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我的平安? 識破魔鬼的謊言、肉體的試探、世界的圈套 | 誠品線上

誰偷走了我的平安? 識破魔鬼的謊言、肉體的試探、世界的圈套

作者 John Mark Comer
出版社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誰偷走了我的平安? 識破魔鬼的謊言、肉體的試探、世界的圈套:魔鬼不會手下留情,你也別手無寸鐵。跟隨本書指引,打造屬於你的《對抗魔鬼的屬靈爭戰手冊》,用真理擊敗謊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魔鬼不會手下留情,你也別手無寸鐵。跟隨本書指引,打造屬於你的《對抗魔鬼的屬靈爭戰手冊》,用真理擊敗謊言,為靈魂得勝而戰!我們正在打一場看不見的戰爭⋯⋯這場戰爭,不是對抗某個政權、恐怖組織,或企圖接管世界的邪惡 AI。 它發生在我們心裡最深的角落——我們正在與「謊言」交戰。問題不只是我們會「說謊」,而是我們早已「活在謊言裡」。那些不知不覺滲透進來的聲音,正在一點一滴偷走我們的平安。世俗文化的謊言、成長經驗中的謊言、藏匿在內心深處的謊言⋯⋯正在慢慢侵蝕我們的情緒健康與屬靈生命。它們扭曲我們對神的認識、對自己的認同,甚至對美好人生的想像。耶穌的門徒早已摸透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其核心對手就是初代教會所稱的「三大仇敵」:魔鬼、肉體與世界。但如今,我們對這三個仇敵的認識,早已變得模糊甚至扭曲:‧ 「魔鬼」被當成古老神話,當笑話看待‧ 「肉體」偽裝成「做自己」,讓你陷入成癮與罪惡‧ 「世界」讓叛逆變時尚,讓真理顯得過時在這本既犀利又實用的書中,暢銷作家約翰・馬克・寇默將會帶你:✓ 拆解謊言如何一步步扭曲我們的生命,偷走上帝應許的平安✓ 深入剖析當代文化,對應信仰生命的真實挑戰✓ 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幫助你拆穿內心的謊言你是否也正經歷這場心靈的拉鋸戰?真理與謊言、聖靈與肉體、耶穌的道路與世界的價值觀,在心中日復一日地交戰,讓你疲憊,卻又無法置身事外?是時候得勝了。是時候,活出不再被謊言綁架的自由人生。名人推薦瑞奇・維羅達斯Rich Villodas|新生命團契主任牧師珍妮・艾倫Jennie Allen|《放掉頭腦吧!你就是你的念頭》作者 甘力克Nicky Gumbel|啟發課程(Alpha)創始人布魯克・利格伍德Brooke Ligertwood|葛萊美獎得主、Hillsong Worship主領馬克・塞爾斯Mark Sayers|Reappearing Church作者真心推薦,絕無說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前言謊言戰爭流亡宣言第1個敵人:魔鬼01 謊言的真相02 思想武器化03 認知作戰04 戰至最後,屹立不搖第2個敵人:肉體05 自由的奴役06 慾望的牢籠07 屬靈報酬法則08 行在聖靈之道第3個敵人:世界09 罪惡的日常化10 忠心的餘民後記: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時代,學習自我否認附錄:對抗魔鬼的屬靈爭戰手冊註釋

商品規格

書名 / 誰偷走了我的平安? 識破魔鬼的謊言、肉體的試探、世界的圈套
作者 / John Mark Comer
簡介 / 誰偷走了我的平安? 識破魔鬼的謊言、肉體的試探、世界的圈套:魔鬼不會手下留情,你也別手無寸鐵。跟隨本書指引,打造屬於你的《對抗魔鬼的屬靈爭戰手冊》,用真理擊敗謊言
出版社 /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913282
ISBN10 /
EAN / 9786269913282
誠品26碼 / 2682904792007
頁數 / 31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 21 x 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謊言戰爭
也許你從沒聽過這個故事,但它的確真實發生過。
我是說真的。
1938年10月30日,夕陽剛落,外星人就入侵了美國;他們自火星而來,是先進文明的先遣部隊,準備奴役這片自由之地。
首波登陸地點在格羅弗嶺──一個毫無防備的農村,距離紐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不遠,離曼哈頓也只是一小段車程。當時,理查·皮爾森教授正在普林斯頓天文台值班。他在一小時前看見火星表面噴發出藍色火焰,以為那是難得一見的流星雨,於是急忙趕往現場調查。沒想到,他到達後發現墜落在農田裡的並非隕石,而是一個巨大、仍冒著熱氣的金屬柱狀圓筒,裡頭還傳出詭異的刮磨聲。隨著記者、急救人員以及好奇圍觀群眾聚攏查看,金屬圓筒緩緩打開,一隻駭人的外星怪物當場現身。
當時,CBS的現場記者卡爾·菲利普正在透過廣播,向全美直播這場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
各位聽眾,這是我見過最可怕的東西……我看到從那個黑洞裡探出兩個發光的圓盤……那是眼睛嗎?還是一張臉?
