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手信: 香港醫生親子遊斯里蘭卡 | 誠品線上

心靈手信: 香港醫生親子遊斯里蘭卡

作者 麥永接
出版社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心靈手信: 香港醫生親子遊斯里蘭卡:一位香港精神科醫生,帶着一家四口踏足斯里蘭卡,沿途探索世界文化遺產、壯麗自然景觀,並與當地人深入互動,從中學會多角度觀察與用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位香港精神科醫生,帶着一家四口踏足斯里蘭卡,沿途探索世界文化遺產、壯麗自然景觀,並與當地人深入互動,從中學會多角度觀察與用心聆聽。作者又靈活運用其專業視角,在旅程中設計了多種心靈療癒的體驗,藉探索異國文化,為家人創造心靈空間,尤其是引導兩個女兒在旅途中反思生活,培養在面對不同價值觀時的包容力與韌性。名人推薦高永文(時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孫玉菡(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林正財醫生(時任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陳凱欣(時任立法會議員)、鄭子誠(演員、電台節目主持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麥永接醫生為精神科專科醫生,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以及香港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名譽臨床副教授。麥醫生亦曾任聯合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兼任顧問醫生,並獲美國認知治療學會認證為「認知治療師」,同時擁有亞洲家庭治療學院院士等專業心理治療資歷。多年來,麥醫生積極參與公共精神健康事務,現擔任伊利沙伯女皇弱智人士基金理事會主席及監護委員會委員,同時參與香港心理衞生會及利民會執行委員會工作,並曾擔任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公共關注委員會主席。在專業工作之外,麥醫生致力以創新方式推廣精神健康。2013 年,他出版圖文攝影集《心靈手信──香港醫生遊古巴》,透過鏡頭記錄人文風景與心靈對話;同年創辦慈善組織「心影薈」,運用攝影藝術促進公眾心靈健康。2023 年,麥醫生與「心影薈」團隊合作出版《疫情亦晴》故事攝影集,以影像見證香港人的抗疫歷程,成為別具意義的「心靈疫苗」。最新著作《心靈手信──香港醫生親子遊斯里蘭卡》延續「心靈手信」系列的風格,這次麥醫生透過與孩子同遊斯里蘭卡的經歷,分享如何在大自然與異國文化中,尋找家庭心靈健康成長的契機。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鏡頭下的溫度與深度 高永文 4眼如觀景窗 心是快門鍵 孫玉菡 6旅遊的心靈札記 林正財 8珍貴的「手信」 劉倩怡 10自序 12斯里蘭卡行程 16Chapter 1第一念.首結緣小費國度施與思 20斯國信仰多國度 26Chapter 2 斯國人和睦情誼大象不笨孤兒院 36大象屎變A4 紙 42結新知逆轉印象 48壞車缺水見真情 53Chapter 3佛教國文化遺產獅子岩與獅子山 58石窟寺別有洞天 70佛牙寺不朽象王 82Chapter 4 綠洲體驗 漫遊森林國家公園尋獸記 90叢林再見螢火蟲 99愛惜鹹淡水資源 106Chapter 5心靈綠洲 重拾樸素時光倒流變村民 114巧遇長青英女皇 122香料秘密遊花園 133傳統工藝與服裝 138試當一天茶花女 143驚世九拱橋鐵道 153Chapter 6 過去、現在與未來防禦要塞殖民史 166獨立後國運起伏 175聆聽斯國人故事 180後記有禮—給香港人的心靈手信 186附錄之一 斯里蘭卡八大旅遊手信 192之二 女兒遊畫 197之三 斯里蘭卡旅遊小貼士 198

