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戰困局, 邱吉爾記下最艱困的防線: 盟軍尚未集結、敵軍持續壓境, 英國在焦土與外交間尋找下一步 | 誠品線上

Britain in Crisis

作者 Winston Churchill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孤戰困局, 邱吉爾記下最艱困的防線: 盟軍尚未集結、敵軍持續壓境, 英國在焦土與外交間尋找下一步:從沙漠到地中海,全線危機一觸即發英國由孤戰邁向國際聯盟的關鍵時期軸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沙漠到地中海,全線危機一觸即發英國由孤戰邁向國際聯盟的關鍵時期軸心勢力擴張深化,邱吉爾調度軍政資源應對全球性戰略危機!【邱吉爾記錄英國的艱困抉擇與戰略部署】本書為邱吉爾經典戰時回憶錄的精簡版,內容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德國東進》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戰爭臨到美國》,經過全文重新處理與解讀,並重新拆分為上下兩冊,而本書為上冊。不同於市面常見的分冊方式,本書重新調整敘事節奏與結構安排,刪繁就簡、精準保留戰略主幹,使讀者得以在有限篇幅中掌握戰爭發展的關鍵轉折。【多線戰局的歷史全貌】本書聚焦於1941年前後的多線作戰情勢,展現英國在最艱難階段如何於沙漠、中東、地中海與巴爾幹地區同時應對敵軍壓力。從義大利在北非的帝國野心、隆美爾率軍進逼托布魯克,到援助希臘與南斯拉夫的政治賭注,邱吉爾細膩還原了每一場戰役背後的戰略考量與風險權衡。面對納粹德國持續施壓,英國不僅在軍事上疲於奔命,也在外交上尋求突破,試圖爭取美國更實質的支持。【邱吉爾的領導視角】身為戰時英國首相,邱吉爾不僅是決策者,更是觀察者與記錄者。他在書中細膩描寫如托布魯克攻防、希臘與克里特戰役、義軍潰敗、伊拉克與敘利亞政局等重要事件,並持續觀察德軍閃電戰與潛艦作戰的演變。邱吉爾筆下的戰爭不僅僅是軍事地圖上的移動,更是理念、信念與國際信任的拉鋸戰,讀者可透過他獨特的敘事語調,體會一位國家領袖如何在混亂中保持判斷與定力。【歷史上的關鍵戰役】本書收錄了多場影響深遠的戰役與行動,包括克里特島失守、「俾斯麥號」被擊沉、「老虎計畫」啟動,以及敘利亞戰事、伊拉克政變、戰斧行動與北非防線的拉鋸。這些事件不僅是戰爭地圖上的據點轉移,更是各國心理戰的交叉點。邱吉爾筆下的戰事描述,既富現場感也深入戰略層面,讓讀者不僅看到戰況,更理解背後的選擇與代價。【從孤戰到聯盟的時期】此階段的英國,仍處於實質孤軍作戰的處境,卻也是通往聯盟與全面反攻的關鍵過渡期。邱吉爾不斷向美國示警,推動租借法案、強化海上戰略部署,並以領袖姿態引領英國人民堅守信念。本書的結尾落在大西洋憲章簽署前夕,象徵國際反法西斯聯線即將形成,也為下冊進入美國正式參戰鋪陳重要轉折。本書特色:本書經過全文再處理與深度解讀,精準濃縮戰略精華,並保留邱吉爾作為戰時領袖的觀察。呈現1941年前後英國於沙漠、中東、地中海與巴爾幹等地的多線作戰全貌,涵蓋軍事部署、外交動向與領袖決策過程,揭開從孤軍堅守到戰局轉折之間的重大抉擇與歷史關鍵時刻,是深入理解邱吉爾與二戰中段局勢的經典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西元1874~1965年),20世紀初期至中期的英國保守黨籍政治人物、演說家、外交家、軍事家、史學家、作家和畫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其仕途涉足多個領域並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歐洲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2002年,在BBC舉行的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中,邱吉爾位列榜首。此外,他在文學上也有較高成就,曾於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然而,他的帝國主義觀點和種族主義言論飽受爭議。 伊莉莎,專職譯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致謝 序言 沙漠戰事與巴爾幹局勢 戰火持續蔓延 閃電戰與英方反制 地中海的激烈攻防 非洲戰局與義軍潰敗 援助希臘的重大決定 大西洋戰役初期 大西洋戰役延續 南斯拉夫局勢變局勢變化 日本特使來訪記錄 托布魯克遭到攻擊 希臘戰事全面爆發 的黎波里與老虎計畫 伊拉克政局的背叛行動 克里特島危機前夕 克里特島戰役詳述 俾斯麥號最終命運 敘利亞戰役與法國勢力 戰斧計畫實施 蘇聯的誤判與報應 我們的蘇聯盟友 托布魯克防禦與非洲戰事暫歇 與羅斯福的會談 大西洋憲章的簽立

