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女子時尚圖鑑: 從素妝、冠飾到羅衣, 帶你重返風雅年代, 細觀兩宋女子的衣妝品味
作者 | 左丘萌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雅宋女子時尚圖鑑: 從素妝、冠飾到羅衣, 帶你重返風雅年代, 細觀兩宋女子的衣妝品味:時尚不僅是潮流,更是女性歷史的映證。本書歷時六年精心雕琢,從穿用衣物、冠梳釵釧、 |
作者 | 左丘萌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雅宋女子時尚圖鑑: 從素妝、冠飾到羅衣, 帶你重返風雅年代, 細觀兩宋女子的衣妝品味:時尚不僅是潮流,更是女性歷史的映證。本書歷時六年精心雕琢,從穿用衣物、冠梳釵釧、 |
內容簡介 時尚不僅是潮流,更是女性歷史的映證。本書歷時六年精心雕琢,從穿用衣物、冠梳釵釧、梳洗打扮三大面向切入,搭配數百張出土文物彩照與古風美人插繪,補繪缺失的文物殘片,細緻還原宋代女子端莊內斂的衣妝風尚。內容敘事並佐以詩詞古文與歷史人物背景相輔,帶你穿越兩宋,一窺佳人的幽婉人生。★專業推薦★洪昌穀 文化大學美術學系所主任兼所長邱士華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聶蕙雲 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助理教授高鳳琴 三德畫會創會理事長暨工筆佛畫家【裝幀特色】●綠色棉線裸背裝幀,盡顯思古幽情●180度廣開本,平攤桌面展讀零死角●100公分奏摺式妝束海報,一秒夢迴宋朝◆◆◆看過《墨雨雲間》《清平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宋朝宮庭劇的觀眾,應該都對女性角色臉頰上的珍珠花鈿印象深刻,甚至懷疑如此奇特的妝容,是否真實存在?珍珠花鈿的正式名稱為「珠翠面花」,是宋朝后妃宮人盛裝時經常採用,同時也是等級最高的花鈿。◆承自晚唐奢靡風尚,卻開展出截然不同的清雅美學唐朝女性的社經地位在中國歷史上,屬於相對較高的時期,再加上大唐國力強盛,因此女性在衣飾妝容極為華麗與誇大。然而來到北宋之後,女性妝束在幾代君主的大力倡導下,逐漸擺脫晚唐五代動盪時代「且顧眼前歡」的奢靡而走向清雅儉約。雖然在南北兩宋長達300年間,女性時尚多次在奢儉之間來回擺盪,但在理學興起的影響下,仍發展出放諸現代也依舊時尚的美學風格。本書從穿用衣物、冠梳釵釧、梳洗打扮三大面向切入,搭配逾370張出土文物彩圖 × 140幅古風美人插繪,並補繪缺失的文物殘片,細緻還原宋代女子端莊婉約、用色典雅的衣妝風尚。透過流傳於世的詩詞歌賦與典故傳說,生動刻劃出宋代女性的風華人生。◆◆◆作者左丘萌擁有考古學背景,與擅長考證與古風重繪的繪者末春,兩人繼佳評如潮的《大唐女子時尚圖鑑》之後,同樣歷時六年精心雕琢,再次推出宋代女性時尚的系列鉅作。本書秉持一貫的嚴謹考據,並採易於理解的圖文對照與步驟拆解形式,是為深度與美感兼具、知識與雅趣並重的宋代女子時尚經典。如果你對宋代女性的服飾、妝髮造型、冠梳首飾,乃至保養用品、審美品味與生活背景感到好奇;或者你是從事服裝、飾品、造型設計、美術插畫工作者、古風Cosplay愛好者,所有你想了解的一切,盡在本書中!◆◆◆◆最易懂的宋代女性時尚考古鉅作全書橫跨南北兩宋三百餘年時光,分成分為穿用衣物(服裝)、冠梳釵釧(首飾)、梳洗打扮(妝髮)三大篇,以清晰的脈絡搭配大量的實物圖片、精美插繪與古文描述,兩相對照、一讀就懂。◆考證嚴謹,高度還原服飾妝容特點書中收錄大量首次公開的宋朝服飾實物資料,透過文史詩詞與出土文物的嚴謹考據與對照,解讀宋朝女性時尚最為細緻入微的潮流演變。◆美人圖插繪風格唯美繪者精緻唯美的古典美人畫風,為含金量超高的文化知識取向內容,賦予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收藏價值。◆十二位宋朝名女人,親自示範時尚穿搭書中列舉十二位諸如李清照、花蕊夫人、李師師等歷史人物,從妝髮、服裝、釵冠到首飾,細細拆解日常妝束造型細節,教你看懂她們在各自時代背景下的審美養成。