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婚 | 誠品線上

驚婚

作者 郭松棻/ 簡義明
出版社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驚婚:他雖不斷面臨精神與身體的傷痕,但這些考驗也讓他走向一個更加靜謐與大器的世界。郭松棻的文學實踐所走向的遠方,不是一個聲名,不是一種定義,而是應許更多解消與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他雖不斷面臨精神與身體的傷痕,但這些考驗也讓他走向一個更加靜謐與大器的世界。郭松棻的文學實踐所走向的遠方,不是一個聲名,不是一種定義,而是應許更多解消與自由的可能。──簡義明 特別收錄/簡義明教授至郭松棻紐約住所六天專訪內容 簡義明教授至紐約郭松棻住所六天專訪,郭松棻談到在台灣的成長記憶、保釣時期經歷的人與事、寫作與閱讀的思索等。讓願意閱讀和理解郭松棻的讀者,找到更多靠近作家精神世界的方法與路徑。 收錄郭松棻《驚婚》手稿與攝於書房照片 是驚婚,也是驚於命途,驚於人的難以理解無法捕捉。 關於一對男女倚虹與亞樹,與各自父親的故事,漫漫生涯、曲折心境在短短一段婚禮紅毯上鋪展開來。 憤世嫉俗的哲學青年,對父親有著無法消解的怨恨,卻與只顧好友遺族不管家庭的女友父親成為忘年交,兩代不被社會接受的男子,兩個隱藏激動與充滿祕密的反抗靈魂,在漫長的沉默中溝通,彷彿他們此生的壓抑在對方身上終於獲得解脫…… 非以曲折的生命為代價,否則必不為人間所擁有。 而父親難道在母親的身上實驗著愛情的能耐?殘酷啊,難道父親以為凡是相互愛過的就不再破碎,或甚至不惜於破碎。 「現在不這麼想了﹐現在只感到亞樹這樣的人實在是稀種﹐實在是難得﹐然而實在是太痛苦了。」 「如果還能夠和他在一起呢﹖」 「那一定也惹得自己痛苦不堪﹐不過……」 「不過﹖」 「不過﹐還是值得的﹐有時候痛苦又怎麼呢﹐總比不知痛苦要好得多。」 「你這樣以為嗎﹖」詠月瞇笑起來。 你忘了你以前的痛苦﹐我給整得夠苦的。也唯有那段時間覺得自己活過﹐活得很充實。現在這種清靜反而落空了﹐反而不算生活了﹐反而是像一個廢人一般。 朝陽的房間﹐窗玻璃上都垂著花布簾﹐印花都被陽光曬淡了﹐日間這間睡房被父親 弄得很幽暗。這個世界的日光﹐他懼怕。簾布的灰塵沉沉積累﹐ 成為不斷膨脹的嘈雜的低語。 不能想像一個現代青年揹著父親的墓石一步一步穿過白天的鬧街。 也就在那後車站的台階上﹐在九月初的刺眼的陽光下﹐看見了他的臉永遠掛上了那記號。仔細看去﹐一條比膚色稍白的鋸齒形的裂痕從臉膛的中央劃下來﹐彷彿是雲端的一道閃電﹐從額庭乍現﹐直劈下來﹐在鼻樑開始的地方收煞了。那是一條憂鬱之疤﹐他在那疤記的後面﹐人更沉默了。 她失戀了﹐而他從來就不知道自己有過戀愛。他是一個被過去吞食了的人﹐他不知 道戀愛是什麼﹐他是最合算的。當她這麼想﹐他是無辜的﹐現在她仍然懷著懷疑﹐甸甸地注視著他。十幾年的見識和年紀沒有替她贏得一點智慧﹐如今她對他還是一無所知。最不合算的是她﹐遇到這樣的一個人﹐而這又已成為過去﹐當她的腳步踏著音樂的此時﹐她又能說些什麼呢﹖現在的現在的現在﹐如重複的旋律。 未來或許是不斷回憶著現在的一種生活。 郭松棻舉重若輕,真的像編蛛網般,一線一線細細靜靜的吐。他擅於形構,編織複雜交錯的各個線索,有時你橫走直走,亂了譜,但他清明安靜,慢慢網住整體時空引導著你。也是因為這種織蛛網般必須反覆必須專注的力量,才能鎮定沉穩地形塑如〈驚婚〉第一段這樣的小說開局,幾乎每一句都翻轉著時間空間,一句一轉,時間轉,空間轉,人物轉,敘述轉。小說所展現的企圖與實驗可能是空前絕後的,轉得不動聲色,轉得目不暇給。就像他稱讚他喜愛的小說家福克納長篇傑作《聲音與憤怒》,「一部帶有濃厚實驗精神的作品,跳接很快……才開場第十段文句,就跳接往事了」,而他的跳,更加驚人,或許是所有現代小說從未出現過的一個開端。 ──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者前言 在姊妹親密傾訴中,過去種種不曾消失,且重新滋潤了逐漸乾枯的身體。再由家族故事思考,女人(妻母女)的生命深受男人影響,家族故事的女性敘述中,女人話題多半是男人;或繞著男人轉,但是本來無聲無息的女性此際擁有話語權,由她們眼中心中看男性,往往把男性自己也看不清楚像「騷擾而顯得不安的檻裡的獸」的顢頇頹廢蠻力剖析得淋漓盡致。郭松棻還讓二女寬大;女性困於家逃之既不得,往往同理包容男性對生命性情的耗擲揮霍,縱容欣賞「夢想家瞬息間的喜悅」,只為了分享見證她們自己作不來的部分,而預備陪他們同生死。