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解碼, 秦漢歷史不說的事: 不是誰贏了戰爭, 而是誰活過陰謀! 秦漢天下的興起與背後黑箱全紀錄 | 誠品線上

帝國解碼, 秦漢歷史不說的事: 不是誰贏了戰爭, 而是誰活過陰謀! 秦漢天下的興起與背後黑箱全紀錄

作者 司馬路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帝國解碼, 秦漢歷史不說的事: 不是誰贏了戰爭, 而是誰活過陰謀! 秦漢天下的興起與背後黑箱全紀錄:◎為何韓非死在最推崇法家的秦國?◎呂雉真的是那個殘忍無情的「人彘」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為何韓非死在最推崇法家的秦國?◎呂雉真的是那個殘忍無情的「人彘」元凶嗎?◎項羽明明戰無不勝,卻敗給了看似平凡的劉邦?◎劉邦仁厚寬容的形象,是天性還是精心設計的政治手段?結合推理、史實與獨到見解,揭開帝國興亡背後的真相!▎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范增是何等明睿之人,很快發現他所寄託全部希望的這個年輕人已經如此嫌棄自己,一怒之下,告辭離去。范增所說的「天下事大定」可以這樣理解:「天下大勢已經決定,項王勝券在握,你自己接著做吧,我老朽可以回家養老了!」但也可以這樣理解:「天下大勢已經決定,項羽你好自為之!我老朽不忍心看你身敗名裂,就讓我葉落歸根吧!」 對於范增的離去,項羽沒有作太多挽留。羽翼豐滿的幼鷹,往往急於離開母鷹的懷抱,去翱翔天空。初出茅廬的青年,更是不耐煩老父親的絮叨。年少英武,早就名滿天下的西楚霸王,或許久已厭倦亞父的嘮叨,更不滿於他老人家的說教訓斥。▎玉貌未爭嬌色寵,金枝猶伴朔風吹對薄姬的寵幸,憐的成分多,愛的成分少。宮中最得寵的妃子,還是美麗的戚夫人。薄姬也不是個喜歡爭寵的女子,她的無爭,當時看來是無奈,後來卻成為遠離是非的明智之舉。美麗的戚夫人生下了聰明的劉如意,無寵的薄姬生下了無爭的劉恆。劉如意先被封為代王,後來改封到富饒的趙地當王。劉如意當上趙王之後,劉恆被封為代王,去了山西。劉邦死後,從前那些受寵的妃子,被呂雉殺的殺,關的關,薄姬因為無爭無寵,呂雉倒也不難為她,允許她跟隨兒子,離開繁榮的長安去了寒冷的北國。▎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和陳平商量了一下,硬來恐怕打不過韓信,還是要來陰謀。於是發出通知說要到雲夢澤,雲夢澤屬於楚國,韓信當然要來迎接。但如今是冬天,不是旅遊的好季節,皇帝突然要來,顯然另有圖謀。韓信不做賊,心裡也發虛,砍了在楚國避難的老朋友鍾離昧的頭,去見皇帝,結果當場就讓皇帝給拿下,十幾個御前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後面的副車上。韓信空有蓋世謀略,卻只能束手就擒。天下第一謀略家如此容易就被拿下,劉邦很有點成就感,但他也明白韓信謀反一說純係虛構。所以劉邦回到洛陽就釋放了韓信,當然楚王當不了了,給你個淮陰侯做做吧!也沒有實際的領地,實際上是軟禁在京城了。▎功成難保身猶死呂后對劉邦說:「彭越可不是一般人,把他流放到四川,這不是放虎歸山嗎?」劉邦恍然大悟,於是誅殺彭越。彭越死後,劉邦下令把他的屍首做成肉醬,裝在飯盒裡讓使者送到各個諸侯家裡去。讓他們看看造反是何等下場!彭越被殺是西元前196年3月,肉醬送到九江國的都城壽春,已經是秋天。英布正在打獵,使者將肉醬送到獵場。英布大吃一驚,險些從馬上跌下。看著彭越的肉醬,英布感慨萬分,悲傷、恐懼、同情、怨恨,一起湧上心頭。韓信、張敖、彭越,當年的功臣諸侯王現在一個接著一個被殺、被廢、被剁成肉醬,你叫英布怎麼辦?豈不是只有造反一條路可走?