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から勉強する子の家庭の習慣
作者 | 東大CARPE DIEM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從小學開始,「每天晚餐前」寫完功課。 ◎不禁止孩子打電動。而是規定:寫完功課就可以,且一天不超過1小時。 ◎當孩子問:讀書有啥用?東 |
作者 | 東大CARPE DIEM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從小學開始,「每天晚餐前」寫完功課。 ◎不禁止孩子打電動。而是規定:寫完功課就可以,且一天不超過1小時。 ◎當孩子問:讀書有啥用?東 |
內容簡介 ◎從小學開始,「每天晚餐前」寫完功課。 ◎不禁止孩子打電動。而是規定:寫完功課就可以,且一天不超過1小時。 ◎當孩子問:讀書有啥用?東大生的爸媽會怎麼解釋? ◎家有考生,家長怎麼做?考前先帶孩子去看他內心的第一志願。 本書作者西岡壱誠是推廣學習方法的東大CARPE DIEM的創辦人, 幫助很多孩子以「逆轉成績」考上東大, 其中包括為了分攤家計,每週要打工根本沒時間念書的高中生; 還有就讀偏鄉的公立高中,仍能在東大模擬考拿到第一名的學生。 他也經營YouTube頻道「東大特訓班【官方頻道】」, 與1.5萬名訂閱者分享學習的樂趣。 本書以調查75名東大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基礎, 發現許多東大生並非天生就很會或喜歡讀書,有些還經常翹課, 但這些學生都有幾個共同的特質: ◎這些家庭習慣,孩子輕鬆上頂大 .晚餐前就寫完功課: 81%的東大生,從小學起,爸媽就規定他們要在晚餐前寫完功課, 有時間壓力,效率更高。 .在客廳而非房間讀書 (特別是小學時期) 70%的東大生小學時都在客廳學習, 爸媽也不用特別盯,只要坐在旁邊,或偶爾拿點心、飲料給孩子。 ◎成績逆轉勝的關鍵 .數學5分鐘內算不出來,就看答案 這是某位東大生爸爸給孩子的建議。理由是? .錯處要另外抄一次,反覆複習 某位東大生說: 「爸爸教會我的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就是整理錯題筆記。」 .當孩子問:讀書真的有用嗎?對未來有幫助嗎? 「總會派上用場、未來可以走的路更廣……」, 東大父母不講大道理,而是用「薪水差異」來解釋。 ◎家有考生,家長怎麼做? 先帶孩子去看他內心的第一志願, 親眼看到目標,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讀,更能維持動力。 家庭習慣是孩子考出好成績的關鍵,而非天分。 75位現役東大生的家庭與讀書習慣大公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東大CARPE DIEM 西岡壱誠於2020年6月成立,集結眾多「逆轉上榜」的東京大學學生,致力於教育革新。組織成員包括每週打工3天分攤家計,仍考上東大的高中生;就讀非市區公立高中,仍在東大模擬考拿到第一名的學生。 每年調查超過300名東大生,發展出許多開創性的學習方法。也以名為「探究型思考力育成講座」的教育計畫,於全日本超過20所學校舉辦工作坊和演講,每年向超過1,000名學生傳授學習法。西岡壱誠(監修) 1996年生於東京。在偏差值35(相當於PR值6.68)的狀態下立志考上東大,連續落榜3年期間,他開發記憶、閱讀和寫作的學習法,將偏差值提升到70,在東大模擬考取得全日本第4名,最後考上東大。為了與師生分享自身經驗,2020年在學時便成立東大CARPE DIEM。 此外,他也經營YouTube頻道「東大特訓班【官方頻道】」(ドラゴン桜【公式チャンネル】),與1.5萬名訂閱者分享學習的樂趣。《東大讀書法》系列累積銷量已超過40萬本。也身兼日劇《東大特訓班》劇本監修。