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博士讀金庸, 從武俠看學術人生: 九陽真經的真正作者、一燈大師的實際戰力、冲靈劍法的妙用……跟著科學家, 揭開小說沒寫的故事 | 誠品線上

跟著博士讀金庸, 從武俠看學術人生: 九陽真經的真正作者、一燈大師的實際戰力、冲靈劍法的妙用……跟著科學家, 揭開小說沒寫的故事

作者 徐鑫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跟著博士讀金庸, 從武俠看學術人生: 九陽真經的真正作者、一燈大師的實際戰力、冲靈劍法的妙用……跟著科學家, 揭開小說沒寫的故事:獨孤求敗其實很想被發現?《九陰真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獨孤求敗其實很想被發現?《九陰真經》真的是頂尖祕笈嗎?全新視角,顛覆你印象中的金庸江湖!⚑ 武俠與學術的奇妙映照本書是一部別開生面的跨領域作品。以金庸武俠小說為素材,與現實中的學術發展建立「同構對映」關係。書中不僅重現了武俠世界的波瀾壯闊,還揭示了學術成長中的關鍵因素——價值體系、興趣、性格與師承選擇,將看似不相干的兩個領域有機融合。⚑ 縱橫交織的三大篇章經線以「天龍」、「射鵰」、「神鵰」、「倚天」四個時代為主軸,縱向梳理武學發展與學術生態的起伏變化。緯線從橫向比較人物、武功、門派,分析動機、影響力以及冷門與熱門課題的價值。外篇則聚焦於個體在江湖或學術界中的抉擇與得失,尤其強調家國情懷與師承對人生道路的深遠影響。⚑ 案例與啟示書中不僅解讀金庸筆下的郭靖、慕容復、鳩摩智、掃地僧等小說人物,更結合科學史上的真實案例,將「科研困境」、「學術瓶頸」對應於武林高手的心路歷程。這種寓言式對比,使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獲得深刻啟發。⚑ 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作者兼具學術嚴謹與武俠詩意,左右開弓,時而引經據典,時而妙語點評,還穿插大量詩詞歌賦,呼應金庸小說的文化氣韻。雖涉學術理念,卻避免艱澀,令金庸迷與科研人士都能找到共鳴。讀者既可將之視為武俠人物的深度剖析,也可當作一部科研人生的心靈指南。⚑ 適讀人群對金庸小說著迷的讀者,能從學術視角重新認識熟悉的人物;有志於科研的大學生、研究生及年輕學者,則能從武俠隱喻中獲取職業規畫與價值觀養成的啟發。對教育者與家長而言,書中關於價值體系與獨立判斷力的討論,更具有培養青年心智的參考意義。⚑ 跨界融合的魅力本書不僅是金庸世界的再闡釋,更是科研人生的一面鏡子。它提醒我們,無論是行走江湖還是深耕學術,真正的高手都需以長遠的價值觀為指引,平衡專業技藝與人格修養。正如書中所言——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才是值得傳承的精神。本書特色:本書巧妙建立金庸世界與現實學術界的「同構對映」關係,將人物性格、武功修煉、門派傳承與科研精神、學術成長、師承選擇相互對照。不僅解析武俠高手的成長歷程與價值觀,還融入科學史案例,寓教於趣。全書結構嚴謹,文字風趣,既滿足金庸迷的閱讀樂趣,又為學術新人提供獨特的人生與科研啟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徐鑫,醫學院副教授,著名部落客,細胞生物學博士。2009年起在美國路易維爾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從事乳腺癌研究。主要從事細胞生物學的教學與科研。業餘時間從事科普創作,廣受讚譽。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從金庸武俠看學術人生前言 我在頂大講金庸上篇 第一編 「天龍」的烏雲 第二編 前「射鵰」的彩霞 第三編 「射鵰」的碧空 第四編 「神鵰」的霏雨 第五編 「倚天」的和風中篇 第六編 金庸的人物 第七編 金庸的武功 第八編 金庸的派別下篇 第九編 俠客 第十編 最重要的選擇 第十一編 不幸的血淚附錄一 金庸時間線附錄二 ACM圖靈大會(2019)上的「華山論劍」:人工智慧時代的道路選擇附錄三 千古學人的俠客夢後記 自藏經閣始,至藏經閣終

