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歸荷處
| 作者 | 吳景騰/ 攝影; 歐銀釧/ 詩文; 唐欣潔/ 蜻蜓解說 |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 商品描述 | 蜻歸荷處:長年追荷、獲獎無數的攝影家吳景騰,在這本全新攝影集《蜻歸荷處》中不僅沒有停下腳步,更將鏡頭擴及荷塘的常客——蜻蜓。他以細膩鏡頭與深情目光,捕捉蜻蜓與荷 |
| 作者 | 吳景騰/ 攝影; 歐銀釧/ 詩文; 唐欣潔/ 蜻蜓解說 |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 商品描述 | 蜻歸荷處:長年追荷、獲獎無數的攝影家吳景騰,在這本全新攝影集《蜻歸荷處》中不僅沒有停下腳步,更將鏡頭擴及荷塘的常客——蜻蜓。他以細膩鏡頭與深情目光,捕捉蜻蜓與荷 |
內容簡介 長年追荷、獲獎無數的攝影家吳景騰,在這本全新攝影集《蜻歸荷處》中不僅沒有停下腳步,更將鏡頭擴及荷塘的常客——蜻蜓。他以細膩鏡頭與深情目光,捕捉蜻蜓與荷共舞的交會剎那,透過影像,與天地對話,與四季共情。 書中精選近兩百幅作品,收錄許多珍貴畫面:有豆娘時而獨舞、時而成雙,在荷尖緩步移動,輕展如水袖般的飛翼,卷葉繾綣成心;也有千載難逢的蜻蜓交配瞬間。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場不為人知的守候,一首詩意盎然的生命詩篇。 本書特邀作家歐銀釧撰寫詩文,昆蟲生態專家唐欣潔導讀蜻蜓生態,圖文相映,知性與感性並陳,以荷的百態與蜻蜓的靈動,展現自然界永恆流轉的力量與詩意。
各界推薦 張譽騰(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兼任教授、佛陀紀念館顧問、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安祈(台灣大學戲劇系講座教授退休、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楊宗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系副教授)陳逢顯(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館長)
作者介紹 【攝影】吳景騰1953年,出生於嘉義縣大林鎮。學歷: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在改制為世新大學)、印刷攝影科畢業。經歷:曾任聯合報系新聞攝影中心副主任、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技術教師、台北市攝影學會博學會士、中國攝影學會博學會士、2009及2016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審委員、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主辦2011年關注貧困全球攝影大賽評委。獲獎:中國文藝協會第二十五屆文藝獎章藝術攝影獎、第十三屆及第十六屆金鼎獎新聞攝影獎、第十八屆金鼎獎新聞專題報導獎、第一屆中國精神獎新聞攝影獎、第二屆兩岸新聞攝影獎、第二十三屆&第二十四屆&第二十六屆&第二十七屆曾虛白新聞攝影獎、1990年、1991年市政金橋獎優勝。著作:《人生為荷》、《根》、《四季如荷》【詩文】歐銀釧出生於澎湖縣湖西鄉。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在改制為世新大學)三專圖書資料科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皇冠》雜誌編輯、聯合報系民生報資深記者。