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育てを変えれば脳が変わる こうすれば脳は健康に発達する
作者 | 成田奈緒子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是醫師, 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日本腦科學育兒專家,超過7,000對父母排隊諮詢!★不上安親班、不排才藝課,她的女兒從偏差值35分到考上醫學院!◎一下課就送安親班、週 |
作者 | 成田奈緒子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是醫師, 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日本腦科學育兒專家,超過7,000對父母排隊諮詢!★不上安親班、不排才藝課,她的女兒從偏差值35分到考上醫學院!◎一下課就送安親班、週 |
內容簡介 ★ 日本腦科學育兒專家,超過7,000對父母排隊諮詢! ★ 不上安親班、不排才藝課,她的女兒從偏差值35分到考上醫學院! ◎一下課就送安親班、週末排滿才藝課?這種孩子長大後拒絕學習。 ◎成長必備三大腦: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不用超前學習就能辦到。 ◎把孩子放安親就安心?腦科學醫師說:我寧可讓他當鑰匙兒童。 ◎怎麼提升成績?不是一直補習,而是找時間發呆。這是大腦最愛的休息法。 作者成田奈緒子是日本小兒專科醫生、腦神經科學家, 也是偽單親(一人育兒)的職場媽媽, 她從不強迫孩子補習,也不花大筆金錢上才藝班, 女兒從偏差值35分,成功考上國立醫學院。 她研發出一套開發孩子潛能的「腦科學育兒法」, 為超過7,000對親子提供教養諮詢。 她發現,課餘時間全被家長排滿才藝班和安親班的孩子, 成績不會提升,因為大腦沒有好好「休息」,反而阻礙了學習。 育兒不是育才藝,而是育腦, 孩子成長必備三大腦: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 不用送才藝班、安親班,就能培養。 ◎體能腦是成長地基,別忙著補習 零歲到5歲,每天睡滿11小時才能打好體能基礎, 俗稱熟睡的非快速動眼期,是成長激素分泌最多的時刻; 孩子好好睡覺就會好好吃飯、好好運動, 體能腦發展不足(體力很差),下個階段的智能腦也培育不起來。 ◎智能腦怎麼培養?下課回家當鑰匙兒童 發展智能腦不是學很多才藝,而是體驗生活和各種興趣, 擁有「我能做、我會做,對自己負責」的成就感和自律感。 低年級孩子,安排到府保母,嚴守吃飯、就寢時間(費用不會比安親班貴); 高年級,讓他當鑰匙兒童,自己決定玩遊戲、寫功課、做家事的時間。 ◎心智腦讓人抗壓,這點才藝班培養不了 心智腦位於前額葉,透過血清素神經連結可促進正向思考, 是掌管面對挫折與抗壓反應的關鍵大腦。 育兒專家怎麼培養自己的小孩心智腦? 利用對話、說故事引導,方法很多,但沒有一個是催孩子「快去念書」! 遇上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可以重新育腦嗎? 大腦發展有分男女孩之差別嗎? 育兒不是育才藝,孩子成長必備三大腦,不用送安親班就能培養, 不管幾歲都能重新開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成田奈緒子日本小兒科醫師、醫學博士、國家認證心理師。現為育兒支援計畫機構「育兒科學軸心」的執行董事,同時也是文教大學教育學系教授。1987年畢業於神戶大學醫學系,隨後於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chool of Medicine)醫學院、日本筑波大學基礎醫學系,研究分子生物學、胚胎學、解剖學、腦科學。目前仍以臨床醫師及研究學者的身分活躍各界,並融合醫療、心理、教育、福祉等理念,提倡嶄新的育兒理論。著有《被誤診為發展障礙的孩子們》(青春新書intelligence)、《為何父母越完美,孩子越痛苦?》(講談社 + α 新書)等書。【譯者簡介】黃怡菁 畢業於真理大學應用日本語學系,有豐富的口譯及筆譯經驗。 現為自由接案兼職譯者。譯有《陪小孩讀書,爸媽需要神救援》、《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產品目錄 推薦序/「我知道老師說得對, 但我還是很焦慮。……」/張祐嘉(楊陽)前言 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安親班序章 比學才藝更重要的事育兒是一種科學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按順序發展順序錯誤,超前學習也沒用3階段,輕鬆養成小學霸大腦發育關鍵:血清素刺激五感,促進體能腦第一章 學齡前,培養體能腦體能腦,求生存5歲前,每天睡滿11小時早起就能早睡非快速動眼期,生長激素分泌最多好好睡覺就能好好吃飯熬夜會讓腦袋變笨爸媽也要「盡量」早睡不需要超前學習你給的是愛還是毒?