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才子柳永, 多情只因太深情: 從紅塵詞客到千古詞宗, 柳三變把不合時宜活成了千古傳奇
| 作者 | 沐雪兒 |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青樓才子柳永, 多情只因太深情: 從紅塵詞客到千古詞宗, 柳三變把不合時宜活成了千古傳奇:慢詞第一人,寫盡天涯羈旅與人間離合仕途蹉跎難掩才情,詞章成就千古絕唱柳永以筆 |
| 作者 | 沐雪兒 |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青樓才子柳永, 多情只因太深情: 從紅塵詞客到千古詞宗, 柳三變把不合時宜活成了千古傳奇:慢詞第一人,寫盡天涯羈旅與人間離合仕途蹉跎難掩才情,詞章成就千古絕唱柳永以筆 |
內容簡介 慢詞第一人,寫盡天涯羈旅與人間離合仕途蹉跎難掩才情,詞章成就千古絕唱柳永以筆為舟,載過繁華與寂寞的江湖▎詞人傳奇:從紅塵到天涯本書以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為主角,透過細膩筆法與深情敘述,重現這位傳奇詞人的生命旅程。從柳永年少時離開書香世家、踏入風塵的際遇寫起,描繪他如何在紙醉金迷的汴京繁華中,以詞成名、以情動人,並最終走上一條雲水飄泊、詞心無塵的孤獨之路。全書以章節推進方式,循序呈現柳永由意氣風發到心境蒼涼的生命歷程,展現一位才子在紅塵、仕途與理想之間掙扎的靈魂。▎詞心寄志:柳永的情與不甘他筆下的「慢詞」不只是風月場中的風流遊戲,更是對人生際遇、仕途失意與真摯情感的抒發。柳永雖多寫歌妓、青樓與俗豔之景,卻無損詞中真性情的流露。他渴望功名,卻屢遭挫折;他鍾情紅顏,卻多有別離。這些人生中的高低轉折,都化為他詞中的沉鬱與婉約,也構成小說中的情感主軸。作者巧妙鋪陳柳永與多位女性之間的情感糾葛,使得柳詞不再只是文學作品,而是血肉有情的生命見證。▎文史交融:重構宋代風貌全書不僅還原了北宋京城的風華與市井風情,也細緻描寫了士人與詞人的矛盾、宦海的浮沉,以及文學與政治間的張力。書中巧妙穿插真實歷史事件與人物,例如與柳永同代的文人、皇帝與歌伎,使讀者如親歷千年前的繁華與蒼涼。無論是詞壇風尚、官場文化還是坊間市聲,皆描寫入微,呈現出一幅多層次的宋代文化畫卷。▎筆墨風韻:雅俗共賞的小說敘事作者採用文白交融的敘事方式,不僅保留了古典小說的韻味,也讓現代讀者更易進入故事情境。書中詞句講究、章節結構緊湊,並不時引用柳永詞作原文,讓詞與人、情與景自然融合,營造出濃厚的文學氛圍。既有歷史小說的厚度,也有言情小說的情感張力,是一部兼顧知性與感性、敘事與抒情的傑出之作。▎雲水無塵:一位詞人的孤獨歸程本書最終以柳永晚年孤寂、寄身下僚、詞心依舊的狀態作結,呼應全書「雲水無塵,天涯客」的主題。他雖未能官至顯位,卻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詞章;他的一生,雖多風霜與離散,卻也寫盡紅塵真情。這部作品既是對柳永的深情致敬,也是對中國古典詞文化的再現與重釋。透過這部小說,讀者將不只是認識一位詞人,更將與他一同感受那份來自千年前、卻仍餘音繞梁的情與詞的共鳴。本書特色:本書以細膩筆觸描繪北宋詞人柳永的一生,從書香世家的少年志氣,到仕途坎坷、流連風月,展現其才情與人性的矛盾掙扎。書中融合史料與文學想像,情節流轉自然,語言富詩意,貼近柳永詞風。作品不僅描繪柳永的愛情與懷才不遇,更反映時代變遷與文人處境,呈現一位孤高詞人「詞以載道、情以寄懷」的生命軌跡。