1997年創辦台灣第一個監獄寫作班。現為少年天人菊寫作班指導老師、星洲媒體集團駐台灣特派員。著作:著有《不老的菜園》、《記憶的島嶼》、《記憶的海洋》、《城市傳奇》(有西班牙文、法文譯本)、《生命的瓶中信》等十多本書。曾獲「五四文學獎」之文學教育獎、最佳華文寶藏獎。1998年獲《台灣文學年鑑》選為「十大文學特寫人」之一。【蜻蜓解說】唐欣潔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研究所畢業。現任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館長、臺灣蜻蜓學會理事長、國語日報科學版微觀昆蟲世界專欄作家。業餘研究蜻蜓二十多年。曾發表臺灣蜻蜓科新種纖紅蜻蜓和黃尾弓蜓、黃肩洵蟋、灰影蜻蜓、長尾蜻蜓、秋紅蜻蜓等新紀錄種。
產品目錄 序 有追求的幸福人生:吳景騰的荷花攝影/張譽騰序 荷葉何田田,蜻蜓舞翩翩/封德屏序 人無癖不可與交/王安祈序 攝影家的深情目光/楊宗翰序 蜻歸荷處在心裡/陳逢顯自序/吳景騰豆娘以秋光沐浴重逢的鑰匙水上的詩篇結伴飛行,與光共舞真情愛天光的相簿英姿煥發的模樣愛在荷葉頂端共舞愛的緋紅音符聽見愛的心跳孤舞獨唱顯身手飛過荷香的瞬間懸念美麗的相逢神祕的生命氣息夏日微風中的雙雙對對荷塘的交響曲朗讀詩篇蜻蜓照鏡子風吹過潑墨畫最愛就是你時光的點描靜止在一朵荷嬉戲想像的翅膀盛夏的消暑祕方我是蜻蜓,只是輕停一下清香幽幽,我心如荷記憶的這一秒水波之夢夏天的情書靜止的祕境祕密卷軸美麗的瞬間愛的時光擁抱擁抱一封信傾聽荷心的聲音平安抵達探尋的姿態循香而來穿過晨曦的飛行波光荷影我獨行撥動心弦芭蕾舞者糾纏路過小宇宙翻山越嶺,閱讀山峰迷路的夢境捷足先得荷塘精靈初戀情懷全心全意愛你蜻蜓飛舞待花開借我歇歇腳和時間拔河寧靜之美說了整個夏天愛的記憶為你而來悸動春天的瞬間陽光的親吻微風的記憶情有獨鍾情定一生倒立之後的世界荷池詩篇呼喚春天美麗的扉頁戀戀荷香請問芳名愛到深處,分秒不離記得靜止的永恆靜止成一首詩夢的香氣記憶的花語瞬間的感動花梗的記憶誤入夏日黃昏光影躍動最好的時光猶似去年藍裳客花瓣上的午餐春天在第幾頁?繾綣深情為愛而飛害羞的微笑紅荷搖風神祕訪客長鏡頭的記憶伸展新的自己餘溫情歸荷方花上芭蕾荷時有真情蜻蜓散步遇見荷塘寫詩寫詩的荷塘思慕的輕停觀景窗的收藏短腹幽蟌的瑜珈不要吵春天紅蜻蜓的詩頁眼神心靈光影光的微笑蜻蜓洗澡親愛的,請輕一點夏日畫卷情戲紅顏一生的等待花瓣船情投荷意藍紫色的愛愛的凝視擁抱夏天害羞夢船春天的盛宴陽光迎風思念之舞繽紛的夏日愛的飛行為荷在這裡聽見秋日荷梗之愛來不及的香靠近飛向初秋的等待心的園圃荷香的呼喚夢蜻蜓豆娘乘舟蜻蜓?豆娘?傻傻分不清想像秋天真假迷宮時間的手掌驚心奇妙的制高點西風的歌暮秋之舞記得心星情種等待專注抵達的喜悅身輕輕不怕刺水面的思索秋天的溫暖風的瞬間確保看不見的未來複眼的想像只想跟著你飛探問包覆所有的痛依著標竿追尋生命的翹翹板發光的複眼留住純真的瞬間旋轉無常送別脛蹼琵蟌若有所思驚懼美麗的瞬間擁抱荷塘夢境閃耀有如夏荷探訪因為風夏日迸裂的畫作豔麗的哀傷聽荷夢船相遇奇幻的一縷縷青煙相互傾心連在秋天的小旅行荷花寫了什麼?閱讀荷花一起跳舞最初的自己俯瞰遼闊的風景後記 拍攝荷花與蜻蜓、豆娘經驗談/吳景騰守候一個夢--攝影家吳景騰/歐銀釧蜻蜓行為解析/唐欣潔
| 書名 / | 蜻歸荷處 |
|---|---|
| 作者 / | 吳景騰 攝影; 歐銀釧 詩文; 唐欣潔 蜻蜓解說 |
| 簡介 / | 蜻歸荷處:長年追荷、獲獎無數的攝影家吳景騰,在這本全新攝影集《蜻歸荷處》中不僅沒有停下腳步,更將鏡頭擴及荷塘的常客——蜻蜓。他以細膩鏡頭與深情目光,捕捉蜻蜓與荷 |
| 出版社 /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 ISBN13 / | 9786267326404 |
