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女兒, 更年媽媽, 誰先成熟: 青春孩子與更年爸媽, 相愛又相殺? 這裡有彼此理解、幸福度日的方法
作者 | 南炫州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青春女兒, 更年媽媽, 誰先成熟: 青春孩子與更年爸媽, 相愛又相殺? 這裡有彼此理解、幸福度日的方法:★韓國網路書店Yes24暢銷排行榜★父母最希望孩子讀,孩子最想讓父母看 |
作者 | 南炫州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青春女兒, 更年媽媽, 誰先成熟: 青春孩子與更年爸媽, 相愛又相殺? 這裡有彼此理解、幸福度日的方法:★韓國網路書店Yes24暢銷排行榜★父母最希望孩子讀,孩子最想讓父母看 |
內容簡介 ★韓國網路書店Yes24暢銷排行榜 ★父母最希望孩子讀,孩子最想讓父母看! 更年媽媽: 「前一秒還眉飛色舞和我說話,下一秒就板著臉搞自閉。孩子變這麼難搞?」 青春女兒: 「我只是關門大聲一點,我媽就罵我叛逆。我的溫柔媽媽去哪了?」 當青春期與更年期重疊,雙方體內的荷爾蒙都急遽變化。 孩子一再爆衝,變得越是囂張, 父母一再退讓,只覺得自己越來越窩囊,甚至在心中吶喊: 以前那個可愛的小朋友還會回來嗎?本書作者南炫州,育有兩名子女,本身還是一位幼兒教師。 當女兒從小女孩蛻變成青少女,她也正歷經睡不好、臉發熱的更年期: 「她經常搞自閉、不參與家族旅行,話變少、還帶刺,情緒好壞全寫在臉上。 我希望她能跟我聊傷心事、朋友的壞話、成績的煩惱…… 但她只回了聲:『喔!』」對話永遠不超過三句,沉默的時間越來越長。我以為女兒20歲時,就能變回「正常人」,我們可以和好如初,但真實情況是,我不希望她做的事,她偏要,我越嘮叨她越叛逆,幾次小衝突,差點演變成世界大戰。於是,青春期的她與更年期的我,不是在吵架,就是在準備吵架的路上。」 「孩子會不會永遠都是春青期?我們的關係會不會永遠都是仇人?」本書就是她的親身經歷:她和女兒曾發生哪些摩擦、彼此間如何互相傷害, 又是怎麼克服這整個過程?◎愛孩子,有時候要推,有時候要拉當他們需要時,盡量陪在身邊;當推開我們時,就稍微後退, 想拉近親子關係、心的距離,得先試著拉開相處的距離。 我就在房裡,他偏要傳簡訊?正常。現在幾點了?還不睡!怎麼處理? ◎學會「說不贏」孩子說話老帶刺?他們也無法控制。聽媽媽的話?青少年辦不到。跟青春期孩子對話,作者的方法是:不漠視、不責罵、不強求、給予力量。很難,對吧。但父母唯一的優勢就是,我們比孩子更能撐、更能忍。 青春期就像一場滂沱的雷陣雨,當孩子頂撞你、對你冷淡,整個世界宛如要淹沒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停下腳步,喝杯咖啡,直到雨停。青春期的子女,無法理解父母像老頑固般的言談和行為;更年期的父母,難以接受子女的不端莊和粗魯的談吐。爭誰輸誰贏都沒好處,而是找到彼此理解、幸福度日的方法。
各界推薦 暢銷親子作家、講師/尚瑞君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作者、臨床心理師/黃惠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南炫州 1977年生,在韓國京畿道光明市長大。畢業於食品營養系,當過營養師,也曾在補習班教書,婚後定居於坡州市交河洞。 2005年生下女兒、2008年生下兒子。雖然對於女兒、孫女、妻子、媳婦、營養師、補習班老師等所有角色都不太熟稔,但其中最不在行的就是媽媽一職。特別是當女兒進入青春期時,母女倆又吵又鬧,每天都以淚洗面。 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不是因為是強者才得以持之以恆,能持之以恆的才是強者。」雖然苦撐並不是一件好事,但由於不知道哪些事會隨著時間好轉、哪些不會,所以就默默的支撐過來了。每當生活感到疲憊時,讀書和寫作成了我的力量與希望。如果你問我人生的意義為何?