作者介紹 沐雪兒,文史作者,熱愛中國古代文化,擅長寫作古代人物小傳、古典詩詞賞析和古代史科普文章。從事自媒體寫作。近兩年,曾多次獲得平臺多類圖文獎項,其中不少作品被各平臺廣為轉載。
產品目錄 序第一章 書香世家少年志,紅塵初識人間情第二章 詞才名動京華日,紅樓醉心風月深第三章 落榜之路多情困,浮世情緣入詩痕第四章 仕途初登廟堂夢,詞筆仍書煙火情第五章 宦海沉浮志難酬,紅塵依舊是歸舟第六章 冷落下僚終老去,殘陽孤照詞人路第七章 塵世別離約如舊,青衫詞影見歸期
| 書名 / | 青樓才子柳永, 多情只因太深情: 從紅塵詞客到千古詞宗, 柳三變把不合時宜活成了千古傳奇 |
|---|---|
| 作者 / | 沐雪兒 |
| 簡介 / | 青樓才子柳永, 多情只因太深情: 從紅塵詞客到千古詞宗, 柳三變把不合時宜活成了千古傳奇:慢詞第一人,寫盡天涯羈旅與人間離合仕途蹉跎難掩才情,詞章成就千古絕唱柳永以筆 |
| 出版社 /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ISBN13 / | 9786264072489 |
| ISBN10 / | |
| EAN / | 9786264072489 |
| 誠品26碼 / | 2683014736004 |
| 頁數 / | 292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21x14.8 cm |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
他是北宋詞人中舉足輕重的一位,他的詞是宋詞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是柳永柳三變。
然而,翻遍《宋史》,卻難找到有關柳永的隻言片語。他出身書香世家,也曾奮力入仕,大宋朝的公侯貴卿乃至皇帝,都讀過其詞,也了解其志向。市井裡的情義,俗塵間的生活,都在柳永的詞中熠熠生輝。可是那一首首千秋絕調在皇帝和士大夫的眼中,卻成了鄙俗之物。
在他們看來,詞本就由歌而來,雖然士大夫們也會經常寫,但那都是閒來解悶之物。放眼廟堂,誰會拿詞當主事去做呢?柳永卻始終抱有一顆熱愛詞曲歌賦的心。
於是,從年少成名到科場沉淪,再到暮年入仕,這個骨子裡浸滿了詩意的男子,始終肆意又灑脫地堅守著自己的那份熱愛。
在繁華旖旎的大宋朝,他將筆觸延伸到了平民女子的內心世界,這是詞史上的突破,也是他內心情感的揮灑。市井間的愛與恨,在他的筆下,於雅俗之間自然流轉,行雲流水地就走進了人們的心裡。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詞名愈盛,風塵中的女子們愈是喜歡,士大夫們就愈是鄙夷。柳永的一生都在他人鄙夷的眼光裡,但他卻不在意那些眼光,踽踽獨行在喧譁的塵世裡。
他與青樓女子相處的時日裡,是否性情浪蕩,用情不專?他是否因浮豔之詞而得罪仁宗,所以被棄於廟堂之外?有些過於浮豔的詞,是否是他在自然狀態下傾情而作?他是否詞有盛名,而政事不通?他又是否晚年貧病交加,甚至死後都是風塵女子們出資下葬?
