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聊齋 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 人卷 | 誠品線上

有意思的聊齋 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 人卷

作者 馬瑞芳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有意思的聊齋 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 人卷:〈細柳〉說的是古代虎媽,後母兼寡婦的細柳,不怕物議,管教前房之子,敢狠下心,送親生兒子進監獄。〈珊瑚〉被改編成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聊齋志異,中式魔幻現實故事!妖鬼不嚇人,人心才難懂。華文世界解讀聊齋故事第一人----馬瑞芳用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的視角解讀古代暢銷小說,分析神鬼故事裡投射的人間真實、寄託的希望與恐懼、不能明說的苦悶與愛怨。阿根廷大作家波赫士,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他們不同世代,語種不同,創作類型不同,唯一的生涯共同點是:他們都愛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始終考不上舉人的蒲松齡,在西舖畢家當私塾老師的時候,把他對現實生活的種種感懷,藉由神鬼妖狐之口,講各種人世真實,各種苦悶徬徨以及各種人生智慧,寫成了《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是大多數古人讀聊齋的感想。但《聊齋》不只是經典名著,它也是幾百年前的「黑鏡」、「戀愛實境秀」、「人性觀察劇」,妖鬼不嚇人,人心才難懂用聊齋打開現代人的內心劇場◆做聊齋鬼比做人好:為什麼當了鬼,人生才真的開始?人鬼戀、報恩鬼、考試鬼,鬼場現形!◆狐狸精不是壞女人:看見女力、慾望與愛的主導權,為什麼她們的愛,更自由、更坦蕩?◆妖怪比人還講義氣:當友情遇上異種生命,那些比人更守承諾、更懂情感價值的動物精怪!◆人遇神仙神仙遇人:究竟是黃粱一夢,也可能是夢想事成?幻由人生,在凡人的神話中得到慰藉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共五卷。將聊齋志異的四百九十一篇故事,精選出一百二十個故事,分成【鬼、狐、妖、神、人】五個主題。〈鬼卷〉解讀鬼與鬼、人與鬼之間新奇有趣又變幻莫測的故事;〈狐卷〉展現了狐女、狐叟、狐書生等一系列生動傳神的狐狸精形象;〈妖卷〉剖析了一系列幻化成人形的妖,以及自然界的生靈成精後與人類產生的聯繫;〈神卷〉塑造了各種各樣的神仙形象,講述了人與神仙、人置身於仙境的奇妙經歷;〈人卷〉描繪了平凡塵世間各種匪夷所思的奇人異事與百姓非比尋常的生活經歷。【本套書特色】1.打破以往閱讀方式,從鬼、狐、妖、神、人五大主題,全新的角度解讀聊齋志異。2.作者馬瑞芳是全球漢學界認定的聊齋專家,專注研究聊齋四十餘年,選編故事的角度貼合專業與大眾閱讀樂趣。3.特別收錄:蒲松齡故居收藏之《聊齋圖說》彩圖;及出自《詳注聊齋志異圖詠》黑白插圖。