那張臉……天啊,各位,我無法形容,我也不敢再盯著它看。它的眼睛是黑色的,閃閃發亮,像蛇一般,並且有黏液從那個V字形的裂口滴落,連嘴唇都在顫動……
什麼?外星生物正噴射火焰,直衝向圍觀的人群!天啊,他們被火燄吞沒了!」
整個田野瞬間陷入火海,樹林、穀倉、汽車油箱全都燒了起來,火勢迅速蔓延,朝我們這裡逼近。
就在此刻,記者的聲音突然斷線,只剩下令人不安的電台雜音。
約莫五秒之後,播報再度恢復,傳來了美國人民最不想接受的噩耗:外星人已經在東海岸登陸。國民警衛隊立即受命集結,警報聲四處響起,警示民眾撤離曼哈頓。內政部長呼籲所有美國人投入戰鬥,為「捍衛人類存亡」而戰。
之後,越來越多外星人登陸的報導接踵而至:先是芝加哥,接著是聖路易市……
街頭陷入一片混亂,居民驚慌失措地四處逃竄;有人跑進教堂尋求庇護,孕婦因驚恐而早產,也有人自殺,甚至開始趁火打劫。身處美國的人民紛紛拿起槍枝,準備作最後一搏。
一名女子闖入印第安納波里的某間教會禱告會,尖叫著:「紐約已經毀了,末日來了……你們還不如回家等死!」
我們曾經熟悉的生活,就此劃下休止符。
雖然我那些相信陰謀論的朋友們巴不得這故事都是真的(就像「人類登月其實是在冰島拍攝的」、「皇室成員其實是蜥蜴人」、「地球是平的」之類),但事實是這整段情節都是虛構的。
我知道,我知道——聽起來很震驚,對吧。
外星人並沒有入侵,但其餘發生的一切都是真的。
與其說這是一場刻意的騙局,不如說是一次「弄巧成拙」的虛構演出。
以下是整起事件的經過……
1930年代末,美國正處於惶惶不安的年代。航太領域的科學家當時普遍猜測火星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因社會形勢而高度焦慮。美國與德國似乎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經濟還沒走出大蕭條的陰影,糧食短缺也日益嚴重。更糟糕的是,就在幾週前,美國東北部才經歷了1938年的新英格蘭颶風——這是當地史上破壞力最強的熱帶風暴,導致超過七百人喪生,約六萬三千人無家可歸。再加上,此事件發生在萬聖節的前一晚,積壓已久的恐懼一觸即發。
接著讓我們來聊聊奧森·威爾斯。這位當年只有23歲的演員,同時身兼CBS新廣播節目《水星劇團》的導演。在那個時期,廣播作為嶄新的藝術形式,正值黃金年代,適合進行各種創意發展與嘗試;它也是第一個能模糊事實與虛構、新聞與娛樂界線的媒介。而威爾斯無疑是一位天才。只用了短短17週,《水星劇團》便成了各大評論家的新寵兒。然而正如許多獨立創作一般,它並未獲得廣大聽眾的青睞,也沒有任何商業贊助,而且節目時段偏偏硬碰硬地對上全美最受歡迎的《查斯與桑伯恩秀》。
威爾斯深知,如果不採取更大膽的行動,《水星劇團》恐怕很難生存。於是,他買下了H.G.威爾斯小說《世界大戰》的版權,請編劇將原本探討西方殖民主義的文學評論,改編成一小時、以娛樂大眾為主的科幻故事,並把背景從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搬到現代的紐澤西。
根據了解,威爾斯並沒有故意誤導大眾的惡意意圖。以下是比較合理的推測,說明整個事件如何走向失控:
節目開始時,絕大多數美國人並沒有收聽《水星劇團》,而是選擇了更受歡迎的《查斯與桑伯恩秀》。該節目在那週先播出一段喜劇短劇,約在晚間8:15結束。因此,大約在晚間 8:16左右,許多聽眾在轉台時,剛好聽到了一段聽來極度逼真的混亂報導與災難警訊,其中包含一位演員維妙維肖地模仿羅斯福總統發表緊急廣播。