【譯者簡介】黃筱涵 從事出版翻譯10年以上,譯作超過150本書。但比起譯作數量,更重視從作者們身上獲得的知識。希望未來能持續以這些知識為基礎,不斷拓展翻譯之路。 譯有《我的職業是火化技師》、《部首的誕生》(以上皆為任性出版)、《孤獨,你好》等書。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什麼樣的孩子會自己念書?/洛洛老師推薦序二 父母管得少,孩子更自動自發/彭冠綸前言 家庭習慣而非天分第一章 這些家庭習慣,孩子輕鬆上頂大01 養成習慣,最好時機是小學02 明確區分讀書和休息時間03 在客廳而非房間讀書04 以週為單位規畫學習行程表05 聽到數學就頭痛,爸媽怎麼幫?第二章 成績逆轉勝的關鍵01 隔天重作一次沒解開的數學02 自己制定讀書計畫03 錯誤要另外抄一次,反覆複習04 爸媽從不對我說:「快去讀書」05 天分不足,努力可以克服第三章 與孩子互動的訣竅01 猜謎搭配集點遊戲02 每天稱讚孩子一次03 今天是可以不讀書的日子嗎?04 遇到不擅長的科目05 當他問:讀書真的有用嗎?06 爸媽要先學給孩子看第四章 必須學才藝嗎?01 通常一次學兩種才藝02 報名表要讓孩子親自簽名03 撐過最容易放棄的第一個月04 報考檢定,學習更有動力05 千萬別說:「不准玩社團」第五章 閱讀習慣的培養01 我家廁所擺了很多詞語圖鑑02 從入門版書籍開始買03 先不要一口氣買整套04 很多東大生都是御宅族05 即使是小事,也要讚美孩子06 把書桌擺在客廳07 固定每天的洗澡時間第六章 抵抗手機的誘惑01 參觀各種博物館、美術館02 課堂學到什麼,馬上帶他去看03 玩桌遊04 自己安排休息時間05 國中之後再開始看漫畫06 制定3C規則07 由家長掌握網路開關08 當孩子不遵守規定09 當孩子的雇主10 設立零用錢制度第七章 家有考生,家長怎麼做?01 培養考試意識02 帶孩子去看想念的學校03 備考期間,別過問他的成績04 一個題目只容許錯兩次05 讓他親眼看到目標結語 大人很多、小孩很少的時代
書名 / |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 |
---|---|
作者 / | 東大CARPE DIEM |
簡介 / |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從小學開始,「每天晚餐前」寫完功課。 ◎不禁止孩子打電動。而是規定:寫完功課就可以,且一天不超過1小時。 ◎當孩子問:讀書有啥用?東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505953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505953 |
誠品26碼 / | 2682991975000 |
頁數 / | 25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21×1.3 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50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什麼樣的孩子會自己念書?
「洛洛老師—情緒×學習雙趨力」粉專創辦人、作家/洛洛老師
「老師,為什麼我家孩子都不會自動自發?每天盯他念書,真的很煩!」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的心聲──如果孩子會自己讀書,該有多好!
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我觀察數百位孩子的學習歷程,想知道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會自己念書?是因為個性、家庭環境,還是擁有努力目標?
