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養生: 情志調養、飲食養生、經絡保健, 中醫日常調養之道
作者 | 呂沛宛/ 侯江紅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在生活中養生: 情志調養、飲食養生、經絡保健, 中醫日常調養之道:順應自然×調和陰陽,從日常習慣打造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簡單好落實的日常保健之道,才是養生的王道!▎中 |
作者 | 呂沛宛/ 侯江紅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在生活中養生: 情志調養、飲食養生、經絡保健, 中醫日常調養之道:順應自然×調和陰陽,從日常習慣打造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簡單好落實的日常保健之道,才是養生的王道!▎中 |
內容簡介 順應自然×調和陰陽,從日常習慣打造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簡單好落實的日常保健之道,才是養生的王道!▎中醫養生的核心理念 本書以中醫理論為基礎,詳細闡述中醫養生保健的基本概念與實踐方法。中醫養生強調「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發生前先行預防,並透過全面的身心調理來維持健康。核心理念包括順應自然、陰陽平衡及因人而異的個體化養生觀念。此外,情志、飲食、起居與運動被視為養生的四大基石,強調從日常生活中落實保健,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標。本書依循這些傳統智慧,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養生指引,幫助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 良好的健康來自於正確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本書特別強調心態平和、作息有序、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的重要性,並根據四季變化提供相應的起居與飲食建議。例如,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冬則宜早睡早起;飲食上需注意五穀雜糧、蔬果與蛋白質的合理搭配,避免偏食。此外,本書提醒讀者,戒菸限酒、節制房事以及保持愉悅的情緒,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這些簡單但關鍵的養生原則,讀者可以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減少疾病風險。▎多樣化的養生保健方法 為了讓讀者更容易實踐養生,本書介紹了多種具體的保健方式,包括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時令養生、經穴養生與體質養生等。例如,透過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運動方式,可促進血液循環與氣血流動;經穴按摩則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書中還特別提到藥食同源的概念,列舉常見的藥食兩用食材,如山藥、枸杞、蜂蜜等,幫助讀者透過日常飲食來調養身體。無論是何種體質,都能透過適合自身的養生方式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簡易可行的日常保健技巧 本書不僅涵蓋理論知識,還提供了許多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例如叩齒、閉口調息、咽津、搓臉、梳髮等傳統保健技巧,幫助讀者從日常細節入手,提升身體機能。例如,每日晨起叩齒可強健牙齒,搓臉可促進血液循環,使面色紅潤,梳髮則有助於疏通氣血、清醒頭腦。這些方法操作簡單,無需特殊器材,適合所有年齡層實踐。本書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將中醫養生的精髓轉化為可行的日常習慣,讓讀者能夠輕鬆掌握,逐步邁向更健康的生活。【本書特色】:本書全面介紹中醫養生的核心理念與具體方法,內容涵蓋中醫養生的基本概念、健康生活方式、多種養生方法及簡易保健技巧。書中強調順應自然、因人而異的調理原則,並依據不同體質與四季變化提供個性化的養生建議。此外,還介紹了許多簡單易行的日常保健方法,如叩齒、摩腹、梳髮等,幫助讀者輕鬆養成健康習慣。
作者介紹 呂沛宛,醫學碩士。發表學術論文20篇,養生科普文章200餘篇,擅長針灸藥並用調理亞健康狀態、各種痛症、失眠、眩暈、面癱、偏癱、埋線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胃炎、胃潰瘍、腹脹、泄瀉、月經不調、痛經、不孕不育、肥胖症等。侯江紅,畢業於中醫系。現為兒科診療中心主任、中醫兒科主任醫師。著有《小兒體質學說》、《小兒發熱》、《嬰童醫案》、《嬰童醫理》等作品。
產品目錄 前言一、中醫養生的核心理念與基礎知識二、健康生活的實踐與良好習慣三、常見的中醫養生與調理方法四、簡易實用的日常保健技巧參考文獻
書名 / | 在生活中養生: 情志調養、飲食養生、經絡保健, 中醫日常調養之道 |
---|---|
作者 / | 呂沛宛 侯江紅 |
簡介 / | 在生活中養生: 情志調養、飲食養生、經絡保健, 中醫日常調養之道:順應自然×調和陰陽,從日常習慣打造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簡單好落實的日常保健之道,才是養生的王道!▎中 |
出版社 /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416524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4165242 |
誠品26碼 / | 2682878627008 |
頁數 / | 22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前言
每天看診,常遇到一臉憔悴、滿身疲倦的患者,拿著體檢報告,焦慮地問我:「醫生,您看我應該掛哪一科看病?」看看體檢報告,上面寫著如下提示:①腦供血不足,頸動脈斑塊;②甲狀腺囊實性結節,建議動態觀察;③二尖瓣、三尖瓣瓣膜輕度閉鎖不全;④乳房纖維囊腫;⑤膽囊息肉,肝囊腫;⑥子宮肌瘤,卵巢囊腫;⑦高脂血症。
以上種種身體不良情況,不僅對患者造成困擾,也不斷促使我思考: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民眾的健康是怎麼了?身為醫生,怎樣才能最有效地減輕患者所受的痛苦呢?
