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 創刊四十周年紀念專號
商品描述 | 推理: 創刊四十周年紀念專號:•深耕本土原創犯罪故事!新銳本土作家A.Z.、仁狼血黑、貝爾夫人帶來三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考驗著人性與讀者的敏銳觀察力。•珍稀的海外名家翻 |
---|
商品描述 | 推理: 創刊四十周年紀念專號:•深耕本土原創犯罪故事!新銳本土作家A.Z.、仁狼血黑、貝爾夫人帶來三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考驗著人性與讀者的敏銳觀察力。•珍稀的海外名家翻 |
---|
內容簡介 《推理》雜誌於1984年11月由「台灣推理第一人」林佛兒先生創刊,至2008年,共發行282期。停刊16年後,由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取得獨家授權,於2024年6月復刊,2024年11月推出副刊2號,同時也是《推理》雜誌創刊四十周年的紀念專號。《推理》雜誌長期作為本土作家發表創作的重要園地,在漫長的空白後,如何通過新世代的視角與對類型文學更寬廣的定義、詮釋,接續起犯罪推理在台灣的本土化發展?令人引頸期待!本期收錄內容如下:◎封面故事◎與台灣藝術家盧俊翰合作,以「大石觀照」做為封面主視覺,通過藝術形象述說對於自然景色及社會現象的人文思考。◎本期動態◎創刊四十周序、主編序,以及收錄《請把門鎖好【20週年紀念全新修訂版】》、《本格MYSTERY.永恆300》兩本同樣具有跨時代意義作品之評介。◎主題特輯◎〈多重視域的迴響與激盪——林佛兒獎下創作者與評審間的跨空間對話〉,專訪第七屆林佛兒獎首獎得主——閱讀探戈,同時跨空間地與第五、六、七屆決審評審劉建志、祁立峰、邱鉦倫等人展開紙上對話,一窺復辦後的林佛兒獎的面貌與徵獎思考。〈聽故事的人——資訊浪潮下的紙感/質感閱讀〉,專訪主理台灣推理推廣部的楓雨、戲雪,討論在不同身分下對於閱讀推廣的想法、過程與期待。◎余遠炫專輯◎專訪身兼多職的作家於選炫先生,並收錄兩篇重新修訂之短篇小說,以及歷史學者陳力航的書籍評述。◎創作推理小說◎收錄台灣新銳作家A.Z.、仁狼血黑、貝爾夫人之原創短篇小說,持續深化本土創作之發表園地。◎名家作品大觀◎收錄達許・漢密特、羅依.維克斯、飯岡秀三的珍稀作品譯作,輕易地能看見在台灣少見的翻譯作品。◎推理集錦◎「犯罪實案現場」以實案紀錄與省思為主題,解析過去發生在台灣的真實案件的背景與潛在的社會問題。「波光衍影」以影視作品的綜合性比較為主題,探究主題創作的源流與演變。「另眼看劇」以犯罪影視作品為評介對象,淺介影視作品的可觀處與重要性。「遊戲開始」以犯罪、解謎為主題的遊戲為介紹對象,開啟多元載體的視野與對話。「漫畫偵探」以四格漫畫的形式,邀請讀者共同參與探案、解開謎團!◎靈光乍現◎
作者介紹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為亞洲第一個致力於犯罪文學創作、評論研究、國際交流等發展的專業組織,以犯罪文學期刊《詭祕客》的編輯事務為主要工作,並定期舉辦實體、線上活動,以提升大眾對犯罪小說的瞭解為使命。洪敍銘(主編)台灣犯罪文學研究者、編輯,以台灣大眾文學的地方、空間議題為研究方向,近年來擔任第五、六、七、八屆林佛兒獎召集人、《詭秘客CRIMYSTERY》年刊主編、「解謎相談室」策展人、《推理》雜誌主編。曾出版學術專著《從在地到台灣: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2015)、主編《閱讀既晴——台灣犯罪文學作家群像》(2023)、《推理:復刊號》(2024)。曾獲「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第二屆楊牧文學研究獎、東華文學獎小說獎、散文獎、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徵文獎等。學術論文與評論散見期刊雜誌。另曾任學術期刊主編、大學授課講師、文創產業及地方文化館策展人等文化工作、記者(社會工作)及社區營造工作等。