由於歐洲戰事尚未平息,人們已經習慣收聽節目時突然被插播緊急新聞,而這些新聞往往都是不好的消息。許多剛轉到該頻道的人因此誤以為德國動用了某種先進武器入侵。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使用毒氣的恐怖陰影依舊揮之不去。想也知道,所有人都被嚇得驚慌失措。
我們很難確切掌握當時恐慌的規模。隔天,《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登了一則報導,形容這起事件為「一場集體歇斯底里的浪潮」。而《紐約每日新聞》的頭條是「假廣播『戰爭』引發全美真正的恐慌」,還特地用了只有在真正戰事開打時才會使用的特殊字型。就連阿道夫·希特勒也針對這場鬧劇發表看法,說這所謂的恐慌正好證明了「民主制度的墮落與腐敗」。
威爾斯原本以為自己的事業已經完蛋,沒想到這場風波反倒替他帶來好萊塢的夢幻合約。俗話說:「任何宣傳都是好宣傳。」三年後,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大國民》(Citizen Kane)成為影史上公認的經典之一。
為什麼要跟你分享這個離奇故事?
因為它恰巧能作為絕佳的比喻,精準點出本書的核心。我知道你的時間很寶貴,所以直接說重點:
我們正身處戰爭當中。
不是對抗火星來的外星人,而是面對一個更加危險的敵人——謊言。
與《世界大戰》裡那些天馬行空的虛構外星人不同,我們眼前的敵人並非鬧劇,而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試閱文字

內文 : 01 謊言的真相

公元四世紀末,一位年輕的知識分子埃瓦格里烏斯·龐帝古斯(Evagrius Ponticus)踏上前往埃及沙漠的旅程,展開一場與魔鬼的對決。
和我們一樣,他讀過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的故事,於是決定親身效法耶穌的榜樣。
這場曠野之戰的消息迅速傳開——一位修道士在荒涼的沙漠中與魔鬼交戰,並且最終得勝。埃瓦格里烏斯因此成為備受推崇的靈性導師,各地渴望尋求屬靈真理的慕道者,不惜冒險深入沙漠,只為親自向他請教得勝的秘訣。
在埃瓦格里烏斯去世前,一位名叫路奇歐斯(Loukios)的修士請他記錄下對抗魔鬼的策略。於是,他寫下了一本短篇著作,名為《回擊:修道士對抗惡魔手冊》(Talking Back: A Monastic Handbook for Combating Demons)。
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精彩的副書名。
最近我讀完了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老實說,一開始我以為會看到一連串基督教版的咒語,或是某個在北非烈日下被曬昏頭的古人留下的語無倫次之言。結果恰恰相反,我讀到的是極其深邃的智慧,甚至是現代神經科學家與頂尖心理學家經過千年研究才剛剛開始探索的領域。
埃瓦格里烏斯寫下了古代基督信仰最縝密的惡魔學研究。其中最令人驚嘆的是,他認為對抗魔鬼誘惑的真正戰場,其實在於與「logismoi」的較量。這個希臘詞語可以翻譯為「思想」、「思維模式」、「內在敘事」或「內在信念架構」,也就是我們日常思維的內容,以及引導我們人生方向的心理框架。
對埃瓦格里烏斯而言,「logismoi」不只是普通的念頭,而是背後潛藏著惡意意志的思想,一股驅動邪惡的黑暗力量。
埃瓦格里烏斯將這本書分為八個章節,每一章都聚焦於一種特定的思維模式。而這些「八惡念」後來成為「七宗罪」的基礎。每個章節都以「如何抵擋這樣的思想……」作為開頭。
我們會在本章結尾時,再次回到埃瓦格里烏斯,因為即便在耶穌之後的一千五百多年,他仍然是這場對抗魔鬼誘惑的戰役中最卓越的戰略家。(是的,我確信魔鬼的誘惑是真實存在的,請繼續讀下去……)
