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 這島, 這城: 你意想不到的印度尼西亞 | 誠品線上

這國, 這島, 這城: 你意想不到的印度尼西亞

作者 杜昭瑩
出版社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這國, 這島, 這城: 你意想不到的印度尼西亞:內容特色:●繼親子教養系列之後,杜昭瑩寫作觸角拓展至書寫異地情懷,以長時間居住在印尼的生活經驗,譜出一段段洋溢南洋風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內容特色 :●繼親子教養系列之後,杜昭瑩寫作觸角拓展至書寫異地情懷,以長時間居住在印尼的生活經驗,譜出一段段洋溢南洋風味的異鄉人視野。 ●印尼因曾屬殖民地,又與華人圈緊密相連,早期許多華人在此經商致富、繁衍子孫,印尼處處可見中西合璧的建築,本書以輕鬆筆調,揭開一般大眾極為陌生、也極為神祕的印尼神祕面紗。 ●兼具教養文學與旅遊文學的動人心處:承繼作者細膩且輕鬆的書寫風格,人生即旅遊,即與人的互動,即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碰撞!●從生活中提煉文化,從對話中洗煉人生省思。內容簡介:印尼,一個由超過17500個島嶼組成、全世界最大群島國,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回教國。自十七世紀始被歐洲殖民,二次大戰被日本佔領,也因地域處東南亞,與華人拓展史緊密相連。複雜的歷史背景與豐厚的多元環境,在「全球化」語境的當下,不論就歷史或當代的角度而言,印尼都是饒富趣味的國度。然而,因政治與信仰造就其與國際世界的特殊連結,印尼是國人感到陌生、未能盡解的神祕國度。繼親子教養系列之後,杜昭瑩寫作觸角拓展至書寫異地情懷,以長時間居住在印尼的生活經驗,譜出一段段洋溢南洋風味的異鄉人筆記。本書亦針對印尼的歷史、地理、宗教、習俗、人文地景等十餘種層面,以提綱挈領的說明文字,揭開一般大眾極為陌生、也極為神祕的印尼面紗。全書分三大章節:首一部「高樓上,大步呼吸」描述初到異地的流浪人生,感受到雅加達雖的現代化與各大城市無異,唯阡陌縱橫間,擁有未能簡單敘述的文化差異;第二部「赤道下,大步行走」從人文地理角度出發,當代印尼與幾十年前的華人文化竟有時空錯置之感,而在文化重疊、彼此互縱的國度,乃世人夢幻的度假勝地(如峇里島)。在赤道的陽光閃耀下,印尼是如此斷續,卻又如此綿長;第三部「千里外,總是想起我的家」回到異地書寫的異鄉人情懷,在國與國的文化對話之間,在人與人的真實接觸之間,人生即是一趟旅遊旅程,在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碰撞,感受到生命最真實的溫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杜昭瑩1967年生於台灣台南,輔大中文研究所碩士班畢業。隨著家人旅居天涯各國,多年來過著侯鳥一般的生活,先後在英國牛津、美國洛杉磯、比利時布魯塞爾落腳停留,於2009-2012年居住於印尼雅加達。搬遷不斷,但也書寫不輟。不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只要一筆在手,便一點也不寂寞。一手寫書,一手持家,以親子教養的書寫作為出發,著有《20分的媽媽,80分的小孩》、《淡定,讓孩子起飛》。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部 高樓上,大口呼吸1. 迷惑2. 舊城區的歐風尋覓3. 讓我開車好不好?4. 害怕5. 這是什麼鳥?6. 貧窮7. 夏日聖誕8. 我的印尼新世界9. 自家的禮物10. 二十四樓的天空11. 她的藏身之處12. 猜13. 找洋蔥14. 蘇東先生,新年快樂!15. 還是不明白16. 遺下17. 這國這島這城18. 在咖啡館19. 印尼足球瘋20. 我的散步路線21. 宅女22. 吃心瘋23. 夜半驚魂24. 只是無奈而已25. 一個人的午後好時光26. 我們家的老司機第二部 赤道下,大步行走1. 消失的家園2. 借宿峇里島3. 烏布美食傳奇4. 峇里島的夢幻婚禮5. 峇里島的猴子們6. 我們的巴淡島午後與我的巴淡島黃昏7. 跳島一日遊8. 誤闖桃花源9. 遠方10. 火車快飛11. Bukit Lawang12. 大象叢林13. 綠色峇里島14. 最後一顆珍珠:龍目島15. 亂走吉隆坡16. 旅行的滋味17. 檳城18. 萍水相逢馬六甲第三部千里外,總是想起我的家1. 脫軌2. 回家3. 過年4. 你們的花蓮

商品規格

書名 / 這國, 這島, 這城: 你意想不到的印度尼西亞
作者 / 杜昭瑩
簡介 / 這國, 這島, 這城: 你意想不到的印度尼西亞:內容特色:●繼親子教養系列之後,杜昭瑩寫作觸角拓展至書寫異地情懷,以長時間居住在印尼的生活經驗,譜出一段段洋溢南洋風味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823894
ISBN10 / 9865823896
EAN / 9789865823894
誠品26碼 / 2680897974004
頁數 / 33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我所看見的印度尼西亞 