專業推薦: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蔡造珉(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人卷〉人間悲歡,蒲松齡七十餘年人生看透社會的細緻呈現雖然神、鬼、狐、妖是《聊齋》中各篇故事的主體,但故事中體現的卻是深刻的人文關懷。蒲松齡鄉居七十餘年,看透各種社會問題與人世倫理話題,聊齋故事中家庭、倫理、親情、友情、愛情一一出現,說盡百態人生,呈現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這些都在他筆下成為一篇篇悲歡離合的故事。〈細柳〉說的是古代虎媽,後母兼寡婦的細柳,不怕物議,管教前房之子,敢狠下心,送親生兒子進監獄。〈珊瑚〉被改編成各式戲劇的聊齋名篇,講自古以來皆有的婆媳問題,賢媳悍媳,善惡有報。〈姊妹易嫁〉蒲松齡式的上錯花轎嫁錯郎,有嫌貧愛富的批判,也還保有人應有善念的好事好報。〈顏氏〉聊齋版的木蘭從軍。嫁了草包丈夫之後怎麼辦?乾脆自己去考科舉!是彌天大謊,也是對居高官不能擔大任的調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馬瑞芳華文世界解讀聊齋故事的當代最佳權威。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古代文學學科帶領人,兼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主要著作有:《馬瑞芳重校評點聊齋志異》、《蒲松齡評傳》、《聊齋志異創作論》、《聊齋人物論》《從〈聊齋志異〉到〈紅樓夢〉》、《馬瑞芳說聊齋》等;長篇小說《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集《煎餅花兒》、《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等。 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說聊齋》,喜馬拉雅主講《馬瑞芳品讀紅樓夢》、《馬瑞芳講聊齋志異》、《馬瑞芳品讀金瓶梅》、《馬瑞芳品讀西遊記》。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總序: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聊齋志異》序:大愛無邊在人間〈連城〉:媲美《牡丹亭》的絕世戀〈俠女〉: 我的人生我做主〈顏氏〉: 女扮男裝做高官〈細侯〉: 女性版壽亭侯〈細柳〉: 絕版《聊齋》「虎媽」〈庚娘〉: 巾幗不讓鬚眉〈雲翠仙〉: 所嫁非人能如何〈王桂庵〉: 一見鍾情的經典模式〈寄生〉: 花心兒子狗尾續貂〈姊妹易嫁〉: 大姨夫作小姨夫〈仇大娘〉: 健婦持門戶,勝似一丈夫〈珊瑚〉: 惡婆婆走了華容道〈韋公子〉: 花花公子的人生慘劇〈促織〉: 皇帝愛小蟲,百姓遭大難〈賈奉雉〉: 金盆玉碗盛狗屎〈王成〉: 懶漢靠誠信致富〈宮夢弼〉: 顛顛倒倒錢做主〈胡四娘〉: 勢利社會風俗圖畫〈張誠〉: 感動中國兄弟情〈大力將軍〉: 俠義施捨豪爽報答〈王者〉: 紅線金盒儆貪腐〈田七郎〉: 他為何獻出生命〈佟客〉: 牛皮大王當場出醜〈真生〉: 假作真來真亦假〈胭脂〉: 蒲松齡恩師斷奇案後記:永遠的經典

