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竹茶盤設計與製作 | 誠品線上

現代竹茶盤設計與製作

作者 李吉慶/ 趙紅艷/ 傅寶姬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現代竹茶盤設計與製作:探索竹材與茶文化的完美結合,揭示竹茶盤設計與製作的精髓之道從設計理念到製作工藝,全面解析竹茶盤的獨特魅力與未來趨勢  竹子作為一種可持續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探索竹材與茶文化的完美結合, 揭示竹茶盤設計與製作的精髓之道 從設計理念到製作工藝, 全面解析竹茶盤的獨特魅力與未來趨勢 竹子作為一種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不僅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加工原材料的重要來源。在中國,竹資源十分豐富,其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提升人們生活品質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竹材作為茶盤的製造材料,具備優越的替代性,是一種高品質的選擇。 竹材應用於茶盤製造工業,帶來了多重效益。首先,它有助於竹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提升了竹林的經濟價值。竹林的擴大不僅有助於滿足市場對竹材的需求,還為農村地區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其次,竹材作為一種天然材料,其生長過程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對於緩解全球氣候變化有積極作用。同時,竹材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和低環境負擔,使其成為一種環保的材料選擇。 此外,竹材在茶盤製造中的應用也有助於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相比於其他木材,竹材的生長週期較短,能夠迅速更新,這使得其資源利用更加高效。與此同時,竹材的使用減少了對珍稀樹種的砍伐需求,間接保護了森林資源。 竹材在茶盤設計和製造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也使其在市場上備受歡迎。竹材具有天然的紋理和美觀的外觀,使得竹茶盤在視覺和觸覺上都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此外,竹材質地輕盈,韌性好,適合製作各種造型的茶盤,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這種自然和現代相結合的設計風格,使竹茶盤不僅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器具,也成為茶文化中的藝術品。 總之,竹材在茶盤製造中的應用不僅推動了竹產業的發展,也為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新的路徑。竹茶盤的推廣和應用,不僅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環保、健康的選擇。未來,隨著竹材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竹茶盤的設計和功能將更加多樣化,竹材在茶具市場中的地位也將不斷提升。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吉慶,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主要從事「家具設計與工程」、「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及「家具新材料」的研究。著有《竹藤家具製造工藝》趙紅艷,農林專業學者。傅寶姬,副教授,工學碩士,訪學學者。教授「商品包裝設計」、「包裝結構和容器設計」等視覺傳達專業課程,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幾篇。編著《藝術裝飾與景觀設計創意平臺建設》。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竹茶盤的發展背景 二、竹質茶盤的優勢與產業發展前景第二章 茶文化與竹文化 一、茶文化 二、竹文化 三、茶文化與竹文化的碰撞-竹茶盤第三章 竹茶盤的設計原則與方法 一、竹茶盤的設計原則 二、竹茶盤的設計方法第四章 竹茶盤用材 一、竹材 二、竹茶盤輔材第五章 竹茶盤的分類與組成 一、竹茶盤的分類 二、竹茶盤的組成第六章 竹茶盤的造型設計 一、竹整合材茶盤的造型設計 二、竹重組材茶盤的造型設計 三、圓竹茶盤的造型設計第七章 竹茶盤的結構設計 一、竹整合材茶盤的結構設計 二、竹重組材茶盤結構設計 三、圓竹茶盤的結構設計第八章 竹茶盤的製作工藝設計 一、竹整合材茶盤的製作工藝設計 二、竹重組材茶盤的製作工藝設計 三、圓竹茶盤的製作工藝設計第九章 竹茶空間與竹茶盤設計案例 一、竹質茶空間設計案例 二、竹茶盤設計案例主要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現代竹茶盤設計與製作
作者 / 李吉慶 趙紅艷 傅寶姬
簡介 / 現代竹茶盤設計與製作:探索竹材與茶文化的完美結合,揭示竹茶盤設計與製作的精髓之道從設計理念到製作工藝,全面解析竹茶盤的獨特魅力與未來趨勢  竹子作為一種可持續利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948495
ISBN10 /
EAN / 9786263948495
誠品26碼 / 2682639696007
頁數 / 31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緒論(節錄)

  在中外歷史的長河中,茶不僅是沖泡飲品的加工植物,更以一種文化形式聞名於世。中國是茶樹的發源地,也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悠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經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文化內容廣泛,包含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它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結合。在茶被發現利用的歷史進程中,人們除了以茶醒神、以茶益智,對烹茶的形式、器具以及環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茶事器具中,茶盤是重要的承載工具,它不僅承載著各種茶具,更托承著整個茶事活動的內涵,是最重要的茶具之一,在茶事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更多人在茶事活動中以茶行道,以茶雅志,以茶修身,以茶會友,因而更重視茶事氣氛與品質。在品茶過程中,儒家以茶覓靈感,道家以茶修身養性,佛家以茶悟禪,因而茶愛好者往往對天然材料生產的茶盤十分青睞。然而在全球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實木茶盤所使用的原材料出現了資源危機。而竹作為「松竹梅」歲寒三友以及「梅蘭竹菊」四君子中淡雅、自然的代表,正與茶文化中平靜似水的禪意不謀而合,用竹質茶盤承載茶具進行茶事活動,實是風雅之事,因而更受消費群體的青睞。

