つながらない覚悟
作者 | 岸見一郎 |
---|---|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岸見一郎的人際自在學: 人際依賴與支配的虛假關係斷捨離, 做到獨立思考不再順從與活在別人期待, 真正擁抱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本書簡介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人際關係很重要」 |
作者 | 岸見一郎 |
---|---|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岸見一郎的人際自在學: 人際依賴與支配的虛假關係斷捨離, 做到獨立思考不再順從與活在別人期待, 真正擁抱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本書簡介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人際關係很重要」 |
內容簡介 本書簡介★ 將阿德勒、佛洛姆的理論化繁為簡,是一本適合入門級的心理學與哲思讀物;★ 深入剖析「人際連結」的本質,闡述依賴或支配關係形成的背後原因;★ 提供生活化的案例與實用建議,如何將「虛假關係」轉換為「真實連結」。
各界推薦 暖心推薦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岸見一郎1956年生,哲學家。京都大學文學研究所博士班修業期滿退學(專攻西洋哲學史)。曾於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部擔任兼職講師。專門研究希臘哲學以及阿德勒心理學。除了暢銷著作《被討厭的勇氣》(與古賀史健共同著作,究竟)之外,另著有《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方舟文化)、《為愛徬徨的勇氣》(究竟)、《變老的勇氣》(平安文化)、《不計較地活著》(暫譯,扶桑社新書)等。譯者簡介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自2008年起專職翻譯,迄今譯作超過百本,包含辦公室應用工具書、商業理財、經營管理、醫療保健、食譜等領域。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目次前言 勉強來的關係,捨棄也沒關係與迷惘青年對談∕何謂「建立連結」?∕虛假情誼,斷捨離第一章 人際關係的本質守望相助的「社會情懷」∕為了填補缺失「虛線」∕基因中對殺戮的抗拒∕呼救其實代表著信任 為何會冷漠旁觀?第二章 形成依賴的陷阱 靠他人卻失去自己選擇∕內心脆弱,易受人擺布∕當理解變成縱容∕認同上癮,甘願挨罵∕「歸因賦予」貼標籤 ∕表面順從的「虛假關係」∕怕說真心話傷感情∕非理性的「他律服從」∕師父領進門,修行在誰?∕「匿名權威」的同儕壓力∕教育造就依賴成性∕缺乏批判性思考第三章 支配人性的手段非理性權威引發不安∕「面對面」才能建立信任?∕「單一選項」背後邏輯∕虛假團結感的遮羞布∕製造排除異己的氛圍 第四章 重新定義關係從虛假到真實的第一步∕愛國心迫使人民團結∕奧運也有操控手段?∕「自願」的思維陷阱∕「動刀兵」的絕妙智慧∕拒絕隨「體制」起舞∕寬容者的矛盾命題∕成就真正秩序第五章 掙脫牢籠的人生平等的橫向關係∕獨立自主的個體∕一味唯命是從,非好事∕艾希曼與平凡之惡∕不服從是負責的表現∕暴食症與自由第六章 不怕獨處的勇氣是非分辨在於理性∕與眾不同才是「我」∕站在權威對立面∕孤立卻不孤單∕質疑,哲學的起點傾聽,良知在呼喚∕真正的憤怒第七章 決心為自己而活與「期待」背向而行∕認同感,實力絆腳石∕從他人眼光畢業∕卸下「善良」面具∕自我價值的衡量∕不過別人的人生∕沒有無法挽回的失敗∕半途而廢也沒關係∕獨一無二更幸褔第八章 親子間的相處之道寵溺,以愛為名的支配∕孩子的守護天使∕「分離課題」是關鍵∕平等對待更拉近距離第九章 理解的藝術 問題只有自己能解決∕建立對等關係∕拋開「完美理想」濾鏡∕相互理解有局限∕以「不懂」為出發點∕努力了解即是「愛」∕淪為控制的工具?∕孩子的人生課題∕生活,因不同而有趣∕「問」是上上之策∕人都是會變的∕用他人的心去感受第十章 以人為本,找回真情普世人性與價值觀∕對外開放的「共同體」∕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人類之愛不分疆界∕「愛仇敵」違反天性?第十一章 情感的最高層次與獨特的「你」邂逅∕愛具有排他性嗎?∕是自由還是束縛?∕施與受的等價交換∕保有自我,愛得成熟∕社會情懷的刻意練習第十二章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魚,終究離不開水∕幸福的答案很簡單∕人活著就有價值∕晚年的人生抉擇∕跨越時空的「共鳴」∕示弱也是一種堅強∕對人心多一分信任∕只在乎有人真心對你好參考文獻