商品規格

書名 / 有意思的聊齋 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 人卷
作者 / 馬瑞芳
簡介 / 有意思的聊齋 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 人卷:〈細柳〉說的是古代虎媽,後母兼寡婦的細柳,不怕物議,管教前房之子,敢狠下心,送親生兒子進監獄。〈珊瑚〉被改編成各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091299
ISBN10 /
EAN / 9786264091299
誠品26碼 / 2682954520001
頁數 / 32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
級別 / N:無
重量(g) / 450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大愛無邊在人間

神、鬼、狐、妖是《聊齋》中各篇故事的主體,體現的卻是深刻的人文關懷。那些主要描繪現實,牽涉到家庭、倫理、親情、友情的篇章,同樣豐富多彩,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和令人過目難忘的人物。
〈連城〉:喬生和連城,一窮一富,互相欣賞,知己之戀經歷了生死考驗,在跟父母之命、兇悍夫權、貪賄官府的搏鬥中,譜出了一曲堪與《牡丹亭》媲美的感天動地的情歌。
〈俠女〉:深閨少女,不僅獨自擔起為父報仇的重任,在對待婚姻這件事上,也能堅持「我的人生我做主」,擺脫傳統婚姻形式的束縛。
〈顏氏〉:在科舉決定男子命運、丈夫決定妻子榮辱的世態下,顏氏女扮男裝闖官場,在文才、治國之才上傲視鬚眉。
〈細侯〉:妓女不愛財而愛才,寧可跟窮困的書生過勞動自足的日子,不肯跟富商過花天酒地的生活。細侯為了跟心上人團聚,竟然「殺抱中兒」回歸,可謂是「中國的美蒂亞(Medea)」,殺親生子的悲劇是黑暗社會造成的。
〈細柳〉:生動精彩的《聊齋》「虎媽」。細柳年紀輕輕做了寡婦還是後媽,如何將兩個兒子教育成材?靠下狠心。自在不成材,成材不自在。細柳不怕物議,敢管前房之子;敢擔風險,把親生兒子送進監獄受教育。
〈庚娘〉:一個弱女子,在全家被強盜殺害的情況下,不懼不驚,笑對強敵,既保護了自己的清白,又手刃了仇人。
〈雲翠仙〉:面對母親的隨意指婚,面對丈夫的潑皮無賴,弱女子雲翠仙機智地請君入甕,聰明地解救自己。
〈王桂庵〉:官宦子弟對船家女一見鍾情,茫茫人海中苦苦尋找,癡情感動上蒼,佳夢指引路途,終於花好月圓。王桂庵之子寄生的故事被改編成評劇《花為媒》,由新鳳霞主演。
〈張誠〉:哥哥受繼母虐待,同父異母的弟弟千方百計來呵護。弟弟被老虎叼走,哥哥穿雲入海尋找他,不僅找到了弟弟,還遇到了早年失散的大哥。
〈王成〉:懶漢如何發家致富?靠誠信。王成拾金不昧,遇到人生的第一個福星;遭難不怨他人,遇到人生的第二個福星。他用一隻小鵪鶉換來「中人之產」。
〈大力將軍〉:舉人偶然遇到力大無比的乞丐,助其從軍,若干年後,已成為將軍的乞丐豪爽地報答恩人。
〈田七郎〉:受人恩惠的獵人,用生命來報答。
〈胭脂〉:高智商官員智破奇案。〈胭脂〉講的是著名的《聊齋》疑案,由蒲松齡恩師、學使施閏章偵破。〈胭脂〉曾被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搬上戲劇舞臺,改編的劇碼名為《牢獄鴛鴦》。
書中各種各樣的人物、複雜多樣的矛盾給現代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賈奉雉〉:有才能的讀書人總得不到功名,卻靠爛汙文章高中榜首,只能果絕地離開惡濁的人世。
〈促織〉:皇帝玩小蟲玩得民不聊生。這篇文章很早就被編入中學語文課本。正德皇帝喜歡玩促織,官吏借此「斂丁口」,敲詐老百姓。一隻小蟲能導致若干家庭破產。不僅讀書人成名因小蟲被打得兩腿鮮血淋淋,其兒子也因小蟲跳了井。當皇帝玩小蟲的願望得到滿足後,官員晉升,雞犬升天。
〈珊瑚〉:栩栩如生的「婆媳大戰」。大兒媳珊瑚賢慧,婆婆沈氏暴虐,雞蛋裡邊挑骨頭,結果休掉賢媳,迎來惡婦。二兒媳臧姑把「三綱五常「全部踩在腳下,惡婆婆走了華容道。
〈胡四娘〉:一切向功名看的家庭。胡四娘的丈夫程孝思沒得志時,全家都尖刻地嘲笑她;程孝思一旦得志,胡四娘就成了全家巴結恭維的中心。
〈宮夢弼〉:嫌貧愛富的父母。〈宮夢弼〉裡的勢利眼父母,將財富作為選擇女婿的唯一標準,也在女婿富裕後遭受尷尬。
〈韋公子〉:道德敗壞的富家公子「自食便液」。韋公子喜歡尋花問柳,不僅把家中丫鬟僕婦玩遍,而且載金數千要遍嫖天下名妓,結果玩「牛郎」玩到自己的兒子,嫖雛妓嫖到自己的女兒。
〈姊妹易嫁〉:一齣姊妹易嫁的喜劇。嫌貧愛富的姐姐拒絕嫁給「牧牛兒」,妹妹代嫁。最後妹妹成了宰相夫人,姐姐做了尼姑。