◆不輸現代的保養用品與梳妝道具沒想到,古代人從潔面、沐浴、洗髮到日夜間護膚用品應有盡有,包括以中藥材製成的洗面藥、調和香料的澡豆等沐浴用品,以及傳為宋太祖研發的去斑提亮護膚面霜、夜間護膚用的白芷膏晚霜等,各種美容保養用品、梳妝道具之多、之精巧,著實令人嘆為觀止!◆人物與詩詞歌賦結合,從故事了解美妝的時代背景與深層意義書中所列舉的女性歷史人物,除了介紹其服飾造型,更以其生平背景搭配詩詞歌賦,重現她們當時的生活細節,帶領讀者由深度了解女性社經地位的演變。●線裝裸背平裝大開本,易於展讀:17*23cm大開本可盡情細覽文物與圖繪細節,但同時又以精緻的古風裸背裝幀,翻閱展讀時毫不費力,不假雙手,書頁亦可完全攤平於桌面。●100公分奏摺式妝束海報,帶你一秒夢迴宋朝:如古書奏摺般展開的100公分超長全彩精印海報,一次盡覽南北兩宋女子美妝服飾的潮流進化史,亦可裱框或張貼展示,極具收藏價值。※本書推薦給:古代服飾或文物迷古裝劇迷飾品設計師服裝設計師彩妝造型師劇組服裝道具師COSPLAY愛好者古風同人誌繪師仿妝網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左丘萌中國青年學者,業餘作者與譯者。研究古代服飾史與服飾復原考據,也寫歷史小說。著有《大唐女子時尚圖鑑》《到長安去:漢朝簡牘故事集》《善善摩尼:唐朝西域文書故事集》。繪者簡介末春自由畫師,陶藝愛好者,現居杭州和景德鎮兩地,在畫畫的同時進行陶藝釉下彩創作,喜歡用照片和影片記錄日常。創作風格獨特,擅人物畫,繪有《大唐女子時尚圖鑑》、系列作品「滬上花」。
產品目錄 第一篇/穿用衣物概說五代宋初 且向花間留晚照北宋中期 淡妝濃抹總相宜北宋後期 韻致衣裝成語讖南宋前期 故人南北一般春南宋後期 新妝難識舊承平第二篇/冠梳釵釧概說宰相夫人段氏名臣之母管氏宗室夫人黃昇官員髮妻周氏唯一的楊君樾叛臣續弦陳氏土司夫人田氏兩宋 女子典型首飾一覽第三篇/梳洗打扮概說用具整髮理妝特別篇宋朝的婚嫁之服參考文獻後記(一)拾上落花妝舊枝後記(二)
書名 / | 雅宋女子時尚圖鑑: 從素妝、冠飾到羅衣, 帶你重返風雅年代, 細觀兩宋女子的衣妝品味 |
---|---|
作者 / | 左丘萌 |
簡介 / | 雅宋女子時尚圖鑑: 從素妝、冠飾到羅衣, 帶你重返風雅年代, 細觀兩宋女子的衣妝品味:時尚不僅是潮流,更是女性歷史的映證。本書歷時六年精心雕琢,從穿用衣物、冠梳釵釧、 |
出版社 /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71326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713264 |
誠品26碼 / | 2682985333007 |
頁數 / | 30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2.3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860 |
自序 : 後記(一)
拾上落花妝舊枝
近人說宋,總是述及其富足、繁榮、風雅、精微,似乎這段歷史輕輕巧巧便可讀過。我卻實在覺得宋史真難讀,因為常見沈痛血淚,難以曠達釋懷。讀兩宋之際靖康、建炎以來一段史事時,更覺字字驚心。一度想以此寫一系列故事,卻因為精神實在不堪重負作罷,最終完成的只有《握畫筆的少年》、《浣衣裳的帝姬》兩個殘篇。
雕欄玉砌已不再,故夢山河已改,這樣比較起來,倒是宋代文學的生命更久長,幽香細細,不曾斷絕。想要悠閒無為、不落多少愛憎地讀宋詞,我選擇讀《花間》一路婉約柔麗的小令短詞,此後又喜李易安寫情狀物的安穩妥帖。讀史所獲的憤慨,倒是逐漸被「舊時天氣舊時衣」的淡淡感傷所安慰了—我讀史時那自以為沈浸其中的悲憫,到底也只是隔著歲月、無關緊要的「空中語」。
我原就對古代文學作品中瑣瑣細細的名物感興趣。隨著讀宋詞越來越多,也時常遇到許多新鮮事物,需要對應宋人筆記或考古文物才能知曉大概。兩宋時代的名物研究,早已有揚之水先生的諸本著作如高山一般橫亙在前(《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中國古代金銀首飾》)。而「中國妝束」書系的這本宋代卷,與衣飾名物相關的內容,大致也是沿著揚之水先生開創的路徑淺淺略作一些效顰文字。寫作過程中時常擔心:我所學本不在此道,又能夠寫出多少新見呢?於是我生出了畏難怕事的退縮之心。