如果沒有良好的睡眠、可口的飲食、適當的運動、美好的心情,我們的身體會好嗎?許多時候,局部器官的疾病,局部因素占15%,全身性因素占85%。
當我們生病時,不要怪罪爸爸、媽媽,因為遺傳因素只占15%;更不要抱怨環境,雖然環境對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只占8%。
生病的時候,醫生是萬能的嗎?不,他們最多只能給予幫助和安慰。
想戰勝疾病,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因為,健康風險因素中,60%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直接相關。
本書參考了若干相關資料,引用原文的以「上標」註明序號,標在書後參考文獻中;參考醫學書籍醫理的部分,直接標注在參考文獻中。
中醫博大精深,雖反覆校稿、審稿,但認知局限難免,錯謬之處請良師諍友斧正。
編者
內文 : 一、中醫養生的核心理念與基礎知識
(一)中醫養生保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透過各種方法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目的的保健活動
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
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健是指為保持和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而採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預防各種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的發生。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是整體觀念、辯證論治,主要展現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體自身的整體性。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環境和必要條件,大自然的陽光、空氣、水、溫度、磁場、引力、生物圈等,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同時自然環境的變化,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
有智慧的人,懂得順應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陰陽變化節律而養生。例如:春夏要晚睡早起,秋天要早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就是順應自然晝夜變化的規律。
調和陰陽。臟腑陰陽內在調和,人體氣機的出入升降、表裡、寒熱、虛實的各種狀態就會和諧,達到經絡肢節柔順、關節通利、筋骨健壯,正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長久,形與神俱,這才是養生的最終目標。很多疾病都與人體免疫力相關,當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了對抗身體健康細胞的抗體,就會出現許多疑難雜症,本質是身體陰陽不和的表現。
中醫養生學倡導人們養生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從小處著手:
1.完善健康期
女性0~34歲、男性0~39歲為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較完善的階段,即完善健康期。
這期間多數人偶爾罹患疾病,經過治療後也相對容易康復。
養生要點:
給予足夠、均衡的飲食營養。
家長、老師應透過言傳身教,讓兒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進行良好的心理養生教育,打造人生的黃金體質和良好品行。
2.維持健康期
女性35~65歲、男性40~65歲為生理功能維持階段,即維持健康期。
(1)易形成疾病期:即女性35~41歲、男性40~47歲,對一些忽視健康的人來說,屬易形成疾病期,也是健康與不健康的分界線。在這個時期,既是人生創業出成果的時期,也是工作與家庭負擔最重的時期。一些人因完善健康期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便認為自己身體好、抵抗力強,就無限透支自己的健康,致使生理功能從頂峰狀態迅速下滑,各方面功能衰退,一些慢性衰退性疾病和重症疾病極易開始形成。
養生要點:應意識到自己正處於易形成疾病期,妥善安排生活和工作,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高風險期:女性42~55歲、男性48~60歲為危險期。因為長期處於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在這個時期,心理壓力很大,往往在奮發打拚時,忽視很多身體的警報訊號,罹患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等,甚至英年早逝。
養生要點:維護和完善身體各組織器官,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以延長其優質使用期。切忌仗著自己身體好而無限透支精力和體力。
(3)過渡期:女性56~65歲、男性61~65歲為過渡期。這期間多數人事業有成,家庭承擔的重任也大致完成,精神和經濟上的壓力減輕,保健意識有所增加。但人到了這個年齡層,部分生理功能會快速衰退或喪失,身體已發生很大改變。
養生要點:應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大不如前,但退休生活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為了身體健康,制定適當的健身計畫,應採取適宜的措施保養身體。
3.功能衰退期
66歲以後為生理功能衰退期。人的面容和組織器官的功能,以及身體的靈活度,都已發生質的變化。身體功能處於逐漸加速衰退的狀態,一些忽視健康的人,到了這個時期,可能備受病痛折磨。
養生要點:
定期體檢,身體稍有不適,應及時就醫治療。
充分依靠養老、護理機構,聽從養生專家的指導,重視每一個養生細節,積極調理身體,包括骨關節及聽力、視力、記憶力等功能的訓練和養護。
調整情緒,保持樂觀。
正確理解這個時期身體變化是人類自然衰退的過程,不抱怨、不悲傷。
總之,要根據各個年齡階層與健康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健康的養生方法,以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最佳賣點 : 本書全面介紹中醫養生的核心理念與具體方法,內容涵蓋中醫養生的基本概念、健康生活方式、多種養生方法及簡易保健技巧。書中強調順應自然、因人而異的調理原則,並依據不同體質與四季變化提供個性化的養生建議。此外,還介紹了許多簡單易行的日常保健方法,如叩齒、摩腹、梳髮等,幫助讀者輕鬆養成健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