還有似乎是古俠客的人狠狠教訓貪官污吏的〈王者〉,有奇人略施小技讓牛皮大王當場出醜的〈佟客〉,而在「真假」上做文章的故事〈真生〉中,似可找到影響〈紅樓夢〉的線索……
可以說,幾乎任何重大社會問題或倫理話題,《聊齋》都創造了相應的生動精彩的悲歡離合故事。這些可以算作「人間悲歡「的《聊齋》故事,偶爾也會有鬼神出現,但其描寫的社會生活、人物、矛盾,卻是地地道道的現實,是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國計民生。

有幾個《聊齋》故事由蒲松齡自己改編成俚曲,說明它們特別受作者重視,本卷中收錄的描寫婆媳矛盾的〈珊瑚〉就被其改編為俚曲《姑婦曲》。〈姊妹易嫁〉的故事,則被後人改編為呂劇、五音戲、柳子戲等,盛演不衰。
雖說《聊齋》中有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瑰麗神話,但蒲松齡畢竟鄉居七十年,對黎民疾苦瞭若指掌,對現實痼疾有老吏斷獄般的明睿,他把有關國計民生的話題寫出來,有一針見血的氣派。

試閱文字

內文 : 《俠女》:我的人生我做主

顧名思義,俠女應該是像古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一樣的女子,像慧眼識英雄的紅拂。其實《聊齋》裡的俠女在「俠」之一字上超過了紅拂。《聊齋》俠女之俠,固然表現在弱女子向強權復仇,更表現在她是幾百年前旗幟鮮明的女性主義者,「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感情我做主」,「我的婚姻我說了算」。蒲松齡寫俠女「豔如桃李,而冷如霜雪」,桃花、李花是明媚的鮮花,意味著生命的燦爛,是春天的象徵;霜雪則是冬天的標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在俠女身上同時存在。她面容美麗得像鮮花,內心卻冷靜得像霜雪。她堅決拒絕顧生的求婚,卻主動和顧生親熱,給他生下一個兒子,再把兒子撂下,自己該幹麼幹麼去。我行我素,獨往獨來。
俠女形象是蒲松齡首創的嗎?不是。唐朝就有俠女,唐傳奇早就寫過俠女。蒲松齡筆下的俠女和唐傳奇又有什麼關係呢?
一個一輩子住在農村的私塾老師,為什麼能寫出那麼多篇各不相同的小說呢?這始終是研究《聊齋》的學者們感興趣的話題之一。 一九七八年,我進入山東大學蒲松齡研究室後,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一九八〇年,我到蒲松齡待過三十年的畢家實地考察,有了意外收穫。
畢府號稱「三世一品、四士同朝」,有權,有錢,生活條件好,在這兒教書比較舒適,再加上畢府的人不僅喜歡有才能的人,還喜歡鬼怪故事,蒲松齡在這裡受到尊重,樂意長期工作,這沒什麼問題。但一個家庭靠什麼魔力能使一位天才作家戀戀不捨地一待就是三十年,直到七十歲才離開?當我在畢府看到萬卷樓倒塌的大門時,我有點兒明白了。
萬卷樓門前的大柱子上有一副對聯,是清朝狀元王壽彭寫的:
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樹起風雲。
意味尚書府藏書萬卷,經史子集無所不有。可這跟蒲松齡有什麼相干?突然,我像醍醐灌頂:萬卷樓是《聊齋》重要的寫作來源!風姿綽約的《聊齋》俠女形象,很可能就是蒲松齡在萬卷樓翻檢唐傳奇時受到啟發,而後在畢家的花園——石隱園中冥思苦想所得。結果是,一個嶄新的女性人物,一個遠不止原本意義上的俠女,穿過歷史的迷霧,帶著新思想的霞光,儀態萬方地向我們走來。魯迅先生就曾說《聊齋》「亦頗有從唐傳奇轉化而出者」。蒲松齡改寫前人作品總會寫出別樣風情。把俠女跟她在唐傳奇裡的「本事」(原型)對照,蒲松齡如何點鐵成金,就能一目了然。

