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自己 (大字版) | 誠品線上

找回自己 (大字版)

作者 聖嚴法師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商品描述 找回自己 (大字版):想真正、徹底解決生命的問題,根源在自己的「心」。在心的議題上,聖嚴法師以極其細膩深刻的觀察,用幾個實例與故事,即揭露人性幽微的面向,又能以幽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聽聞一句,受用一生並非一定要看很多經典,或是上很多佛學的課程,才能得到佛法的好處。其實只要聽聞一句,甚至數句佛法,就可以轉變我們的人生觀,一生受用不盡。我在十幾歲時,聽到佛法中講述,如何把顛倒的觀念變成正念,我這才發現,一般人都是用顛倒的方向看世界,之所以顛倒的原因,是因為自私心。如果我們不以自私心看世界,就不會煩惱,也不會自以為理所當然地向這個世界有所要求。生命中沒有過多的要求,便會過得很快樂。就是因為這樣的觀念,讓我一生受用不盡,因此我對三寶產生無限的感恩,而希望能永遠奉獻三寶。另外,我們要感恩的是眾生。所謂的「眾生」,是指所有的人,包括我們生命中間接、直接接觸的人,乃至於古代及歷史上所有的人。古往今來,有很多的人我們根本不認識,也許連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們卻都受過他們的恩惠。為什麼這麼說呢?人類的歷史文化和文明,不是一個人就能發明成就的,而是過去許許多多人的智慧與努力,所累積的結晶,才能讓今日的我們坐享其成,對於這些我們都要感恩。時時以感恩的心來過生活,「自我」就會消融。因為知道宇宙之大,個人實在是太渺小了,一個人所知、所能、所奉獻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反觀我們所接受的恩惠,卻太多、太大了。# 念佛,佛就和我在一起我們都聽過「高處不勝寒」、「時不我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類話,可見哲學家也有哲學家的寂寞,偉大人物也有偉大人物的寂寞。既然有寂寞感,就表示他們的生活並不是真正充實。從宗教的觀點來看,唯有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修持,以及宗教生活的體驗,才是人類精神生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人生才不會空虛,也不會感到寂寞。以我個人來說,雖然現在我是身無長物、孤單一人,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空虛,但是當我心中念佛時,佛就和我在一起;當我心中念菩薩時,菩薩就在我面前。同樣地,當我心中想到眾生時,眾生就跟我在一起;當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時,當下我就如同在西方極樂世界了。如此一來,當然就不會感到空虛和寂寞。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我們的時間、體力往往也不夠用,可是就是因為生命太短暫,能力也不足,所以更要充分地、積極地奉獻自己。如果能夠具備宗教的信心,那就更好了。但這個信心並不是虛無空洞的,而是透過自己的實踐與深刻體會得到的。# 不執著:真正的自由佛法中「常樂我淨」或「苦集滅道」等生、老、病、死的道理,起初我們把它當成真理、定見執持著,可是一旦運用這些真理幫助了自己,也幫助他人之後,就應該把它放下,才會得到真正的解脫。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學佛的人連佛法都不執著,會不會心無定見,是非不明、好壞不分?不會的!這樣的「不執著」,是已經歷經過「執著」的過程。放下之後並不表示沒有想法,只不過這已經提昇到另一個層次,而是以整體眾生的想法為想法,以當下環境的需求為需求,以整體的意見為意見。 當你追求真理之後,又能將所追求的放下,而不執著一個非如何不可的真理,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聖嚴法師(1930~2009年)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編者序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盤找回真正的自我不再空虛無奈忙得快樂,累得歡喜圓滿的生涯規畫方向感不再空虛的人生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人生的願望找到生命的價值享受人生,珍惜人生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執著和固執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積極的人生改變時不違常理放下真理,真自由花開花謝,不執著開發智慧的潛能好念頭、壞念頭調和主觀和客觀主動與被動活在當下的積極再論積極大鴨大路,小鴨小路心安理得就是成功第三篇 回歸內在的聲音心與物的調和不再執著七情六欲良心自由和尊嚴化「私我」為「無我」這愚蠢的我是真的嗎?轉自私自利的我為功德的我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而非我自知之明的自信認識自己才能獲致成長讓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有什麼值得自誇的呢?別不知不覺浪費了生命用慚愧和謙虛來消融自我懺悔與負責任永遠的功課控制情緒而不壓抑情緒時時懷抱感恩的心

