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與大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從己欲立而立人到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對秩序、倫理與和諧的深刻洞察 | 誠品線上

中庸與大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從己欲立而立人到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對秩序、倫理與和諧的深刻洞察

作者 朱榮智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中庸與大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從己欲立而立人到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對秩序、倫理與和諧的深刻洞察:所謂「忠恕」,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價值與大同思想人文關懷×人格修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所謂「忠恕」,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價值與大同思想人文關懷×人格修養×人生格局……在精神迷惘的時代,重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孔子思想的時代價值 本書開篇便指出,在科技高度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精神層面的焦慮、恐懼與空虛卻更為凸顯。作者認為,孔子的思想正好能補足現代社會的缺口。孔子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人物,更是影響深遠的世界級思想家。他的理念跨越時空,對日本、韓國、新加坡乃至西方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書中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引領讀者重新理解孔子「仁愛」、「中庸」、「修己以安人」等核心思想,並將之與現代生活結合,啟發人心。▎仁愛為本的人生智慧 全書反覆強調「仁者,愛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張,人生最大的智慧在於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透過仁的實踐,人不僅能建立圓滿的人格,也能創造和諧的人際與社會關係。書中不僅闡釋古籍中關於仁的章句,更舉例鮑叔牙、管仲,以及現代企業家樂於助人的事跡,說明仁德如何轉化為實際的社會力量。這使「仁」不再只是抽象的倫理概念,而成為日常生活可實踐的處世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本書亦重點探討孔子的人文關懷,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層層展開。修身在於立志、謹言慎行,並以義為行為準則;齊家則重視孝道與家庭倫理,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治國應法先王、正名分,以德服人;而平天下則寄望於人人皆能盡己之責,成為仁者、智者、勇者,共同營造大同世界。書中以歷史人物、經典語錄與現代案例相互對照,使古老的教誨鮮活起來,並展現其持久的實踐意義。▎孔子思想的現代啟示 本書不僅是對孔子哲學的介紹,更是對當代社會的一種呼籲。在物質至上的氛圍下,孔子「重義輕利」、「誠信為本」的觀念,提醒人們追求富貴不應脫離道義。企業家如澀澤榮一《論語與算盤》,正是將儒家倫理融入經濟活動的典範。書中最後強調,真正的富貴是精神的富足與仁德的實踐。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領略孔子思想的深厚智慧,更能反思自身的人生理想與價值追求。【本書特色】: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筆觸,將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化為貼近生活的智慧。以「仁愛」、「中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軸,結合古代經典與歷史故事,展現儒家思想跨越時空的普世價值。不僅重現孔子的人文關懷,更引導讀者反思現代社會的精神困境與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寓理於事、以古鑑今,使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孔子智慧。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朱榮智,國學教授,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臺師大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曾任海峽交流基金會文化服務處處長,現任中華文化大學學術與教學委員會委員。專研儒道思想與經典文化,出版《知止智慧:圓滿的事業與人生》、《善待自己寬待別人》、《改變一生的52個字》等三十餘本專書,深受讀者肯定。提倡「古為今用」,致力於將國學落實於現代生活,講學風格深入淺出,尤以老莊「放下」智慧、儒家修身理念為核心,帶領讀者體悟生命的厚度與方向。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孔子其人:聖者之風人生理想與修己安人人文關懷與社會價值天命觀與人生態度倫理思想的核心:以仁為本中庸之道:允執厥中一以貫之:忠恕之道君子之學與人格修養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孝道思想與立身之本孝道精神:以敬為主仁德之道:克己復禮仁者之愛與大同理想智、仁、勇:人生三達德義利之辨:重義輕利誠信為本:立業之基精神富貴:超越物質的幸福禮樂之教:秩序與和諧教育理念:有教無類詩教與文學修養好學精神:學而不厭言語之道:慎言與篤行師生情誼與弟子風采志向與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交友之道:以文會友日常生活中的孔子行政管理:以德服人領導統御:身教為本自得自足與自強不息聖人執著:文化與精神的傳承

商品規格

書名 / 中庸與大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從己欲立而立人到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對秩序、倫理與和諧的深刻洞察
作者 / 朱榮智
簡介 / 中庸與大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從己欲立而立人到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對秩序、倫理與和諧的深刻洞察:所謂「忠恕」,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價值與大同思想人文關懷×人格修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639690
ISBN10 /
EAN / 9786263639690
誠品26碼 / 2683014735007
頁數 / 20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有人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一打就垮,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文文化,則不打自垮。科技改善生活,人文提升素養,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科技文明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尤其近數十年來資訊科技的發展,帶給人類生活的重大改變是前所未有的,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天下事一得一失,科技的發展,帶給人類生活的便捷、富裕,卻也造成自然生態的嚴重破壞和人性的湮滅。很多人一味追求財富,不惜犧牲個人的健康、親情、友情與愛情,傳統的道德觀念也受到非常嚴峻的考驗。在這種背景下,孔子的思想將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孔子是世界公認的十大思想家之一,而且位居其首,也被列為世界四大聖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至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他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華文化的驕傲。他的思想也對周邊的亞洲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日本近代實業界之父澀澤榮一(西元1840~1931年)曾出版《論語與算盤》一書,提出倫理道德與經濟發展的統一,即「富」與「仁」,「義」與「利」的統一。不合乎倫理道德的經濟成就是不會長久的。他的理論對日本的現代化有很大的影響。