試閱文字

內文 : 竹材特點

  竹材和木材一樣,都是天然生長的有機體,同屬非均質和不等方向性材料。但是,它們在外觀形態、結構和化學成分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具有獨特的物理機械性能。竹材和木材相比,具有強度高、韌性大、剛性好、易加工等特點,使竹材具有多種多樣的用途,但這種特性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其優異性能的發揮。竹材的基本性質如下:

1. 易加工、用途廣泛

  竹材紋理通直,用簡單的工具即可將竹剖成很薄的竹篾,用其可以編織成各種圖案的工藝品、家具、農具和各種生活用品;新鮮竹透過烘烤還可彎曲成型,製成多種造型別緻的竹家具等竹製品;竹材色淺,易漂白、染色;原竹還可直接用於建築、漁業等多種領域。

2. 直徑小、壁薄中空、具尖削度

  竹材的直徑相對小於木材。木材的直徑大的可達1~2m,一般的工業用木材直徑也有幾十公分,而竹材的直徑小的僅1~2cm,經濟價值最高的毛竹,其胸徑也多數在7~12cm。木材都是實心體,而竹材卻壁薄中空,其直徑和壁厚由根部至梢部逐漸變小,毛竹根部的壁厚最大可達15mm 左右,而梢部壁厚僅2~3mm。由於竹材的這一特性,使其不能像木材可以很容易地透過鋸切加工成片(或板)材,或透過旋切獲得高得率的旋切竹單板,或透過刨切獲得紋理美觀的刨切竹薄木。

3. 結構不均勻

  竹材在壁厚方向上,外層為竹青,組織緻密、質地堅硬、表面光滑,表面附有一層蠟質,對水和黏著劑潤濕性差;內層為竹黃,組織疏鬆、質地脆弱,對水和黏著劑的潤濕性也較差;中間為竹肉,性能介於竹青和竹黃之間,是竹材利用的主要部分。由於三者之間結構上的差異,導致了它們的密度、含水率、乾縮率、強度、膠合性能等都有明顯的差異,這一特性給竹材的加工和利用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而木材雖然也有些心、邊材較明顯的樹種,卻沒有竹材這樣明顯的物理、力學和膠合性能上的差異。

4. 各向異性明顯

  竹材和木材都具有各向異性的特點。但是由於竹材中的維管束走向平行而整齊,紋理一致,沒有橫向連繫,因而竹材的縱向強度大,橫向強度小,容易產生劈裂。一般木材縱橫兩個方向的強度比約為20:1,而竹材卻高達30:1,加之竹材不同方向、不同部位的物理、力學性能、化學組成都有差異,因而給加工、利用帶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5. 易蟲蛀、腐朽和發霉

  竹材比一般木材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這些有機物質是一些昆蟲和微生物(真菌)的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為1.5%~6.0%,醣類為2%左右,澱粉類為2.0%~6.0%,脂肪和蠟質為2.0%~4.0%,因而在不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使用和保存,容易引起蟲蛀和病腐。蛀食竹材的害蟲有竹蠹蟲、白蟻、竹蜂等,其中以竹蠹蟲最為嚴重。竹材的腐爛與發霉主要由腐朽菌寄生所引起,竹材腐朽菌是真菌門、擔子菌綱的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革菌科(Thelephoraceae)、齒菌科(Hydnaceae)、傘菌科(Agaricaceae)的一些菌種。在通氣不良的濕熱條件下,極易發生。大量試驗表明,未經處理的竹材耐老化性能(耐久性)也較差。

6. 易褪青、褪色

  竹材的色澤是竹家具的重要造型要素。幼年竹竿的表層細胞內常含有葉綠素而呈綠色,色澤亮麗,而老年竹竿或採伐過久的竹竿因葉綠素變化或破壞而呈黃色,且色澤黯淡。一些竹種在自然生長中,特別是幼年時,竹竿常具有賞心悅目的澤色、花紋或斑點(塊),如紫竹、大琴絲竹(又名黃金間碧玉)、斑竹等,但採伐後特別是儲存不當時,光澤、色彩、花紋或斑點(塊)常消退乃至消失。

7. 耐久性差、容易燃燒

  竹材和木材一樣,燃燒過程可分為升溫、熱分解、著火、燃燒、蔓延等5個階段。竹材在外部熱源作用下,溫度逐漸升高,當達到分解溫度(280℃)時產生一氧化碳、甲烷、乙烷、乙烯、醛、酮等可燃性氣體;在竹材表面形成一層可燃氣體,當有足夠的氧氣和熱量存在時就著火燃燒;然後這種熱傳導到相鄰部位,使燃燒蔓延起來。竹材炭化溫度為320~500℃。