本書特色:本書以豐富的歷史知識與推理筆法,解析秦漢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作者如同歷史偵探,深入分析帝王將相的行為與抉擇背後的邏輯與真相,並以通俗詼諧的語言讓讀者讀起來輕鬆卻不失深度;書中融合史實、評論與敘事,使嚴肅歷史充滿戲劇張力,帶領讀者一窺「帝國密碼」,了解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之間亦正亦邪的歷史風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司馬路,本名陸建國, 一位歷史愛好者,一位持民間觀點的歷史觀察者與思考者,曾做過8年歷史老師,30歲以後轉向寫作,主張「從試題入手改變歷史學科面貌」、「歷史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思考的!」擅長思維性命題,曾受邀參與多個版本的歷史教材練習部分編寫。著有《漢末五十年》、《東吳帝國》等書,本書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序幕第一章 帝國初啼:秦人築起第一個中國第二章 大秦崩塌:至剛而折的帝國命運第三章 劉邦式勝利:項羽不服也只能輸!第四章 西漢式開局:從草莽到金鑾殿第五章 漢室沉浮:寫實漢武與盛世背後第六章 走出中原:由神話走向地圖落幕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帝國解碼, 秦漢歷史不說的事: 不是誰贏了戰爭, 而是誰活過陰謀! 秦漢天下的興起與背後黑箱全紀錄
作者 / 司馬路
簡介 / 帝國解碼, 秦漢歷史不說的事: 不是誰贏了戰爭, 而是誰活過陰謀! 秦漢天下的興起與背後黑箱全紀錄:◎為何韓非死在最推崇法家的秦國?◎呂雉真的是那個殘忍無情的「人彘」元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282093
ISBN10 /
EAN / 9786264282093
誠品26碼 / 2682962306000
頁數 / 39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這本書原來的名字,叫做《清蒸漢朝》,我以為,一個能將歷史與食物連繫起來的作家,想必他對歷史的熱愛是深切而誠摯的,因為在他眼中,歷史乃是一種美食;或者說,歷史對他而言,如食物一般重要。在我看來,寫史是一種文化的烹飪,而讀史則是享受智慧的大餐。如此,作者完成此作時的心態,和一位大廚將精心烹製的菜餚端上來給客人們品嘗時的心情,大概也相差無幾;而讀者在翻開書頁的時候,或許也會有品嘗佳餚的驚喜吧!
  但是,這道菜好不好吃呢?這本書好不好看呢?
  對於一本歷史題材的作品而言,讀者的要求可不僅僅是好看而已。他們或許會問,這一段歷史的述說客觀真實嗎?作者提出的見解精闢得當嗎?對於熟悉漢朝歷史的朋友,他們又希望從作者的書中得到什麼收穫呢?
  沒錯,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甚至可以寫得很搞笑。如果是一部架空或者穿越的歷史小說,抑或是戲說、歪批之類的作品,好看、好笑、好玩,這「三好」或許就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了。但本書不是這樣的一部作品。雖然它不乏一些幽默的話語,偶爾也穿插一些現代詞彙,甚至有類似後現代式的話語表達,但本書的看點並不在此。
  「我的想法是寫探求真實而好看的歷史。」司馬路常這樣說。
  我說,這很難,因為:第一,要把歷史寫好看不容易;第二,在探求歷史真實的同時又要好看,這就更難了。
  《三國演義》好看不好看?好看,但那是三分史實,七分虛構。
  那《三國志》夠真實了,但買這本書的人又有幾人能堅持讀完?