唐傳奇《原化記‧崔慎思》寫了一個奇特的故事:進士崔慎思租人房子住,看到身為房主的婦人長得美麗,就請求對方做他的妻子。婦人說:「我的身份配不上你,給你做妾吧。」不久她就給崔慎思生了個兒子。有天夜晚,崔慎思突然看見那個小妾從房頂上躥下來,身上紮著腰帶,一副夜行俠打扮,左手握著一把寒光閃閃的匕首,右手提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崔慎思嚇壞了,問她怎麼回事。小妾回答說:「我父親被郡守殺了,我住在這兒,就是為了等待機會給父親報仇。」說完她跳上牆頭走了。崔慎思正在驚歎,小妾又返了回來,說要給嬰兒餵奶。餵完奶,她又跳上牆頭走了。崔慎思許久沒聽到嬰兒的啼哭聲,跑到房間一看,孩子已被殺死!他恍然大悟:她殺死兒子,是為了斷絕她對我們的念想啊!

《聊齋》中的《俠女》篇,基本情節和唐傳奇《崔慎思》相似。蒲松齡把唐朝俠女回爐再造,使她的形象更人性化,更優美,也更哲理化。
《聊齋》俠女打交道的對象姓顧,是個多才多藝的書生,因為家窮、母老,沒能力爭取功名,也娶不上媳婦,靠給人寫字畫畫維持生活。有一天,對門搬來一對母女,母親是聾老太,女兒是美貌女郎。女郎來找顧母時,顧生跟她驀然相遇,覺得她長得真美!原文是這麼形容她的:「年約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見生,不甚避,而意凜如也。」意思是她約莫十八、九歲,模樣秀麗,神態文雅,世上少有,看到顧生,不怎麼避,但一臉嚴肅的樣子。在當時,少女到了十八、九歲還沒出嫁的情況比較少,況且女郎長得還很美。她的美不是俗濫的沉魚落雁之美,而是秀麗文雅的美,她在陌生男子面前沒有少女應有的羞澀,而是一副警惕性很高、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情,好像在用眼神告訴所有對她有想法的男人:走開!我可不是可以養在你家中花盆裡的小花,更不是路邊任人採摘的野花。

對門少女的美麗和冷峻給顧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女是來找顧母借剪刀和尺子的,這說明她家窮到連家庭的常備用具也沒有。顧母發現,對門少女面容秀麗,神情嫻雅。顧母和顧生對女郎的印象不同,那是因為,在長輩面前不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對門女郎恢複了少女應有的天真可人,把溫婉清麗和文化修養表現出來了。顧母還發現少女似乎性格比較深沉,不愛說話,也不愛笑。富有社會經驗的顧母從沒見過這麼特異的少女,不由得琢磨起來:少女雖然衣著樸素,但氣質風度一點兒也不像窮人家出來的。於是顧母馬上問起老太太們最感興趣的問題:「姑娘,你怎麼不嫁人哪?」少女回答說:「我還得照顧母親呢。」
在顧母看來,一個孤苦無依的少女,如果有人樂意代養她的母親,她肯定願意嫁給這個人。顧母親自到少女家偵察,更增加了信心:少女家連隔夜糧都沒有!母女生活全靠女兒替人做針線活兒來維持,而她們家卻沒有剪刀和尺子,真是窮到家了。顧母向對門老太太建議,讓她把女兒嫁給顧生,由顧生給她養老。對門老太太似乎同意,少女卻像很不樂意的樣子。顧母猜疑起來:「女子得非嫌吾貧乎?為人不言亦不笑,豔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一個女子,鮮花般豔麗,冰雪般冷清。顧母感到很奇怪。
顧生和母親對對門少女有不少臆測,接著出現第三個也來臆測少女身世的人,是常來找顧生求畫的少年,一個輕薄浮滑的角色。他如此評價對門少女:「豔麗如此,神情一何可畏!」三個「猜歎」少女的,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顧母擔心絕後,一心想把對門少女娶來做兒媳婦;顧生受到美麗異性的吸引;輕薄少年則對少女懷有不軌之心。