書名 / | 岸見一郎的人際自在學: 人際依賴與支配的虛假關係斷捨離, 做到獨立思考不再順從與活在別人期待, 真正擁抱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 |
---|---|
作者 / | 岸見一郎 |
簡介 / | 岸見一郎的人際自在學: 人際依賴與支配的虛假關係斷捨離, 做到獨立思考不再順從與活在別人期待, 真正擁抱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本書簡介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人際關係很重要」 |
出版社 /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84930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84930 |
誠品26碼 / | 2682807949003 |
頁數 / | 24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2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09 |
內文 : 內容連載【前言】勉強來的關係,捨棄也沒關係
某人友好親切地接近你,但是這背後是否存在著什麼目的?就算對方看起來非常心善,有沒有可能是在等待陷害你的機會?即使對方現在與你十分親近,也不知道何時會拋下你。其實你也不想那麼愛胡思亂想,但是當人際關係發生問題時,自然就會疑心生暗鬼,認為人際關係十分難搞,而不願意與人往來。
我認識的年輕人就是如此,大部分都不願意積極投入人際關係的經營。因為只要與人接觸,就一定會產生摩擦,有時甚至還會受傷。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沒有人會問你是否喜歡自己,但在諮商的時候,我都會將這個問題拋給年輕人。我得到的答案往往不是「不太喜歡」就是「很討厭」。換言之,能夠開口說喜歡自己的人,就不會來諮商。
在現今的時代裡,多數人都認為擁有很多朋友或個性積極、開朗,看起來就會是個受歡迎的人。因此,年輕人總喜歡拚搏社群媒體上的追蹤數,同時普遍認為只要追蹤數愈多,愈代表自己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在這樣的風潮之下,與年輕人深談之後,我卻發現真正開朗且擁有很多朋友的人其實並不多。
與迷惘青年對談
某天,在新幹線的列車上,坐在隔壁的年輕人問我正在看什麼書。他說因為最近很少看到有人在電車上看書,所以只要碰見坐在隔壁或前面的人在閱讀,就會感到好奇,想知道對方在看什麼書。大部分的人就算真的看到有人在電車上讀書,也不會開口詢問,所以年輕人主動攀談的行為讓我感到十分驚訝。當時我正在看精神科醫師木村敏的書,我讓年輕人翻閱了那本書,並簡單說明了內容。就當我猜想他是不是對精神醫學的書籍感興趣的時候,他開口說道:
「我有憂鬱症,醫師建議我住院治療。大人們希望我能夠想辦法適應社會。但那對我來說,就跟死沒兩樣。我到底該怎麼辦?」
雖然他沒有明說,不過可以想像他現在應該沒有工作。我跟他說只要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好,不需要強迫自己跟別人一樣。我把書送給他,然後就下車了。
大人們總是交待我們要努力培養人際關係,並且擁有與其他人一樣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如果沒去上學,就應該去上學;如果沒有工作,就應該去工作。
對於「過著和別人一樣的生活」沒有半點存疑的人,或許很難理解那位年輕人說的「適應社會就跟死沒兩樣」。可如果是對「過著和別人一樣的生活」有所抗拒的人,應該就能夠理解他的意思。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人就會失去自我。那種情況真的跟死沒兩樣。他說自己有憂鬱症,但或許社會上那些信奉「和別人一樣的生活」的人才是真的有病。
那些不願意適應社會、隨波逐流的人,或許沒辦法獨自生存,但也不代表他們的想法和行動就非得跟大眾相同不可。把「和別人相同」視為理所當然,放任那股強迫自己的力量占上風,這便是痛苦的根本所在。或許很多人都沒什麼感覺,但有些人卻會在被迫適應的過程中逐漸失去自我,感到苦惱萬分。
何謂「建立連結」?
