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就懂日本幕末
作者 | 洪維揚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一本就懂日本幕末:日本文史達人帶您縱覽幕末,這樣讀最好懂!幕末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坂本備受尊敬?東京何時成為日本首都?黑船又是什麼?是什麼樣的魅力讓日本電視劇一直 |
作者 | 洪維揚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一本就懂日本幕末:日本文史達人帶您縱覽幕末,這樣讀最好懂!幕末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坂本備受尊敬?東京何時成為日本首都?黑船又是什麼?是什麼樣的魅力讓日本電視劇一直 |
內容簡介 日本文史達人帶您縱覽幕末,這樣讀最好懂!幕末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坂本備受尊敬?東京何時成為日本首都?黑船又是什麼?是什麼樣的魅力讓日本電視劇一直翻拍幕末時期?西鄉隆盛、新選組、桂小太郎、篤姬,最後的幕府將軍......熟悉的歷史明星們,又在幕末時期扮演了什麼角色?★日本歷史專家洪維揚清楚解說改變日本幕末的大事件★將幕末時期依時間分為20章節,脈絡清晰易懂。★根據日本幕末人事物繪製情境圖像,一眼掌握時代特色。★每章大事件都配上「小檔案」,輕鬆掌握事件全貌。幕末時代清楚解說版!抓住影響日本近代歷史走向的20大事件!深入淺出的主題式內容,讓台灣人看日本史也能通。黑船到來、攘夷志士、新選組、薩長同盟、四境戰爭、大政奉還、無血開城、龍馬暗殺、奠都東京讓我們一起進入日本精彩的幕末時代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洪維揚六年級大叔,生於彰化縣員林市,畢業於彰化高中、東海大學歷史系、輔仁大學日本文學研究所。不求聞達於各方,過著教書讀書寫書的愜意日子。最初的寫作內容為戰國時代,近年來將焦點集中在日本從封建時代過渡到近代的幕末.維新上,著作有《日本戰國風雲錄.天下大勢》、《日本戰國風雲錄.群雄紛起》、《日本戰國風雲錄.歸於一統》、《日本戰國梟雄錄.西國篇》、《日本戰國梟雄錄.東國篇》(以上皆為遠流出版)、《一本就懂日本史》、《日本神話故事》(以上為好讀出版)、《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戊辰戰爭:還原被隱藏的真相》《御一新:近代日本的光與影》以及《南海雋傑坂本龍馬傳》(以上皆遠足文化出版),未來也會致力於站國到幕末.維新,希冀能讓台人正確認識日本從中世紀進入近代的過程。臉書粉絲專頁:洪維揚繪者簡介許承菱自由插畫工作者。從事過漫畫創作、遊戲插圖、貼圖、電腦繪畫教學工作。是個興趣廣泛的資深阿宅和吃貨,愛狗一族。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章 黑船事件被稱為黑船的由來以及令人懼怕的原因培理造訪的目的完成日本開國的使命之後的影響第二章 修好通商條約的簽訂與將軍繼嗣問題首任美國駐日公使哈里斯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草案內容未能得到敕許的『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將軍繼嗣問題紛爭之後的影響第三章 安政大獄及其餘波櫻田門外之變戊午密敕安政大獄倖免的西鄉吉之助櫻田門外之變之後的影響第四章 和宮降嫁政策的轉變第十四代將軍御台所坂下門外之變之後的影響第五章 兩次敕使東下薩摩國父島津久光上洛敕使東下土佐藩主山內豐範上洛另一次敕使東下之後的影響第六章 攘夷浪潮砍傷外國人事件攘夷浪潮的極致之後的影響第七章 將軍上洛公武一合派要員上洛將軍上洛賀茂行幸及八幡行幸之後的影響第八章 攘夷的挫敗土佐勤王黨的墜落文久三年八.