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 戰後人類學視角下的日本國民性剖析 | 誠品線上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作者 Ruth Benedict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菊與刀, 戰後人類學視角下的日本國民性剖析:一本研究民族文化的日本簡史堪稱「日本國民性格說明書」優雅與禮序×武士道與紀律露絲.潘乃德剖析溫柔與殘酷並存的日本文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本研究民族文化的日本簡史堪稱「日本國民性格說明書」優雅與禮序×武士道與紀律露絲.潘乃德剖析溫柔與殘酷並存的日本文化【從戰時觀察到文化理論的深度解讀】《菊與刀》是美國文化人類學者露絲.潘乃德於二戰末期受美國政府委託撰寫的經典著作,旨在透過文化視角理解日本民族性。書中以「菊」象徵優雅與禮序,「刀」象徵武士精神與紀律,揭示日本社會在溫柔與剛烈之間的深層結構。潘乃德不曾踏上日本國土,卻藉由細緻的文獻分析與訪談,建構出一套具有高度說服力的日本文化模型。本書不僅影響戰後美日關係,也深度形塑西方對東方的文化想像,至今仍是跨文化研究與民族性格分析的重要參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日國際關係史的關鍵文獻西元1944年,二戰快結束時,日本敗局已定。為了制定戰後美國對日本的大政方針,華盛頓委託潘乃德研究日本。這本研究報告經過增添後,於西元1946年公開出版,引起日本各界強烈震動和關注。西元1951年《菊與刀》被列入日本《現代教養文庫》,至西元1963年已重印36次。西元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紹「日本學」名著的書中,稱讚《菊與刀》是現代日本學的鼻祖,是文化人類學者研究日本的經典性著作。西元1995年,《菊與刀》在日本加印101次。西元1999年,單單日本一國銷量已超過230萬冊。至今,《菊與刀》已被翻譯成30種語言,銷售逾3,000萬冊。【媒體評價】死並非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存在。──村上春樹日本是個極其矛盾的民族,柔美的花與剛烈的刀可以同時被人尊為至美,而剛柔並濟……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潘乃德所著的《菊與刀》,在對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中,影響力尤為深厚。她著力闡述日本傳統文化之二元性,也領悟到了這種矛盾性。──三島由紀夫日本不是一個普通正常的國家,它是一個隱藏在「曖昧」表象之下,無與倫比的單一民族集團性,和不擇手段的進取性國家。不管「菊」也好,「刀」也好,都是維護大和民族共同體,進取擴張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裡,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構成了奇特的「互補」。──李光耀日本人以一無所有的民族開始,從中國、印度輸入各種物質的、精神的文明,且能夠通通消化,適應於自己的生活。更用這個力量來做基礎,迎著歐力東侵的時代趨向,接受由西方傳來的科學文明造成現代的勢力。民族的數量,現在居然足以和德法相比……我們在客觀的地位,細細研究他,實在日本這一個民族,他的自信心和向上心,都算是十分可敬。──戴季陶讀過《菊與刀》的許多日本學者,至少我所知道的,無不異口同聲地稱讚它的資料豐富。《菊與刀》具有至今那麼多(外國人寫的有關日本的)書都沒有的新鮮感受和深刻尖銳的分析。我希望所有的日本人都要讀這本書。──川島武宜本書特色:本書以文化人類學角度剖析日本民族的心理與行為模式,解析其傳統價值與矛盾性格,書中以「菊」象徵優雅與美、「刀」象徵武士道與剛烈,揭示日本文化中溫柔與殘酷並存的獨特二元性,從階層制度、羞恥文化、自我負責等深入解構日本人的行為邏輯與社會運作,透過戰時背景與美國視角,全書旨在跨文化理解中尋找溝通的可能性。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西元1887~1948年),美國人類學家、詩人、作家。20世紀初少數的女性學者,受到法蘭茲.鮑亞士(Franz Boas)的影響,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論」(Cultural Configuration),認為文化如同個人,具有不同的類型與特徵。 潘乃德早年學習英國文學,故其作品文筆高妙,並善於作詩以及細膩的描述。其代表作為《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以及《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潘乃德在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之間架起了橋梁,增強我們對文化如何影響人類行為和個性的理解。其理論和研究對文化人類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文化與個性關係的研究領域。繁秋,專職譯者。作品有《奧里森.馬登談飲食陷阱》、《沿路而行,亞瑟.本森沉思集》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致謝 第一章 任務:日本研究 第二章 戰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就其位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歷史和社會的債務人 第六章 報恩於萬一 第七章 「最難承受」是報答 第八章 洗清名聲 第九章 人之常情 第十章 美德:進退兩難 第十一章 自我修練 第十二章 童蒙 第十三章 投降後的日本人