顧生很快發現,對門少女從不講虛情假意,為人落落大方,一點兒沒有小家子氣,倒有幾分丈夫氣。顧母向少女家求婚遭到拒絕,善良的老太太並不記仇,也不疏遠對門少女,還繼續幫助她。顧生按照母親的囑咐,多次給對門老太太家送米送面。有好吃的,也分給對門老太太一份,好像他同時有兩個母親需要盡孝。反觀受到關愛的對門少女,居然對顧生的照顧連聲「謝謝」都不說!但是她會用實際行動回報顧生,到顧家就主動替顧母縫縫補補,像兒媳婦一樣勞作。有一陣子,顧母下身長了惡瘡,整天叫疼,少女一點兒不嫌髒,一天幾次給顧母洗創敷藥。顧母很感動,說:「安得新婦如兒,而奉老身以死也?」說著哭了。少女說:「您兒子是孝子,比我們寡母孤女強多了。」顧母感歎:「這些床頭的瑣碎事,哪裡是孝子能做的呀?我這麼大年紀,不知哪天就走了,如果我兒子娶不上媳婦,沒法傳宗接代,將來連上墳的人都沒有。」
顧母還是話裡有話,執著地想說服少女做她兒媳婦。但人家就不接這話茬。顧母自然不能自討沒趣,只好對兒子說:「小娘子給我們的照顧太多了,你千萬不要忘了她的恩惠。」顧生向少女施禮感謝,卻聽到這樣的回答:「你敬我的母親,我不謝你,我做這點兒事,你謝我做什麼?」顧生越發敬愛少女了。但在他跟前,少女還是舉止生硬,一點兒溫柔勁兒都沒有,你想跟她親近?門兒都沒有!對門少女對顧生的幫助不說一句口頭感謝的話,實際上,在聽到顧母訴說那番苦衷後,少女做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決定——她要給顧家生個兒子。

清初文壇盟主王士禛曾經點評過《聊齋》部分作品,他很欣賞《俠女》,說:「神龍見首不見尾,此俠女其猶龍乎?」這個評價非常精準。神龍見首不見尾,好像霧中的龍,你只能看到一鱗半爪,卻看不到全身,這是蒲松齡人物塑造的特點,也是其小說構思的特點。這篇小說特別像偵探小說,蒲松齡在對門少女身上設置了五大匪夷所思的謎團。圍繞著美麗少女接連發生了幾件不可思議的事,也可以說是一重一重的謎團,也就是神龍的東一鱗、西一爪。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不斷引起他人的好奇和猜測,直到最後關頭才把底牌揭開。

第一個謎團:少女為什麼對顧生忽冷忽熱?
對門少女對顧生一直是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有一天卻突然對顧生「嫣然而笑」,顧生一看,有戲,跟上去挑逗她,她大大方方地欣然接招兒,兩人痛痛快快地上床恩愛一番。顧生還沒從男歡女愛當中回過神來,少女就下了「最後通牒」:「咱們相好只此一次,不能有第二次!」顧生才不信這話,第二天再約少女幽會,少女拉下臉,理都不理。顧生稍微說幾句調情的話,少女就馬上冷冰冰地噎回去。顧生無奈地想:看來,她莫名其妙地跟我絕情了,我們的情緣沒戲了。過了一陣子,少女突然又主動來找顧生了……一會兒甜甜蜜蜜,一會兒冷淡絕情;一會兒主動要求跟顧生上床,一會兒把顧生看成陌生路人。忽迎忽拒,忽親忽疏,她到底對顧生有情還是無情?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是神龍第一次露出一鱗半爪。