商品規格

書名 / 找回自己 (大字版)
作者 / 聖嚴法師
簡介 / 找回自己 (大字版):想真正、徹底解決生命的問題,根源在自己的「心」。在心的議題上,聖嚴法師以極其細膩深刻的觀察,用幾個實例與故事,即揭露人性幽微的面向,又能以幽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ISBN13 /
ISBN10 /
EAN / 4716795014073
誠品26碼 / 2682959006005
頁數 / 16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x1.2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35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編者序
現代人身處在多元而混亂的價值體系中,人人都想要尋更多的自由,卻因為一味向外馳求,而不知道原來所有問題的根源出在我們的心,當然更不會知道,其實所有的答案就在自己的心中。因此,如果想要真正徹底解決問題,都必須先回歸自己,回到方寸之間——心。

《找回自己》是聖嚴法師又一本貼近現代人心靈的著作,全書共分四大部分,分別為:「掌握人生方向盤」、「不被自己框住」、「回歸內在的聲音」以及「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

在探討「心」的這個議題上,聖嚴法師用的不是心理學的理論,卻有著極其細膩、深刻的觀察,往往幾個實例與故事,就不落痕跡地揭露人性幽微多變的面向,卻又能以幽默的智慧化解,為人心找到出路,永遠充滿溫暖的希望。如果不是對人有著極大的慈悲,又怎麼能有如此的寬厚和包容?

而做為當代的心靈導師,聖嚴法師並不像一般的勵志書作者,高談個人的成功與成長。聖嚴法師是以宏觀的角度,從務實面出發,談論整體人類的目標,當全人類有了正確的方向,身處其中的個人,自然就能找到定位,而不會茫然失序。而且個人的成長就是整體人類的成長,個人的成功就是整個社會的成功,個人與全體不是互相對立牴觸,而是相攝相容、圓滿無礙的。如果不是對世間有著透徹的智慧,又怎麼能有如此深廣的視野?

《找回自己》就是這樣一本充滿慈悲與智慧的書,能夠帶領我們找回真正的自己。

本書內容原為《大法鼓》電視節目中聖嚴法師的談話,整理成文稿後曾於《人生》雜誌每月的「人生導師」專欄中連載,非常受到歡迎,早已成為讀者每個月最大的期待。如今集結成書,希望能嘉惠更多讀者,一起來分享聖嚴法師的生命智慧。(法鼓文化編輯部)

試閱文字

內文 : 【再論積極】

曾經有人問我:「師父,我看了很多有關積極人生觀的書,希望能鼓勵自己不斷地努力。可是,看多了以後,反而覺得壓力沉重,因為這些書都說你要這樣、要那樣,才算積極。所以當我做不到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不應該。」

其實,寫這種書、做這種演講的人,他們的確是讀了很多書,蒐集了很多資料,並且經過他個人的觀察、思考,才提出積極人生的理論,研究出很多如何過積極人生的方法。但是他們是不是能做到像自己所說的那樣積極呢?或許他們自己也會積極得很辛苦。

這不是說積極人生不好,而是像他們書中或演講中所說的那麼美好的積極,實際上是做不到的。按照他們的說法,積極就是要給自己訂定目標,並且督促自己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進度、達成目標,否則就是失敗,就表示人生不圓滿。

像這樣的積極真是很苦的一件事,不斷趕著自己、逼著自己一定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看起來好像非常有活力、有朝氣、很美好;事實上,這樣的人生充滿了壓力,一定非常痛苦。也難怪有一些專門在講積極人生的專家學者們,當他們有機會跟我談話的時候,往往也希望從我這裡找到紓解心理壓力的方法。

給自己一個目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如果沒有預留緩衝和迴旋的餘地,即使是自己心甘情願去做的事,到最後也會因為沒有喘息的機會,而覺得無奈;而且一旦成為無法承受的壓力時,再喜歡的事都會變成一種苦難,甚至是災難。想想看,我們這個人生已經夠苦了,實在不需要再製造不必要的苦難讓自己來承受。

因此,無論如何都要給自己迴旋和緩衝的空間。不把自己逼到痛苦的地步,這樣的積極才合理。合理的積極還要跟自己的能力相符,做自己能做而且喜歡做的事,由於駕輕就熟和滿足了興趣,自然很容易積極,而且可以勝任愉快。

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機會,大部分的人往往是學非所用,自己所做的和所學的、希望的、喜歡的、有興趣的事不一樣,興趣常常只能當作副業,而不能成為職業。有一句話說:「做你所愛的,如果不能的話,那就愛你所做的。」能夠做你有興趣的事,是有福氣的人,但如果不能的話,也要嘗試接受你所做的事,慢慢培養出興趣。能讓本來沒有興趣的變成有興趣,就是一種積極。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如果不是對人有極大的慈悲,怎能有如此的寬厚與包容?
如果不是對世間有透徹的智慧,怎麼能有如此寬廣的視野?
聖嚴法師這本充滿慈悲與智慧的書,將帶我們找回自己!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