可是,哪怕「無心再續笙歌夢」,飛花卻仍舊,啼鵑也仍舊。記得我有一回與舊友共讀小山詞,讀到「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晏幾道〈臨江仙〉)一句,友問「兩重心字」圖樣如何,我驚憶起自己所見一例「兩重心字」的實例,竟是來自遙遠北地的五國城遺址,原是一面宋金時代的銅鏡背後所鐫。不知它昔年是誰人所用,會是隨「二帝北狩」的哪個汴京舊宮人嗎?還是哪個對汴京貨大感驚喜的金人妻房?一路兜兜轉轉,我的思緒又回到原點,想到自己擱筆的故事集,胸中塊壘難以澆滅,依舊避無可避。
我要去實實在在尋找宋人的真實。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仍有不少棘手的地方。首先,在正史敘述與詩詞文學之外,還有篇幅極為浩繁的宋人筆記,我大多只是草草翻閱,必然有不少遺漏之處。其次,相對唐朝(尤其盛唐以前)而言,宋代考古材料中服飾相關的內容實在是太少。北宋前期直至哲宗朝一段,都缺乏年代明確的相關材料。直到此後的哲宗朝、徽宗朝,才有了大量墓葬出土壁畫、俑像乃至服飾實物展現最終以「宣和妝束」為特色的繁榮女裝時尚。至南宋,前期又是一大段材料空白,直到中後期的理宗朝才又有多座墓葬發現女裝實物。
本書中的穿衣部分的〈韻致衣裝成語讖〉及首飾部分的北宋管氏、南宋黃昇、周氏、陳氏諸篇早在四、五年前就已成文。後續諸篇卻因為掌握材料不足,陸陸續續拖沓了許久。
不過其間卻陸續有新考古發現、新文物修復成果出現。如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王亞蓉先生一行成功修復了大量北宋前期的繪畫(《慈雲祥光:贛州慈雲寺塔發現北宋遺物》),其中就不乏宋初女性的形象,填補了這段服裝史的空白。此後,又陸續有了幾座宋初紀年壁畫墓與寺廟地宮發掘,有了一些零星的文物對照。至此,我終於對宋初女性妝束有了比較明確的認知—自然是和晚唐五代風格一脈相承,若干服裝構件、層次都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女性服飾上的「唐宋變革」,大概可以說是發生在北宋中期,妝束審美漸次從宮廷貴族向士族化、平民化發展。這一段雖考古材料仍較為缺乏,但也還有一些傳世的繪畫或寺觀造像可填補。北宋中期的服飾之變也得以大致完成。
至於南宋,前期主要仍要依靠大量傳世的南宋人物畫。一部分如《大德寺五百羅漢圖》等是有時代紀年的,另一些如《歌樂圖》等沒有明確年代,我憑借個人經驗將這些畫作進行了大致的分期斷代。南宋後期除宋畫之外,更有多座墓葬出土的服飾實物給予直觀展現,其中一部分也有考古報告出版,如《福州南宋黃昇墓》、《德安南宋周氏墓》,其餘一部分墓葬雖未出版考古報告,但出土物也多在各家博物館出陳展覽。南宋女性服飾的製作工藝,也已經有學者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研究,如張玲《那更羅衣峭窄裁:南宋女裝形制風格研究》一書。
寫到南宋的首飾部分,而後也陸續增補了周氏、田氏等人物的首飾組合推測。其中周氏頭上所戴的絹花未見實物,因此使用了我所喜愛的一種宋代園藝月季「粉妝樓」的形象;田氏頭上的金質假鬟也改為由長簪撐起的真髮。北宋段氏、南宋楊君樾的形象是反復思索後才保留在書中的。她們的形象並非復原重構,而是依據散亂文物進行的想像。其中段氏的時代處在北宋前期的文物資料缺乏期,不得不勉強補入;而楊君樾的墓誌銘中記載了她的人生故事,頗為動人,因此也一併收錄。
前一本書《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出版後,有讀者抱怨妝容、髮型部分相較衣飾部分來說太單薄。這裡也略加申辯,實在是相關文字記載不多,考古材料也仍舊太缺乏,有待來日的緣故。宋代這本索性將妝容、髮型等內容合在梳妝一章來講,可用的文獻材料倒是相較唐代更多一些。
