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 for Ophthalmic Dispensing (4Ed.)
作者 | Clifford W. Brooks |
---|---|
出版社 | 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配鏡學總論: 眼鏡光學篇 下 (第4版):想要成為配鏡達人?《配鏡學總論》第4版就是你的最佳幫手!無論你是求知若渴的學生,還是已經具有配鏡經驗的專業老手,這本書都能滿足 |
作者 | Clifford W. Brooks |
---|---|
出版社 | 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配鏡學總論: 眼鏡光學篇 下 (第4版):想要成為配鏡達人?《配鏡學總論》第4版就是你的最佳幫手!無論你是求知若渴的學生,還是已經具有配鏡經驗的專業老手,這本書都能滿足 |
內容簡介 想要成為配鏡達人?《配鏡學總論》第4版就是你的最佳幫手!無論你是求知若渴的學生,還是已經具有配鏡經驗的專業老手,這本書都能滿足你的需求。不管是基本術語、眼鏡光學原理、鏡架材質與款式選擇,或是客戶眼鏡的配戴、調整和維修,《配鏡學總論》第4版幫你把配鏡學的所有細節都寫進來!《配鏡學總論》第4版一步驟一步驟,教會你如何正確配戴和調整眼鏡,還深入探討了鏡片選擇的細微差別。除了內文,各章節共含有數百題新修訂的學習成效測驗,讓你除了在學習配鏡的過程中輕鬆掌握知識點,還能自我驗收到底學懂了多少。無論是教學還是臨床應用,這本書都是視光專業人士的最佳上手資源。讓你一書在手,徹底掌握配鏡學大小事!下冊:眼鏡光學篇內容亮點:基礎數學與光學原理回顧:涵蓋代數、幾何和三角學等基礎數學知識,為後續光學理論打下基礎。鏡片光學特性解析:詳細介紹光的理論、折射、稜鏡和透鏡的工作原理,幫助了解鏡片的光學性能。鏡片曲率與厚度測量:討論單光、多焦點鏡片的曲率和厚度測量方法,掌握實用的測量技巧。光學稜鏡應用:介紹稜鏡的度數計算、基底方向及其在眼鏡中的應用,並實際應用計算方法。鏡片設計與材料:涵蓋鏡片的像差、基弧選擇、非球面設計及材料特性,幫助選擇合適的鏡片。
作者介紹 CLIFFORD W. BROOKS, ODProfessor Emeritus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OptometryBloomington, Indiana審訂路建華中臺科技大學視光系助理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譯者曾琳之台灣愛思唯爾特約譯者
產品目錄 眼鏡光學篇11 基礎數學原理回顧,2公制系統,2複習代數,2變換 ,2括號的使用 ,3正數與負數 ,3使用倒數 ,4根號與平方 ,4複習幾何學,5笛卡兒座標系統 ,5三角形 ,5相似三角形 ,6複習三角學,6向量分析 ,8學習成效測驗,912 眼鏡鏡片的特性,12光的理論,12光波的定義 ,12反射,12光的速度和折射率,13折射率與波長相關 ,15折射,15Snell 定律 ,15稜鏡,16光線直接穿過平行表面時 ,16曲面鏡片如何折射光線,17多束光線的折射 ,17聚焦光線 ,18焦點和焦距,18量化透鏡,19符號規則 ,19表面曲率 ,19凸面與凹面 ,19鏡片的屈光度單位 ,19正透鏡與實像 ,20負透鏡與虛像 ,21表面屈光度與造鏡者公式 ,21透鏡對非平行光的作用,22聚散度的概念 ,22球面、柱面和球柱面,25球面 ,25散光的問題 ,25柱面透鏡 ,26球柱面透鏡組合 ,28負柱面透鏡 ,29鏡片的形式,29球面透鏡可能的形式 ,30柱面透鏡可能的形式 ,32球柱面透鏡可能的形式 ,33交叉柱面形式 ,36等價球面度數 ,37參考文獻,37學習成效測驗,3713 鏡片的曲率與厚度,40眼鏡鏡片的類別,40單光鏡片 ,40子片型多焦點鏡片 ,40漸進多焦點鏡片 ,40基弧,40單光鏡片的弧 ,40子片型多焦鏡片的基弧 ,43漸進鏡片的基弧 ,43鏡片曲率的測量,43鏡片鐘 ,44矢狀深度公式 ,44利用鏡片鐘求得鏡片的標稱度數 ,46在多焦點鏡片上使用鏡片鐘 ,46為何測得的基弧總是不如預期 ,46何時要指定基弧 ,50何時不要指定基弧 ,50增加柱面鏡片,50同軸或軸與軸相差 90 度的柱面透鏡相加 ,50Jackson 交叉圓柱鏡 ,51斜向交叉圓柱鏡 ,53透鏡厚度,57矢狀深度 ,57彎月形透鏡的厚度 ,59概念上了解鏡片的厚度 ,60求解無移心透鏡的鏡片直徑 ,65估算邊緣厚度 ,65在斜向軸線上的曲率,66利用正弦 - 平方 ! 求圓柱面透鏡在斜向軸上的「屈光度」 ,67學習成效測驗,6814 鏡片度數增加的光學考量,72透鏡的屈光度與位置的關係,72不同位置的透鏡屈光度問題 ,72有效與補償屈光度 ,72屈光度與頂點距離變化的關係 ,73球柱面鏡片的補償屈光度 ,75補償度數公式 ,75鏡片厚度增加時,75高折射率材質中的聚散度會如何變化 ,75光穿過鏡片傳播的聚散度變化 ,77使用縮減厚度找出厚透鏡的屈光度 ,77前頂點屈光度與後頂點屈光度,78計算前、後頂點屈光度 ,78哪些度數會變大? 80學習成效測驗,8115 光學稜鏡:度數與基底方向,83眼鏡用稜鏡,83稜鏡頂角與光偏移的關係 ,83簡化薄稜鏡 ,84稜鏡度 ( ! ),85求解任意距離的稜鏡位移 ,87稜鏡釐弧度 (") ,88影像位移 ,88如何指定稜鏡基底的方向 ,89一對鏡片的稜鏡基底方向 ,93合成稜鏡與分解稜鏡,93合成 ,93分解 ,94兩個斜向交叉的稜鏡的合成 ,95旋轉稜鏡,97對於近距物體之稜鏡的有效度數如何改變,98有效稜鏡度在臨床實務的重要注意事項 ,102學習成效測驗,10216 光學稜鏡:移心與厚度,105球面透鏡的移心,105居中透鏡 ,105移心透鏡 ,105使用普氏法則計算稜鏡量 ,105移心透鏡的稜鏡基底方向 ,106球面透鏡的水平和垂直移心 ,108柱面透鏡移心,109柱面透鏡沿著主軸方向移心 ,109柱面透鏡的斜向移心 ,110斜向柱面透鏡的水平和垂直移心 ,111球柱面透鏡的移心,114軸為 090 或 180 的球柱面鏡片 ,114具有斜軸的球柱面透鏡 ,115磨削稜鏡與移心稜鏡效應的比較 ,115稜鏡厚度,115稜鏡基底與頂點的厚度差 ,115稜鏡處方如何影響鏡片厚度 ,117學習成效測驗,11817 菲涅耳稜鏡與透鏡,122何謂菲涅耳稜鏡? 122菲涅耳稜鏡的優勢為何? 122菲涅耳稜鏡的劣勢為何? 122何時使用菲涅耳稜鏡? 122高稜鏡度 ,122可重複使用 ,122局部應用 ,122視野缺損 ,122盲眼的裝飾 ,125減緩眼球震顫 ,125何謂菲涅耳透鏡? 125何時使用菲涅耳透鏡? 126如何將菲涅耳透鏡或稜鏡應用於眼鏡? 126如何清理菲涅耳透鏡或稜鏡? 127參考文獻,127學習成效測驗,12718 鏡片設計,128鏡片發展的簡史,128鏡片的像差,128色像差 ,128單色像差 ,133五種 Seidel 像差 ,134眼鏡鏡片設計 ,139適當的基弧,139製造商的建議值 ,140一般指南 ,140基弧的公式 ,140同時考量左、右眼鏡片 ,141影響基弧選擇的其他因素 ,141非球面鏡片,141何謂非球面鏡片? 