商品規格

書名 / 心靈手信: 香港醫生親子遊斯里蘭卡
作者 / 麥永接
簡介 / 心靈手信: 香港醫生親子遊斯里蘭卡:一位香港精神科醫生,帶着一家四口踏足斯里蘭卡,沿途探索世界文化遺產、壯麗自然景觀,並與當地人深入互動,從中學會多角度觀察與用心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913190
ISBN10 /
EAN / 9789888913190
誠品26碼 / 2682991509007
頁數 / 20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7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2013 年11 月,《心靈手信—香港醫生遊古巴》出版,轉眼間已經過了十年。
此書原屬「心靈手信系列」之一,寓意不止一冊,期望手信陸續有來。當年與讀者互動,眾人提議不少值得探索之地,然而十年人事紛擾,你我一度困守疫境,抗疫抗逆,步履難離。
漫長的新冠肺炎疫情終於過去,復常進程有快有慢。經濟方面似乎不盡如人意,起落難料;但在同一時間,市民大眾的旅遊熱情轉瞬點燃,燒得火熱。一如疫情之前,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依然是最熱門的旅遊點。然而,大家走過了一疫,會不會思考前往不一樣的國度?
疫情延續三年,不可能如同沒發生任何事。雨過天青是大家所期望的,但雨過,天上仍殘留烏雲,我們需要面對,思考如何走過去。疫後精神健康成焦點,少年困頓尤令人憂。值此之際,願再奉「心靈手信」: 何處可尋啟迪心靈之力?
數年前, 我曾前往印度遊歷,這文明古國很值得再次探訪,奈何,因政局等較難掌控的外在因素,現階段並非合適的踏足時機。然後,把目光稍稍右移到印度國境旁,素有「印度洋上的明珠」稱譽的斯里蘭卡。
這一回, 我的團隊陣容強大,團友包括太太,以及兩個「十歲八歲」的女兒。因此,除了我的角度,還有女性的角度、媽媽的角度、小女孩的角度,相信能夠覓尋到更貼心的手信。對於斯里蘭卡,外國人又稱為「the teardrop of India」(印度旁的淚珠),描述地圖上兩國相對的外觀。一顆淚珠,驟聽有點淒涼。
的確, 提起斯里蘭卡, 一般人大概不會聯想到一片歡樂天地,至少我的女兒們在最初時便異口同聲的回應:「我不要去斯里蘭卡呀!」那是憑印象下的判斷,畢竟貧困骯髒的想像,足教人卻步,相信這也是不少人對該國的第一個印象。
除此之外,對這片土地,大家還有甚麼概念?上網找了一些關於斯里蘭卡的報道/內容:
「它舊稱錫蘭,以錫蘭紅茶知名,即港人所謂『西冷紅茶』。」
「2 0 0 4 年南亞海嘯的受災國,災情嚴重。」
「新冠肺炎疫情令經濟、民生受重創,2022 年國家宣布破產。」
這一些零碎的描述,似乎更肯定了它落後、貧窮的印象。這個位處印度洋上的島國,與香港似遠還近,兩地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近年斯里蘭卡亦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國。經過了疫情、經濟破產等巨大衝擊以後,它的現況到底如何?居住在此的人民,又是如何捱過/面對這些衝擊?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更令我產生了前往當地的意欲。說到底,旅遊的其中一項意義,難道不就是去探索陌生的國度,並加以反思自身的處境嗎?
於是, 敲定了這一回的旅遊目的地。香港現有直航班機前往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我們選乘國泰的航班,於晚上8 時起飛,對繁忙的香港上班族,時間簡直天衣無縫,大家可預先整頓行李,下班後立刻出發,去程毋須額外請一天假。航程不足六小時,抵達當地乃深宵,稍作休息便可開展第一天行程,時差問題應不會太嚴重。如此前奏曲,也相當合心意。
當然,我們也是繁忙的香港家庭之一,也要借用假期來計劃及安排行程,出發這天正是女兒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天。
抵達科倫坡的國際機場,已是夜深,窗外暗黑一片,大概源於這兒的光污染不像香港嚴峻。
遠方都市的晚燈在周遭樹影掩揚下,加上飛機的速度,看來忽明忽暗,閃爍的點點亮光如同星星,似是歡迎着我們這些初次造訪的陌生人,揭開它不為世人所知的一面。此刻,心裏面不自覺流露出興奮和期待的感覺,預想這次將會是一段難忘的旅程,能夠為大家送上一份窩心的手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跟隨醫生家庭探索斯里蘭卡,體驗文化與心靈的深度旅程,讓每一頁都充滿溫暖與啟發。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