我想說,人生的意義正是在找尋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過程。Naver Blog:loveyein13Instagram:@hyunjoo0415【譯者簡介】蔡佩君 2014年開始從事翻譯,2021年譯作《一人開公司快學速會的財報會計課》獲金書獎肯定,2023年再以譯作《產品負責人實戰守則》入選臺灣年度優秀韓國翻譯圖書獎,翻譯類型橫跨商業財經、自我成長、親子教育等。 譯有《股市行情的祕密》、《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別再養育聽話乖小孩》等書。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在蛻變中受苦,在相愛中享樂/尚瑞君前言 青春女兒槓上更年媽媽第一章 青春期來了,我的孩子不見了01現在都幾點了,妳還不睡?02氣不過,只好丟鞋子洩憤03既然出生了,那就順便活著04媽媽,妳為什麼要生下我?05我終於聽懂妳的「外星語」06青春期來了,我的孩子不見了07我就在房間,為何硬要傳訊息?08為什麼回家不能滑手機?第二章 我們都是第一次01聽媽媽的話?青少年辦不到02生了女兒後,我才開始懂我媽03每個人的青春期都不同04孩子轉大人,爸爸也好累05愛孩子,有時要拉,有時要推06從話嘮變成省話一姊 07青春期很快就會過去?才不!08妳現在是覺得我很丟人嗎?第三章 更年的我,擁抱不了青春的妳01我助妳青春轉身,但我只能獨自更年02孩子喜歡就好03女兒壓力爆棚,我比她更焦慮04更年的我,擁抱不了青春的妳05想交流,妳得靠近他們的世界06說話老帶刺?他們也無法控制07最重視外貌的時期08愛意會溜走,要及時說出口第四章 親子關係相愛又相殺01該不該讓子女養寵物?02親子關係相愛又相殺03要學會「說不贏」04青春期就像滂沱的雷陣雨05擁抱小確幸06女兒轉大人,父母也重生07當媽之後才學當媽08人不瘋狂枉少年後記 媽媽不要哭,一切終究會過去參考文獻
書名 / | 青春女兒, 更年媽媽, 誰先成熟: 青春孩子與更年爸媽, 相愛又相殺? 這裡有彼此理解、幸福度日的方法 |
---|---|
作者 / | 南炫州 |
簡介 / | 青春女兒, 更年媽媽, 誰先成熟: 青春孩子與更年爸媽, 相愛又相殺? 這裡有彼此理解、幸福度日的方法:★韓國網路書店Yes24暢銷排行榜★父母最希望孩子讀,孩子最想讓父母看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77840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77840 |
誠品26碼 / | 2682551260003 |
頁數 / | 22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36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00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
在蛻變中受苦,在相愛中享樂
暢銷親子作家、講師/尚瑞君
不管你們以前的親子關係有多好,子女一旦轉大人,父母很難不吃點「苦頭」。
不論你家裡養的是兒子、女兒,還是兒女雙全,當孩子的情緒開始失控時,他們會張牙舞爪的對你大呼小叫,又或是前一秒還眉飛色舞的和你說話,下一秒卻立刻板著臉變成搞自閉的蛤蜊……我相信,大多數的爸媽應該都會覺得既莫名其妙又不知所措。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怒氣指數爆棚,還會事事看不順眼;進入青春期的女孩,有很多連自己都不解的地雷與介懷。關於青少年的壞脾氣,你可以看我寫的《剛剛好的距離》這本書,至於青少女的種種,閱讀這本《青春女兒,更年媽媽,誰先成熟》,會讓你一邊拭淚,一邊有種被療癒的感覺。
一直很慶幸自己在大兒子小學快畢業前夕,開始成為撰寫親子專欄的作家,那時我已經跟因荷爾蒙劇烈變動、情緒猶如雲霄飛車的兒子磨合兩年了!我認真的學習、觀察、紀錄和分享一路走來和孩子的相處與互動,這也讓我們一直往更好、更穩定的關係前進,但老實說,一切真的都好不容易!