第二個謎團:一個貧家少女怎麼還是個技藝高超的劍客?
少女讓顧生警告買畫少年,叫他不要打自己的主意。買畫少年也讓顧生轉告少女:「你不要假惺惺地裝正經,否則我會到處散佈你們倆的私情。」
有天晚上,顧生正在獨自悶坐,少女突然來了,笑著說:「我們的情緣未斷,莫非是天數!」顧生欣喜若狂,馬上把少女抱到懷裡,突然聽到外邊有匆忙的腳步聲,兩個人吃驚地站起來,原來是買畫少年推門進來了。顧生氣憤地問:「你來做什麼?」買畫少年嬉皮笑臉地說:「我來看看貞節烈女!」又沖著少女說:「今天你不會責怪我了吧!」少女氣得柳眉倒豎,滿臉通紅,一句話不說,翻開上衣,露出一個皮袋,抽出一把亮晶晶的匕首。少年扭頭就跑,少女把匕首「望空拋擲,戛然有聲,燦若長虹」,少年馬上身首異處,原來是隻白狐!一個文弱少女何以有如此高超的武藝?顧生百思不得其解。這是神龍第二次露出一鱗半爪。

第三個謎團:為什麼男女相好變成少女「救濟窮人」?
顧生想當然地認為,既然兩人已經相好,又都是單身,結婚是水到渠成的事。顧生向剛剛同床共枕的少女求婚,少女說:「我已經跟你上床,每天給你家洗衣做飯、伺候老人,我們已經有夫婦之實,還說什麼娶不娶的?」顧生說:「你是不是嫌我窮?」少女說:「你窮,我就富嗎?我和你相聚,正是可憐你窮。」怪也不怪?一男一女上床,成了救濟窮人啦!這是神龍第三次露出一鱗半爪。

第四個謎團:少女的行蹤為何如此詭秘?
沒過多久,少女的母親去世了。她一人獨居,顧生覺得可以自由來往了,深夜來到少女家,卻只見房間空寂無人,門關著。她到哪兒去了?難道她還跟其他人有約會?可從來不見她跟任何男人有來往,也沒有招蜂引蝶的痕跡,深夜外出,是為了什麼?這是神龍第四次露出一鱗半爪。

第五個謎團:為什麼少女甘願未婚生子卻生而不養?
少女斷然拒絕顧母的求婚,卻主動跟顧生幽會且懷上了顧生的孩子,顧母覺得太奇怪了,說:「此女真是奇怪啊!不肯正大光明地嫁給我兒子,倒樂意跟他私下來往。」兒子出生後,少女又立即讓顧生抱走,讓他對外說是顧母收養的孩子,雇奶媽餵養孩子。太奇怪了。生而不養,她為什麼忍心這樣做?
貧不能娶的顧生,終於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是面龐豐滿端正、一臉福相的兒子,這下顧家不愁沒人傳宗接代了。顧母理所當然地想到要把寶貝孫子的母親娶進門,她興奮而有策略地對少女說:「兒已為老身育孫子,伶仃一身,將焉所托?」話說得多麼聰明!孩子啊,你已給我這老太太生下孫子,現在你孤苦伶仃一個人,為什麼不跟我兒子結婚,過有家有夫有孩子的正常生活?你一個孤女還能跑到哪兒去?少女的回答有點兒躲躲閃閃:「我心中的隱情不能告訴母親。您趕快把您的孫子抱走吧。」這是神龍第五次露出一鱗半爪。
真是王士禛說的神龍見首不見尾,太神秘了。

