寸良好的人緣,比工作能力強忠臣能事二主,好女可嫁二夫Chapter 4 厚黑智慧應用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頭任何時候都不可輕視對手替上司背黑鍋沒有錯讓上司的光芒照到你心裡明白,表面別張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打一巴掌揉三揉深藏不露,喜怒不形於色厚黑並用,讓人服氣有時候當個「惡人」也不錯只要是人,多少都會得罪人表面好,內心不一定好同舟未必共濟臉上笑嘻嘻,殺人不見血Chapter 5 以厚制黑,以黑治黑殺敵必見血,窮寇也要追青出於藍,才能出人頭地使對手有理也沒處說厚臉相待,以黑制黑心慈手軟,倒楣的往往是自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趙高技高一籌,李斯沒命你黑我更黑,「黑」你沒商量釜底抽薪,逼對手讓步處世之道:「多聽少說常點頭」該糊塗時,千萬別明白小糊塗,大精明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與上司保持心理上的安全距離Chapter 6 深藏不露,臉厚心黑寬容下屬的「無禮」控制自己,方能控制他人上司的話就是「聖旨」故意留個破綻,成全上司的好勝心大厚黑者懂得深藏不露裝傻要裝得恰到好處,不要弄巧成拙處變不驚,用厚臉掩蓋內心的秘密以「聰明的糊塗」摸清手下的想法成大事者,不拘一格臉皮厚,吃個夠讓「朋友」吃不了兜著走有付出,才能得回報小捨小得,大捨大得腳踩兩隻船,吃了上家吃下家小本大利,甘冒大險臥薪嘗膽,待機而動用韜晦之術苟且偷生別人不幹,我幹!見好就收!精於進,巧於退提防小人背後下絆子多點防人之心
書名 / | 自命不凡的人都是凡人 |
---|---|
作者 / | 方東野 校訂 |
簡介 / | 自命不凡的人都是凡人: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對暫時鬥不過的小人,要忍耐。與其和狗爭道被狗傷,還不如讓狗先走。因為到時候即使你將狗殺死了,也不能治好被咬的傷。」這 |
出版社 /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169277 |
ISBN10 / | |
EAN / | 9789863169277 |
誠品26碼 / | 2682914029001 |
頁數 / | 30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X1.6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CHAPTER 1 ― 做人不能急,凡事留餘地
主客觀條件
理論上講,判斷一件事物可不可以「推」,主要應該看這件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否得到顯現,解決問題的主客觀條件是否已經成熟。
但是,如果完全按照應該怎麼做而做,只能對事情本身有利,很多情況下卻很可能對自己不利,起碼沒什麼好處。試想,對自己沒有丁點好處,甚至可能帶來風險,難道不該推它一把嗎?
有人提出某件事,要求你處理,你對這件事卻一無所知,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簡單地給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這時,你可以說:「讓我瞭解一下情況再答覆你。」推的目的是為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身為上司,對屬於下屬職權範圍內的事,如果下屬能夠自行處理,千萬不要越俎代庖,以免承擔不必要的責任,影響了自己的威信。對下屬沒有把握或感到無力處理的事,也不要急於處理,可先讓下屬拿個初步意見,這可鍛鍊下屬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下屬能力的目的。
萬一出了什麼事,還可以把下屬當「替罪羊」。只要你臉夠厚、心夠黑,不妨來個「丟卒保車」,把責任全推給那個倒楣蛋。
第二,掌握好「推」的火候
「推」的藝術運用與否,有其自身的內在需求和運用範圍,不可不看條件和對象就亂用。用一句形象的話概括,「推」的藝術就是「火候」二字。所謂「火候」,就是因勢而動。如何運用,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要根據客觀實際,靈活地採取適當的方法