最大的問題是,當親子關係遇上「青春期與更年期重疊」時,雙方體內的荷爾蒙都急遽變化。孩子越是爆衝,就可能變得越囂張,而父母卻是越退縮,越覺得自己窩囊,不禁在心中吶喊:家長的尊嚴在哪裡?以前那個可愛的小朋友還會回來嗎?
當作者在跟叛逆期的女兒纏鬥,而回想起母親在她生下小孩後,跑去醫院看她時,她的母親跟孫女說:「不要讓我的女兒太辛苦了。她雖然是妳媽媽,但也是我最心愛的女兒。」看到這段文字,我不禁流下眼淚,彷彿是我媽媽看著初為人母的我,只顧著餵孩子吃飯時和我說的話:「不要光是照顧小孩,也要顧好妳自己。」
有多少人要在為人父母之後,才能體會父母給的愛既無條件又無限期!只要爸媽在,我們永遠都是他們心愛的寶貝。
當小孩還處在成長階段,因為外面的世界才是他們的天地,真的無心顧及父母的心情,我們只須協助他們釐清內在想法和能力,以及可以跟外面的世界做怎樣的連結等,藉此發展其天賦或特質即可。
面對孩子有時候要拉,有時候要推。如果需要幫忙,記得要拉他們一把,當孩子推開我們時,就給他們一些時間和空間去探索與實踐。
祝福天下每一對親子都能在愛中看見與珍惜彼此。
自序 : 前言 青春女兒槓上更年媽媽
有句玩笑話說:「青春期對上更年期,誰輸誰贏?」不過,這兩者打從一開始就不是什麼彼此爭鬥的關係,所以不管誰輸誰贏都沒好處。這場可恥的戰爭可以跟誰宣揚?又會獲得誰的喝采?
「妳是父母愛的結晶,他們這10個月以來,只祈禱著妳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妳的母親戰勝產後憂鬱症,當時她後背上背著哭鬧的妳,只能趴在沙發上睡覺。就算妳口水流得到處都是,妳的父親依然覺得很可愛,他連妳的大便都覺得是香的。如今妳讓父母看妳的臉色做事,讓他們在深夜偷偷落淚,真是太棒了,恭喜妳在這場戰爭中獲勝。」
「妳終於壓制住青少年子女,真是恭喜!但妳想過這個像外星人的孩子,很快就會變回正常人嗎?我已經體會過妳怪異的個性,我們永遠無法成為像朋友一樣的關係。以後也要看妳的臉色過日子,估計得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有一場真摯的對話。」
青春期女兒和更年期媽媽對立,終究只會帶來以上這些令人鬱悶的結果。所以說,為什麼會發生衝突?因為在孩子經歷青春期,媽媽也剛好進入更年期,兩者的時間相互重疊,才會引爆戰爭。
青春期是人生第一個劇變期,更年期則是步入中年的第一個劇變期,許多家庭都曾發生彼此對立的狀況。處於此階段的子女,無法理解父母像老頭般的言談和行為;處於更年期的父母,難以接受子女不端莊的樣子和粗魯的談吐。
雙方沒有空去爭執兩者的重要性,而是在較量著誰的症狀更嚴重,彼此互相壓制。
青春期跟更年期究竟是什麼?青春期是肉體和精神轉大人的時期,性激素的分泌增加,隨著第二性徵的出現,孩子會對異性感興趣、春心蕩漾,普遍落於15歲至20歲左右。
另外,女性隨著年齡增加,卵巢開始老化、功能衰退,不再排卵時,便會停止分泌女性荷爾蒙,這就是所謂的停經。如果月經一年都沒有來,就會被診斷為停經。這種變化通常於四十多歲,一直到停經後大概一年,稱之為圍停經期(perimenopause),但我們更常叫做更年期,平均時長是4年到7年左右。
這兩者都會因為荷爾蒙,造成身體和情緒方面突然發生變化,而且每一個人發生的時期和症狀都不太一樣。有些人可能根本不會意識到它的到來,而有些人則明顯到連周圍的人都不得不發現。
子女的青春期和父母的更年期,看起來雖然像是一場對決,但實際上是兩種症狀所引起的衝突,並不是因為互相討厭所導致。