現在,就讓我們透過他那極具啟發性的視角來開啟這一章:與魔鬼的爭戰,關鍵在於奪回思想的主導權,並以真理為武器,使我們從謊言中得自由。
這種觀點能在耶穌的教導中找到根據嗎?當然可以!
耶穌最著名的教導之一就是:「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對跟隨他的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接著又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法利賽人(當時的宗教領袖)立刻反駁耶穌:「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來沒有做過誰的奴僕!」若對照〈出埃及記〉中希伯來人的歷史,他們說出這句話其實相當諷刺。
然而,耶穌溫和地回應,指出他所說的「奴僕」並非指社會或經濟上的奴隸,而是心靈上的奴隸,因為「所有犯罪的,都是罪的奴僕。」
這話讓法利賽人更加憤怒,他們立刻帶著嘲諷說:「我們可不是私生子!」話裡話外都在暗指耶穌的身世。(事實上,在希臘原文中,這句話更加直接,意思更接近:「我們可不像你,是個私生子。」)
他們滿懷輕蔑,怒氣沖沖地反擊:「我們唯一的父,就是上帝!」
然而,耶穌絲毫不退讓,不留情面地指出他們真正的「父親」到底是誰。
耶穌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
耶穌對這個他稱為魔鬼的神秘存在,一開始就點出了三個關鍵重點。
首先,最明顯的一點是:耶穌認為魔鬼是真實存在的。
在希臘文中,耶穌使用的詞是διάβολος(diabolos),其動詞字根的意思是「毀謗」或「指控」,因此也可以翻譯為「控告者」。但這只是魔鬼眾多稱號之一,聖經中還提到牠的其他名稱,包括:
• 撒但
• 惡者
• 誘惑人的
• 毀壞者
• 欺騙者
• 大龍——要來毀滅世界的
• 古蛇——迷惑普天下的
請注意,我剛列舉的這些都是頭銜,而不是名字。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是耶穌對魔鬼的刻意輕視,甚至連名字都不屑提起。另一些則認為,這反映出魔鬼的危險性,就像耶穌版的「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
然而,對耶穌而言,魔鬼並不是《哈利波特》中的虛構反派,而是一個狡詐而真實的黑暗勢力,影響著整個世界的運作。
耶穌三次稱牠為「世界的王」。這裡的「王」在希臘文中使用的是 「archōn」,這個詞在耶穌時代的政治語境中,指的是某個城市或地區中最高級別的羅馬官員。換句話說,耶穌的意思是——魔鬼是這個世界上最具權勢、最有影響力的存在。
在另一個故事裡,當魔鬼聲稱自己擁有世上的萬國,並且可以將它們賜給誰時,耶穌並沒有予以反駁。
魔鬼的起源及其在聖經中的神學討論相當廣泛,遠超本書能涵蓋的內容。不過,讓我們先簡單整理一些重要概念。
許多學者將《聖經》比喻為一幅馬賽克圖像,意思是它是由各種不同的元素拼湊而成——詩歌、預言、故事、神話、歷史、智慧箴言、書信等等——當這些拼圖拼湊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理解《聖經》對魔鬼的描寫,你會得到以下的輪廓:
• 魔鬼是上帝創造的。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意味著牠並不是與上帝對立的同等存在,而是一個受造之物,也因此,牠終有結局。