對推行過程中的問題不太瞭解,或是所遇到的矛盾非常尖銳,在討論會上一時達不成一致意見,通過的人數超過不了半數,或是群眾和下級對你的意圖暫時不能服從,等等,就要採取「懸球法」,把問題暫時擱置起來,放一段時間,待眉目清晰,再行處理。
此外,身為具有權柄的上司,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對急需處理的事,應立即處理,不可隨便往外推,因為推了不僅會誤事,還可能影響到你自己。你想,人家心急火燎地找你,你卻把他推出去,他對你肯定會有意見。等他去找其他上司,別人就會知道你是在推卸責任,進而影響班子成員之間的關係。
要看對象,因人制宜
有些問題的處理,一定要考慮到當事人的個性特點,看其接受程度如何,「推」能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如果當事人接受不了,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或誤解,加深矛盾,甚至會發生新的問題。
要看火候,且適可而止
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事可以一推到底。有的事「推」到一定程度就要適可而止。因為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發生變化。因此,不能放手不管,一推了之,要密切觀察其發展,把握好「推」的火候,適時進行處理,以期達到適時適度和恰到好處。
不妨學一學怎樣「踢皮球」
我們常常會發現,有的人在交際圈內總是進退自如,有的人卻處處被動,進退維谷。其中,原因可能很多,但無疑和他們不善於在待人處事中留下餘地有一定的關係。
所謂「留下餘地」,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推行「彈性外交」,使自己與對手雙方都能獲得更大的迴旋空間,從而減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傷害。
但如何留餘地,卻有很多學問。一般人辦事只知踢皮球,但踢得拙劣至極,結果事未辦成,還招來一身是非。這是厚黑學不純熟的緣故。
那麼,在待人處事中,到底該如何「踢皮球」呢?
厚黑教主李宗吾說:「有人中了箭,請外科醫生治療,醫生將箭桿鋸了,即索謝禮。問他為什麼不把箭頭拔出?他說:那是內科的事,你去尋內科好了。」
這是一段相傳的故事。現在各級機關,與夫大辦事家,都是用這種方法。譬如批呈詞:
「據呈某某等情,實屬不合已極,仰候令飭該縣知事查明嚴辦。」
(「不合已極」是鋸箭桿,「該知事」是內科。)
或是:
「仰候轉呈上峰核辦。」
(「上峰」就是內科。)
又如:
有人求我辦一件事情,我說:「這個事情我很贊成,但是,還要同某人商量。」
(「很贊成」是鋸箭桿,「某人」是內科。)
又或說:「我先把某部分辦了,其餘的以後辦。」
(「先辦」是鋸箭桿,「以後」是內科。)
此外,只有鋸箭桿,並不命其尋找內科的,也有連箭桿都不鋸,命其尋內科的,種種不同,細參自悟。
李宗吾這段話的核心,就是讓人無論辦什麼事,都要學會給自己留好後路。比如:
允諾辦事時,注意使用「模糊語言」,以贏得主動。有的人在答應辦事時,總是言之鑿鑿,肯定而又具體。這當然不是壞事。但如果事情出現「意外狀況」,使允諾無法實現,就容易留下「言而無信」的印象,影響人際關係。
拒絕別人時,不妨先拖延一下,使自己「進退有據」。如果直接一口回絕,顯得生硬又不友好,讓對方覺得「不夠意思」。因此,最好先答應考慮一下,留點迴旋的空間。
有些人在拒絕求助者時,因為臉皮不夠厚,老是感到不好意思,不敢據實言明,結果反而讓對方誤解。
其實在人際關係中,不得不拒絕是常有的事,由此搞壞交情的並不多;反而是語意曖昧、模稜兩可,容易引起誤會甚至破裂,這種例子不少。
在批評人時
• 點到為止,以維護對方的自尊。
• 批評時不看場合、不考慮對方心理承受能力,高聲大嗓,只會傷害對方自尊。
• 特別多人在場時,務必含蓄,適可而止。
在與人爭論時
• 避免使用「過頭話」或「絕情語」。
• 爭論時心情容易激動,但絕不能口不擇言,否則雙方難以「下台」,彼此尷尬。
請人幫忙時
• 精通「踢皮球」的人,請求幫忙時會盡量使用「假設語」,為對方留後路。
• 有些人愛用命令語氣,容易讓對方為難甚至生氣。
• 求人幫忙時,應用委婉、商量的口氣,讓對方即使無能為力,也不至於尷尬、難堪。
最佳賣點 : 當你精通待人處事的厚黑之道時,你將會發現,工作、人際關係和周遭一切,真的都會變得順暢通達。
所以說: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做人要寬,做事要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