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燈暗的時候唱歌給自己聽: 淺堤樂團主唱蔡依玲, 首本散文創作
作者 | 蔡依玲 |
---|---|
出版社 |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在燈暗的時候唱歌給自己聽: 淺堤樂團主唱蔡依玲, 首本散文創作:為擁有過夢想、曾面對失去的人們引路,陪你穿過人生的坑洞,撿回破碎的自己。♪♪高人氣樂團「淺堤」主唱, |
作者 | 蔡依玲 |
---|---|
出版社 |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在燈暗的時候唱歌給自己聽: 淺堤樂團主唱蔡依玲, 首本散文創作:為擁有過夢想、曾面對失去的人們引路,陪你穿過人生的坑洞,撿回破碎的自己。♪♪高人氣樂團「淺堤」主唱, |
內容簡介 為擁有過夢想、曾面對失去的人們引路,陪你穿過人生的坑洞,撿回破碎的自己。♪♪高人氣樂團「淺堤」主唱,在舞台落幕後輕盈地歌詠。【彩蛋驚喜】淺堤團員的悄悄話+作者獻聲導讀【特別收錄】以溫潤美術紙「春日雪」印製而成的全彩花絮合輯上坡的步伐不能太大、下坡要輕巧才不會傷膝蓋。而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大學畢業前,依玲寫下了那首日後入圍金音獎的單曲〈怪手〉,邊打工邊玩樂團,並騎著機車、帶一只行李箱搬過幾次家,習慣不留太多重要的人事物在身邊……她以質樸、透明的筆觸,從回顧生命歷程到自我價值的追求,更談及創作靈感和北漂生活的酸楚。她在歲末掛上新的年曆,渴望從生活中感受被愛;也喜歡下班後吃碗溫玉牛丼,坦率面對自身的平凡與孤獨。致城市裡「不斷被壓縮」的異鄉游子踏上這趟與世界告解的旅途,她決定將「未曾揭露過的故事」生吞活剝講明白,可說是「毫無技巧,全是感情」,如同一位溫暖堅定的旅伴,讓你在悲傷與自癒中,長出自己的力量。如同「淺堤」的音樂,依玲的文字取材自對社會的細膩觀察與深刻的內省,展現出獨特的詩意。「寫歌原始且感性……只要有一處不想明確提及,將它們塞進在呼吸之間,或用樂器代替,甚至不說也罷。寫書可不一樣,生吞活剝要你說清楚講明白……兩者皆如同我愛的登山,登頂是所有人的追求,也曾是我的,伴隨一次次地醒悟,人類終將藉由肉身來感受自己的存在,進而見證世界的廣闊。」──摘自〈在無人島創作〉【佳評如潮】馬世芳/作家阿哼/樂評人盧建彰/作家蕭賀碩/音樂製作人鄭宜農/創作歌手洪佩瑜/歌者謝子凡/作家劉秝緁/編輯陳芷儀/《大誌雜誌》營運長暨主編──由衷推薦依玲寫自己,有一種「困惑進行式」的語調:很多事情她也沒有答案……其實,許多貌似很罩得住的大人,也只是把惶惑和心虛藏起,甚至失去了誠實面對自己的勇氣。依玲寫出了一本絕對真誠的書,而這可以是一件非常有力量的事。──馬世芳/作家這位奇女子的韌性,早在她的創作之中顯現,這次在書裡更是一覽無遺,但感受到更多的是她分享了深層柔軟的自己。經過反芻過後的文章,常常看著看著就笑出聲,同時也會無意間跟著走心、默默泛淚…… ──洪佩瑜/歌者沿著字把我以為「都沒事了」的心敞開了,哭也是自然,為什麼需要散文呢,總是有些積存在眉頭裡的事情,從來沒被打開來……激不起波濤的討論在這本書裡,有了那種近代攝影很流行的微距鏡頭拍出來的紋理,看個仔細便會很漂亮。──劉秝緁/編輯依玲的自問貫穿了這本書——為什麼書寫?落筆時的心眼是什麼?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性別形象?不婚不生的意志與催產素間如何抗衡?什麼是志業上的終極目標?——身為三十多歲的女性看得很能共感。謝謝依玲在這個話變少了的人生階段,仍願意細火慢燉,有點害羞卻勇往直前地寫了這本真實的書。──陳芷儀/《大誌雜誌》營運長暨主編【設計理念】書衣以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監製之羅紗紙印製而成,並運用燙印手法呈現不同角度的錄音帶光澤,而心中的萬般煩惱與思緒都將被摺成輕巧的紙飛機。翻開後映入眼前的扉頁紙則象徵闇夜,隨著閱讀進程漸漸明亮,如同為前方的道路點了一盞燈。