• 牠起初的任務似乎是透過試煉來促進人類的靈性成長。就像老師透過考試來幫助學生成長一樣。然而(正如約伯的故事所展現的),牠開始偏離自己的職責,利用自身的能力來引誘人類走向靈性的毀滅。
• 牠曾與上帝所揀選的天使同坐於耶和華的會中,共同治理世界。但牠選擇違逆上帝的掌權,試圖篡奪世界的寶座,並竭力招攬其他受造物加入這場叛亂。一些學者認為,伊甸園正是這場戰爭的前線,是上帝國度的灘頭堡。然而,當人類最終選擇與牠站在同一陣線時,這個世界便落入了魔鬼的管轄之中。
• 數千年來,牠以「世界的王」之名掌控人類與萬物,企圖從上帝手中奪取主權,並按照自己的標準重新定義善惡。(稍後會進一步探討。)
• 牠是歷史上許多重大暴行的幕後推手。甚至有些人認為,牠可能在演化的過程中也發揮了某種影響。
• 耶穌來到世上,「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要「捆住那壯士」,使人得以自由。耶穌首先在曠野中擊敗魔鬼的誘惑,接著透過教導與釋放事工展現神的國度。最後,他藉著死亡、復活與升天,「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

• 耶穌戰勝魔鬼,就像二戰中的D日(諾曼第登陸)——這場關鍵戰役宣告了勝利的曙光,戰爭進入倒數階段。魔鬼的命運早在第一次復活節時就已注定,就像希特勒的敗局在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後已成定局。然而,從灘頭推進到柏林仍然需要時間。同樣地,魔鬼雖然已敗,但仍在掙扎,如同一頭受傷的野獸、垂死的巨龍,比以往更危險。與許多藝術作品的描繪不同,魔鬼並不在地獄,而是在這世上遊蕩。若耶穌的頌歌是「在地如在天」,那麼魔鬼的旋律便是「人間即煉獄」。

• 從古至今,耶穌的國度始終是非暴力的。然而,耶穌卻形容神的國度不是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擊,要攻破「陰間之門」。

• 這場戰爭仍在持續,並且會帶來傷害——無論是靈性上、心理上、情感上,甚至是身體上的苦難。 就連耶穌的門徒也無法倖免,我們的血肉之軀仍會受苦、會流血、會死亡,也仍然會面對誘惑與欺騙。即便我們已經知道故事的終局,聖經仍然提醒我們要「警醒」,因為「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

• 我們最大的盼望,就是等待耶穌的再來。在那一天,魔鬼和牠的黨羽將被扔進硫磺火湖,邪惡將從上帝所造的美好世界中徹底清除。我們將與耶穌一同掌權,治理這個得著更新、恢復的世界。
當然,我的整理可能還不夠全面,甚至某些地方可能有些誤差。但我要再次強調:對耶穌來說,魔鬼是真實存在的。
牠不是神話故事,不是因無知而誕生的恐懼,也不是古代社會流傳下來的迷信說法。更別提那些流行文化裡的刻板形象——牠既不是站在你肩膀上、拿著叉子的紅色小惡魔,也不是美國搞笑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裡,威爾·法洛扮成惡魔、拿著電吉他,搞笑模仿邪惡搖滾樂手的模樣。
魔鬼是一種非物質的存在,卻真實地在這地上運作,擁有極高的智慧。僅次於上帝,牠的能力與影響力遠超宇宙中任何受造之物。
牠是我們內心深處與社會結構中許多邪惡的幕後黑手。
在耶穌看來,那些試圖將邪惡簡單歸因於教育不足、財富分配不均、馬克思主義的權力分析,或是宗教變質等各種世俗理論,都無法完整解釋真相。若要真正理解邪惡,無論是宏觀層面的全球性罪惡(如制度性種族歧視、經濟殖民主義),還是個人層面的罪性(如無法擺脫自我毀滅的酗酒行為,或總是忍不住對朋友說出尖酸刻薄的話),都必須看見背後那股推動的力量——不斷煽風點火,讓罪惡蔓延,使人彼此對立,最終走向一種社會性的自我毀滅。