商品規格

書名 / 跟著博士讀金庸, 從武俠看學術人生: 九陽真經的真正作者、一燈大師的實際戰力、冲靈劍法的妙用……跟著科學家, 揭開小說沒寫的故事
作者 / 徐鑫
簡介 / 跟著博士讀金庸, 從武俠看學術人生: 九陽真經的真正作者、一燈大師的實際戰力、冲靈劍法的妙用……跟著科學家, 揭開小說沒寫的故事:獨孤求敗其實很想被發現?《九陰真經》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67444
ISBN10 /
EAN / 9786264167444
誠品26碼 / 2682978942001
頁數 / 47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從金庸武俠看學術人生(節錄)
  一、背景與由來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人工智慧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超越學術、產業、經濟,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成為國際競爭的前線與制高點,贏得這場科技競爭的關鍵在於人才。頂尖大學從來不缺人才,缺的是具備國際視野、志趣高遠、有家國情懷、可堪大任的傑出人才。學校到底能不能培養出傑出人才?這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極具挑戰性的靈魂拷問。
  2020年8月,我在美國學習、工作了28年之後回國,著手組建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首要任務還是要建立一支策略人才隊伍。2020年11月,我出任大學教職,開始制定全新的人工智慧課程。2021年1月,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簡稱通班)成立,4月設立了通用人工智慧因材施教計畫。如何把這一批最聰明、最刻苦的學生培養成為傑出人才、未來的學術領袖?光有專業知識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他們健全的人生理想和學術品味,以此指導他們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中做出一系列正確的判斷與選擇。
  2021年春節來臨之際,我派給同學的寒假作業是:閱讀金庸小說,每位同學選擇一個最貼近自己性格與價值定位的武學高手,分析其成長歷程。這時候,林宙辰教授告訴我,有一個專頁專門談金庸人物,作者徐鑫是一個生物學博士,寫得很不錯。我看了幾篇文章後,感覺非常好,就讓林老師邀請徐鑫在2021年5月來發表一次「從金庸武俠世界看學術人生」的講座。此後,我提出,希望他把貼文整理成一本書,系統性梳理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人物性格、動機、武功、門派、師承與配偶選擇,重點分析武學大師的責任擔當、領導力、家國情懷的形成過程。徐博士欣然應允,並迅速寫出了這本數十萬字的書!
  作者推演了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編年史」,並與中國歷史背景相關聯,與科學史上的人物事件作類比與對映,把武學大師的成長歷程和價值取向蘊含在幽默風趣的文字之中。
  兩年過去了,這本書就要跟讀者見面了。我認為,這是一本奇書,值得廣大家長、教師、研究生導師、研究生、大學生、高中生認真閱讀,體會其中的奧妙。