蒐集各種案例後,我的發現與本書許多觀點不謀而合。這些考上日本第一學府東京大學的孩子,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多半是家長留意生活與教育的細節,促使孩子發展出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我曾在許多演講中提到,養成閱讀與學習習慣的最好時間點,就是在小學時期。我觀察到很多孩子下課後,是安親班老師盯著完成功課,而他們回家後就是全然放鬆,並不知道何謂「讀書習慣」;這樣的學生在升上國中、課業難度提高後,想憑藉自己的能力掌握課業進度,通常就會顯得較為吃力。
所以,在小學時建立生活節奏與時間管理的能力非常關鍵。家長可以劃分專門的場域,例如允許玩手機的地方與禁用手機的讀書場所。該休息時就完全放鬆,該學習時就徹底專注,並在孩子混淆時提醒他們。這種清晰的界線能幫助孩子養成自律。
此外,本書提到不少學生之所以把東大當作目標,可能是因為學校某個社團、某位教授的講座,或是特定領域的研究等,引發他們濃厚的興趣。當孩子透過實際接觸而產生驅動力,就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努力,「知其為何,才能承其任何」。
然而,傳統的學習方式往往強調要不斷輸入,深怕錯失了知識學習的廣度。但在本書中,我們會發現東大高材生其實是透過與別人分享、整理筆記或展示作品來輸出學習成果。這種方式不僅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表達能力和思考邏輯,這也是我們在教育現場常常忽視的一點。
最後,我覺察到能持續進步的孩子,核心特質就是會在錯誤中不斷成長與修正。當大人對滿分有執念,孩子就會非常害怕犯錯。具體的表現像是學生會丟掉自己考差的試卷,因為那是象徵自己「不夠好」的印記。
家長應該跳脫這樣的觀念,陪伴孩子學習,並讓他明白:第一次答錯沒關係,把它當成學新知識的機會,也可以協助孩子整理錯題,方便日後複習;至於第二次答錯,尚可接受。但到了第三次就要知道,這是本該答對的題目,需要將它列為重點、反覆練習。
這種方式能教會孩子,不視錯誤為洪水猛獸,同時也讓他明白學習歷程本就不會一帆風順。「不怕犯錯」對維持讀書動力也是至關重要。
如果小孩總是在收到父母指令才行動,他學到的不是知識,而是「等待指示」;相反的,那些被允許提問、嘗試,甚至是犯錯的孩子,反而能逐步養成自主規畫的能力。這正呼應了許多東大生家庭的做法:將學習的責任與主控權交給孩子,並耐心引導,養成他們自主學習的基礎。
如果你期望不用天天催,孩子就會自動念書,相信本書能夠帶給你許多實際又有益處的方針。
/
推薦序二
父母管得少,孩子更自動自發
《療心圖書館》作者/彭冠綸
一看到本書書名,我就覺得,許多家長都需要這本書。
我有三個孩子,一個高中生、一個念國中,最小的讀國小,他們三個都是會自己讀書的小孩:回到家就寫功課,考試前自己寫評量、安排進度複習。
常常有人問我,要怎麼教才能讓小孩如此自動自發?我其實不是嚴格的媽媽,與其說是「教」,不如說是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讓孩子自主的練習,不是等到他們長大才開始,而是從小開始培養,像是在國小課業還沒有很重時,就養成固定時間寫功課的習慣。我們家小孩的習慣是,回到家先洗餐袋,接著跳繩、運動一下,接下來就是寫功課。如果肚子餓,也可以先吃小點心,再開始寫。
很多人認為要把孩子教好,爸媽需要管得更多,但我覺得其實是管得更少。父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課題分離,就像本書所說「成績是孩子的事」。許多時候都是家長太擔心,把兒女的成績當成自己教養的成績單,以至於處處介入。
當孩子的課業學習總是被父母安排,他漸漸的就會放空,因為不需要自己做任何規畫,只要聽爸媽的話就好。
國小時因為課業比較簡單,家長還有辦法應付,但到了國、高中,學習的內容家長很難扛得住,這時想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可是他根本沒有練習過,怎麼可能自行安排讀書進度?
