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外的真實曹操: 寫詩也殺人, 攻城也築局! 真實的他從不只一面 | 誠品線上

歷史之外的真實曹操: 寫詩也殺人, 攻城也築局! 真實的他從不只一面

作者 司馬路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歷史之外的真實曹操: 寫詩也殺人, 攻城也築局! 真實的他從不只一面:不是每一步都贏,但每一步都算──這才是曹操的逐鹿方式!曾想做個能臣,卻在王朝的斷垣殘壁中築起自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不是每一步都贏,但每一步都算 ──這才是曹操的逐鹿方式! 曾想做個能臣,卻在王朝的斷垣殘壁中築起自己的天下 從不避權貴到黃巾首戰,他的成長史就是漢末的崩壞實錄 【曹操的第一面貌】 《歷史之外的真實曹操》為本系列傳記的第一卷,從曹操少年時期寫起,帶領讀者回到那個尚未硝煙四起的漢末時代。書中細膩描繪他如何在亂世中踏入仕途,從一位滿懷理想的年輕士人,轉變為一位懂得現實規則的政治新星。這一卷並非只關注戰爭與權謀,更揭示了曹操成長過程中的掙扎與蛻變,他的野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宦官專權與士族排擠中逐步塑造而成。 ▎黃巾之亂:命運的戰場 本卷核心歷史事件之一,是曹操初登戰場所參與的「黃巾之亂」。書中以小說敘事方式還原長社之戰的激烈場景,讓讀者看見一個新手將領如何冷靜判斷局勢,掌握出擊時機,成功協助皇甫嵩擊潰黃巾軍,奠定其軍事生涯的起點。不僅如此,作者也描寫了太平道與張角如何利用天災與人心發動起義,並揭示帝國內部的腐敗與動盪。這不只是一場戰役,更是曹操理想破碎與現實覺醒的重要轉折。 ▎多面曹操:權謀者與詩人的並存 曹操初仕即不讓權貴橫行,他既是果決的執法者,也是在亂世中低吟詩句、思索人生意義的文人。作者以史料為骨、小說為肉,讓曹操在「奸雄」與「能臣」、「猛將」與「詩人」之間自由遊走,既有對自身出身的反思,也有對理想主義的追問。無論是對士族的不屑,對宦官的批判,還是對百姓苦難的同情,書中皆細膩描寫,呈現一個內心矛盾卻真實可感的歷史人物。 ▎歷史之外的真實:重讀一位「活著的曹操」 與傳統史書與《三國演義》中片面描寫的「奸雄」不同,本書試圖重建一個完整的曹操形象。透過大量史實與虛構場景,讀者得以從權力場與家國情懷中窺見曹操的內心。他不是冷血的野心家,也不是正義的救世主,而是一位在亂世中活得極其清醒的人。本卷不僅是一段個人傳記的開始,更是對東漢末年崩壞秩序與價值崩解的省思。這不是寫給英雄崇拜者的曹操,而是寫給每個想看清歷史真相的你。 本書特色:本書為該系列第一卷,從曹操年少懷志、初登仕途寫起,描繪他如何在黃巾之亂中嶄露頭角,於動盪時局中摸索前行。作者以兼具史學與小說筆法的敘事風格,刻劃曹操在宦官陰影與士族歧視下的掙扎與突圍。他聰慧機警、富有遠見,卻也飽受現實捉弄;既是冷峻的行動者,也是多思的觀察者。讀者將重新認識這位行走於亂世的野心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司馬路,本名陸建國,年輕時為中學歷史教師,曾參與多家出版社的歷史教科書編寫,中年之後從事通俗歷史及歷史小說寫作,先後著有《帝國解碼,秦漢歷史不說的事》、《東吳帝國》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引子第一章 少年懷志!願為能臣卻入亂世第二章 仕途幻滅!越努力越遠離初心第三章 大廈將傾!撐殘局還是急抽身

商品規格

書名 / 歷史之外的真實曹操: 寫詩也殺人, 攻城也築局! 真實的他從不只一面
作者 / 司馬路
簡介 / 歷史之外的真實曹操: 寫詩也殺人, 攻城也築局! 真實的他從不只一面:不是每一步都贏,但每一步都算──這才是曹操的逐鹿方式!曾想做個能臣,卻在王朝的斷垣殘壁中築起自己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282932
ISBN10 /
EAN / 9786264282932
誠品26碼 / 2683038757009
頁數 / 28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言
  人們眼中的曹操,其實是一種真實歷史與演義故事的矛盾結合體。
  梟:本義是一種惡鳥,人們將其捕捉之後會把鳥頭懸掛在樹上以示眾。
  雄:本義自然是指男性。引申而言,則是指特定的傑出人物。
  以梟雄二字指稱曹操,相當程度上反映了自古以來人們對他的矛盾認知,而這種認知,事實上在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然形成。
  他,
  本是大漢難得的能臣,
  緣何?
  千年之後,
  竟成萬人唾罵的奸雄!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少年懷志!願為能臣卻入亂世
  梟雄,也有青澀年代。
  西元174年,曹操踏上仕途。他做官不是為錢,因為曹家本身已然有足夠的財富。他的理想,是做一個對國家有用、流芳百世的能臣!若干年後,他回憶當初的青澀歲月說:「我自知不是什麼隱居名士,害怕被人們看輕,所以想當一個郡守,狠狠做出一番事業來,讓世人好好看看!」
  有人說,這是梟雄的狡辯。然而,事實總歸是事實,沒有人能以後來的判斷否定之前的事實。青年時代的曹操,的確是立志要做一位能臣。只可惜,那不是個治世的年代。
  誰阻斷了曹孟德的能臣之路?