這些篇章是我住在印尼時的文字集結。 
整整三年,當丈夫上班孩子上學的漫漫長日,我被擁塞糾結的交通困囿在不同的咖啡館,展開紙,打開筆電,與自己徹底的獨處,誠實的對話,認真的思索生活當中的所遇所見所聞,並且日復一日如實的記錄。 


我確定這不是一本單純的遊記,裡頭沒有觀光客高張的興奮情緒,也沒有拍拍屁股說走可走的隨興不羈。這當然也不夠格稱上是一本老生常談的生活工具書,我還沒有長住幾十年的資深經歷,足以支撐一份縱貫古今放眼未來的滔滔大理。自然也描繪不來一幅完美無缺的指南,告訴人們哪裡好玩好吃以求歡暢快意,或是哪裡得要謹慎小心以便趨吉避凶。我僅僅是從旅人的腳步出發,邁開一步,一步,再一步,漸漸把異國生活像塵埃般無聲落定,變成人生當中短而不暫的某個家常片段。其中有光有影,有絢爛有平常,是一個異鄉人的種種生活當下。 
一個當下堆疊著另一個當下,一個句子追逐著下一個句子,一天過去又一天,我用三年的時間層層架構出我所看見的印度尼西亞。 

可是,這或許並不是你意想之中的這國這島,與這城。 
同樣身為亞洲的島國人民,遺憾的是,除了外勞與外傭,落後與暴動,我們對印尼的認識微乎其微。在台灣,罕有人知道它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國,領土涵蓋一萬多個大小島嶼。少有人聽過終年常溫的雅加達乾爽舒適,比台北盆地的嚴酷溽暑來得宜人。大部份的人只以為印尼貧窮落後,可是並不知道,印尼的富裕和貧窮都遠遠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 

人們不只不了解,更多的時候,甚至不感興趣。 

過往幾年當我回台渡假時,每回上美容院,洗頭妹妹一眼看出我身份詭異,總喜歡探問我從哪裡回來。如果我回答的是英國美國比利時這些歐美國家,她們無一例外,眼睛閃閃發亮,好奇的詢問各種問題,還會不時發出欽羨的嘖嘖聲。這類有趣熱絡的對話在我搬到印尼之後不復出現,當人們一聽到我住在印尼,很奇怪,少有人會再往下追問,興味索然的模樣和之前有著天壤之別。 
即便我身邊親近的家人朋友也不免如此。 

當年短暫停留英國時,二十出頭的小妹隻身單飛,繞過半個地球,風塵僕僕趕來會我。住在美國那些年,眾多親友輪番飛來小住,恣意享受加州的陽光。而比利時呢?華人少見,語言不通,但父親一點也不在意,就算來程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轉丟了飛機,費了好一番折騰才抵達,他也毫無懼色,依舊興致高昂的在布魯塞爾安住了兩個星期。可是自從搬到雅加達,我的訪客名單急速縮水,寥寥可數。 

雅加達距離台北才僅僅五個鐘頭的飛行航程,遠遠少於以往動輒十多小時的其他國家城市,但是姊姊弟弟妹妹全部興味索然。早期赴大陸經商的父親更是一開始就表明了他對印尼的造訪沒有熱情,他說:「落後的生活我過夠啦!」拗不過我努力的解釋與遊說,父親終於願意來看看我口中所說比台北還要豪華的雅加達。可到了當天,就在我興沖沖準備要出門接機時,父親突然從廈門機場來了電話,說是這才發現護照期限不足六個月當場被攔了下來。「很抱歉啊!」他在電話那頭頻頻這樣說,我感到啼笑皆非,因為我聽出了他語氣當中竟然有著鬆了一口氣的竊喜。 

一直到搬離印尼前,我終究沒能勉強父親兌現那張延遲的機票。我也終究沒能有機會帶他看看雅加達氣派的樓群與充滿異國風味的舊城區,逛逛奢華的購物廣場,品嘗美味的南國佳餚,享受美好的小島風情,領略人們的和善與熱情。也自然沒能有機會讓他真實的貼近首都另一面的貧窮面貌,領教可怕的塞車與混亂的交通,感受長夏國度的的散漫氛圍,甚或是見識到許許多多我們不能理解的生活樣態。 

印尼不是一個最理想完美最適合外人居住或造訪的國度,可是它絕對豐富而多面,蘊含著許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寶藏,等著我們去挖掘。多可惜,我的親友我的鄉人少有這樣的想望與機會。 
好吧!那麼,這就是我所看見的印度尼西亞了,當中有晴空也有雨夜,有歡笑也有眼淚,有臣服也有不解。透過我的筆,也透過許多印尼史地文化的補充與提點,盼望你們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度,將會有不同於以往的另一種認識與理解。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