學齡前,把孩子當原始人育兒就像倒吃甘蔗第二章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書不是讀越多越好做家事,也是孩子的責任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一開始做不好,很正常帶孩子體驗你的興趣小孩一點都不可憐滿一歲之後,別跟他說疊字訓練他說完整的句子溝通力,就是思考力讀書,無法活化前額葉只顧培育智能腦,成長會停滯大腦喜歡快樂學用生活故事,加深記憶使用網路要有目的不要期待孩子有同理心第三章 心智腦,韌性強不易衝動心智腦,讓人活得幸福3件事,刺激前額葉多用樂觀語調不要直接糾正錯誤在家也可以講廢話讓他介紹每天都在玩的遊戲講大道理會阻礙前額葉制定兩條、三條家規失敗,想想:「下次該怎麼做?」不可以殺人,這件事怎麼教?這才是批判練習轉負為正心理韌性實驗──遇到困難就求助大腦最高休息法:發呆第四章 青春叛逆期,重新育腦不管幾歲,都能重新育腦當孩子的學長(姐)求助專家靠興趣,找回自我的少女大人要先處理自己的壓力紓壓方法,越簡單越好認同比稱讚更好他考差了,你該怎麼回應?該罵就罵育腦沒有性別差異手足不平等很正常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育兒,不是只有媽媽與孩子
書名 / | 我是醫師, 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 |
---|---|
作者 / | 成田奈緒子 |
簡介 / | 我是醫師, 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日本腦科學育兒專家,超過7,000對父母排隊諮詢!★不上安親班、不排才藝課,她的女兒從偏差值35分到考上醫學院!◎一下課就送安親班、週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539200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539200 |
誠品26碼 / | 2682709046008 |
頁數 / | 20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 x 21 x 1.4 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600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
「我知道老師說得對,但我還是很焦慮……。」
親子專欄作家/張祐嘉(楊陽)
我常在文章中或受訪時提及,超前操練考試的效果很少能成功延續到高中,並舉一位名校學生的經歷給這類家長參考。這位學生從小超前學習,考上名校後,月考卻只剩29分。他棄學英文,因打開書,只覺得噁心,最後連月考都不考。
然而,這樣的故事不是個案。走進名校教室,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棄學英文。
但因網路教養資訊刺激,仍有家長焦慮的問我,低年級的孩子每天該背多少單字或怎麼練英文作文。
每當我分享這些警世故事,強調孩子學習感受的重要性,並強調正常、有序的學習節奏最有效,卻還是會收到類似訊息:
「我知道老師說得對,但看到網路上的『神童』,我還是很焦慮,怕自己會害了孩子。」
網路上充斥著大量「晒神童」的資訊,迫使家長出於無奈,明知失敗率高,仍採取了考試導向教育。
這些從小被灌輸「學習就是為了贏過別人」的孩子,還尚未認識世界,便開始瘋狂的加入分數競賽。教養者一不慎,便將「超前填鴨」美化成「超前學習」。
上述這一切,像是無限循環,在我眼前一演就是20年。
為了敲醒家長,我常直白的問:「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沒有分數就不算數的學習,怎麼會是學習呢?」
得到的回應,總是一陣靜默。
《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為我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觀察,提供了確切的理論基礎──厭惡學習的原因,其實源自於失控的教養節奏。我並不反對才藝班,但正如作者成田奈緒子所述,真正的問題在於,希望孩子成為「神童」的「競爭心態」,才藝班只是讓家長們的焦慮得以外顯的場域。學生們也常說,為了滿足爸媽對分數的要求,他們讀英文異常痛苦。
本書作者分享了醫生媽媽的觀點,並深入探討孩子為何越學越痛恨學習。為了協助家長理解孩子大腦的發展,找回教養節奏感、降低棄學風險,她更提出體能腦、智能腦及心智腦三個發展順序,詳述從嬰幼兒時期到青少年的教養時程。
本書文字淺顯易懂、步驟明確清晰,搭配圖表和案例,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大腦發展特點,進而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
相信本書提供的育兒理念和方法,能讓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享受親子互動的樂趣,並幫助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
內文 : 你給的是愛還是毒?