如果我們夠誠實——雖然我們往往不夠——很多人聽到這些話的第一反應可能是:
「魔鬼?你認真?」
「別鬧了!」
這聽起來就像老掉牙的迷信。我們不是活在二十一世紀嗎?誰還會相信會說話的蛇?更別說什麼看不見的魔鬼在背後操控世界。
「我們現在可比以前聰明多了,對吧?」
我們又落入了魯益師所說的「以今論古的傲慢」的陷阱——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比過去的人更有智慧,所以舊時代的觀念必然是錯的、落伍的。
我經常聽到人們引用「弗林效應」(Flynn effect)來為「我們比過去更聰明」這種偏見辯護。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士·弗林(James Flynn)提出,自1950 年代以來,西方工業化國家的智商測驗分數持續上升,平均每十年就增加3分。他最初的論點是:我們比祖父母那一代更聰明。這種現象後來被稱為「弗林效應」,並迅速流行起來。
這個論點剛好迎合了許多人內心深信的觀念——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種信仰——也就是進步派總是站在人類文明的前沿,被視為知識精英(或者直白點說,更聰明的一群人),而保守派則被視為落後於時代潮流,跟不上人類文明的演進。
就像所有高明的謊言一樣,這個觀念之所以讓人信服,正是因為它摻雜了幾分真實。
我是在冰島的群山中撰寫這一章內容,這裡無疑是地球上最壯麗的地方之一。昨天,一些當地朋友帶我遊覽 Þórsmörk(意為「雷神的領地」),並指給我看了一些奇形怪狀的岩石,古代維京人相信,這些岩石原本是巨人,但因為被晨光照射,才變成了石頭。
所以沒錯,今天的我們確實比過去更有科學常識。
我們知道巨人只是神話,那些怪石嶙峋的岩層,其實是地熱與地殼變動造成的,和什麼時間管理不當的怪物完全無關。
然而,人們經常引用弗林效應來證明我們不只是某些方面變聰明了,而是所有領域都更有智慧了!按照這個邏輯,那些相信魔鬼或耶穌這種古老觀念的人,和相信巨人存在的人,其實智力沒什麼兩樣。
但問題是,弗林效應本身已經被證明只是偶然現象。
就連弗林本人後來也意識到,自己的研究結果並不完備。根據他最初的計算,1900年的高中畢業生智商大約落在70,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的曾祖父母都是智能發展遲緩,而是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我們不同——較少使用抽象概念,更傾向於具體思維。
更何況,如果按照弗林效應的趨勢不斷推演下去,照理說我們現在應該個個聰明得像布萊德·庫柏在電影《藥命效應》裡的角色一樣,開發出超越常人的大腦潛能才對。
實際上,近年的數據顯示,自1990年起,西方國家的平均智商不僅沒有持續上升,反而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其他研究也指出,人類的智慧並不比三萬年前更高。
我們的知識確實大幅增長,特別是在神話傳說與科學發現等領域。然而,知識並不等於智力,而智力也不等於智慧。
換句話說,如果你第一時間聽到「魔鬼」這個概念,直覺反應是「這聽起來就像古老的迷信」,我完全理解,這裡沒有輕蔑之意。畢竟,身為一個來自西方、受過現代教育、多少受世俗觀點影響的人,我自己有時候也會對耶穌的世界觀感到難以置信。
但請思考一下:如果耶穌對現實的理解比我們更深刻呢?