| ISBN10 / | |
| EAN / | 9786267326404 |
| 誠品26碼 / | 2682926506002 |
| 頁數 / | 232 |
| 注音版 / | 否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21X23X1.2CM |
| 級別 / | N:無 |
| 重量(g) / | 608 |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序】有追求的幸福人生:吳景騰的荷花攝影/張譽騰(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兼任教授、佛陀紀念館顧問、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景騰兄又要出書了,這是繼2018年的《人生為荷》、2021年的《四季如荷》後的第三本攝影集,取名《蜻歸荷處》。顧名思義,這是一本以蜻蜓和荷花為主角的攝影集,我有幸事先看過其中一些作品,非常喜歡。
許多藝術家都有心中喜歡的主題。聖維克多山(Mont Saint-Victoir)被稱為塞尚的繆思,他曾花費數年時間描繪它。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可以透過這些作品,感受到他在藝術探尋的本心。聖維克多山也在藝術史上留給人們不可抹滅的印象。
為了捕捉不同季節光影變化,莫內曾嘗試對同一主題反覆描繪,他用盡後半生歲月,完成「乾草堆」、「盧昂大教堂」和「睡蓮」三個系列,這些作品如同自畫像,見證他追求精神向度藉以超越肉體生命的萬般努力。
從1888年底到1889年初,梵谷在生命尾聲中,一共創作了七幅向日葵畫作,每一幅各有其獨特風貌。直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在其中體會共感;那種來自拋棄世俗枷鎖,不顧一切去愛之後,與自身真誠的對話。
桑塔格說過:「對一個人或一次事件的描寫,無非是一種解釋,手工的視覺作品例如繪畫也是如此。攝影的影像不是用於表現世界的作品,而是世界本身的片段,是現實的縮影。」她認為:「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現代人透過攝影、擺佈相片,傳達了自身對複製這個世界的嚮往。然而,攝影同時也是非常個人的行為,如同繪畫藝術,是個不斷追尋的過程;追尋屬於自己的視角,發掘屬於自己的本質,攝影永遠無法拍下自己看不到的東西。
攝影是生命能量的積累堆疊,透過攝影赤裸面對生命;透過攝影直視思緒,然後一步步繼續前進。
景騰兄畢業於世新大學印刷攝影專科,任職聯合報系新聞攝影中心副主任,曾獲中國文藝協會第25屆文藝獎章藝術攝影獎、金鼎獎新聞攝影獎(兩度)、曾虛白新聞攝影獎(四度)。2009年退休後,一直積極在台灣和大陸各地荷塘拍攝、舉辦展覽和出版書籍,15年來腳步不曾停歇。
他告訴我,中國有約1500種荷花,其中約500種是由南京一位荷花專家丁躍生命名的,他曾多次前往請教。他也曾多次到郎靜山家鄉淮安,拍攝當地盛開的荷花。另外他曾四度到位於北緯45度的哈爾濱,因為那裡的陽光都是斜側光,拍殘荷頗有立體感,加上荷塘旁有許多金黃色樹種,倒影映在荷塘上特別漂亮。
景騰兄今年已逾七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一直在成長,一直在進步,是一位有追求的藝術家。能夠將專長和愛好結合得如此完美,也是一種令人豔羨,很幸福的人生。在他出書前夕,謹此獻上虔誠的祝福。
※ ※ ※ ※ ※