自1970年代的學前教育(preschool)風潮以來,不管哪個世代,都有許多家長很早就為孩子規畫學習教育。這些家長陷入5歲定終身的迷思,總是讓不到5歲的孩子早早就開始用功讀書或訓練運動。
其中,也有些家長是將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例如,希望孩子考上比自己優秀的大學,所以送去補習;自己以前很想學鋼琴,所以安排子女上鋼琴課。
高學歷的父母,尤其會產生這種寄託心理。
以下分享一個案例:有位爸爸畢業於一流大學,也在一流企業任職,他說:「其實我以前很想當醫生,可惜事與願違,所以我希望孩子念醫學院。」這位爸爸每天下班回家,都會緊盯孩子讀書。
很顯然的,這種育兒方式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意願。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並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意思行事,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控制。
受到這種學前教育荼毒的孩子,在幼兒期至學童期,學業表現通常都很不錯,對父母也很順從;但之後卻可能會出現行為偏差。
尤其進入青春期後,隨著學業及人際關係的煩惱增加,孩子越來越受挫,導致繭居在家、甚至人生走偏、演變成犯罪,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此外,也有孩子最後與父母斷絕往來。
所謂的教育,真的有必要背負這麼大的風險嗎?
我真心盼望能幫助更多的父母,擺脫超前學習的迷思。
順序錯誤,超前學習也沒用
首先,我們必須重視體能腦的發育。
體能腦的功能與維持生命密切相關,例如:睡眠、食慾、呼吸等。由情緒驅動的行為通常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性慾則是生存的動力之一。其他像是,手腳協調、站立、坐下等基本動作,還有自律神經、血液循環、體溫調節、心臟和內臟的運作,也都是由體能腦掌管。
體能腦,就是人體內部各種器官的控制中心。
體能腦之後,接著是主掌更高階機能的智能腦。
例如:數字計算、閱讀、語言表達、利用五感辨識外部訊息的知覺、細膩的情緒起伏,甚至是手指頭細微的動作等。
一說到大腦,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智能或語言,並且認為很重要,但其實這與體能腦主掌的生命機能截然不同,頂多只能算是附加功能。
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儘早發展智能,但事實上,研究已證實,主掌人類基本動作的體能腦發育得越好,智能腦也會更加發達;反之,若體能腦未能充分發育,智能腦也培育不起來。
因此,我認為家長必須了解,讓孩子的體能腦好好成長,才是育兒的首要任務。因為這代表得先讓孩子的生存能力順利成形,才能接著發展其他的能力。
最後一個是心智腦。
智能腦所蓄積的大量知識、資訊等,必須先經過前額葉的整合,心智腦最後才能發展成形。
具體來說,心智腦會篩選蓄積在智能腦中的知識及資訊,留下必要的、捨棄不必要的;然後,再透過神經傳導訊息,促進心智腦的發展。也因此,智能腦發育得越好,心智腦就發展得越好。
亦即,大腦的發展順序是:體能腦 → 智能腦 → 心智腦。
5歲前,每天睡滿11小時
其實,小孩原本就比大人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而且遠超過你的想像。
對小孩子的成長來說,充足的睡眠是重要關鍵。
那麼,嬰幼兒期又應該要睡多久?