一八政變長州的攘夷挫敗薩英戰爭之後的影響第九章 征討長州池田屋事件與禁門之變四國艦隊砲擊下關征討長州之後的影響第十章 以討幕為藩論推翻恭順派以桂小五郎為首的藩政團隊從公武一合到武力討幕的薩摩之後的影響第十一章 薩長同盟龍馬與慎太郎的亡命過程締結薩長盟約薩長盟約內容之後的影響第十二章 四境戰爭將軍第三次上洛四境戰爭媾和之後的影響第十三章 將軍與天皇去世十四代將軍家茂生平簡介從將軍後見職到最後的將軍孝明天皇生平簡介之後的影響第十四章 大政奉還討幕派與大政奉還派之爭慶喜接受大政奉還龍馬暗殺之後的影響第十五章 王政復古王政復古大號令小御所會議之後的影響第十六章 鳥羽.伏見之戰江戶薩摩藩邸燒毀事件鳥羽.伏見之戰逃離大坂的慶喜之後的影響第十七章 江戶無血開城東征總督府成立江戶無血開城『五條御誓文』及『五榜揭示』之後的影響第十八章 戊辰戰爭結束上野戰爭及關東地區戰事的結束奧羽越列藩同盟覆滅與奧羽地區平定蝦夷政權的建立與覆滅之後的影響第十九章 奠都東京江戶改名東京祐宮即位及改元兩次行幸東京奠都東京之後的影響第二十章 封建體制的瓦解版籍奉還廢藩置縣之後的影響幕末簡略年表參考書目
書名 / | 一本就懂日本幕末 |
---|---|
作者 / | 洪維揚 |
簡介 / | 一本就懂日本幕末:日本文史達人帶您縱覽幕末,這樣讀最好懂!幕末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坂本備受尊敬?東京何時成為日本首都?黑船又是什麼?是什麼樣的魅力讓日本電視劇一直 |
出版社 /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1787398 |
ISBN10 / | |
EAN / | 9789861787398 |
誠品26碼 / | 2682818717004 |
頁數 / | 128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6x22.5x0.9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波瀾壯闊的幕末歷史
化繁為簡,掌握因果
幕末對內是日本從封建的幕藩體制躍進到近代國家的關鍵時期,對外是受英、法、美、俄等帝國主義強權到掙脫其束縛與萬國處在平等地位的時期。儘管從黑船到來到宣布王政復古為止,不過短暫的十五、六年,期間志士豪傑前仆後繼為他們的「理想」盡心盡力,甚至獻上性命──雖然他們的理想在現在看來未必是良方。
愈是險惡的時局愈是考驗著執政者(幕府老中)的智慧,在左右為難的情形下執政者大致滿足了列強的要求,但過於軟弱的行為及唯唯諾諾的態度卻激起國內(朝廷及強大的諸藩大名)的不滿,最終被擁戴天皇的尊(王)攘(夷)派和武力討幕派聯手推翻。
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即便過了一百五十餘年,驚心動魄的過程與性格突出的人物仍為現代日本人津津樂道,傳統的說唱藝術、歌謠戲劇自不用說,每逢數年便翻拍成包含大河劇在內的連續劇、電影,以此為題材的動漫、小說更是不計其數。
數年前筆者曾寫過以幕末為主題的著作,詳盡介紹幕末的歷史,政治主張的跌宕起伏、列強在日本的角逐盤算、諸藩的排擠及合作,到以志士自許的諸藩藩士跨越藩的框架協力合作將自家的藩導向倒幕的經過。之後還將內容延伸到王政復古後討幕與佐幕的武力作戰(《戊辰戰爭》)和維新初期各種不同意見的折衝對立(《御一新》),成為「幕末.維新史」系列。這部系列內容超過百萬字,即便是經常閱讀的人也感吃力,何況是每天要接收各種繁多訊息且工作繁忙一般人,要定靜下來閱讀這部大部頭著作委實不易。
有感於此,筆者與編輯討論後化繁為簡,將三部作(《御一新》只到廢藩置縣)濃縮成二十篇、每篇約三千五百字上下的內容,略去繁瑣的背景介紹,直接點出原因以及事件的概略以便於閱讀。值得一提的是每篇的最後一節皆是「之後的影響」,即該事件對之後(多為接下來的幾個月,少數事件才是之後數年或之後十數年)政局的影響。幕末時期由於為時短促,先前的事件與稍後的事件往往環環相扣,個別觀之不易看出因果關係,特闢這一節可助讀者看出箇中因果。
某些圖書將目前台灣的處境比喻成幕末日本,雖說不上完全一致但大抵可行。若讀者透過本書對幕末有個基本上的理解,並能思考出今後台灣的方向,則筆者不勝感激!