  歷史的真實,不是說正史上寫著的就是真實的歷史。歷史的真實,是一個探究、推理、論證,最後逐漸接近相對真相的過程。道理並不複雜,也確實可以一試,譬如登山,努力攀登、縱使不能到達山頂,總好過待在山腳下誇誇其談。
  司馬路的想法,大抵如此。
  那麼,這本書能帶給我們怎樣的閱讀樂趣呢?
  假如把秦、漢這一段歷史比喻為一座山,那我們似乎都已經飽覽了這山上的美景。但是,司馬路卻戴著草帽、沾著晨露地從斜刺裡殺出來說:「跟我來,我帶你們去看這山真正的美景!」
  譬如:
  身為法家鉅子,韓非為什麼會死在崇尚法家思想的秦國?
  荊軻刺秦王,他的失敗背後隱含著怎樣的內情?
  和中原小國相比,楚國堪稱古代的超級大國,然而這樣的龐然大物,為什麼也阻擋不住秦國的進攻?
  秦吞併六國,難道僅僅憑藉的是強悍的軍事力量嗎?
  秦始皇討厭他的長子扶蘇而將他派去長城嗎?
  當農民揭竿而起,秦軍主力遲遲不來增援,還有多少沒說清楚的隱情?
  章邯帶領的只是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刑徒軍團,為什麼能夠擊敗士氣高漲的張楚軍,差一點挽救了秦帝國?
  劉邦是如何成為沛縣義軍領袖的?他真是英明神武,天生領袖氣質,受人擁戴嗎?
  項羽在鉅鹿的勝利,難道只是因為他勇猛,所以無敵嗎?
  劉邦仁義寬厚的形象是如何樹立起來的?
  鴻門宴之後,項羽幾乎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他又是為了什麼自毀大好前程?
  什麼項羽在和劉邦的對抗中總是占上風,最後卻敗走垓下?
  韓信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的設想可行嗎?
  項羽為什麼不肯聽范增的忠告?一聲「亞父」背後,多少情深不堪回首。
  劉邦屠殺幫他打天下的功臣們,難道只是「狡兔死,走狗烹」嗎?
  呂雉把劉邦最愛的女人做成了人彘,她是傳說中的天生惡人嗎?
  ……
  只是隨手一翻這本書的前半部,作者便已經提出了如此多令人興趣盎然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本來是有標準答案的,如韓非之死、失落的秦軍之迷,但是很明顯,作者並不以為然。
  這就讓人有一種讀而為之一快的衝動,然而更奇妙的是,作者的筆觸,更刺穿帝王將相的史冊,描繪出了一幅漢朝社會全景圖,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天子、官員、將軍,還有後宮、賢良、儒生、商人乃至底層社會的農民,在這本書裡,都一一登場。而他的視野則包括了漢朝視野所及的全部文明世界,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個遼闊久遠的古代世界,古朝鮮、匈奴、大月氏、大宛、烏孫、安息(伊朗)……這就是漢的世界!
  讀著這本書,忍不住想,這位叫做「司馬路」的民間歷史作家,究竟是怎樣奇妙的一個人物呢?
  雖然從未面晤,我的腦海中卻常常浮現這樣的畫面,一間簡陋的書房,雜亂的書堆中,一個男子側對著我們,手裡拿著一支特大號的放大鏡,低頭端詳著書頁。突然他抬起頭,臉上露出唐吉訶德似的笑容:「原來這段歷史的真相,是這樣的!」
  寫到這裡,忽然對本書書名有了新的感悟:歷史的確是有其密碼的,倘不能解開密碼,只能觀其表象,卻不知其內在。而司馬路,正是一個歷史的解碼者。
金滿樓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帝國初啼:秦人築起第一個中國
  賈誼在《過秦論》裡問道:「秦人攻滅東周,兼併海內諸侯,南面稱帝。天下之士,順服地慕風嚮往,為什麼會像這樣呢?」
  司馬路覺得賈誼的問題是個「偽命題」,因為秦統一天下,是主動的征服,六國與天下的士人百姓,只是被動的接受而已!至少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六國百姓歡迎秦的征服。但是,秦的兼併戰爭,確實為紛爭的天下帶來了安寧和統一的秩序。這件壯舉,是其他六國所無法完成的。歷史上第一個中華帝國,的確是秦人製造!