新冠疫情的擴散為世界帶來任何人都想像不到的巨變,同時也為我們帶來重新思考人際關係的機會。無法和住在遠方的家人見面,就連醫院探病也受到限制。能見卻不見,和想見卻不能見,兩者有著極大的差異。這樣的經驗讓人們重新了解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也迫使人們不得不去重新檢視過去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很重要」是我們從孩提時期就被灌輸的觀念。明明許多人都知道與人友好相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衝突和戰爭卻永遠都不會結束,我認為這是因為人們只知道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卻沒有充分理解什麼是人際關係。
我長年研究的奧地利精神科醫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將「社會情懷」(Gemeinschaftsgefühl,Social Interest)視為其理念的核心。阿德勒認為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著關係。然而,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關係本身是不可能自動成立的。我希望在本書討論的便是「與人建立關係的方法」。
進入一段關係,並不代表真正與對方建立了連結。表面上看似已踏入其中,但實際上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深度。我兒子三歲時,某天板著臉問道:
「我還沒出生的時候,家裡只有你們兩個人不會太寂寞嗎?」
後來,女兒也出生了。老實說,我至今再也回想不起來沒有孩子的時候,家裡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彷彿夫妻兩人的世界不曾存在過似的。當孩子出生成為家族一員的那一刻起,新的家庭誕生了,慢慢改變了生活原有的樣貌。
交往中的情侶也是,在兩人關係開始之前,連結並不存在。兩個人的關係是從在一起之後才慢慢形成的。
至於學校跟公司,就時間上來說,在你進入該機構之前,學校跟公司就已經存在了,只是並不是你歸屬的單位。一旦你進入,當初那個和你沒有關聯的學校或公司就會消失,然後搖身一變成為你的新歸屬。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和早就已經存在於學校或公司裡的人建立起關係。
關係不會自動成立。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也未必能發展出良好的親子互動。和喜歡的人交往,也不代表最後能開花結果。光是喜歡還不夠,得透過某些方式去經營。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建立什麼樣的關係、該如何建立那樣的關係。
虛假情誼,斷捨離
有些看似良好的關係,也可能只是依賴或支配的關係,關係的形成往往是單方面的,甚至是被強迫的。我認為被強迫的人際關係便是現今社會最大的問題。
如果什麼都不做,就無法建立良好的關係;但如果願意去做,就能夠有所改變。當進入一段關係之後,即使你是後來者,依然能夠改變家庭、學校、職場的原有樣貌。然而,不喜歡變化的人往往會試圖讓個人去適應已經存在的關係,這就是強迫關係。在這樣的強迫關係之中,很容易感受到生活的艱難。
在現今的時代裡,你必須有「不怕孤單的勇氣」。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指你必須斷絕與其他人的關係,獨自過生活,而是指你必須斬斷不需要或不應該的關係。
此外,現今還瀰漫著一股排除「不同價值觀之人」或「無生產力之人」的風氣。也有人試圖將他人強行綁定在不對外開放的封閉關係中,但這樣的連結只不過是「虛假關係」。本書會先闡明虛假的關係,接著再說明如何將其變成「真實的關係」。最後,再來思考如何與真心想建立連結的人發展關係。
最佳賣點 : ★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新書,日本亞馬遜4星好評★
在獨處中茁壯,斬斷不必要的關係,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不過度依賴他人.不服從權威支配.不屈就同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