141使用非球面設計的目的 ,142非複曲面鏡片,143球面、非球面和非複曲面透鏡的結構比較 ,144球面透鏡 ,144非球面透鏡 ,144非複曲面鏡片 ,145使用非球面和非複曲面鏡片,145為何配鏡規則對非球面鏡片非常重要 ,145何時推薦使用非球面透鏡 ,146何時該推薦非複曲面鏡片 ,146高正屈光度鏡片的設計,146一般球面鏡片 ,147高折射率的非球面鏡片 / 非複曲面鏡片 ,147縮徑鏡片 ,147高度數多次降度正鏡片 ,147高負屈光度鏡片的設計,147負縮徑鏡片設計 ,148近視控制,149近視的發展理論 ,149近視控制的眼鏡鏡片設計 ,149外圍對比度降低點形設計的鏡片 ,150驗配近視控制眼鏡鏡片 ,150眼鏡鏡片的替代方案 ,151配戴者可調式鏡片,151液體填充鏡片 ,152Alvarez 鏡片 ,152電活性鏡片 ,152參考文獻,152學習成效測驗,15319 子片型多焦點鏡片,155多焦點鏡片,155近用加入度的概念 ,155三光鏡片的中用區 ,155何時需使用三光鏡片 ,156術語 ,157多焦點鏡片是如何構成的 ,157雙光鏡片的類型,158圓形子片 ,158平頂子片 ,158弧頂子片 ,158富蘭克林式 (E 型 ) 子片 ,158三光鏡片的種類,159平頂三光鏡片 ,159富蘭克林式 (E 型 ) 三光鏡片 ,160職業用多焦點鏡片,160雙子片鏡片 ,160使用傳統的子片型多焦點鏡片來解決特殊的觀看需求 ,161根據閱讀眼鏡訂購正確的鏡片度數,161僅針對中間區和近用區訂購正確的鏡片度數 ,161跳像,163透過眼鏡鏡片進行調節,164遠視患者和近視患者誰會先需要配戴雙光鏡片或漸進鏡片? 164隱形眼鏡對眼調節量需求的影響 ,166加入度增加的影響 ,166確認新工作距離所需的職業用加入度 ,166為何有些非老花眼者需要不同的近用柱面矯正度數 ,166僅在近處產生水平稜鏡效應,167大型平頂子片:子片移心以產生近用的水平稜鏡效應 ,167求出近用稜鏡所需的子片移心量與尺寸的步驟 ,167關於最小子片尺寸的注意事項 ,169近用稜鏡的附加評論 ,169訂購近用水平稜鏡 ,169使用分割鏡片產生近用稜鏡 ,169適用於任何近用水平稜鏡 ,170參考文獻,170學習成效測驗,17020 漸進多焦點鏡片,173第一部分 漸進多焦點鏡片的測量與裝配,173漸進多焦點鏡片的構造,173選擇鏡框,173選擇適當的漸進多焦點鏡片類型,173漸進多焦點鏡片的測量和訂購,173漸進多焦點鏡片的標準配鏡測量方式 ,174僅替換一側鏡片 ( 相對配鏡高度 ) ,174兒童的配鏡十字高度 ,176漸進多焦點鏡片配鏡測量的替代方式 ,178使用紅點程序主觀地確認配鏡十字的位置 ,178漸進多焦點鏡片的確認,178主要參考點或區域 ,178確認遠用度數、稜鏡量、加入度 ,179確認配鏡十字高度和單眼瞳距 ,180定位漸進多焦點鏡片的對齊參考標記 ,180使用黑色背景 ,181使用螢光燈泡 ,182使用儀器尋找半可視標記 ,182識別未知的漸進多焦點鏡片 ,182使用對齊參考標記重新標示鏡片 ,182漸進多焦點鏡片的裝配,182配戴者的配鏡確認 ,182消除可移除標記 ,183配鏡時給予配戴者的指示 ,183漸進多焦點鏡片問題的排除,183第二部分 通用型漸進多焦點鏡片,184通用型漸進多焦點鏡片的光學特性,184不必要的柱面 ,184沙盒類比 ,186漸進多焦點鏡片的相關設計因素 ,186使用等高線圖評估漸進多焦點鏡片 ,186漸進多焦點鏡片設計如何變化,186球面與非球面的遠用區 ,186硬式與軟式設計 ,187硬式設計 ,187軟式設計 ,188單一設計進展至多重設計 ,189漸進多焦點鏡片的左、右眼應有各自的規格 ,190配合新型鏡片設計之新的製造方式,190使用非球面/非複曲面鏡片磨面方法的設計,190配戴位置或配戴中的鏡片設計,191測量配戴定位的鏡片 ,191非複曲面漸進多焦點鏡片,192專為雙眼使用設計的鏡片對,192第三部分 特殊漸進多焦點鏡片,192短帶型漸進多焦點鏡片,193輔助屈光度鏡片,193以光學的角度 , 鏡片的外觀是什麼樣子? 