產品目錄 ◎封面故事◎藝術家盧俊翰〈大石觀照〉◎本期動態◎讀者園地 《推理雜誌》創刊四十周年序 ◎既晴主編紀事 ◎洪敍銘美人與惡魔——《請把門鎖好【20週年紀念全新修訂版】》中的怪誕 ◎M.S. Zenky本格推理發展的回顧——《本格MYSTERY.永恆300》 ◎喬齊安◎主題特輯◎多重視域的迴響與激盪——林佛兒獎下創作者與評審間的跨空間對話 ◎閱讀探戈、劉建志、祁立峰、邱鉦倫/洪敍銘記錄聽故事的人——資訊浪潮下的紙感/質感閱讀 ◎楓雨、戲雪/八千子記錄◎余遠炫專輯◎向歷史探索,也是對日常敘事的訴說——余遠炫先生訪談錄 ◎余遠炫/洪敍銘訪/曾慶平記錄【余遠炫小說選】沒有新郎的洞房夜免費午餐大放送古代破案智慧的現代重現——評余遠炫《執金吾的故事》 ◎陳力航◎創作推理小說◎遇見妳的那段日子 ◎A.Z.深淵裡的伸冤 ◎仁狼血黑病磨心魔(上) ◎貝爾夫人◎名家作品大觀◎ 達許・漢密特/池水秀譯名叫史貝德的男人帕提亞的回馬箭理髮師與他的妻子縱火再加上◎翻譯推理小說◎虛構打字機的線索 羅依.維克斯著/何去譯探偵實話・奇代之兇賊作亂於台北城下 飯岡秀三著/既晴譯◎推理集錦◎犯罪實案現場 ◎艾德嘉另眼看劇 ◎喬齊安波光衍影 ◎衍波遊戲開始Games start ◎提子墨漫畫偵探 ◎王幼荷◎靈光乍現◎中興新村杉林溪海軍明德訓練班
商品名 / | 推理: 創刊四十周年紀念專號 |
---|---|
簡介 / | 推理: 創刊四十周年紀念專號:•深耕本土原創犯罪故事!新銳本土作家A.Z.、仁狼血黑、貝爾夫人帶來三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考驗著人性與讀者的敏銳觀察力。•珍稀的海外名家翻 |
誠品26碼 / | 2682793586008 |
頁數 / | 31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84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推理雜誌》創刊四十周年序/既晴
今年六月《推理》雜誌的復刊,是台灣犯罪文學界的一大盛事。它象徵了讀者、作者、評論者再次聚首,展現十六年間各自精采後,即將爆發的巨大能量。同時,復刊號更代表了台灣犯罪作家聯會任重道遠的承載,是一趟眺望未來的旅程。
在決定接手復刊的工作時,我的第一件思索,即是這份雜誌重出江湖後,應該呈現出何種風貌?不過,我一開始的思索,其實與企劃或內容無關──而是作為一份雜誌,出刊的頻率應該是多久一期?它應該是半年刊?季刊?雙月刊?事實上,答案早就浮現在你我的、以及大家的心中了──它應該是月刊。
《推理》雜誌原本就是月刊。它不只應該是月刊,而是必須是月刊。
復刊後由洪敍銘擔任主編,是這個答案得以實現的最大關鍵。身為台灣犯罪文學的研究者,除了學術研究的專著外,自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立以後,於各期《詭祕客》的「台灣犯罪文學精選十三作」的大眾文學史論上即已展現了豐沛的才華。他絕對是這份工作的不二人選。於是,我們花了許多時間討論構想、企劃,研擬執行流程,大概把這輩子所能想到的辦法全都搬出來了。同時,台灣犯罪作家聯會的夥伴們則成為創意發想的智庫,我們宛如參與一場大型的集體創作般,希望能重新賦予《推理》雜誌座落在當前時代的文創價值。