【編輯推薦】如果說淺堤的音樂是治癒漂泊的無依與受傷的靈魂,那麼,依玲的文字就是帶領你直視痛苦之後,察覺散落於生活中的奇蹟與美好,她有時談論家庭倫理與關係、有時梳理自我與人生的追求,而身為同樣有些迷信的人,尤其喜歡〈算命錄音帶〉一篇,她提到「人在谷底時,往往只需要一句話來撐過今天」,我相信這本書也能給予讀者這樣的勇氣與力量。 【專屬活動頁】ılı.lıllılı那些燈亮時,不曾揭露過的故事掃描QR Code,掌握新書更多花絮! https: cutt.ly crOwjyRe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蔡依玲來自澎湖七美的高雄人、淺堤樂團主唱、詞曲創作者、寫字的人。2016年初試啼聲便以〈怪手〉金音獎入圍最佳搖滾單曲,2020 年以《不完整的村莊》專輯入圍第十一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搖滾專輯,2022年以〈恬恬一下仔〉一曲獲MÜST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年度十大單曲」。擅長書寫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致力於透過書寫與表演,漣漪他者起身實現心之所向。
產品目錄 好評如潮序曲 Intro輯一 多停幾個紅燈開學日從七美通往世界家變早餐店小奸小惡再見,行李箱與咖啡店時光一輩子都不會忘的技能我們不是捷安特灰姑娘的灰 輯二 不願繁衍的蟬女文青的逃亡第二眼美女的戀愛蔡依玲與蔡依林小丸子與惡的距離算命錄音帶死亡的聲音盆栽、掛曆與情人手心與手背傳道的人輯三 當日子輕如葉不給宛如神助演出後的深夜牛丼聽團仔偶像是……?用不上的冬裝在三月唱一首歌褲管游擊 輯四 我們的意義是航行像孩子一樣發出聲音職場中的友情在無人島創作里程碑的意義愛有超能力我棒不棒?台灣探險隊安可 Encore彩蛋 淺堤團員眼中的依玲
書名 / | 在燈暗的時候唱歌給自己聽: 淺堤樂團主唱蔡依玲, 首本散文創作 |
---|---|
作者 / | 蔡依玲 |
簡介 / | 在燈暗的時候唱歌給自己聽: 淺堤樂團主唱蔡依玲, 首本散文創作:為擁有過夢想、曾面對失去的人們引路,陪你穿過人生的坑洞,撿回破碎的自己。♪♪高人氣樂團「淺堤」主唱, |
出版社 / |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72124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721247 |
誠品26碼 / | 2682952368001 |
頁數 / | 25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序曲 Intro
一直在思考:「序到底是什麼?」
若將書比喻成一部電影,那序就是預告片。預告片的使命是勾起興趣,身負推銷責任、要讓人願意走進電影院,雖然文青世界裡有另一說法是:「預告難看的電影,正片通常好看。」
無論好不好看,當今這世道,好評與壞評揉合成同一件事,只要觀影者保持行動,隨便來點什麼都好,最怕就是擲地無聲。
但我想捕捉的,並非是擲地有沒有聲,而是在擲出以前、在沒有發出聲音的時間裡發生了些什麼。
在燈暗的時候選擇唱歌給自己聽,那燈亮起的時候呢?做音樂近十年,我曾苦於商業與個人表達之間的拿捏,至今對音樂圈的文化與習性也了解到一定程度,便不至於怕生。寫散文卻不一樣,像是初次走進家鄉高雄的龍虎塔,雖然知道應該從龍口進、虎口出,才能趨吉避凶,卻從沒人說反著走會如何。
無論如何得選一種做法,我習慣照著規則走,但摸黑。
出版社邀約碰面那天,我失眠到早上七點。因為太想寫,且想寫好,可問題就出在這個「好」裡面。我在下筆前,白目地上網查了要不得的問題——「如何定義好的散文?」
也問了編輯:「什麼是好的散文?」
我沒告訴她,其實我還去問了ChatGPT,它說:「文學創作不是比賽,不需要每一行文字都驚天動地。寫作最重要的是誠實地表達自己。你的書已經簽約了,這代表出版社已經認可你的作品,這比你自己的懷疑更有說服力。如果真的覺得寫得爛,那就寫下去,修下去,這本來就是所有寫作者的日常!」
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問句裡帶著撒嬌意味,還在夥伴忙於工作時問了如此出世的問題,真是不好意思。關掉那盞「該為何」的燈,埋首於寫作,在鍵盤上開天闢地,直到幾個月後,正當我在電影院座椅上看了又一部難看的預告片時,手機訊息在腿上不停震動,是編輯傳來在書展期間聽「MZ世代女性散文」的講座筆記。