193如何進行鏡片的驗配測量? 193有哪幾類增強屈光度的方法可用? 194遞減屈光度鏡片,194度數範圍 ,194遞減屈光度鏡片的差異 ,195垂直軸線的度數變化 ,196使用第一原理讓遞減屈光度鏡片與配戴者的需求相符 ,196簡化選項 ,197遞減屈光度鏡片的裝配 ,197第四部分 稜鏡和漸進多焦點鏡片,198薄化稜鏡設計,198薄化稜鏡導致 PRP 產生稜鏡 ,198處方稜鏡對裝配漸進多焦點鏡片的影響,198垂直處方稜鏡改變配鏡十字 ( 及雙光鏡片 ) 的高度 ,199水平處方稜鏡改變瞳距測量值 ,199何時可修改水平稜鏡量? 199總結,201參考文獻,202學習成效測驗,20221 不等視,205簡介,205不等像,205不等像的類型 ,205眼鏡放大率:鏡片如何改變成像尺寸 ,206理論上 , 被認為是預防不等像的最佳矯正為何? 207檢測臨床上重要的不等像 ,208以眼鏡鏡片矯正不等像,208以「首渡法」預防可能的問題 ,208進行「定向矯正」的放大率調整 ,209估計放大率百分比的差異 ,209測量放大率百分比的差異 ,210矯正不等像有什麼好處? 211一副鏡片的稜鏡效應,211不等視 ,211垂直不平衡,212誰該負責矯正垂直不平衡? 212何時需要矯正垂直不平衡? 212矯正垂直不平衡,213隱形眼鏡 ,213兩副眼鏡 ,214降低主要參考點高度 ,214升高子片高度 ,214菲涅耳按壓式稜鏡 ,214鏡片削平 ( 雙心磨平 ) ,214不同類的子片 ,215確定垂直不平衡的正確補償量,216確定閱讀高度 ,216確定所需矯正稜鏡量的方法,216開立處方者如何確定所需的不平衡矯正量 ,216如何使用鏡片驗度儀確定不平衡量 ,217光學鏡片工廠在決定不平衡的量中的角色 ,217透過計算矯正全部的不平衡,217使用普氏法則計算球面透鏡的垂直不平衡 ,217使用普氏法則計算球柱面透鏡的垂直不平衡 ,218使用餘弦平方法求斜向柱面鏡的垂直不平衡 ,219以漸進近用加入度鏡片進行削平的驗配、測量與計算,220減少所需的矯正稜鏡量 ,220計算漸進多焦點鏡片的垂直不平衡 ,220削平線的位置應該放在哪裡? 221Remole 氏法 ,223設計可改變盲眼外觀的鏡片,224改變眼睛的外觀尺寸 ,224使用鏡片掩飾疤痕或畸形 ,225改變眼睛的外觀位置 ,225參考文獻,227學習成效測驗,22822 吸收鏡片,231分類,231預染玻璃鏡片的均勻穿透率問題 ,231可見光與不可見光對眼睛的影響,231紫外線輻射的影響 ,231短波長可見光 ( 藍光 ) 的影響 ,234紅外線輻射的影響 ,235所需的吸收量,235多少的染色程度才夠? 235染色太深的危害 ,236色彩特性,236透明皇冠玻璃與 CR - 39 塑膠鏡片 ,236粉紅染色鏡片 ,236黃色染色鏡片 ,237棕色染色鏡片 ,238綠色染色鏡片 ,238灰色染色鏡片 ,239太陽眼鏡,239染色的塑膠鏡片,241漸層染色鏡片 ,242換色與配色 ,242聚碳酸酯鏡片與高折射率鏡片的染色 ,242鏡片鍍膜,242耐刮傷鍍膜 (SRCs),242抗反射鍍膜 ,243抗反射鍍膜鏡片的保養 ,248防霧鍍膜 ,248彩色鍍膜 ,249鏡面鍍膜 ,249邊緣鍍膜 ,249光致變色鏡片,249玻璃光致變色鏡片 ,249塑膠光致變色鏡片 ,250影響鏡片變色表現的因素 ,250光致變色鏡片的種類 ,250光致變色鏡片的顏色 ,251偏光鏡片,251偏光鏡片的原理 ,251偏光鏡片的使用時機 ,252示範偏光鏡片的兩種方法 ,255眩光控制鏡片,255不適性眩光 ,255失能性眩光 ,255阻隔短波光並控制眩光的鏡片 ,256眩光控制型鏡片的缺點 ,256特殊吸收鏡片,256特殊吸收鏡片會採用特定的選擇性吸收方式 ,256色覺缺陷的種類 ,258色覺缺陷的色彩濾光片 ,259色覺缺陷用的陷波濾光片 ,260有陷波濾光片的運動和太陽眼鏡鏡片 ,260弱視用快門眼鏡 ,261玻璃吹製工人的眼鏡 ,261X 光輻射護目鏡 ,261吸收鏡片的計算,261折射率如何影響鏡片的穿透率 ( 菲涅耳方程式 ) ,261為何染色玻璃鏡片的顏色會隨正屈光度增加而變深 ( 朗伯特吸收定律 ) ,262最終穿透率 ,263不透明度 ,264光學密度 ,264參考文獻,266學習成效測驗,26623 鏡片材料、安全眼鏡與運動眼鏡,269鏡片材料,269皇冠玻璃 ,269高折射率玻璃 ,269塑膠鏡片 ,269鏡片鍍膜對耐衝擊的效果 ,271表面刮痕對耐衝擊性的影響 ,271一般眼鏡分類,271日常用眼鏡的要求,271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271日常用眼鏡鏡片是否需有最小厚度? 272耐衝擊測試的要求條件 ,272落球測試 ,272個別測試與批次測試 ,272定義「製造商」 ,273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 ,273安全眼鏡,274美國國家標準協會建立和美國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局制訂安全眼鏡標準 ,274安全眼鏡的衝擊要求條件 ,274非耐衝擊處方安全眼鏡要求 ,274耐衝擊等級處方安全眼鏡的要求 ,275安全鏡架 ,276標示安全鏡架 ,276玻璃鏡片的硬化處理 ,277運動時的眼部保護,278美國試驗與材料學會 ,278各種運動訂製眼鏡的需求 ,278提供最佳選擇與預防責任,283配鏡人員協助選擇最適產品的義務 ,283參考文獻,284學習成效測驗,28524 鏡片磨邊,287無稜鏡單光鏡片的印點標記,287球面鏡片的度數確認及印點標記 ,287球柱面鏡片的度數確認及印點標記 ,287有稜鏡單光鏡片的印點標記,287鏡片的光學中心 ,287當光學中心不在視線範圍內 ,287當處方同時含有水平和垂直稜鏡分量 ,288平頂多焦點鏡片的印點標記,289漸進多焦點鏡片的印點標記,289確認預先記號的漸進多焦點鏡片 ,289當漸進多焦點鏡片未預先印點標記時 ,291模板,291模板測量與術語 ,291模板製作 ,291如何將模板置入磨邊機 ,292將鏡框掃描儀用於無模板系統的磨邊機,292鏡框掃描儀可應用在多種位置 ,292掃描儀可將資料傳送至表面處理實驗室 ,292鏡片的中心定位,292單光鏡片的中心定位 ,292中心距 ,292每個鏡片的移心 ,293如何計算垂直移心量 ,293單光鏡片中心定位的步驟 ,293漸進多焦點鏡片的中心定位 ,294鏡片磨邊,296有模板的磨邊機 ,296學習成效測驗,297附錄C:矯正遠距和近距觀看的垂直不平衡,299學習成效測驗解答,301Brooks_
書名 / | 配鏡學總論: 眼鏡光學篇 下 (第4版) |
---|---|
作者 / | Clifford W. Brooks |
簡介 / | 配鏡學總論: 眼鏡光學篇 下 (第4版):想要成為配鏡達人?《配鏡學總論》第4版就是你的最佳幫手!無論你是求知若渴的學生,還是已經具有配鏡經驗的專業老手,這本書都能滿足 |
出版社 / | 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09363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093634 |
