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合1動力機械大師積木套組
| 作者 | 吳明峻 |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250合1動力機械大師積木套組: 根據研究發現,玩遊戲是孩子們主要學習和發展的方式之一,孩子們也都樂意在這樣的遊樂中得到學習與幫助。於是乎世界各地都相繼吹起了STEA |
| 作者 | 吳明峻 |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250合1動力機械大師積木套組: 根據研究發現,玩遊戲是孩子們主要學習和發展的方式之一,孩子們也都樂意在這樣的遊樂中得到學習與幫助。於是乎世界各地都相繼吹起了STEA |
內容簡介 根據研究發現,玩遊戲是孩子們主要學習和發展的方式之一,孩子們也都樂意在這樣的遊樂中得到學習與幫助。於是乎世界各地都相繼吹起了STEAM教育風潮。STEAM所指的就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以及數學(Mathematics),它的教育精神就是: 跨領域:利用學科的遊戲內容,讓孩子可以靈活合併運用其中兩種以上的知識。 實作精神:藉由遊戲讓孩子實際操作體驗,並在其中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獨立思考&團隊合作精神。 生活應用:透過遊戲中的情境,模擬現實可能遇到的狀況,並實際在生活中應用。 五感學習:用視、聽、嗅、觸、味覺五感來體驗,加深在腦中印象。 然而在孩子的眾多玩具類別中,積木教具似乎是最能展現出STEAM的教育精神了。積木可以訓練孩子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協調力等等,更融合了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簡單機械」與「物理知識」,以及積木本身具有的「多變化」特性,使孩子們能依照自己的想法,隨意的構建各種造型,讓孩子們從遊樂中獲得多項技能的啟發。因此在教育部公布的12年國教課程發展中,也將積木的教育內容囊括其中。《250 合 1動力機械大師積木套組》就是一套以積木搭建為主題的趣味科學學習教具,內容包含了408片積木,以及積木馬達和積木電池組,同時還包含了3D立體步驟圖以及科學原理解說,讓孩子們從STEAM的實驗中,感受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以及物理世界的樂趣,讓孩子樂於開啟學習的大門。
產品目錄 積木中的科學基礎1.力學基礎-槓桿原理 2.輪軸-槓桿的變型運用 3.滑輪-槓桿的變型運用 4.動力傳送 仿生機械動物,難度值 3顆星 1.機械毛毛蟲 2.翻滾的小熊3.撒嬌的機械狗4.日本招財貓5.電動螞蟻6.可愛的大象 行走機器人,難度值 3顆星1.四足行走機器人2.雙向蠕行車3.四足機器人4.步行機器人5.機械步行車6.爬梯機器人 各種車輛與飛機,難度值 3顆星1.來回碰撞車2.轉向賽車3.電動傳輸車4.卡車5.推土機6.可變速賽車 各種機器與設備,難度值 3顆星1.進階塔式吊車2.機械手臂3.縫紉機4.手持線鋸5.繪圖機6.機關閘
| 書名 / | 250合1動力機械大師積木套組 |
|---|---|
| 作者 / | 吳明峻 |
| 簡介 / | 250合1動力機械大師積木套組: 根據研究發現,玩遊戲是孩子們主要學習和發展的方式之一,孩子們也都樂意在這樣的遊樂中得到學習與幫助。於是乎世界各地都相繼吹起了STEA |
| 出版社 /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 ISBN13 / | 9786269566020 |
| ISBN10 / | |
| EAN / | 9786269566020 |
| 誠品26碼 / | 2682393680007 |
| 頁數 / | 96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21*27 |
| 級別 / | N:無 |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1.力學基礎-槓桿原理