商品規格

書名 / 孤戰困局, 邱吉爾記下最艱困的防線: 盟軍尚未集結、敵軍持續壓境, 英國在焦土與外交間尋找下一步
作者 / Winston Churchill
簡介 / 孤戰困局, 邱吉爾記下最艱困的防線: 盟軍尚未集結、敵軍持續壓境, 英國在焦土與外交間尋找下一步:從沙漠到地中海,全線危機一觸即發英國由孤戰邁向國際聯盟的關鍵時期軸心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281423
ISBN10 /
EAN / 9786264281423
誠品26碼 / 2682912098009
頁數 / 39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言
  如同以往,本書僅提供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料及相關敘述。我從英國首相兼具對軍事負有特殊責任之國防大臣的角度敘述這段歷史。由於軍事問題在相當程度上直接屬於我的職責範圍,因此我對英國的戰役作了相當詳盡的討論。至於盟國的戰鬥,除了作為背景外,無法逐一詳述。為了盡量求得公正,這些戰役情況應留待本國歷史學家,或將來更接近通史的英國著作去記載。我承認無法使這些記載的篇幅保持均衡比例,因此我力求將經歷的歷史事件寫得真實些。
  本書的主要資料來源依舊是我在日常指揮戰鬥和處理英國事務時所發出的多項指令、電報與備忘錄。這些皆為原始文件,並在此隨著事件的進展被引用。因此,相較於我在真相大白後撰寫的任何作品,這些文件提供了更為確鑿的紀錄,並且,我相信,它們更準確地揭示了當時發生的事件和當時的觀點。在這些文件中,雖然包含了一些後來被證明為錯誤的意見和預測,但我希望透過全書的描述及資料的提供能有助於評判我個人在這場戰爭中的功過。唯有如此,讀者方能理解我們在當時知識水準受限之下所需解決的實際問題。

試閱文字

內文 : 沙漠戰事與巴爾幹局勢
  回顧那段動盪不安的戰爭歲月,我無法回憶起有任何時期如同1941年上半年這般,戰事如火如荼,問題蜂擁而至,或接踵而來,不斷困擾著我和同僚。事件規模逐漸擴大,但決策並未因此更加艱難。1942年,我們在軍事上遭遇更大挫折,但那時我們已經不再孤立,英國命運與偉大同盟緊密相連。在1941年,我們面臨的各種問題無不相互關聯,需綜合解決。分配給一個戰場的資源,必然來自另一個戰場。在此地關注,意味著他處冒險。我們的資源極為有限。十幾個強國的態度,尚未明確是友善、中立,還是敵對。在國內,我們須應付潛艇威脅、敵機空襲和頻繁的閃電戰;在中東,我們進行多場戰役;同時,我們試圖在巴爾幹半島開闢對德作戰的新戰線。此一階段的漫長時期,我們不得不獨自奮戰。歷經風浪後,我們在急流中掙扎,憑藉本身努力,日復一日地抗爭只圖不被急流吞沒,履行職責,而更為重大的事件則無情地推進。記述此段歷史的困難之一,正是這兩者之間常使我們顧此失彼。
  在大不列顛,我們終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堅信,只要我們在國內保持高度警惕並維持必要的兵力,德國在1941年的攻勢對我們並無太大威脅。德國空軍在各個戰場的力量與1940年相比幾乎沒有增加,而我們的戰鬥機中隊已經從51支增至78支,轟炸機中隊也從27支增至45支。德國在1940年的空戰中未能取勝,看來他們在1941年也將毫無勝算。我們的本土陸軍已經大大加強,從1940年9月至1941年9月,現役師團從26個增至34個,另有5個裝甲師。此外,軍隊訓練有素,武器裝備也大幅增加。國民自衛軍已從100萬增至150萬,並且全員持有槍支。在兵力、機動性、裝備、訓練、組織和防禦工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展。顯然,希特勒若要侵犯英國,需時刻保持超過所需的兵力。要征服我們,至少需要渡海運送百萬士兵及所需的補給。到1941年,他可能擁有大量登陸艇,但由於我們在空軍和海軍方面占據優勢,足以掌控海、空,我們確信有能力摧毀或重創德國的入侵艦隊。因此,我們在1940年所依靠的證據,現在更為有力。只要我們保持警惕,不大幅削減防衛力量,戰時內閣和參謀長委員會便不會感到憂慮。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經過全文再處理與深度解讀,精準濃縮戰略精華,並保留邱吉爾作為戰時領袖的觀察。呈現1941年前後英國於沙漠、中東、地中海與巴爾幹等地的多線作戰全貌,涵蓋軍事部署、外交動向與領袖決策過程,揭開從孤軍堅守到戰局轉折之間的重大抉擇與歷史關鍵時刻,是深入理解邱吉爾與二戰中段局勢的經典之作。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