誠品26碼 / | 2682955770009 |
頁數 / | 32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 x 28.5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作者序
撰寫《配鏡學總論》的最初目的,並不是要寫出一本全面性的教科書。反之,我們的願景是撰寫一本學生手冊,來幫助教導學生如何配處方眼鏡。隨著這本「手冊」逐漸成形,專業出版社知道了我們的計畫後也表達了興趣,並索取了幾個樣本章節。這讓我們意識到,這本出版物在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的教學範圍之外,仍能發揮影響力。
初稿完成時,我們將副本發出去進行審閱,也因此收到了希望增加鏡片光學內容的要求,這也是第二單元的由來。也許是因為大量的照片和插圖,本書的第1 版認為在教育課程和視光實務上都很有幫助。
如何配眼鏡以及對眼鏡鏡片性能的了解,對於在驗光所工作的員工或眼部照護從業人員,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了解讀者的不同背景後,我們嘗試以一種踏入該領域的新人也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寫作,同時也注意放入的內容必須讓有多年配鏡經驗的老手也覺得受用。
第2 版以原版為基礎進行了內容的更新,添加了有關鏡片材料和鏡片設計的部分。第2 版放入了大量的照片,全都以黑白照片呈現。
而第3 版則決定重新開始使用彩色照片。本書使用了數百張照片,且每張照片都是從視光從業人員的視角所拍攝的。本書第二單元有關眼鏡鏡片的內容也有很大的變化。
第4 版納入了許多最新的材料,反映了眼部保健產業不斷變化的發展。我們在更新每一章內容的同時,也考量了新照片或插圖的需求,並提升文字的可讀性以幫助讀者更容易讀懂。每一章節末的學習成效測驗不僅提供了正確答案,現在還包括背後的理論基礎。
與前幾版一樣,兩類專業人士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類是視光從業人員,他們必須在培訓新進人員的同時也掌握最新的資訊。第二類是由視光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這兩類人都需要圖文並茂、全面性的教科書。
如同以往,我們希望最新版的《配鏡學總論》對你來說是資訊豐富、易於使用,且對你個人有所幫助。
致謝
針對籌備第1 版時所獲得的幫助,我們要特別感謝Jacque Kubley 的原創攝影和插圖;Sandra Corns Pickel 和Sue Howard 擔任手部模特兒;Dr. Linda Dejmek、Kyu -Sun Rhee、Dennis Conway 和Steve Weiss 的美術和插圖。
而針對第2 版,我們要再次感謝Jacque Kubley 在攝影和製圖方面持續給予協助。
感謝印第安納大學光學實驗室的前經理Glenn Herringshaw,他在第2 版和第3版皆提出了許多對本書有幫助的構想和建議。我們要特別向Hilco Vision 的RobertWoyton 表達感激,他校閱了有關維修的章節,並提供了許多很棒的照片。