甚麼是槓桿?就是指一根可以繞著「支撐」點去轉動的硬棒,就叫做「槓桿」。比如我們常見的蹺蹺板,中間三角形就是支撐點,長條的紅色硬木板可以沿著支撐點旋轉擺動,就稱為「槓桿」。兩個孩子做在蹺蹺板的兩邊,利用身體的重量,做上下擺動的遊戲,這就是我們最簡單的「槓桿原理」的運用。
槓桿原理是阿基米德花了許多時間去研究所發現的,它是力學之中最基本的原理。從蹺蹺板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它的必備條件是:
(1)桿槓:凡可繞著一固定點而轉動的硬棒,均可視為「槓桿」。
(2)支點:可以撐住硬棒,而且固定不動的定點,即為「支點」。
(3)施力點:就是我們用力(施力)的那個地方。
(4)施力臂:我們用力的施力點到撐住硬棒的支點,這中間的距離。
(5)抗力點:通常是物品擺放的那個點,可以說是反抗我們用力的位置。
(6)抗力臂:物品擺放的那個點(抗力點),到撐住硬棒的支點,這中間的距離。
2.輪軸-槓桿的變型運用
輪軸是由兩個不同大小的圓輪,固定在同一軸心上,這種機械稱為輪軸。大圈的圓叫「輪」,小圈的圓叫「軸」。
事實上,輪軸是槓桿的變型運用,如果我們把圓的中心點(軸心)當做支撐點,在大圓輪的邊緣施力轉動圓輪,那麼大圓輪到圓心(軸心)這中間的距離(大圓的半徑,稱為R),就成了施力臂;而小圓輪到圓心(軸心)這中間的距離(小圓的半徑,稱為r),就成了抗力臂;此時輪軸的圓心就是槓桿的支撐點。所以,輪軸基本構造及架構應該為:
(1)兩個半徑不同的軸心圓,大圓叫「輪」,小圓叫「軸」。
(2)因為同心圓關係,所以「輪」轉一圈,「軸」也轉一圈。
(3)「輪」半徑R>「軸」半徑r。
3.滑輪-槓桿的變型運用
滑輪是圓輪的邊緣有凹槽,能繞中心軸自由旋轉的心輪,稱為「滑輪」,是一種很常見的簡單機械。不同的滑輪更會帶來不同的效能,通常可分為定滑輪與動滑輪兩種。
定滑輪:滑輪位置是固定住不會動的,吊繩的一端繫著重物,另一端繞過滑輪的上方。將吊繩向下拉時,重物就會向上升,稱為「定滑輪」。
動滑輪:滑輪繫著重物,吊繩一端固定,另一端繞過滑輪的下方。將吊繩向上拉時,滑輪會連同重物一起向上升,稱為「動滑輪」。
4.動力傳送
「動力傳送」就是說將某一種力量,傳到另一個地方,例如風力、水力、人力、電力、火力……等等。動力傳送最大的用途,就是將所有力量,經過動能轉換成機械能,幫助我們達到省力、省時,改變運動方向,使操作簡便的機械。其中,最為簡單、也最為我們常見的,就是齒輪及皮帶的運用了。
齒輪,它們就是在圓圈的輪子邊緣上長著奇形怪狀的「牙齒」,我們就稱它為「齒輪」。齒輪傳動具有以下三種用途:(1)可以傳送動力(2)改變轉動的方向(3)改變轉動的速度。但在應用上,單獨一個齒輪幾乎沒有任何用途,所以通常可以看到兩個以上的齒輪組,或是齒輪搭配其他的裝置一起使用,以達到傳送動力的目的;大致可分為:正齒輪、斜齒輪、齒條以及蝸桿。
仿生機械動物,難度值 3顆星
科學學習重點:
正齒輪:可將轉動的力量,以平行反方向傳送給另一個齒輪。
斜齒輪:可將轉動的力量,以垂直方向傳送給另一個齒輪。
蝸桿:將齒輪轉動的力量,做很好的減速運動(蝸桿轉一圈時,咬合的蝸輪才轉動一齒)。
皮帶傳送:可將轉動的力量,傳送到較遠的一端。
偏心輪軸:就是指這個輪與軸的中心點位置不在旋轉點上,當圓形沒有繞著自己的中心旋轉是,就成了偏心輪軸;主要是用來產生上下擺動的效果。
1.機械毛毛蟲
有趣的簡單科學
機械毛毛蟲是利用馬達驅動「蝸桿」積木,使它能很好的減速(蝸桿轉一圈時,下方咬合的灰色齒輪才轉動一齒)。跟著再利用「偏心輪軸」的安裝,來帶動毛毛蟲的四肢,驅使四個輪子能向前滾動喔。但為了讓輪子只能產生向前滾動的力量,因此我們就必須於前後輪上加裝卡榫,用來阻止輪子向後滾動喔。
2.翻滾的小熊
有趣的簡單科學
翻滾的小熊運用了兩個「蝸桿」積木,分別來降低小熊前後腿的動作速度。但在腿部的控制,並沒有使用安裝毛毛蟲時的偏心輪軸,而是直接利用齒輪的轉動來控制,這將會有什麼不同呢?小朋友請你試試喔!
最佳賣點 : 根據研究發現,玩遊戲是孩子們主要學習和發展的方式之一,孩子們也都樂意在這樣的遊樂中得到學習與幫助。於是乎世界各地都相繼吹起了STEAM教育風潮(意旨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以及數學Mathema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