【序】荷葉何田田,蜻蜓舞翩翩/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不經意回顧,在攝影工作上和景騰密切的合作,倏忽已近十年。在我看來,十年真的不長,因為環顧周遭朋友,沒有幾個是認識少過二十年的。但是,在這個變動時代,秩序崩壞,價值觀分歧,老朋友未必就是好朋友。因此,十年如一日的好交情誠屬難得,非常值得珍惜。
這些年來《文訊》的大小活動、專案執行,依賴景騰幫忙很多。景騰行事練達、冷靜、從容、有序,待人熱情、體貼、慷慨、大度,讓我和同事們都心無罣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委請他全力協助,完全就像是體制內親密的戰友。
細看景騰此次的作品,除了延續前幾年,在台灣各地、中國大陸幾個城市,尋找不同荷花的足跡外,此次作品的拍攝及呈現,有了明顯的改變。拍攝荷花,更重視四季的嬗遞,初春、盛夏、深秋、殘冬,不同季節的荷花,展現各自的風采;除了春夏秋冬、四時節氣,甚至不按牌理出牌、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他也奮力捕捉擷取,生怕錯失了稍縱即逝的精彩。黎明黃昏,烈日微雨,甚至暴風雨後的荷花……不同的天光雲影,也帶來了不同的風貌。
更令人讚嘆的,因為長期關注荷花,連帶荷花的親密伴侶--蜻蜓,也成為最佳配角了。有些畫面,可以說是荷花、蜻蜓分庭抗禮,各自顧盼生姿。除了視覺美感的享受,景騰更委請歐銀釧巧妙地配用生動文字,介紹守護荷花的精靈--蜻蜓的相關資訊,讓讀者在觀賞荷花之餘,更理解了蜻蜓生態鏈的奧祕。
美哉、信哉「蜻歸荷處」!荷葉何田田,蜻蜓舞翩翩。偶而蜻蜓點水,忽而依戀盤旋,繼而驚喜駐足,主、配角相互呼應,整個情景有如畫龍點睛,盈溢著有情世界的生命靈氣。
景騰對荷花一往情深,又能隨勢推移,創新思維,為作品添加新元素。攝影是職志,而荷花是最愛,那是他在忙碌工作之餘,保有屬於自己,一方寧靜悠然的天空。二者合一,相輔相成,對他而言,這是一條不斷追求的道路。有所事、有所愛、有所盼,他帶給我們賞心悅目的享受,他自己也是一個讓人欣羨,真正幸福快樂的人。
※ ※ ※ ※ ※
【序】人無癖不可與交/王安祈(台灣大學戲劇系講座教授退休、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我最喜歡的一闋荷花詞,是姜白石的《念奴嬌‧鬧紅一舸》,特愛其中「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的意境,而這闋詞的序文,更是一篇絕佳小品。
白石道人與二三友人「薄荷花而飲」,本已是「意象幽閒」,待到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眾人列坐其下,竟「上不見日」!我們都看過「荷葉出地尋丈」的景致,卻很難想像仰觀之「清風徐來,綠雲自動」,竟以荷葉為天光雲影,甚至能於疏處「窺見遊人畫船」,如此奇絕美景,真是「不類人境」。
我原以為這已是荷花最奇絕的景致,直到觀賞了吳景騰先生的雪上冰荷,才知天外有天。
吳先生跟我住得很近,常在全聯或倒垃圾時碰面,我有點不好意思,太邋遢了,吳先生卻非常自在地說:「家常過日子就是這樣啊」,站在馬路邊就跟我講居家保健醫學常識,我覺得是極誠懇的好鄰居,沒想到攝影才是他的家常,一輩子的家常。
吳先生從九歲就開始接觸相機,三十歲即舉辦「荷花攝影巡迴展」,郎靜山還特別前往台中剪綵開幕。1987年他進入聯合報,擔任新聞攝影記者,曾獲中國文藝協會第25屆文藝獎章藝術攝影獎、兩度獲得金鼎獎新聞攝影獎、四度獲曾虛白新聞攝影獎。2009年退休後,一直在台灣和大陸各地荷塘拍攝,多次舉辦展覽並出版書籍,十五年來不曾間斷。
愛荷成痴的吳先生也愛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深情關注天地間有情生物的交流互動,鏡頭下體現「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的動態感。在他眼中,蜻蜓如同舞孃,以荷葉蓮花為台幔,與風共舞,展示出一幀一幀美麗畫面水上詩篇。