如果他的洞察力勝過史提芬·平克(Stephen Pinker)、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或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呢?
如果他其實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老師,對於人類問題及其解方的見解,比我們至今所認識的任何思想家都更加精準呢?
如果我們這些所謂的西方文明世界,其實對現實的本質一無所知呢?如果我們忽略了那些對許多人來說再明顯不過的常識呢?如果我們試圖解決世界上的問題,卻從未真正觸及問題的根源呢?如果我們擁有科學、技術和政治理論,卻依然對真相一無所知,甚至更糟——選擇視而不見呢?
如果耶穌和《聖經》的作者,甚至歷代的哲人——如蘇格拉底、孔子、佛陀,以及歷史上的思想家,還有西方世界之外的多數人,其實都能看見我們經常忽略的真相呢?
如果上面說的都是真的呢?
正如電影《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中的反派角色羅傑·金特(Roger‧Kint)所說:「魔鬼最大的詭計,就是讓世人相信牠根本不存在。」(諷刺的是,這個角色由後來因性侵指控而聲名狼藉的凱文·史貝西飾演。)
我們這個時代特別強調「保持開放的心態」,所以,不妨認真思考這個可能性——耶穌說的是真的,魔鬼確實存在。
其次,對耶穌來說,魔鬼的終極目標就是帶來死亡。
耶穌直白地說:「牠從起初就是殺人的。」
殺人者——就是意圖奪去生命的人。
耶穌進一步說:「盜賊(魔鬼的另一個稱呼)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對耶穌而言,魔鬼就是那個一心想毀滅世界的邪惡化身。
牠的座右銘是:「破壞一切。」凡是充滿生命的地方,牠都試圖扼殺、抹滅。美好的事物?摧毀它。愛?玷污它。合一?撕裂它。人類的繁榮?讓它陷入混亂或淪為暴政——哪種方式都無所謂。魔鬼敵對生命,助長死亡,帶來混亂,像一場無法遏制的惡火。
但耶穌是生命的創造者,是真理、美善與愛的源頭,因為上帝本身就是愛。而魔鬼的存在,正是與上帝的一切對立。因此,牠的終極目標是破壞愛:摧毀關係、瓦解社群、撕裂國家,甚至讓整個世代崩解。
這就是為什麼新聞總是充斥著混亂與殺戮,這也是為什麼世俗對邪惡的解釋,始終無法真正說明人類的行為。
這也是為什麼跟隨耶穌常常感覺像是在打一場戰爭——因為它確實是一場屬靈爭戰。每天邁向神國度的道路都不輕鬆,因為總有來自魔鬼(或更確切地說,是在魔鬼影響下的黑暗權勢)的抵擋。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這種張力,特別是在內心掙扎於愛與情慾、誠實與面子、自制與放縱之間時,那股無形的拉扯格外明顯。
在這個世俗化的時代,許多文化菁英似乎已經將信仰拋諸腦後,科學主義成為新時代的迷信。正如哲學家詹姆斯K. A.史密斯所說:「我們都成了多疑的多馬」,在一個分崩離析的社會中迷失方向,急速失控。
這場爭戰沒有退路。
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我深信暴力與神國的價值觀並不相容,因此我主張以創意且非暴力的方式來面對問題。然而,非暴力不等於消極避戰。成為耶穌的門徒,意味著就是成為這場爭戰中的士兵。我們知道,這場戰爭的終局已經確定,勝利屬於神,但在前往終點的路上,仍將遭遇無數戰役,而且路途中無處可藏。
正如魯益師所說:「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中立之地,每一塊土地、每一秒鐘,都在上帝的掌權之下,卻同時被撒但覬覦、爭奪。」
別擔心,我可不是在號召什麼網路聖戰,比如「為上帝奪回世界」之類的。更何況,魔鬼的手段遠比單純的「正義vs.邪惡」這種對立思維來得更高明、更狡詐。
最後,讓我們回到約翰福音第八章,看看耶穌如何描述魔鬼。對耶穌來說,魔鬼的武器就是謊言。