謝謝雅蓁,你給了我另一個問題的答案。試圖「定義」,本身是一件懷舊的事情。
作為生於九〇年代的狠心之人,我的成長與網路同步進化,從撥接網路到AI出現、從我兩個姊姊被稱為「草莓族」的一代,到我們這群被草莓族批評沒吃過苦的「Y世代」,再到逼近三十歲的「Z世代」。看著這些標籤輪番上陣,想到我那看起來賺很多錢的台派舞蹈老師曾在臉書上說:「人老了就會從左派變右派。」當時不懂其中奧義,只覺得刺眼。幾年過去,如今已有人能在十五天內就拍完一部電影,我也跟上流行成了那種聽不完一張專輯、不合胃口就果斷切歌的人,不知不覺活成小時候的自己看了肯定刺眼的雙標仔。
成人是見過風險的孩子,試探過好的,才得以壞成境界;知道左的邊界,才能相對靠右傾斜,有趣的是,正因人生並非如此非黑即白,我想試著在燈光閃爍的恐懼裡找到平靜、在地獄裡找到笑料,當鏡頭掃過回憶中每個人的臉,若能找到一絲你我皆努力過的痕跡,也許就不算虛度。
因此,就算仍探索著「何謂好的散文」,假聖母如我,也想盡可能在自己的故事外,再給一點什麼。這是一本「毫無技巧,全是感情」的文學無照駕駛、人生自摔荒謬之作,或許看著另一個人發瘋輪迴,就能感知到一絲相對的輕盈,索性唱歌給自己聽。
內文 : 開學日
媽媽說:「想我的時候就寫下來。」
網路上有一類家庭影片,是父母會拍攝孩子第一天上學的反應,有些孩子會巴在父母身上哭喊,有些則像是斷絕關係一樣一去不回頭。YouTube被發明於我小學畢業那年,因此無從得知自己第一天上學的表情,只記得幼稚園老師常和媽媽說:「你們家依玲總是笑咪咪,打不下去。」若當時的網路像現在如此有即時性,我仍難以想像父母會有餘裕記錄、後製再發佈,且就算以我入學為主題拍攝,應該也會是一支難看的影片,因為我是個沒有情緒起伏、不哭不喊的番茄班新生。
要看些什麼爆點的話,得花點耐心等到我小學二年級那天。
那日,第一節課開始我就無來由地想哭。一路忍耐到第二節下課打鐘,起身走往班導師的座位,還怕同學覺得奇怪,站定於老師面前才讓眼淚撲簌簌地流:「老師,我好想媽媽怎麼辦?」顧不著老師的表情了,我心急地提議:「可以打電話給媽媽嗎?」老師說已經快上課了,要我下節課休息時用公共電話打電話給母親。
打電話到早餐店喊媽媽,這個動作自我有記憶以來就做過許多遍,店裡阿姨只要聽到「我要找媽媽」的開場白,就會將話筒拿遠,喊她過來接聽。從學校打電話到店裡時常令人感到不安,並非是因為功課又忘記帶怕被罵,而是我每次都能從電話那頭,聽見店裡客人來來往往、煎台上噹啷的聲音,電話通常會被晾著一陣子,直到媽媽有空接起。我總是怕自己造成麻煩。
約莫是中午十一點十分,我拿起走廊轉角處的公共電話,投入硬幣:「媽媽,你可不可以來學校找我?」忍著眼淚,深知這是個無理的請求。
媽媽真的來了,或許老師有私下和媽媽聯絡?我只記得下個畫面,是媽媽在教室外蹲著和我說話,告訴我現在距離放學沒有想像中得長,待會吃飯睡覺後再上一點點課,很快就可以再看到她。媽媽還得趕回店裡收拾,我沒有理由現在就跟她離開,情緒緩和後便回到教室繼續上課。
家裡做生意的孩子,都要提早學會和自己相處。我們常身處於大人的工作場合中,一張桌椅與畫面中忙碌的父母親,便是天與地。天地裡的時間漫長,等待接送、寫作業、玩玩具,不夠打發就在工作場域附近閒晃,忙碌時就得回到店裡幫忙送餐。於是我很早就能獨處,反倒身處在人群中會感到極其孤單,若與人聊起假設性問題,其一常見的話題就是「如果能回到人生某個時期,你會選擇什麼時間點?」凡碰到這類問題我都會答:「一點都不想回去。」我並不願再次體驗,在課堂上想哭的感覺。
當時喜歡摺紙,那天放學後,媽媽騎機車載我到文具店買了一本色紙,並對我說:「下次你想媽媽的時候,就寫在色紙上,你可以拿給老師,或是等到放學的時候再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隔天上課時,情緒果然又湧上,我從書包拿出那包色紙,思考著要寫在什麼顏色的紙上,以及要告訴媽媽些什麼。沒想到忍著忍著竟也撐到了午休,我趁空檔時在色紙寫下:「媽媽,我今天只有哭一下下。」
為什麼總是被老師形容笑咪咪的孩子,會在上學幾年後突然潰堤?曾有韓國心理師形容「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若是如此,媽媽也和我一樣習慣忍受孤單嗎?