試閱文字

內文 : 2 鳩摩智的職位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鳩摩智
  掃地僧之問對鳩摩智沒有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鳩摩智汲汲於功名多年,而且才高、自負,怎麼可能因為一番話就幡然醒悟呢?
  鳩摩智在《天龍八部》剛出場時,從段譽的角度看,十分帥氣:「不到五十歲年紀,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環顧金庸武俠世界,以帥氣著稱的黃藥師也不過如此。黃藥師出場時也只不過十六個字:「形相清臞,豐姿雋爽,蕭疏軒舉,湛然若神」。
  鳩摩智遠不止如此,始於外表,終於才華。他文才武功,威震西域,是西域武學領域最耀眼的一顆星。他的絕技火焰刀似乎縱橫吐蕃未遇敵手。
  從形象、武學才華等來看,鳩摩智難道不應該擁有「布衣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人生嗎?事實卻不是如此。
  鳩摩智佛法通達,聲譽馳於西域,但是在職位上有小小遺憾。
  鳩摩智有三個頭銜:大雪山大輪寺釋子、吐蕃護法國師、明王。大輪寺釋子是工作職位,吐蕃護法國師是榮譽稱號,明王則是修為的美譽。所謂明王,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明者光明之義,以智慧而名,有以智力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故雲明王。」
  鳩摩智在佛法修為和榮譽上已經登峰造極:
  保定帝素知大輪明王鳩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但只聽說他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開壇講經說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雲集大雪山大輪寺,執經問難,研討內典,聞法既畢,無不歡喜讚嘆而去。
《天龍八部》第十章「劍氣碧煙橫」
  然而,雖然有護法國師、明王稱號,但是在職位上,鳩摩智只是大雪山大輪寺釋子。比如,他在給天龍寺諸僧的信的落款是「大雪山大輪寺釋子鳩摩智合十百拜」。相比之下,少林寺的玄慈在發英雄帖時的落款是「少林寺住持玄慈,合十恭請天下英雄」。在面對天龍寺諸僧這麼重要的場合自稱釋子,絕對不是謙遜。這樣看來,鳩摩智並不是大輪寺的住持。
  所以,在吐蕃,鳩摩智空有人望,實際地位遠遠稱不上超然:
  鳩摩智笑道:「哪一個想跟我們小王子爭做駟馬,我們便一個個將他料理了。」
《天龍八部》第四十五章「枯井底,汙泥處」
  在西夏公主招駟馬時,鳩摩智為了保證吐蕃國小王子必勝,在路口堵截天下英雄。堂堂吐蕃護法國師、明王,五年開壇說法一次的鳩摩智,居然還要憑自己的武學修為去做吐蕃國的打手。而且,當時鳩摩智已經遭自身各種武功的反噬,苦不堪言,但他還是不敢違拗上命,仍然要咬牙堅持。這就是鳩摩智的職位處境。
  因此,鳩摩智的中原之旅是靠武學突破職場天花板之旅。鳩摩智佛法如此高深,既是護法國師,又是明王,但依然只是大輪寺的釋子,所以在佛法上再求突破也不會有更好的結果。外來的和尚好唸經,最好的方法,就是到中原去靠武功打破僵局。當然,能讓鳩摩智在職位上提升的武功必須是佛門的武功,這叫名正言順。
  鳩摩智的中原之旅去的主要地方就是寺院,這也能看出鳩摩智的職位野心。概括起來,鳩摩智在兩座佛寺燒了兩把火。
  第一把火,天龍寺的煙火。
  鳩摩智第一次覬覦的是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
  大理段氏以佛教為國教,鳩摩智若能夠學會段氏的六脈神劍,也足以突破自己的天花板。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大理和吐蕃不遠,  這樣鳩摩智很快就能獲得巨大聲名,也就不用走太遠的路了。
  當然鳩摩智一開始並不知道六脈神劍,直到他遇見了慕容博。鳩摩智從青藏高原走來,第一站是四川,在那裡他遇見了慕容博。
  鳩摩智嘆道:「我和你家老爺當年在川邊相識,談論武功,彼此佩服,結成了好友。」
《天龍八部》第十一章「向來痴」
  慕容博向鳩摩智指出兩個方向──六脈神劍和《易筋經》,這成了鳩摩智一生的追求:
  少林派《易筋經》與天龍寺六脈神劍齊名,慕容博曾稱之為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兩大瑰寶。
《天龍八部》第四十三章「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
  需要說明的是,鳩摩智此時已經掌握了小無相功。在天龍寺,鳩摩智就施展了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而這些實際上都是以小無相功驅動的,只不過當時天龍寺諸僧並未識破;而後來在少林寺,虛竹、掃地僧先後指出這實際上是小無相功。
  鳩摩智的小無相功恐怕也是得自慕容博,因為在天龍寺鳩摩智特別提到「又得慕容先生慨贈上乘武學祕笈」,這裡的上乘祕笈可能就是小無相功。
  然而,小無相功是道家武功,對鳩摩智的職業成長的作用有限。所以鳩摩智還是要得到六脈神劍或者《易筋經》,得一即可傲視武林。
  鳩摩智當然知道從天龍寺搶奪六脈神劍是虎口奪食,並不容易。所以他做了充分的準備,比如花了九年時間練習火焰刀:
  小僧閉關修習這「火焰刀」功夫,九年來足不出戶,不克前往大理。小僧的「火焰刀」功夫要是練不成功,這次便不能全身而出天龍寺了。
《天龍八部》第十一章「向來痴」
  火焰刀威力不低,但名氣尤其是佛教屬性同樣不如六脈神劍和《易筋經》。
  鳩摩智甚至準備了黃金信箋,上刻白金梵文。也就是說,鳩摩智為了得到六脈神劍,軟硬兩方面都是做了周全的準備。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巧妙建立金庸世界與現實學術界的「同構對映」關係,將人物性格、武功修煉、門派傳承與科研精神、學術成長、師承選擇相互對照。不僅解析武俠高手的成長歷程與價值觀,還融入科學史案例,寓教於趣。全書結構嚴謹,文字風趣,既滿足金庸迷的閱讀樂趣,又為學術新人提供獨特的人生與科研啟示。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