8. 運輸費用大、難於長期保存

  竹材壁薄中空,因此體積大,實際容積小,車輛的實際裝載量少,運輸費用高,不宜長距離運輸。竹材易蟲蛀、腐朽、發霉、乾裂,因此在室外露天保存時間不宜過長,而且竹材砍伐有較強的季節性,每年有3~4個月要護筍養竹,不能砍伐。因此,要滿足規模、均衡的工業化生產,原竹供應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竹質人造板材

  竹質人造板材是以竹材為原料,經過一系列的機械和化學加工,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藉助黏著劑或竹材自身結合力的作用,壓製而成的板狀材料。1980年代起,竹材在人造板工業中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到1990年代中期,竹材人造板的生產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由於木材資源的貧乏與竹材資源的豐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研究、開發與運用竹材生產人造板較早和最多的國家。與木材人造板相比,其生產工藝與技術設備必須靠自己摸索,沒有國外的經驗可以借鑑。因此,經過20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中國竹材人造板的生產雖然已形成一定規模,工藝技術也在不斷提高,但基本上仍處於半機械化生產的狀態,要形成理想和成熟的生產流水線,還有待於繼續研究、不斷創新和逐步完善。據不完全統計,到1990年代末期,中國各種竹材人造板的加工企業、生產能力、產品品種等,都已經成為人造板工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

1. 種類與特點

  中國生產的竹材人造板主要品種有:竹膠合板(竹編膠合板、竹材膠合板、竹篾層積材、竹片竹簾複合膠合板等)、竹材纖維板(竹材硬質纖維板、竹材中密度纖維板、竹材高密度纖維板)、竹材碎料板(普通竹材碎料板、竹材大片碎料板、竹材定向碎料板)、竹木複合板、竹整合材、竹重組材等。

  (1)竹編膠合板 將竹劈成薄篾編成竹蓆,乾燥後塗(或浸)黏著劑,再經組坯膠合而成,分為普通竹編膠合板和裝飾竹編膠合板。前者全部由粗篾編成的粗竹蓆膠合而成,薄板主要用作包裝材料,厚板可用作建築水泥模板和車廂底板等結構用材;後者是由經過染色和漂白的薄篾編成有精細、美麗圖案的面層竹蓆和幾層粗竹蓆一起組坯膠合而成,主要用於家具和室內裝修之用。竹編膠合板強度高、彈性好,縱橫方向的力學性能差異小;但其表面粗糙,品質不穩定,板材應力不均,因此在很多場合均需進行特種加工。

  (2)竹材膠合板 將毛竹或其他徑級較大的竹(如龍竹、巨竹、麻竹等)截斷剖開,去內外節以後經水煮、高溫軟化後展平再刨去竹青、竹黃併成一定厚度,經乾燥、定型後塗膠,竹片縱橫交錯組坯熱壓膠合而成。具有強度高、剛性好、變形小、耗膠量小、易於工業化生產等特點,產品板面較平整,力學結構合理,穩定性好,產品密度較低。其廣泛應用於客貨汽車、火車車廂底板和建築用高強度水泥模板。

  (3)竹簾膠合板 將竹剖成厚1~3mm、寬10~15mm 的竹篾,用細棉線、麻線或尼龍線將其連成長方形竹簾,經乾燥、塗膠或浸膠,竹簾縱橫交錯組坯後熱壓膠合而成。竹簾膠合板的竹簾比竹編膠合板的竹蓆要簡單且容易機械化加工,同時竹篾沒有重疊部分,因而不會影響膠合強度。生產的耗膠量少,板面平整度較竹編膠合板高;結構類似普通膠合板,縱橫力學性能差異小,尺寸穩定性較高;篾片間縫隙較大,覆膜時仍需竹蓆作表、背層;熱壓週期長,耗能大,生產效率低;竹簾膠合板的物理力學性能較竹編膠合板優良。

  (4)竹篾層壓板 將竹剖成厚度為0.8~1.2mm、寬度為15~20mm 的竹篾,乾燥後,經浸膠再乾燥後,同一方向層疊組坯膠合而成。竹篾層壓板組坯時由於竹篾都是同一方向排列,可以使用小徑級毛竹和其他直徑為5~6cm 以上的竹,因而原材料來源比較廣。竹篾層壓板適宜生產厚板鋸成窄幅面使用,可模壓成型壓製載貨汽車鐵木車廂的窄板條。產品密度較大;膠合強度不夠理想,膠耗量較大,平行單向產品縱橫向力學性能相差大,橫向尺寸受限,應用面變窄。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竹子作為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在保護生態環境和提供加工原材料方面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擁有豐富的竹子資源,竹子在發展經濟和改善人們生活品質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作為茶盤用材,竹材不失為一種優質替代材料。此外,竹材應用於茶盤製造工業,既利於竹林營造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也有利於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