對於未曾發行過月刊的犯聯來說,這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一旦啟動,將會是密集而高壓的出版循環,是不能說停就停、「視情況再做調整」之類的藉口。因此,我們決定,在二○二四年只先出版二八三、二八四二期,設法落實原本僅是紙上談兵的執行工作,務必確保所有執行細節都能在兩次的實作裡充分掌握,大概就像科技業的「trial run」(試產)或餐飲業的「試營運」吧。這也是在正式起跑前,讓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暖身運動。
值得仝賀的是,為了迎接《推理》雜誌創刊四十周年,十二月初犯聯也在台灣文學基地舉辦「時間煅──《推理雜誌》創刊四十周年紀念展」,讓老讀者們重溫昔日閱讀時光的美好,也讓新讀者們認識這份經典雜誌的輝煌,作為二○二五年一月揚帆出航的嶄新起點,朝向下一個四十年邁進。
導讀 : 主編紀事
弱小的這樣一本消遣、而且陳義不高的雜誌,將從十一月開始,每月與您見面,交談式握手,總是期待能得到您會心的一笑;總是想在每月的月初,四面八方湧來的讀者,爭讀「推理雜誌」,這是作為一個辛勤耕耘園丁的我,最大的盼望。——林佛兒
這是《推理》雜誌的創辦人林佛兒先生於創刊時的發刊詞部分內容,即便我過往研究的範疇聚焦在台灣犯罪推理小說的發展與演變,但也是到了半年前接下了《推理:復刊號》的主編後,才真正地細讀各期主編紀事留下的隻字片語與訊息,也才體認到承載著期待的任重而道遠。
復刊至今大約幾個月的時間,我收到許多意見的反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推理》這本雜誌,或者這個品牌,在當代的各種讀者的心目中,應該展現/存在怎樣的面貌與象徵的意涵?這個開放、多元且莫衷一是的答案,深刻地決定了這本雜誌的走向,也幾乎成為了一種夢魘——訪談/創作;本土/翻譯;主題/非主題……每一種偏好與取向,都在表述、記錄,事實上也在嘗試解構。
因此,當我回頭看見林佛兒先生的發刊詞時,我回顧了這段時間關於我的「盼望」為何時,我突然發現或許無關乎銷量,能夠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包含每一個雜誌裡的文字、每一種美術編輯意圖表現的色彩暗示,當然也包括企劃與構想),似乎這件理所當然必然發生的事情,就是盼望的緣由。
林佛兒先生在《推理》十周年的感言中,更確立推理小說以台灣為地方主體,本土作家的開拓以及作品社會傾向的實踐;適逢創刊四十周年的此刻,我仍然希望《推理》雜誌可以不只是類型小說,還能深入臺灣本土社會現實與情境的裡層,如同我們就是生活、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文學、故事與情節,也不應脫離這樣的敘事才對。非常感謝藝術家盧俊翰慨允授權他的作品作為本期的封面,俊翰的作品讓我看見的就是「生活」,即使充滿荊棘與刺痛,但仍可能、可以是活躍的、色彩斑斕的。
不過,我想必須先自承復刊號上的許多缺失,包括翻譯、訛字、排版失誤等等,甚至需要以整面的篇幅進行勘誤啟事,雖然有些難堪,但仍然希望能以此自惕,也必須感謝讀者們的熱心而且是第一時間的提示;「完美」絕對是很困難的精神狀態,但我們已在路上,就該努力地朝向這個目標前進。
這期一樣非常精采,而且不容錯過,因為《推理》雜誌已經不單純是一份出版品,它也乘著許許多多人的盼望飄移與飛翔——而這本來就是稍縱即逝的、難能可貴的瞬間。
最佳賣點 : •深耕本土原創犯罪故事!
•珍稀的海外名家翻譯作品!
•文學與藝術的跨界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