感謝Ric Cradick 為第3 版拍攝了大量的彩色照片。他的專業表現無可比擬。針對第4 版,感謝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 Dr. Palmer Cook 就眼鏡光學進行了許多生動且內容豐富的對話,並校閱了與這些對話相關的文字段落。關於釐清鏡片標準、基弧和稜鏡問題,衷心感謝Carl Zeiss Vision 公司和麻薩諸塞州紹斯布里奇市的光學遺產博物館(Optical Heritage Museum) 的Dick Whitney。
特別感謝伊利諾州視光學院的Dr. Geoffrey Goodfellow 擔任技術編輯。Dr. Goodfellow 從他的學生角度,以及他自己長期教授該學科的角度,費心改進內容並確保每一章內容的準確性。他在決定該刪掉與該加上哪些部分時所提供的幫助,是無價的。
最後,特別感謝許多產業內的朋友為本書的改進提出的建議和構想。如果沒有您的建議和資訊,這項任務就不可能完成。
繁體中文版審訂者序
「眼鏡裝配」是屈光矯正非常關鍵的一環。良好的配鏡除了有賴正確的驗光處方之外,適切的鏡框調整與定位,以及厚實的光學與鏡片材料知識,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配鏡學總論(下冊):眼鏡光學篇》是一本專為「眼鏡裝配」考量所撰寫的光學實務書籍。本書為了使視光人員能迅速掌握眼鏡裝配所需的光學知識,多以「圖像」方式進行解說。書中搭配系統化編排的例題,由淺入深地闡釋光學在眼鏡裝配時之應用要點。關於配鏡處理常見的問題與臨床經驗法則,則彙整成表框的形式呈現,以利驗配人員臨機查詢參照,具體強化了配鏡人員對眼鏡光學理論與實務的理解。
新版除了修正前版( 第三版) 內容的缺失與謬誤之外,各章節仍延用前一版的排序。惟,伴隨著鏡片設計軟體、製造技術與材料科學的進展,近十年市場上遽然出現許多多功能屈光矯正鏡片。本書第18 章 〈鏡片設計〉新增了當前眼科常用的功能型鏡片( 如:Hoya 的MiYOSMART 鏡片、Essilor 的Stellest 鏡片、light di! usion 鏡片等近視控制片),及時下熱議的Alvarez 鏡片、電活性鏡片等新型屈光矯正鏡片的單元,並簡述了其光學原理,很值得臨床驗光配鏡人員之參考。 第20 章 〈漸進多焦鏡片〉也將近用型變焦鏡片(near variable focus lens ) 與遞減鏡片(degressive lens) 等特殊鏡片之光學特性納入探討。
其中,涉及鏡框尺寸與定位相關的議題,建議初學者可參照《配鏡學總論( 上冊):配鏡實務篇》第5章〈參考點定位、多焦點子片高度及鏡坯尺寸之設定〉,以增進實務認知。
此外,本書 第21 〈不等視〉刪除了前一版過時的配鏡法則,改以顯而易懂的圖示及對照表框說明配鏡融像考量法則,並詳述了配鏡常用的「鏡片削平(slab o! )」或「雙心削平(bicentric grind) 法,在矯正垂直不平衡矯正應用要領。
本書得以順利付梓,除了感謝譯者曾琳之小姐的專業與細心製作外;諸多視光先進前輩們( 如:葉豐銘、吳博文、林蔚任、陳偉新、楊立健等老師、以及陳詹之、林建松、廖日以等驗光師),慷慨分享其臨床驗光、雙眼視覺評估以及各類漸進多焦點鏡片等配鏡實務經驗,更令個人感動與敬佩。謹此,更要感謝愛思唯爾出版社林柏安、Paggy、欣樂等人對充實我國視光書籍的重視與熱忱協助。
個人雖已悉心審閱,仍然不免有疏忽之處,這全然是個人之責,尚祈先進前輩們不吝賜正。願讀者們能獲益於本書,精進配鏡實務職能,共同為照護國人視覺健康而努力。
路建華
中臺科技大學視光系
最佳賣點 : 《配鏡學總論》第4版就是你的最佳幫手!無論你是求知若渴的學生,還是已經具有配鏡經驗的專業老手,這本書都能滿足你的需求。不管是基本術語、眼鏡光學原理、鏡架材質與款式選擇,或是客戶眼鏡的配戴、調整和維修,《配鏡學總論》第4版幫你把配鏡學的所有細節都寫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