問題在於,這兩個時期的症狀在某些層面上很相似,例如:情緒起伏大、對所有事情都很敏感、憂鬱且焦慮等。家中只要有一個人展現出這些症狀,整個家庭的氛圍就會變得很混亂,如果媽媽、子女或是爸爸也加入戰局,可以說是亂上添亂。
例如,更年期父母對子女關房門的聲音很敏感,甚至還有人直接把房門拆掉,就只因不想聽到關門聲。
「妳以為我想叫妳讀書嗎?我說這些都是為妳好。不就唸了妳一下,有必要那樣關門嗎?」
沒有爸媽喜歡對子女嘮叨,話雖如此,但看到他們躲著自己、無精打采的樣子時,就會怪自己是不是太多嘴,並對此後悔不已。然而,看到子女做出不負責任或不理性的行為,又會再度失去理智。
而青少年小孩也會對大人們的嘆息聲感到敏感,感覺好像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錯,每天如坐針氈。
「沒有小孩喜歡看到父母生氣,為了成為爸媽心目中的子女,如此努力著,但他們卻不懂我在想什麼,毫不在意我的幸福,他們好像只想要一個會讀書的小孩,真是冷漠無情。」
結果不管是更年期父母或是青春期子女,紛紛做出或說出違心的行為與話語。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心靈都會受到各種傷害。
所有人都知道什麼是青春期和更年期,也知道有成千上萬種緩解症狀的方法。雖說了解對方為什麼這麼鬧騰總比什麼都不懂好,不過就算知道又如何,解決方法不是太過理論與抽象,就是非常難實踐。
「如果知道原因,就可以馬上找出解決的方法」這種說法通常會接著說:「我們必須克服這段混亂的時期,才能不傷害彼此,並成為感情堅實的父母與兒女。」但知道原因後,真的就能找到如何有智慧度過青春期和更年期的方法嗎?
我最討厭聽到的單字就是「好好的」,意指適當、沒有不足也不過度,是最恰當的狀態。說起來簡單,但這世界上應該沒有任何一句話可以比「好好的做好就行」,還要更不負責任、更不帶感情。
基於這個意義,我能大膽的說,我們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克服青春期和更年期,而且還非常簡單。
盡量忍耐、互相肯定;吵架要嚴肅,不可以向對方說狠話、爆粗口;做錯事要儘快道歉;稱讚過程而不是要求成績,給予兒女足夠的零用錢;偶爾還要面對面坐下來,坦承自己的想法。
當你這麼做時,也許會嚇一大跳,原來解決更年期父母與青春期子女日常紛爭的方法,竟然如此普通。
沒有錯,這件事沒有什麼其他方法可行。過去的我,知道孩子的青春期將至,也知道我們夫妻倆很快會迎來更年期,我研究過,也做了準備,而且我還是一位負責照顧孩子的幼教師。
但當孩子成為青少年時,我們依然驚慌失措,輪番拋接手中那顆會炸傷彼此心靈的小炸彈。當這顆炸彈在心裡爆炸時,我們揪著心、流著淚,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經歷過這段痛苦的時光後,就像現在年輕人所說的「重視過程,不重結果」,我們一邊回想,一邊像是在清理颱風過境的痕跡般,整頓自己的心情。
不知道是不是我內心真的變得很堅強,現在的我,可以不流一滴眼淚的講述我和女兒曾發生過的那些事。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當青春期的孩子遇上更年期的爸媽,日常上會發生什麼樣的摩擦、彼此之間會如何互相傷害,以及該如何克服這個過程。