你注意到了嗎?耶穌稱魔鬼為「謊言之父」,白話翻譯就是——欺騙的起源。
耶穌還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
等一下,這跟一般人對魔鬼或屬靈爭戰的認知不太一樣。可惜的是,很多所謂的屬靈爭戰神學,其實多半只是臆測,甚至帶點偏執或迷信。
你一定不知道我聽過多少次,人們把自己的倒楣、衰運,甚至是自己的愚蠢行為全都怪在魔鬼頭上。
「我和老婆在去教會的路上吵架了——這一定是魔鬼在搞鬼!」
魔鬼?這位「世界的王」特地來你的休旅車裡攪局了嗎?或許吧。但有沒有可能,只是因為你們趕著出門,壓力大、心情煩,結果說話沒經過大腦,讓另一半受傷了呢?
當人們動不動就把自己的蠢事怪到魔鬼頭上,反而讓人覺得,這根本就是魔鬼樂見的結果。
魯益師在他的諷刺經典《小心魔鬼很聰明》中寫道:
關於魔鬼,人類通常會犯兩種截然相反但同樣嚴重的錯誤:
一是不相信牠們的存在,另一則是過度沉迷其中。
而魔鬼對這兩種極端都樂見其成,無論是唯物主義者還是過度迷信的人,牠們都欣然接受。
我們很容易嘲笑別人迷信,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真正的危險並不是「過度關注魔鬼」,而是完全無視牠的存在,任憑自己的靈魂每天遭受攻擊卻渾然不覺。
就算我們願意敞開心態,認真思考魔鬼的存在,但當提到魔鬼或屬靈爭戰時,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驅魔儀式、怪異的疾病、或像海嘯或颶風那樣的自然災害,以及恐怖片裡那些邪靈作祟、孩子夢中驚醒的可怕景象。
這些想法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當我閱讀四福音書時,也以為耶穌對關於魔鬼的教導會圍繞這些主題。
但諷刺的是,在四福音書中,耶穌對關於魔鬼最深入的教導,完全沒有提及這些內容。
沒有驅魔,沒有疾病,也沒有災難。相反地,他與當時的思想領袖展開了一場關於真理與謊言的辯論。
讓我們再次細讀耶穌的教導,留意他怎麼說: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
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
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
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
我將真理告訴你們,你們就因此不信我。
***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
1. 在耶穌看來,世界上確實存在一個看不見但真實的靈,牠正在與上帝為敵,並對抗一切美好、真實與美麗的事物。
2. 魔鬼的終極目標是將我們的靈魂與社會推向毀滅,徹底破壞愛。
3. 這是我的核心論點:魔鬼的武器是謊言。牠的拿手絕活就是欺騙。
其他現象——如鬼附、疾病、自然災害,甚至讓孩子夜不能寐的恐怖夢魘——確實都有聖經記載,也需要我們嚴肅看待。這些都是真實的,我甚至有無數這類故事可講,足以寫成一本書。然而,這些都只是次要的。
耶穌認為,我們與魔鬼的主要戰爭,就是在真理與謊言之間做出選擇——選擇相信真理,而非謊言。
這也帶出了那個無可迴避的問題,一個從彼拉多時代就存在,卻仍然深深影響現代人的提問——什麼是真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這本既犀利又實用的書中,暢銷作家約翰・馬克・寇默將會帶你:
✓ 拆解謊言如何一步步扭曲我們的生命,偷走上帝應許的平安
✓ 深入剖析當代文化,對應信仰生命的真實挑戰
✓ 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幫助你拆穿內心的謊言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