豆娘細足,宛如京劇「踩蹻」,纏足小腳,緩步輕移,俏麗輕盈,婀娜多姿。有單蜓獨舞,也有結伴飛行,更多的是迎向初綻的花苞,展翅輕擁,深情一揖。吳先生還拍下交配的姿態,不僅如同愛心符號,更有戲曲舞台上水袖纏綿縈繞的情意相通,即使是蜻蜓的家常,洗澡沐浴,他都拍出如同京劇「探海射雁」的舞姿,而佇立含苞小荷上的姿態,更似戲曲「拿頂倒立」,整個世界倒轉凝定於風中。吳先生深情觀賞、細心貼近,捕捉下蜻蜓與花苞尖角上雨滴兩相對望的瞬間,就在此同時,又有一滴雨落尾端,蜻蜓自我映照,分明「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的自然寫照。最感動的是「別殘荷」,豆娘扭轉身軀,回首流連,依依不捨,一別三嘆。吳先生捕捉下生命神祕的氣息,連續觀之,竟是大自然生生世世的有情相逐。吳先生更請作家友人寫出一篇一篇圖說,標題動人,圖文一齊撥動心弦,不僅是攝影美術,更是文學詩集。
吳先生長時間守候植物園,定期飛往南京尋荷,每天早上我都會收到一張蜻蜓荷花早安圖,是視覺更是心靈的享受。有一天,突然說早安圖要暫停一陣子,因為將往哈爾濱尋荷。我心想台灣都已如此寒冷,哈爾濱怎麼受得了?隔了好一陣子,在全聯相遇,他興奮拿出手機給我看,簡直是冰河上的傑作,天僵地塞,荷雖枯竭,猶自傲立,尋荷之人不畏艱難,踏冰而行,這些艱險的足跡也成為構圖元素,與枯荷交相對映,像是數學幾何,又似易理卦象,乾坤初始,宇宙洪荒,多少奧祕哲思全在凝結的時空中,啟人深思。我問吳先生冰上怎麼掌鏡,他說,不只蹲著拍,更常需要全身趴在雪地上,我問他冷嗎?他說:「一心一意,根本想不到冷」。
我想起晚明張岱的《陶庵夢憶》:「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癖者,癖好,愛一物而不能自已,投注一生心力,用情至深。這是一種非功利的、發自內心的、超越現實的喜好。人有一癖,方可寄真我、得妙趣;人無癖,則無深情、無真心。因此晚明小品大家袁中郎如此斷言:「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
吳先生與我只偶爾碰面,他的深情、真氣、自在、赤子心,卻讓我感受至深。
祝福吳先生,繼續執著於自己的「癖」,攝影與出版源源不絕。
※ ※ ※ ※ ※
【序】攝影家的深情目光/楊宗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系副教授)
欣聞吳景騰繼《人生為荷》與《四季如荷》後,隆重推出以蜻蜓和荷花為主角的攝影集《蜻歸荷處》。昔日我曾寫道,從九歲就開始接觸相機的景騰兄,「從為荷到如荷,始終不變的是一片癡心」;現在看來,持續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各地尋覓荷塘,積極拍攝、辦展與出版等等作為,展現出的正是他一片癡心外的款款深情。他一生愛荷、賞荷、尋荷與攝荷,這部《蜻歸荷處》讓蜻蜓與荷花同列,兩者彷彿成為可以互相對話的主體--但是請別忘了,吾人能夠安坐欣賞在蜻和荷之間的巧妙會遇,這些影像都來自一位攝影家的堅持追尋和蹲低守候。觀看書中每一幅影像,遂不止是在看蜻蜓和荷花,還能感受到攝影家景騰兄如何以深情目光,捕獲蜻蜓與荷花間的萬千可能。一句「紅蜻蜓點綠荷心」,到了他的鏡頭下,就從一句話變成十餘幅,而且每一幅皆各具細節,風姿,神采。