如果你們已經結束這段艱辛又漫長的長途旅行,現在可以放鬆躺在沙發上,讀著我的自白時,你們會笑著說:「我們當年也是如此。」但假如你們正走在青春期與更年期的暴風雨之中,你將會感嘆這本書就是你的寫照,並潸然淚下讀完我那段時期所發生的故事。
內文 : 氣不過,只好丟鞋子洩憤
自從女兒上國中、進入青春期後,我每天早上都為了討好她而滿頭大汗。不過,我也會有壓力值到達極限的時候,這時就連我自己也很難控制好情緒,為了抒發壓力,我會朝大門丟鞋子。
我會盯著女兒剛剛用力關上的大門,或是等到老公去上班、孩子去上學之後,撿起鞋子扔過去。不論是球鞋、高跟鞋、拖鞋……隨手拿起什麼就丟什麼,如果還是不能解氣,我就會丟得更用力。
無辜的鞋子就這樣慘遭我的毒手,而我正是以這種方式來排解內心早已沸騰的壓力。
不管扔多少次,鞋子總是毫髮無傷,然後我會再把四散的鞋子重新整理好,如此一來,誰都看不出這個早晨我曾像個瘋子一樣,朝著大門丟鞋子,沒有比這個更棒的紓壓方式了。
整理散落一地的鞋子,可以緩解我既生氣又委屈、哀怨的情緒,跟鞋子展開殊死戰的我,看起來好蠢、好可憐。我當下的心情,就像連續劇裡為了討好脾氣暴戾的會長,而變得很淒慘的祕書。只不過我跟祕書的不同之處在於,我迎合的是青春期女兒。
青春期來了,我的孩子不見了
女兒進入青春期後,跟我起衝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她打破那些瑣碎且基本的生活習慣。凌晨不睡覺、早上起不來,還會不耐煩。即便如此,她平常還是得去學校上課,而我也會拚命承受那份不快。不過,假日時,除非她自己起床,否則我不會主動叫醒她。
不用去補習的日子,她會直接睡到下午一點,然後在客廳晃悠。就算是考試期間,她依舊坐在書桌前打電動,或者是躺在床上看漫畫,非但不打掃自己的房間,就連衣服也隨地亂丟。看她這副德性我就火冒三丈,嘴裡不由自主的憋著一堆髒話。
沒經歷過子女青春期的大人,可能會問我為什麼要為這點小事罵她,甚至還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女兒還小的時候,我也想像過類似情況。在她還沒轉大人以前,她是一個愛讀書,又很會撒嬌的小孩,當時我認為,她長大後一定是一個可以跟我進行深度對話,也能夠理解父母、內心溫暖的孩子。
但當這時期一到,這個孩子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她變得愛頂撞父母,說話非常粗魯,我內心簡直是晴天霹靂,感覺天都快塌下來了。
女兒突如其來的退化行為讓我太過受傷,我每天都哭喪著臉,哭到眼淚被風吹乾,後來覺得實在不能再這樣下去,才重新打起精神。
我雖然還是會因為女兒的叛逆和無禮的行動或言語而心碎,也會為此哭泣,但我不會再哭成這樣了。既有始就有終,我相信可惡的青春期終有一天會結束,我必須努力理解小孩的想法。
愛孩子,有時要拉,有時要推
這是我很久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一名男子來精神科諮商,頂著一副幾天幾夜沒睡的樣子,向醫生抱怨道:「我已經連續好幾天做惡夢,那個夢讓我既痛苦又疲憊,每每夢到,我一定會從睡夢中醒來。睡不好,導致我連日常生活都感到很疲倦。」
「您可以仔細形容一下夢境嗎?」
「夢裡的我被一頭非常可怕的怪獸追趕,但我只要通過那扇門就會沒事,偏偏那道門卻怎麼也打不開。結果我就在最後一扇門的面前,被那頭怪獸吃掉。然而,最痛苦的其實並不是被吃掉,而是打不開門的絕望。」
「嗯,看來這道門富有意義。那道怎麼都打不開的門上,是否有寫什麼東西?」