  近幾年韓國崔仁浩寫的《商道》十分暢銷,講述了19世紀朝鮮大商人林尚沃一生的傳奇經歷。林尚沃本來只是一名雜貨店的小員工,後來經過艱苦奮鬥,成為朝鮮最富有的商人。林尚沃的成功,受儒家講誠信、重仁義的影響很大。

  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總理執政的時代,把儒家思想列入國高中的課程。李光耀總理認為:「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在小孩的思想還未定型,而且可以薰陶時,把這些價值觀念灌輸給他們,以便這些處事待人的態度,能夠在他們長大後,根深蒂固,終身不忘。」

  孔子的思想不只影響了日本、韓國、新加坡,在西方國家同樣有很大的影響力。1982年8月28日,美國舊金山僑界舉行祭孔大典,孔德成先生擔任正獻官,有1,200多位中美人士參加觀禮。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專門派代表出席,並表示:「孔子對人類行為與倫理的標準,不但影響了華人,並且影響了全世界。他的教誨已一代接一代地流傳下來,使世界獲得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美國加州州長布朗先生(Jerry Brown)也讚譽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師,說他的教誨已使世人受益。

  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學術與文化發展的貢獻,是古今中外學者所公認的,其價值是永恆的。今天,人類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安逸、舒適、富足、康樂,但是人類的精神生活,卻愈為憂慮、惶恐、緊張、不安。物質的滿足,並不能填滿人類內心的空虛,這是因為科技的發展,過分強調「盡物之性」,忽略了「盡人之性」,不知道只有「盡人之性」,才能「盡物之性」,人要役物而不役於物。

  人生的存在,有種種的限制,人們有時會生活在充滿貧乏、恐懼、不安的環境之中。那麼,人要如何才能免於貧乏、恐懼和不安呢?人從物質上得到的滿足,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一部分的問題。而人從精神上解放,可以幫助人從被壓迫的心靈中解脫,徹底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

  孔子的仁愛思想,從自愛而愛人,是達到個人幸福、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不二法門。本書30篇文章,以淺白的文字,從不同的層面解析孔子思想的精粹。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年輕朋友學習孔子思想的基本途徑。

試閱文字

內文 : 孔子其人:聖者之風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551年)出生於魯國限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宋朝的儒家學者讚美孔子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的學說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影響非常深遠,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柱。

  每一個歷久不衰的偉大民族,都有其文化的特色和值得驕傲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所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萬世師表

  孔子並不是天生的聖人,孔子和我們一樣,也有各式各樣的煩惱與痛苦,但他往往能以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孔子三歲喪父,家境貧困,但是他十分好學。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學也。」同時,孔子聰明睿智,他能超越個人的悲苦,為芸芸眾生提供寶貴的人生智慧,讓大眾轉悲為喜、轉苦為樂。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很多隱士對孔子的評價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反映了孔子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孔子好學、睿智,意志堅定,這是其成為聖人的重要原因。

  孔子55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經歷了14年的奔波,但他的政治理想沒有受到諸侯國君的重用。於是,孔子在晚年專心於學術的研究和教育的工作,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最終成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學者,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十分傑出的貢獻。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更是倍受尊崇,被譽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美國當代史學家杜蘭博士(Will Durant)曾經寫了《世界文化史》十巨冊,在第一冊《我們的東方傳統》一書說:「中國歷史的形成,是受了孔子學說的影響,孔子的著述,歷代相傳,成為學校課本,所有兒童入學之後,即熟讀其書,心領神會。這一古代聖哲所創的光明大道,灌輸到全民族,使中國文化的強固,能歷經外力入侵而巍然不墜,並使入侵者受其影響而改造。即在今日,猶如往昔,欲醫療任何民族因唯智主義教育,以致道德墜落,個人及民族衰弱,因而產生混亂者,最有效的補救之方,實無過於使青年們接受孔子學說的薰陶。」這一段話是對孔子思想價值觀很好的詮釋。

仁者,愛人

  孔子的思想,以仁為中心。那麼什麼是仁呢?《中庸.哀公問政》:「子曰:『仁者,人也。』」簡單地說,仁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仁是仁德的總稱。在《論語》中,論仁的有58章,仁字出現105次,可見孔子對仁的重視。孔子對仁的解釋有很多,其中以《論語.顏淵》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最為簡要圓滿。仁是一個人人格圓滿的表現,而人格必須在人群中才能呈現。一個能愛人的人,一定能夠在團體中與別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定能夠時時關心別人、照顧別人、體諒別人、包容別人,也一定是具有良好品德的好人。

  人生的痛苦,往往因為心裡只有自己而沒有別人。孔子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懂得推己及人。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生在世不只要追求自己的成功,也要能夠樂於助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個人要有同理心,凡事能夠感同身受,同苦共悲。因為樂於助人,就不會被忌妒、被傷害,而且心存感恩、感激,共同創造和諧富裕的社會;因為有同理心,自己不願意吃苦,也不願意別人吃苦,人與人之間,就不會互相爭執、侵害,整個社會便充滿和諧、幸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筆觸,將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化為貼近生活的智慧。以「仁愛」、「中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軸,結合古代經典與歷史故事,展現儒家思想跨越時空的普世價值。不僅重現孔子的人文關懷,更引導讀者反思現代社會的精神困境與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寓理於事、以古鑑今,使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孔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