關於少女的五個謎團,最後由她自己解開。孩子出生不超過十天的一個夜晚,少女忽然敲開顧生家的門進來,手裡還提著一個革囊。她說:「我的大事辦完了,咱們分手吧。」顧生忙問怎麼回事。少女說:「我把你贍養我母親的恩德時時刻刻放在心上。我不是告訴過你,咱倆相好,可一不可二嗎?因為我報答你的方式,不是讓你享受男女之間的魚水之歡,而是給你生個兒子好傳宗接代。本來以為親熱一次就可以成功,沒想到失敗了,所以破戒再次和你約會。現在你的恩德我已報了,我的願望也達成了,沒什麼遺憾了。」顧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訕訕地問:「你的革囊裡裝了什麼東西?」少女說:「仇人的腦袋。」說著打開給顧生看,果然是顆血肉模糊的男人的頭!顧生怕極了,問:「你為什麼殺人?」少女說:「我之前一直不告訴你,是怕機密洩露出去。現在事情辦完了,我就實言相告吧。我是浙江人,父親官至司馬,不料遭到仇人陷害,全家被抄。我背著老母親逃了出來,隱姓埋名三年。之所以不馬上報仇,是因為老母親還在。等老母親走了,肚子裡又懷了孩子,才拖了這麼長時間。你前些天晚上到我家找不到我,因為那時我趁黑夜到仇人家探路去了……」說完,她頭也不回地走了。
少女的一番話,將她的身世迷離之謎、行為乖張之謎,一一解開。一個可歌可泣、有膽有識、「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婚姻我說了算」的可愛女郎形象重新矗立在讀者面前。就在這一刻,一直沒名沒姓的少女可以明確命名了:「俠女」。

這段傳奇故事的結局是:顧生三年後死了,俠女的兒子十八歲中了進士,給顧母養老送終。既然我們認為《聊齋》俠女是從唐傳奇發展來的,那麼,《聊齋》俠女跟唐傳奇原型,是同樣的類型或處於同等藝術水準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個故事雖取材于唐傳奇,但蒲松齡化腐朽為神奇,在三個主要環節上讓故事脫胎換骨:

第一,《聊齋》俠女受磨難多,身上的光彩也多。唐傳奇裡的俠女經濟富裕,無牽無掛無老人,有房子出租,有丫鬟使喚。她不必擔心日常生活裡的柴米油鹽,只需好好琢磨如何報仇就可以。在完成復仇心願後,她把房子和丫鬟都留給男方。《聊齋》俠女從鐘鳴鼎食之家一下子落到上無片瓦下無鍋灶的境地,靠做針線活兒奉養老母,還要謀劃復仇,人生道路更艱難,逆境磨礪下的性格也更璀璨。

第二,唐傳奇俠女在報仇過程中藉男子暫棲身,他們之間缺乏深層的情感交流。《聊齋》俠女和顧生惺惺相惜,和顧母更是溫情煦煦。

第三,唐傳奇俠女報仇後殺死親生子,雖然可解釋為斷絕兒女情的果決行為,畢竟不近人情。《聊齋》俠女不是忍心殺子,而是溫馨生子,充分體現出人間溫情。俠女主動替顧家生子,不僅因為聽了顧母擔心絕後的話,誠心為顧家「延一線之續」,還因為會相面的俠女看出顧生壽命不長,將來需要有人代替顧生為老人家養老。最終也確實是俠女的兒子為顧母養老送終的。
那麼,我們能把俠女看成追求愛情自由而有悖於封建倫理觀念嗎?不能。因為俠女對顧生並沒有什麼愛情。可能有讀者朋友會說,且慢,俠女為顧生未婚生子,做到這份兒上,她對顧生居然沒有愛情?有沒有搞錯?沒有搞錯。我認為,俠女之「俠」正是主要體現在這個地方。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人間悲歡,蒲松齡七十餘年人生看透社會的細緻呈現
蒲松齡鄉居七十餘年,看透各種社會問題與人世倫理話題,聊齋故事中家庭、倫理、親情、友情、愛情一一出現,說盡百態人生,呈現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
這些都在他筆下成為一篇篇悲歡離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