我是個懂事但有點怪的孩子,曾因為廁所的臭味太重,就在門外的排水孔上廁所被老師撞見,或是用彩色筆盒作為城堡,將自己圍坐在地上上課,卻從來沒有因為這些事被責罵,每次被老師寫聯絡簿,媽媽都會溫柔地聽我的理由。再大一點時也是如此,我在國中午休時偷看盧春如寫的《上帝的黑名單》,因書中記錄了連續殺人犯的犯罪實錄,被老師認為思想不正常,媽媽依然相信我說的話,問我希望怎麼回覆老師,她照做:「此書在探討犯罪心理學,依玲從小就喜愛心理學相關書籍,請老師不用擔心。」
除了那份溫柔,我也想起媽媽後來常和我說:「對不起,遷怒你了。」其實,長大後我並記不得任何一次關於她說的遷怒,只是感覺到她喜怒無常,抓不準臉色時我會感到挫折,好像再怎麼樣媽媽都不會快樂起來。有時會猜測,她是否被苦悶填滿到看不見我,好像只有偏離航道,我才能有機會再次得到溫柔的關注。
與其說和解,只是不願表現得像是疼痛沒有發生過,但能做的是,在可以的時候,都再往前走一點點。我想知道那一談再談的過去還能捏成什麼形狀,曾經父母有權限賦予孩子的能與不能,此刻我雖還未成為人母,但一談再談也生出了同理:我們都已經夠好了。
玩樂團後,偶爾會在採訪中被問及創作啟蒙,我總會回答小時候學鋼琴的經驗,或是國中時在音樂課上被老師鼓勵的種種。直到某次無意間與朋友分享色紙的故事,我發現那才是啟蒙的瞬間,創作不正是人類將無以名狀的心情,以拉長時間的方式自我按捺、延續、轉化後的表達嗎?這是孤獨送我的一份大禮。
如今我筆下的字,不只能拿給老師和媽媽看,還有歌迷、讀者願意買單。那張色紙曾被我揉成一團當垃圾丟了,但若不是那溫柔與哀愁組成的過去,或許我也不會遇見此刻。色紙被重拾起,摺成紙飛機飛了出去。
搬到台北後的第一個冬天,我竟又難得浮現這種感覺。
「台北天氣好冷,好想吃你做的麻油雞喔!」走在冷風吹的街上,發出一則LINE訊息給母親。
「今天高雄也變冷了,要穿暖點,哪時回高雄煮給妳吃?下一波會更冷喔,還是我煮好給妳寄上去,有電鍋可以熱嗎?」媽媽的訊息量好大。
「你弄會不會麻煩?」我想到媽媽的手已經因為職業病,不太下廚了。
隔日便收到:「寄出了,預計明天中午到,兩種湯分六包裝,要吃再斟酌退冰。」「多照顧自己,今天我又在超商學會自己按宅配單了,想吃什麼就跟我說。」
我節制地以一則貼圖回覆,想媽媽了。
最佳賣點 : 為擁有過夢想、曾面對失去的人們引路,
陪你穿過人生的坑洞,撿回破碎的自己。
♪♪
高人氣樂團「淺堤」主唱,
在舞台落幕後輕盈地歌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