或者有的人會說,是的,這就是柳永啊。這便是正史中沒有紀錄所造成的結果,這樣在流傳中被誤解的柳永,更令人多了幾分感慨。
以上的疑問和市井流傳,不能說是空穴來風,但是經過仔細查證就會了解,這些說法,原來真的只是流言。究其源頭,是因背後的故事多被斷章取義、迎合低級趣味所致。待知曉真相後,往往使人掩卷嘆息,眼前只浮現出白衣卿相傲岸而孤獨的身影。
然而,柳永又是不孤獨的。情感中有紅顏傾心交付;暮年入仕也曾治理一方,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直到生命逝去了,還有那些美麗的煙花女子為他送行,年年前去祭悼。這樣看來,他又是不寂寞的。
而那些美麗的女子,也始終有個人在為她們嘆息,給予她們同情,那個人就是才學高絕的柳七郎。他與她們身處不同階層,但他全然不顧世俗的眼光,毫不保留地寫意著她們的情愛悲憂。這世間,一些關注,可以使人展顏;一些撫慰,可以令人燃起希望;而一些溫暖,足可以讓人銘記一生。
關於柳永的生平事蹟,多是整理宋人筆記和柳永詞而來。本書力求為讀者展現一個真實的柳永。
內文 : 第一章 書香世家少年志,紅塵初識人間情
初見煙火人間
西元九八四年的二月,北宋濟州任城(今屬山東濟寧)柳縣令的夫人生下了一位公子。全家上下一派喜氣,柳縣令自然也是歡喜萬分,他是希望家中多添男丁的,因為柳家的男子自出生的那一刻,就背負著考取功名、光耀門楣的重任。
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柳永。那位從雲水間落入俗塵的白衣卿相,將要開始他張揚又寥落、多情又專意、令人傾慕又嘆息的一生。
此時的柳永尚不叫「柳永」,父親柳宜為他取名「三變」。此名取自《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遠望莊重,近時溫和,話語嚴而不苛,這是柳宜對兒子美好的期待。在本書中,將一直用「柳永」這個激盪了整卷詞史的名字。
柳宜的胞弟柳宣,應兄長之邀為柳永取字「景莊」。此字取自《詩經.陳風.澤陂》中的「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儼」意為莊重威嚴,與其名相得益彰。柳永的大哥柳三複長他八歲,二哥柳三接長他一歲,在家族中,柳永排行第七,故世人又稱其柳七。
關於柳永的生辰,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出生於西元九八七年,這兩種說法至今沒有定論。
經過推斷,柳永在西元九九〇年時就能背出李白的〈贈任城盧主簿〉,以及長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到九九三年時就寫下了〈題中峰寺〉。如果柳永吟詩和作詩的年齡是在三歲和六歲,就這些詩的難度而言,有些令人難以置信。故本書中將柳永的出生年分定在了九八四年。
柳永何以從出生就要背負考取功名的責任呢?這要從他的家世背景說起。
柳永祖上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後來遷至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他的六世祖柳奧是唐代文學家柳冕的姪子,柳奧官至建州長史,再往遠些說,柳冕和柳宗元其實是同族同輩。柳永的祖父柳崇曾做過沙縣縣丞,以儒學聞名。唐末時戰亂四起,柳崇遂避世隱居,朝廷多次相邀,柳崇堅持餘生不再入仕。
到了柳永的父親柳宜,他本官至南唐監察御史,頗得後主李煜的器重。但隨著國破,柳宜和他的胞弟、四位同父異母的弟弟皆入了宋。後來除了柳宜自己和另兩位弟弟宣、寀之外,其他幾位都中了進士。而柳宜的三子和三接之子、三變之子在後來也都中了進士,這是後話了。
柳永出生的時候,柳宜已經入宋八年之久,並且一直擔任縣令的官職。開始是在雷澤,兩年之後到了沂州費縣,三年之後又到了濟州任城,都屬山東一帶。因為「江南偽官」的身分,柳宜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這對他來說,相比前塵往事有著深深的落差之感。
實現自己的理想,是柳永殷切的願望。家世也好,現狀也好,未來也好,柳宜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考取功名。身為柳氏子孫,走上仕途、光耀門楣是柳永必須扛起的使命。
關於柳永的出生,坊間還有兩件奇事相傳。
據說柳永的母親劉氏在臨盆之時,柳家的屋頂上空有一顆異常明亮的星星,待柳永出生後,那顆明亮的星星悄然消失。於是柳家的人都說,柳永就是文曲星轉世,這是第一件傳說的奇事。
最佳賣點 : 本書以細膩筆觸描繪北宋詞人柳永的一生,從書香世家的少年志氣,到仕途坎坷、流連風月,展現其才情與人性的矛盾掙扎。書中融合史料與文學想像,情節流轉自然,語言富詩意,貼近柳永詞風。作品不僅描繪柳永的愛情與懷才不遇,更反映時代變遷與文人處境,呈現一位孤高詞人「詞以載道、情以寄懷」的生命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