更可貴的是,景騰兄從不藏私,一如既往地其在書中慷慨分享自己的攝影心法。全篇不及千言的〈拍攝荷花與蜻蜓、豆娘經驗談〉,字裡行間滿是前輩對眾人的體貼叮嚀,在平實文字背後,潛藏著他欲把金針度與人的深情。自己寫似乎還不夠,他又邀得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唐欣潔館長,特別撰文提供關於蜻蜓的專業知識,讓此書增添更多開卷之樂。以景騰兄在攝影界新聞界的資歷,以及曾兩度獲金鼎獎新聞攝影獎、四度獲曾虛白新聞攝影獎等殊榮,卻在退休後仍堅持以紙本書籍為媒介,以傳福音般的不懈熱情,四處奔走,為的就是向世間傳播荷花之美。或許正因為他是一位有情之人,才讓我們在這些精彩影像中窺得,那來自拍攝者的深情目光。
※ ※ ※ ※ ※
【序】蜻歸荷處在心裡/陳逢顯(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館長)
景騰兄愛荷入迷,來來回回的身影,穿梭在荷花池畔,只為了捕捉荷花之美,每一張展示照片都是唯一,全部皆美,可說是世界頂尖拍荷高手。
每年春夏秋冬,景騰兄奔馳各地荷花池,只為拍下「花開花謝」荷花的一生,這是一種堅持、一種興趣、一種生命的訴說,愛荷如痴。
早晨陽光燦爛,成群結隊的蜻蜓飛舞、嬉戲、追逐、交歡在荷花田裡,迎接清新的空氣、迎接同伴的到來,享受屬於蜻蜓應有的空間。
中午熾熱的陽光燦爛,灑在臉上、灑在歡笑的氛圍裡;站立在荷花芯上、站立在荷苞尖上、站在寬廣的荷葉邊上,享受著美好的友誼,一切是那麼的美好。
傍晚夕陽西下,天空逐漸拉上了夜幕,蜻蜓愉快的一天、玩累的一天,在清澈的荷花田裡!帶著愉快的心情,和好友一同歸赴夢鄉神遊。
世界各地都有荷花的蹤影,這是一種唯美的植物,古今中外多少人文雅士歌頌它,非常漂亮,人人喜愛!在新店的祕境二叭子,有一處後花園,是景騰兄必來拍攝的聖地,這處荷花田讓景騰兄流連忘返,荷花盛開各個時節,早上、中午、晚上都有荷的不同之美,無論是盛開的荷花,凋謝的荷葉,都有唯美可取的角度!景騰兄窮其一生捕捉荷花的盛開、殘葉的枯美,以及配合蜻蜓、蝴蝶、蜜蜂、鳥類等等點綴畫面,充實了自我,滿足了觀賞者,這是一位用心的攝影師所有的理想抱負,更是一個境界。
內文 : 【後記】拍攝荷花與蜻蜓、豆娘經驗談/吳景騰
蜻蜓是荷塘的精靈,早上喜歡棲停在荷苞或荷葉上,太陽越熱越活躍。當蜻蜓棲停在花苞上,有別隻蜻蜓靠近時,會飛去將牠趕走,再飛回原來的地方,因為牠有地域性。所以,想拍蜻蜓飛停在花苞上的瞬間,架好腳架,焦距對在花苞上,耐心等候就很容易拍到。
由於蜻蜓飛行速度很快,快門速度需在1/500秒以上,才可以凍結蜻蜓姿勢,也可以用較慢速度1/50秒拍攝,使荷花清楚,蜻蜓留下飛行軌跡,也是另一種表現方式。
拍攝荷花與蜻蜓,先了解蜻蜓的習性,有利於捕捉牠的剎那蹤影。拍攝昆蟲(蜻蜓或豆娘)需要用微距鏡頭,蜻蜓才可以拍得大,可是用微距鏡頭拍攝,因距離太近,容易驚走蜻蜓。許多時候蜻蜓荷花距離荷塘邊有一段距離,準備一隻長焦距鏡頭或是80-400mm變焦鏡頭,更能靈活適應各種拍攝狀況。當用長焦距鏡頭拍攝時,蜻蜓成像較小,靠近拍又無法對焦,這時可加上近攝接環,讓主題清楚,背景更模糊。
拍攝蜻蜓盡量不要選擇蜻蜓正面或背面,宜拍蜻蜓側面或斜側面,才可以看到牠的複眼、翅膀、腳、身體。背景單純較能凸顯蜻蜓的姿態,至於光線方面,如果以逆光拍攝,蜻蜓翅膀會很突出,但必須注意有些蜻蜓前半身顏色較深,例如:霜白蜻蜓,鼎脈蜻蜓……等,會與背景疊在一起,可用小鏡子局部補光,效果頗佳。
蜻蜓進食時,會專注於食物,可嘗試慢慢靠近拍攝,動作不宜太大。蜻蜓或豆娘交尾時,雄蜻蜓在前,雌蜻蜓在後,會組成近似愛心的形狀,很有意思。台灣屬亞熱帶,氣溫高,全年都可以看到蜻蜓(冬天較少),荷花盛開時可拍蜻蜓親吻荷花的畫面,秋冬可拍蜻蜓探視殘荷溫馨的情景。
最佳賣點 : ★攝影家吳景騰以近200幅精選攝影作品,捕捉蜻蜓與荷共舞的瞬間,靜中有動,仿如天地間最輕盈的邂逅。
★特邀作家歐銀釧撰寫詩文,昆蟲專家唐欣潔撰寫蜻蜓生態解說,知性與感性兼備。
★張譽騰、封德屏、王安祈、楊宗翰、陳逢顯──專序好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