新生兒需要睡滿16小時以上,1歲到3歲的孩子,包含午睡在內,則需要睡滿12小時。5歲以後,白天不再需要午睡,因此晚上必須連續睡眠滿11小時。
然而,能達成上述睡眠時間的小孩,其實非常少。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按:相當臺灣的衛生署)的調查,日本成人每日日平均睡眠時間,以6小時到7小時居多,其次則為5小時到6小時。相較之下,歐美成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約為8小時,這差距可說是顯而易見(按:根據臺灣兒童福利聯盟統計,國高中生平均睡眠時為6.9小時)。
因此,雖然不必按表操課,但我希望至少仍以此為基準,差距不要超過一小時比較好。
5歲的小朋友,晚上8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這樣就能睡足10小時。
小學生晚上9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升上國、高中以後,則可改為晚上10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智能腦的發展比體能腦稍微晚一點,大概一歲左右開始發育,然後持續成長至18歲左右。而成長的高峰期,大約落在6歲到14歲,也就是小學、國中階段。
因此,就算從孩子一歲就開始培育智能腦,但其實要等到上小學之後,才會進入智能腦發育的高峰期,所以在嬰幼兒期要以體能腦為優先,還請各位家長務必牢記在心。
另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
培育智能腦,並不是指寫作業或上補習班。就算家長強迫孩子念書,也無法培育智能腦。
其關鍵在於,當事人的學習意願。
書不是讀越多越好
換句話說,對周遭事物感興趣、擁有旺盛的好奇心,並且主動渴求知識、深入思考或探索,才能為智能腦打下良好基礎。
那麼,家長該做些什麼才好?
答案就是,製造更多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累積經驗,增廣見聞。而所謂的機會,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生活。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雖然許多企業為了因應女性在職場活躍,設立了讓職業婦女安心工作的制度,並標榜育兒友善,但站在育腦的角度來看,這些措施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
學童保育設施看似立意良好,有專業人士可以幫忙看顧孩子,讓雙親可以安心去工作;孩子可以交到朋友,一起玩、一起讀書,還有老師在旁指導,似乎有很多優點。
但事實上,仍有其缺失之處。
家長下班接孩子回家,通常早就超過晚上6點,若途中還要繞去買菜、回家煮晚餐、吃飯、洗澡……如此下來,幾乎不太可能在8點或9點前上床睡覺。
最大的缺點就是,孩子在家的時間會變少。還有,原本屬於家庭生活的任務也會相對漸少任務並不侷限於家事。
按時吃飯、早點睡覺,這種遵守約定型的任務,對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
即使家長們白天不在家(按:依據臺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6歲以下兒童,不可讓他獨處),孩子依然能遵守生活常規,這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因此,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不應該送去安親班,而是安排到府保母,協助看顧孩子並嚴守吃飯、就寢時間等生活常規。
到府保母或許會給人所費不貲的印象,但只要善加利用社會福利機構與公家機關的制度,、其實幾乎與上才藝班的費用差不多。
孩子上高年級之後,由於已經不太需要大人的看顧,因此在安全的環境下,當鑰匙兒童也無妨(按:作者旨在強調,一味的幫孩子排才藝課程或安親班,並無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以安全環境為前提,讓孩子自己規畫學習時間更重要。這階段的孩子已經會自己分配時間,並且逐項完成,例如:玩遊戲、寫功課、休息、做家事等。
雙薪家庭的家長們可以依自身情況,適度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
最佳賣點 : 排滿安親、才藝課導致孩子拒絕學習。
成長需要「三大腦」,不用超前學習就能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