總的來說,這仍舊是一本介紹宋代富足、繁榮、風雅、精微的書。明月曾照彩雲歸,從宋代遺存至今的諸多文物與文字細節無一不展現著宋時女子衣飾妝髮、日常生活中的精緻。想起宋人《青瑣高議》錄一惜花道人詩:「敲開敗籜露新竹,拾上落花妝舊枝。」我費心勞力地從這些故紙錦灰中的舊事中拾幾片殘花,勉強成此蕞爾一編,妝點的也仍是千百年前的舊枝。
不過,既然「中國妝束」系列也是作為女性史的一部分,我依舊忍不住「話分兩頭」,希望讀者能注意到,其中能夠發掘不少具有現代意義的題目:《花間》這類描寫女性的文學作品中,為何女性反而是缺位的?宋代女性的才藝是迎合男性還是滿足自身精神需求?為何文人會熱衷記載亡國前的女性妝束時尚?以及最後也最重要的—在讚美宋代精美雅致的同時,也應當正視纏足、理學等給宋代女性帶來的身體、精神上的痛苦。
因為我自身對宋代的材料掌握得不算全面、熟悉,加上病體纏延,這本書前後拖延了大概也有近五年之久。感謝插畫師末春的長期配合與堅持,經歷了無數次不厭其煩的商定細節、改易畫稿,才有了書中這些精美直觀的插圖呈現。責編一琳也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書稿寫作期間,也還有不少師友提供了幫助、建議,在此致以衷心感謝。
本書文字只是我尋找真實、追問歷史的一點不算結果的結果,難免會有錯訛之處,還望讀者指正與包涵。
左丘萌
2023年立春
===========
後記(二)
「中國妝束」系列最早的插圖開始繪製於2017年,唐本獨立先出版後,宋本在拓充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早前繪製的作品已不太適合,可能是在這個題材上我比過去畫得更成熟了些,如果用早畫的插圖來出版的話,會有些遺憾甚至感到羞愧,所以2021∼2022年又陸陸續續將先前畫的大部分都重繪製了一遍,畫完自覺比舊版好很多,投入的時間也驗證了自己的進步。
回想參與這本書的創作,對於我個人的繪畫創作方向是有很深的影響的,過去只將中國傳統繪畫作為素材收集的我,開始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雖然在藝術價值的評斷排序中,人物題材的地位遠不及山水題材,但我個人無疑對人物畫是最有感受力的,當然我這裡也專指以女性人物為主體的傳世作品。
從淺顯鑑賞古人塑造的女子容貌和形體姿態(這是非常直覺的、最先被感知的部分)到以研究繪畫技法為出發點去觀察運筆的細節、色彩的鋪陳、畫面的構圖、空間的關係、氛圍的渲染等,再到瞭解一些歷史背景的相關資訊,能歸納到一些相近時代作品的特性,以及定位其在美術史流變中的位置。將現階段我所能感知到的、運用到我自己作品的創作實踐中,學習而不單純的模仿古人的畫作,也要避免為了效率而偷懶—畫成市面上已有的「古風」的風格樣式,形成自己的創作語言,也期待自己的作品在同主題的畫作中能被人清晰的識別出來。
不過我不擅長分析和總結自己的技法,雖然用CG創作已經很多年了,但對筆刷的運用也時常不得要領,技法上的東西我甚至很難複製我自己,總之,就是還在用比較笨的方法在畫畫,這讓為圖書創作插圖所需要的效率打了些折扣,而我也需要學習,在一件需要反復打磨、修改且並不能即時得到正反饋的事情中,習得耐心做下去的能力。
在宋本重新創作所跨的時間區間中,我個人常處在一個心理能量很低的狀況,不過近年也有了一些與以往很不一樣的嘗試,比如我開始了運動,通過相對物理的方式來感知自己,也嘗試冥想,學習放鬆和寬慰自己。雖然並不確信這些能否帶來質的變化,但至少我有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願望。好好生活才能延長創作生命啊!
在正好與疫情重疊的漫長時間裡,畫這本書成了諸事不確定中最明確有序的事情,與左丘萌、一琳的聯繫也成了我為數不多的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機會,依舊有幸參與其中,也對創作中國妝束的續冊心懷期待。
末春
2023年3月5日
最佳賣點 : 本書從穿用衣物、冠梳釵釧、梳洗打扮三大面向切入,
搭配逾370張出土文物彩圖 × 140幅古風美人插繪,
並補繪缺失的文物殘片,細緻還原宋代女子端莊婉約、用色典雅的衣妝風尚。透過流傳於世的詩詞歌賦與典故傳說,生動刻劃出宋代女性的風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