商品規格

書名 / 菊與刀, 戰後人類學視角下的日本國民性剖析
作者 / Ruth Benedict
簡介 / 菊與刀, 戰後人類學視角下的日本國民性剖析:一本研究民族文化的日本簡史堪稱「日本國民性格說明書」優雅與禮序×武士道與紀律露絲.潘乃德剖析溫柔與殘酷並存的日本文化【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66454
ISBN10 /
EAN / 9786264166454
誠品26碼 / 2682936588005
頁數 / 32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任務:日本研究
  美國曾經和日本發生全面性的戰爭,發現日軍與自己截然不同。在與別的任何強敵的戰爭中,從來沒有考慮過對手如此截然不同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的必要。我們和沙皇俄國在之前(西元1905年)所遭遇到的是一樣的,與我們戰鬥的日本是一個全民皆兵,並且訓練有素的國家,這並非西方的文化傳統。那些業已為西方國家所接受的、符合實際人性的戰爭慣例,顯然對日本人是不存在的。這使得在太平洋上的美日戰爭當中,我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一系列島嶼灘頭的登陸,和無法克服的後勤補給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進而才能對付他們。
  這極為不容易。日本封閉的大門被開啟後已有75年,這期間,人們描寫日本人時,用的都是「但是」和「也」這樣的詞彙;如果用這些詞彙來描寫別的任何國家,都會顯得無比荒謬。一名嚴肅的觀察家在描寫日本以外的民族時,不會在介紹他們前所未有的彬彬有禮之後,再補充這樣一句話:「可是,他們也相當傲慢、專橫。」當他說這個民族在為人處世方面非常頑固後,不會再這樣說:「不過他們樂意調整自己,以適應極端的革新。」當他描述某個民族性格溫順時,不會同時解釋說:「但是他們不會輕易地服從上級的控制。」
  當他認為他們寬厚、忠誠時,不會聲稱:「然而他們也有怨恨和背叛。」當他說他們生來勇敢時,不會又羅列起他們的怯懦來。當他說他們做事不會考慮別人的意見時,不會再接著說上一句:「他們的心胸非常寬廣。」當他介紹他們的軍隊如何像機器似的訓練時,不會又說起那支軍隊的士兵怎樣不服管教,甚至反抗上級。當他介紹一個民族如何熱情滿滿地投向西方學術時,不會再遣詞造句渲染他們的保守主義是如何的狂熱。當他在書中論述一個國家審美崇拜十分普遍,如何給予演員和藝術家極高的榮譽,如何願意在菊花栽培的技藝上費時費力時,通常來說,他不會在另一本書中這樣補充道:「那個民族也對刀非常崇拜,並將最高的聲望獻給武士。」
  然而,所有這些聽起來矛盾的論述,都是和日本有關的書籍的核心。的確是這樣,刀與菊,共同組成了這樣的畫面。日本人生性既好鬥又和善,既蠻橫又有禮,既尚武又愛美,既頑固又能適應,既馴服順從,又會因被人推來推去而惱怒,既勇敢又怯懦,既忠誠又背叛,既保守又好新。這些特點全都有極端的表現。他們十分在乎別人對自己行為的看法,但是,當別人全然不知他們的劣跡時,他們又會被罪惡所征服。他們的士兵既是被徹底馴服的,也可能對上級發起反抗。
  美國要對日本有所了解。當這一點變得十分重要時,我們就再也不能將這些矛盾,以及許多別的同樣讓人心神不寧的矛盾推向一邊。危機接二連三地在我們面前出現。日本人打算做什麼?如果不對日本本土發動進攻,他們會投降嗎?我們該不該轟炸日本的皇宮?對日軍戰俘,我們能有什麼期待?為了挽救我們美國人的生命,同時削弱日本那種誓要戰鬥到最後一刻的決心,我們應該在對日本軍隊和日本國民的宣傳上,說些什麼才好?嚴重的分歧存在於那些精通日本的人士當中。
  一旦和平到來,為了維持秩序,對他們實施永久性的軍事管制是否有必要?我們的士兵是不是要做好在日本的每一座山頭的每一個要塞,與那些頑抗到底的亡命之徒展開激戰的準備?在國際和平可能到來之前,日本有沒有可能步法國革命和俄國革命的後塵,發生一場革命?會是誰來領導這場革命?日本民族的結局只有滅亡?我們作出怎樣的判斷,會導致迥然不同的結果。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以文化人類學角度剖析日本民族的心理與行為模式,解析其傳統價值與矛盾性格,書中以「菊」象徵優雅與美、「刀」象徵武士道與剛烈,揭示日本文化中溫柔與殘酷並存的獨特二元性,從階層制度、羞恥文化、自我負責等深入解構日本人的行為邏輯與社會運作,透過戰時背景與美國視角,全書旨在跨文化理解中尋找溝通的可能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