「嗯……聽您這麼一說,門上好像確實有寫一些字。那些字是讓我擺脫這個惡夢的提示嗎?」
「有可能。人通常是對某件事有強烈的渴望,或者是感受到強大的壓力時,才會做這類型的夢,而且大部分的夢裡都藏有提示。雖然很痛苦,但請您下次做夢時集中注意力,看看門上究竟寫了什麼字。」
幾天後,那位男子又來諮商,他的表情豁然開朗,神情游刃有餘。
「您今天看起來氣色很好,應該是有睡好,那個惡夢消失了嗎?」
「沒錯,如您所說,我聚精會神看著門上的字,那道推都推不開的門上面竟然寫著『拉』。」
我年輕時,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還以為是一則幼稚又無聊的笑話。上了年紀後才發現,這則故事其實是人生指南。那時候我並不知道,原來有些事情要「拉」、有些事情要「推」。
拉的時候,盡可能拉進自己的心裡;推的時候,就推得遠遠的,不要讓自己心煩意亂,這就是愛孩子的表現。
孩子還小時,媽媽總是要待在他們看得見且觸手可及的地方。等到小孩成為青少年,需要自己獨處的時間,身為媽媽的我們也應該騰出空間,不要依依不捨,應該放手讓他們學習獨立。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道門,我們有些時期要拉,有些時期要推。至於,如何分辨何時該推、何時該拉?方法很簡單。當孩子需要我們時,盡量陪在身邊;當孩子把我們推開時,就稍微往後退一步。
小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處於「拉」,青春期則變成「推」。如果女兒能好言告知我她的需求,那當然再好不過,但就是因為她用粗魯的言語和叛逆的態度來表達,我的心裡才會這麼難過。
要學會「說不贏」
跟青春期子女對話,依舊是一件難事。
有的時候,大人也會因小孩冷淡的語氣,或是因他們忽略自己所說的話而受傷。雖然我們身為父母、身為大人,但不代表我們就不會受傷。就算知道、理解,我們失落的心情也不會因此減少,比起在職場上受傷害,從心愛的兒女身上受的傷反而更痛、更久久無法褪去。
跟青春期子女相比,父母唯一的優勢就是,我們比孩子更能撐、更能忍,即便沒辦法獲得想要的答案,還是會堅持下去。
如果有時孩子說話太過尖銳,讓自己太痛苦,請直接將內心想法告訴他們。帶著真心誠意,用最溫柔親切的語氣說,妳這樣說話會讓媽媽很傷心,每次都會很想哭。
縱使對方是自己的親生兒女,要說出心裡話還是會讓我們感到彆扭和不好意思,我也是如此。剛開始和女兒對話時,只有我一個人淚流滿面,我感覺自己根本不認識眼前這個人。
女兒小時候的要求很明確,感情也很外顯,我不可能不懂她,身為媽媽的我,即使嘴上不說,我也能知道她在想什麼,我就好像是隔著透明玻璃窗看著她的需求,對她的想法瞭若指掌。
然而,當女兒開始轉大人後,我根本無法從表面上看出她在想什麼,也不知道她現在有什麼情緒。青少年子女的內在,就像是發生宇宙大霹靂一樣,連她自己都搞不懂。這是一段非常時期,只不過是身為媽媽的我還沒能適應罷了。
想和青春期的孩子對話,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父母改變語氣即可。不漠視、不隨意責罵、不強求、給予力量、給予安慰,為其帶來夢想和信任等,只要用這種語氣說話就可以了。
但是,這真的容易做到嗎?
最佳賣點 : 青春孩子與更年爸媽,相愛又相殺?
父母最希望孩子讀,孩子最想讓父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