第一節 說客韓非:誰謀害了他?
  戰國七雄之中,秦國最為尊奉法家思想,眾多法家學者之中,秦王最欣賞韓非。從理論上說,韓非在秦國得償所願的成功率很高。
  然而韓非入秦一年,身死異鄉,究竟是因為同學李斯的陷害,還是小人姚賈的擠對,或是另有其人……到底是誰謀害了韓非子?
  疑點之一:李斯、姚賈為什麼陷害韓非,他們的陷害、擠對足以致韓非於死地麼?
  疑點之二:秦王政對韓非究竟抱著怎樣的態度?他為什麼做出了將韓非打入大牢的決定?

一、臨危受命,韓非入秦
  西元前234年,農曆丁卯兔年,韓非接到國君韓安的緊急召喚。入宮後他才知曉,原來是委任他擔任一項出使鄰國秦國的外交任務。
  韓這個國家,出自春秋時代第一強國晉國。當初趙、魏、韓三家瓜分晉國,韓得了最西面那一塊支離破碎的國土,他的東面是戰國時代早期強國魏,南面是超級大國楚,西面是當時被認為野蠻落後的秦國,北面是武力強悍的趙國。
  環顧四周,沒有一個善主,韓國可謂天生是個多災多難的命!
  韓也曾經發憤圖強,那是在申不害當相國的年代,那時的韓,《史記.韓世家》說是「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但申不害死後,人亡政息。雖然勉強列入「戰國七雄」,韓國的國力,卻是實在差強人意!
  等到強秦崛起,韓國就更加岌岌可危了。因為與秦的國土相連,秦對韓國的滋擾,幾乎連年不斷。
  在韓安的父親韓桓惠王的時代,單桓惠王二十九年這一年,被秦奪取的城池就達到十三座。
  韓安繼位已經五年了,數西元前234年這一年的形勢最為凶險。秦國大舉進攻三晉,重點是趙國。武城一戰,秦將桓齮大破趙軍,趙將扈輒及十萬趙軍將士被斬首。秦軍乘勝進軍到趙國內地,軍情十萬火急,趙王起用曾在雁門一舉殲滅十萬匈奴的邊將李牧,秦趙雙方在宜安(今河北蒿城縣西南二十里)對壘。
  李牧是趙國最後的良將,宜安一戰,10萬秦軍大部被殲,僅將領桓齮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逃走。但今日之形勢,已經不是一個李牧可以扭轉。秦國迅速集結兵力,捲土再來,桓齮在第二年再度攻入趙國並占領宜安。
  秦國在伐趙同時,也以少數兵力攻略韓國領土,趙國尚有李牧,韓國卻真的是應了那首搖滾老歌,「一無所有」。
  面對危如累卵的局勢,早就失去抵抗勇氣的韓王決定向秦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
  於是,韓安想起了韓非。派韓非去秦國,有兩個好處。首先韓非雖然口吃,寫文章卻是個好手。聽說他寫的那些文章,秦王頗為欣賞。其次韓非在秦國有個關係,秦王的新寵李斯,據說就是他的同學。
  韓非是韓國的宗室,年輕時他也曾有仿效當年申不害的雄心壯志,但始終不得重用。到如今人到中年,熱情已冷卻的韓非,卻接到了國君的徵召。
  然而這一次的徵召,能算是重用麼?韓非明白,這是拿我去擋刀子!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以豐富的歷史知識與推理筆法,解析秦漢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作者如同歷史偵探,深入分析帝王將相的行為與抉擇背後的邏輯與真相,並以通俗詼諧的語言讓讀者讀起來輕鬆卻不失深度;書中融合史實、評論與敘事,使嚴肅歷史充滿戲劇張力,帶領讀者一窺「帝國密碼」,了解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之間亦正亦邪的歷史風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