內文 : 攘夷浪潮的極致
攘夷派不僅砍殺居住在日本境內的外國人,相同的手段也用在本國人身上,對待後者習慣上稱為「天誅」,意為執行上天旨意誅除圖謀對日本不利的賊人。最初天誅的對象限於協助幕府逮捕「安政大獄」受害者的公卿家來或一般庶民,幾次得手後,擴大到與外國人往來的對象(商人買辦或會說外國語言的人)、朝廷中支持公武一合的公卿、幕府中力主開國開港論者,甚至連研究外國學問的蘭學者也在天誅的範圍。
文久二年七月廿日夜裡出現最早的天誅,被害者是前關白九條尚忠家來島田左近。他在安政大獄期間充當幕府在京都的眼線,不少武士、庶民因為他的密報被捕遇害,只要同情安政大獄者,無不痛恨島田左近。當他的首級梟首在四條河原旁,首級旁還附上天誅緣由的「斬奸狀」,京都民眾無不拍手叫好。
原本被攘夷派視為攘夷希望的島津久光,上洛後無意推動攘夷,反而下令鎮壓盤據在寺田屋的藩內攘夷勢力,對久光失望的攘夷派遂一哄而散。
五月下旬島津久光率領當初上洛的藩兵護衛敕使離開京都、東下江戶後,散去的攘夷派又聚集京都,島田的天誅正好發生在久光離開京都後、攘夷派捲土重來並坐穩京都的期間。
由於京都充斥攘夷派,加上島田左近本身聲名狼藉,他的死訊一傳出,幾乎無人咎責下手者,等同變相鼓勵類似天誅事件的再發生。
接下來幾個月天誅事件層出不窮,先前力主和宮降嫁的公卿岩倉具視嚇得主動辭官到洛外岩倉村隱居。好不容易到了(文久二年)年底終於有所沉寂,隨著來年將軍上洛日期的迫近,再掀起一波天誅高峰。
當時岩倉雖已辭官,但朝廷中仍有主張公武一合的殘餘勢力,與岩倉並稱「四奸二嬪」的公卿千種有文,其家來賀川肇遭到天誅後,首級被丟進比將軍先行於文久三年一月上洛的將軍後見職一橋慶喜下榻的佛寺裡,警告意味相當濃厚。
進入二月,發生一起震驚京都的天誅事件,不過雖說是天誅卻沒有受害者,因為這次天誅的對象是置於洛北等持院(京都市北區等持院北町)足利尊氏.義詮.義滿三代將軍的木像。雖然對象是木像,但因附上斬奸狀故而視為天誅事件;將足利將軍木像斬首,頗有指桑罵槐之意。
新成立甫上任的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下令緝捕毀損足利三代將軍木像的「兇手」,結果逮捕了十餘人,盡是豪商、農民、脫藩浪士、醫者或神官,反而沒幾人是真正的武士。
天誅熱潮隨著隨著文久三年八一八政變,攘夷派為主張公武一合的朝廷、幕府與諸藩聯合起來,將其逐出京都後才逐漸平息下來。(詳見後篇〈攘夷的挫敗〉)
【幕末小知識.天誅的流程】
天誅的流程是在島田遺體的現場定型:將屍體的一部分(未必是首級,但首級是最能表明身分的大體)置於公開場合,在公開的屍體附近附上敘述被害者姓名、罪狀及天誅理由的「斬奸狀」。
之後的影響
攘夷盛行期間(約安政末期到文久年間,一八五九年至一八六三年),由於仇視打開日本國門的列強,無力擊敗列強的攘夷派只能以砍殺居住在日本境內的外國人來發洩內心的不滿。
攘夷派視外國人如讎寇,見人就殺,每次殺死或砍傷外國人都招致列強的抗議,最後大多算在幕府頭上,由幕府賠款了事(也有由列強直接找上肇事的薩摩、長州開啟戰端)。
文久三年八一八政變雖然暫時遏止攘夷派的過激行為,並將其逐出京都,但殺死或砍傷外國人的行為並未就此根絕,慶應四年一、二月間接連發生的「神戶事件」、「堺事件」、「巴夏禮襲擊未遂事件」雖無斬奸狀,但與攘夷派的天誅並無二致。
王政復古後,成立以薩、長、土、肥等倒幕派勢力為核心的太政官,攘夷行為不僅依舊存在,還因為太政官推動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等西化措施而加劇,明治廿四年(一八九一)大津事件、明治廿八年李鴻章狙擊事件可視為幕末攘夷的延續,使日本與周遭國家的局勢一度緊繃。
天誅雖在八一八政變後與攘夷派一同從京都消失,但之後幾年仍有佐久間象山暗殺事件,進入明治時代也還有橫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暗殺事件(廣澤真臣暗殺事件動機不明,暫且排除在天誅性質之外)。而附上斬奸狀的暗殺行為在改朝換代後持續上演(如明治十一年大久保利通暗殺事件),直至昭和初期的昭和維新,對近代日本政治史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在文久二、三年之交,天誅事件此起彼落,為了來年將軍上洛的人身安全起見,幕府於江戶徵募浪士,篩選後派他們先行前往京都作為將軍上洛期間的護衛。到了京都後,形同浪士領袖的人卻說出他們真正的目的並非護衛將軍,而是要攘夷,約二百名浪士除了二十餘名留在京都外,其餘原封不動被帶回江戶。
留在京都的二十餘名浪士受京都守護職指揮、支配,賜名浪士組,經過一番權力鬥爭後由試衛館一派的近藤勇、土方歲三、山南敬助、沖田總司等人取得浪士組實權,由於他們以壬生寺(京都市中京區梛宮町)附近的八木邸為屯所,故又稱為「壬生浪士」,此即日後有名的新選組前身。
從成立的那一刻起,浪士組(包括壬生浪士、新選組)便註定會與攘夷派結下樑子,兩者的恩怨成為後人創作上源源不絕的題材。
最佳賣點 : 日本歷史專家清楚解說改變日本幕末的大事件,讓台灣人看日本史也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