就像本書所說,練習最好從國小就開始。不過,也並不是要家長完全不管,任由小孩在房間摸魚,書中提出一個很棒的做法,就是在客廳寫功課。
讓孩子在你看得到的地方寫作業,可以觀察到孩子學習的情況,而他也會比較認真完成功課。我們家的孩子也是在客廳寫功課,一人一個角落,若有人遇到問題時還可以一起討論。
家長不用勉強自己什麼科目都要會,而是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就好,遇到不會的題目,陪著孩子一起找答案。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當父母樂於學習,孩子自然就會模仿。
當你給了孩子一定的自由,就少了被逼著念書的感覺。把讀書的主控權還給孩子,也是把讀書的責任還給孩子。
除了學校課業,爸媽可能也會煩惱該不該讓小孩學才藝。本書提到,學習才藝可以訓練念書時用不到的大腦。有些孩子的天賦可能沒辦法在學科上展現,但我們可以透過才藝課,發掘孩子學業以外的強項。
小成功的經驗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辦法在課業上找到成就感,可以換個方向,在學才藝的過程中慢慢尋找。若不知道要讓小孩學什麼,就多帶他出門走走,逛逛博物館、美術館、科教館和動物園,培養好奇心。
如果你正在為了每天催促孩子讀書、寫作業而煩惱,千萬不能錯過這本書。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學習,一起陪伴孩子長大。
內文 : 養成習慣,最好時機是小學
請想像一下:兒子、女兒都已經上國中了,還得斥責他們「快去讀書!」真的好累!那些能考上東大的學生們,是從什麼時期開始懂得主動讀書?
●爸媽的煩惱
小學時期該做什麼?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將學習從被迫轉換成主動。
我們調查的75位東大生中,約有48%的人回答「從小學就養成學習的習慣」。
他們表示,因為小學學校作業較少,所以能自己學習的時間比較多。而到了國中,不只要參加社團活動,和朋友的交際也會增加,生活變得忙碌,就比較難規畫好幾個小時的讀書時間。
如果不趁小學時養成習慣,升上國、高中就更難有規律的學習時間,而這正是許多學生不讀書的原因。正因如此,家長必須把握孩子升上國中之前的時間,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且要達到一天不念書就不舒服的狀態。
成績好壞,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主動、獨立自主的態度非常重要。
由父母管理學習環境、準備講義、打造學習行程表,其實就是家長要求孩子讀書的狀態。
以打電動比喻,就像是家長拿著控制器操控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沒得到好成績時,孩子會認為那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他們的。這樣一來,即使成績很差,他們也不覺得怎麼樣,畢竟他們只是遵照爸媽的指示去做而已。
最理想的狀態,是讓孩子明白不可以把讀書、成績等責任推給父母。
此外,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家庭都會刻意降低學習的門檻,不少學生都有類似經驗:「爸媽在我上小學前,都會陪我一起學習,並且不時稱讚我。」
也就是說,家長只需要讓孩子產生「念書本身就很快樂」的想法,後續就交給他自己即可。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趁孩子讀小學時,就讓他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讓孩子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
●東大生的心聲
.上小學前,我只要學會任何簡單事物,爸媽或親戚都會稱讚我,讓我覺得很開心,自然就會主動學習了。
.國小、國中都讀公立學校,但我不知為何從小學起就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上國中後,同樣會在段考前認真讀書。
.我在讀高年級時,透過公文式教育(按:使用拆解為小步驟的教材,強調每日定時定量練習、依個人能力安排進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學能力)發現數學的有趣之處,就開始主動學習了。
在客廳而非房間讀書
現在的孩子幾乎人手一支手機,可以看YouTube、和朋友聯絡,還能玩各種遊戲。除此之外,還有電動、漫畫、動畫等各式各樣的誘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受引誘,專注學習?
●爸媽的煩惱
在哪裡學習比較專注?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在客廳讀書。
讓孩子能專心讀書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讓他在客廳學習,不要關在自己的房間裡。
無論家長在不在家,都要讓孩子在客廳寫作業,藉此養成在客廳讀書的習慣。
父母只需要把書桌與教材擺在客廳即可。讓小孩在這裡完成學校作業、補習班講義等當天的所有任務。與此同時,家長也沒必要一直監督他,只要偶爾拿點心或飲料給孩子,在旁邊靜靜守護即可。
70%東大生,小學時都在客廳讀書
從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驚人事實:約有70%的東大生,小學時都在客廳學習,這數字實在高得令人訝異。我們接著詢問原因,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因為待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就會忍不住想偷懶。
所以,請家長務必整理好客廳,打造出適合學習的環境。
順道一提,有些家庭可能無法讓孩子在客廳學習,這時爸媽則應該整頓孩子的房間,盡可能拉開玩具與書桌之間的距離。只要玩具近在咫尺,小孩子就會忍不住拿來玩,所以必須放遠一點。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客廳是小孩難以偷懶、最適合學習的地方!