──吳達芸 〈驚婚〉寫的不只是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照顧朋友遺孀的父親,以及反抗日本學監的父親,是兩種典型。一種是未完的溫婉之情,一種是未了的抵抗意志;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變成灰燼,而是像餘燼那樣不停煨燒。作為這樣父親的後裔,先天上都傾向把真實感覺埋在心底。在生活中找不到答案時,他們從來都是回到記憶裡,尋求與父親對話。在威權時代,度過幽暗歲月的青年,往往找不到精神出口。對於政治,就像面對愛情那樣,神經變得纖細而敏感。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不免是產生高度警覺。兩人明明已經相愛,卻總是不快樂,那是歷史經驗遺留下來的憂鬱,既唯美,又不切實際。──陳芳明 當郭松棻說「不為誰為何而寫」的時候,並不是狹隘的個人主義、菁英主義的思維,相反的,那是一則最徹底的反叛和抵抗各種「主義」的宣言。他雖不斷面臨精神與身體的傷痕,但這些考驗也讓他走向一個更加靜謐與大器的世界。郭松棻的寫作雖然安靜與緩慢,但那是為了更深沉的溝通與理解所做的努力與準備。在客觀條件上,他不是很容易被現有的台灣文學研究給標定位置,劃入流派與社群;在主觀意志上,他的文學與思想,亦有著一種對「無法定義」、「拒絕位置」的認知與精神向度。郭松棻的文學實踐所走向的遠方,不是一個聲名,不是一種定義,而是應許更多解消與自由的可能。──簡義明 郭松棻的小說往往長到不像短篇,卻也不是長篇,彷彿每開一個頭,就像走在沒有盡頭的公路,終點卻又是你意想不到的所在。雖然一如〈論寫作〉所寫:「剔除白膩的脂肪,讓文章的筋骨峋立起來」,小說的質地卻是飽滿豐饒、綿密細緻的。即使你專心凝神,在敘述人稱變換不定的行與行、段與段之間,隨著文字的走向,梳理出時空交錯、不斷來回過去與現在的意識流動之時間順序,讀到最後一行,終於了然小說人物曲折的內心世界,文本背後,作家幽微的內在,仍是你無法到達的孤島。──許素蘭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郭松棻一九三八年生於台北市。父親為畫家郭雪湖。一九五八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王懷和他的女人〉於台灣大學的《大學時代》。一九六一年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六三年,在台大外文系教授「英詩選讀」,一九六五年參加黃華成導演電影《原》的演出。一九六六年赴美進加州柏克萊大學念比較文學,一九六九年獲比較文學碩士。一九七一年放棄博士學位,投入保釣運動。其後於聯合國任職。一九八三年再度開始創作小說,以羅安達為筆名發表作品於《文季》,接著〈機場即景〉、〈奔跑的母親〉、〈月印〉、〈月嗥〉陸續發表於港台報章。出版有《郭松棻集》、《雙月記》、《奔跑的母親》三本小說集。二○○五年七月因中風病逝於紐約,享年六十七歲。簡義明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曾為Fulbright 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自然書寫與生態論述、保釣世代文學與思潮、台港文藝互動、現代散文。著有《書寫郭松棻: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博士論文)、〈當代台灣自然寫作(1981-2000)的危機論述與論述危機〉、〈愛與冒險——論一九九○年代之後劉克襄的「都市轉向」〉等論文。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驚婚 謄文者後記 李渝 附錄 郭松棻訪談 簡義明

商品規格

書名 / 驚婚
作者 / 郭松棻 簡義明
簡介 / 驚婚:他雖不斷面臨精神與身體的傷痕,但這些考驗也讓他走向一個更加靜謐與大器的世界。郭松棻的文學實踐所走向的遠方,不是一個聲名,不是一種定義,而是應許更多解消與自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135873
ISBN10 / 986613587X
EAN / 9789866135873
誠品26碼 / 2680695244002
頁數 / 24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