(一)初仕!小官也能不尋常
  曹操問父親:「現在是治世?還是亂世?」
  父親說:「這個問題簡單,閉上眼睛想想,今上聖明,時下自然是治世。」
  曹操追問:「那麼睜開眼睛呢?」
  父親暴怒:「睜開眼睛,你自己不會看麼?」
  東漢靈帝熹平三年,西元一七四年──
  大漢帝都洛陽城的北部尉衙門前,今日有些不尋常,許多百姓圍在門前議論紛紛,緣由就在那門左右兩側,各懸掛著十餘根木棒,而且還頗有意味地漆上五種顏色,是為紅、黃、綠、白、黑。
  自然萬物,有五種顏色,至於人,則有仁、義、禮、智、信五種美德。如今,這大漢帝都之下,一位小小的北部尉,便對著廊下的百姓說:「吾為此職一日,即保諸位一日安泰。」
  百姓們哈哈大笑,不是感動,而是覺得滑稽而已。要知曉這裡乃是洛陽,有三公九卿在此,有將軍校尉在此,更有大漢天子與他的三宮六院,你這個小小的北部尉,居然說出這等大話,豈不笑掉大牙!
  百姓們笑得很自然,那小小的北部尉,卻也很得意,他很是認真地解釋著他的一條條禁令,末了還煞有其事地加了一句:「但凡有犯禁令者,皆棒殺之!」
  這話可就沒那麼好笑了,犯禁令那是要殺頭的啊!一時臺階下的百姓們,便寂然了。可是總有幾個膽大的,憋了一會終於忍不住在那邊叫道:「殺我們幾個平頭百姓自然是容易得很,可是那些豪強權貴,你個北部尉也敢動手嗎?」
  看來那北部尉倒也沒想到那麼多,一時便有些微微遲疑。廊下的百姓們,頓時便如群雀般嘀咕如潮。
  「好吧,既然如是說,我就加幾個字。」年輕的北部尉說,「今日禁令既下,但凡有犯令者,不避好貴,皆棒殺之!」
  他說得如是果斷決毅,群雀登時啞口無言,可眼見得他進去了,這帝都的百姓們終究有些半信半疑,三三兩兩地分頭回去,猶在低頭嘀咕沒完。在大多數人看來,縱然這北部尉再強勢剛毅,也只能對付一些街頭小混混,而且是沒一絲豪門關聯的那種。至於旁的,也就那樣了。
  帝都百姓,見多了風雲變幻,官字兩個口,各說各的話而已,誰會拿你當真。待會見了權貴老爺們,怕是流著口水巴結都來不及,還談什麼棒殺,大概是捧殺吧,反正也就差一個字而已。
  漫說是尋常百姓,其實就連這北部尉手下的兵丁們,也未必全信他們這位年輕的長官如此威猛。
  不避豪強,話可是說得如是容易,活可不能真這麼做!要不然惹怒了京中的大對頭,這禍誰來挑呢?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北部尉而已,即便是你的本部上司洛陽令都不敢下那樣的膽呢?
  要說洛陽城裡的「強項令」,那就還得上溯到本朝開國之初,那個姓董名宣的洛陽令,當年光武帝劉秀的姐姐胡陽公主之奴僕,仗勢殺人,董令也曾強勢一把,在大街上攔截公主的車輛,當場捕殺那惡奴。這事,都過去一百年了,依舊為百姓津津樂道,這本身就說明「強項」執法太難,何況你連縣令都不是,只不過區區北部尉呢?
  且讓他自己去吃點苦頭,認認馬王爺有幾隻眼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為該系列第一卷,從曹操年少懷志、初登仕途寫起,描繪他如何在黃巾之亂中嶄露頭角,於動盪時局中摸索前行。作者以兼具史學與小說筆法的敘事風格,刻劃曹操在宦官陰影與士族歧視下的掙扎與突圍。他聰慧機警、富有遠見,卻也飽受現實捉弄;既是冷峻的行動者,也是多思的觀察者。讀者將重新認識這位行走於亂世的野心家。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