.客廳要隨時整理,保持乾淨,營造適合讀書的環境。
●東大生的心聲
.客廳有專屬於我的書桌,所以我都在這裡讀書。因為會被爸媽看見,讀起來就會格外專心。
.在客廳讀書會特別專注,因為這時家人就不會打開電視,會讓我分心的事物也比較少。
.在自己房間讀書時,若聽到客廳的動靜就會忍不住在意,外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客廳讀書時,如果讀到有趣的知識,就能馬上和媽媽分享,所以覺得在客廳學習比較開心。
通常一次學兩種才藝
強化課業的才藝班,最受歡迎的就是英語會話;而運動類的才藝則是參加游泳,或是足球、籃球等團體運動的人最多;至於藝術類別,以鋼琴、芭蕾舞人氣較高。聽起來都很不錯,但時間、金錢有限,實在沒辦法全都參加。東大生小時候都上哪些才藝?
●爸媽的煩惱
小孩該上幾種才藝班比較剛好?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為了讓他獲取豐富的經驗,通常會嘗試兩種以上。
我們訪談東大生得到的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都參加過二至三種才藝班,比例最高者約有30%(75位回答的東大生中,有24位在國小低年級上過兩種才藝), 學四種以上才藝的人最高達15%(國小中年級學過四種才藝的人有13位)。
值得玩味的是,許多人參加的都不是強化課業的類型。當然,其中也有不少人是參加學科補習班、珠心算、英語會話等,但學習運動類才藝的人也非常多。有些東大生表示,他們爸媽採取的態度是「各方面才藝都先試試看再說」,學了一年後,再問他們要不要繼續報名。
啟動讀書時不會用到的腦
即使是運動或鋼琴這類與讀書沒有直接關聯的才藝課程,也對讀書很有幫助。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麼做可以啟動讀書時不會用到的腦,反而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家長不妨讓孩子多方嘗試各種才藝。
學才藝一開始由家長主導即可,不一定要等到孩子主動要求。我們訪談的東大生當中,有高達63.9%的人是被父母送去學才藝的。即使這些家長多半有提供選項讓孩子選擇,但絕大多數都是爸媽先提出「要不要試試看?」持續學了一年後,再賦予孩子要不要繼續的選擇權。
補習或學才藝能否持續,最重要的是當事人的自我意志與情緒。所以,請先讓孩子體驗各式各樣的才藝,只要持續一年左右,第二年開始,他就能確定自己是否有興趣,並主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也能培養出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一開始先讓孩子體驗各式各樣的才藝。
.持續一年後,再賦予孩子「繼續」或「停止」的選擇權。
●東大生的心聲
.學鋼琴讓我培養出音感,對現在的社團活動與興趣相當有幫助。這不僅讓我不討厭音樂課,還養成腳踏實地練習的習慣。
.我不擅長體育,不過小時候學過芭蕾舞,鍛鍊出基礎體力與身體柔軟度。這讓我在面對苦痛時,仍然記得保持笑容,也讓我體會到表演是多麼快樂的事。
.我小時候學過珠心算,這幫助我培養出專注力,並感受到競爭的樂趣。它不僅強化我的計算速度,也讓我不害怕面對數字。
.英語會話課不只對我的學校成績有幫助,也讓我發現自己原來擅長、喜歡朗讀。
.我小時候學過體操,我經常把後手翻與後空翻當成特殊技能,表演給家人、朋友看。
.我跟著爸爸一起參與了一種叫作滾球(按:boules,雙方運動員在規定的場地上,用手投擲球相互對抗)的運動,所以習慣與陌生人對話、認識來自各地的人。此外,這項運動也讓我獲得指導他人的經驗。
最佳賣點 : 「家庭習慣」是孩子考出好成績的關鍵,而非天分。
75位現役東大生的家庭與讀書習慣調查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