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故論金: 金庸小說讀書筆記 | 誠品線上

談故論金: 金庸小說讀書筆記

作者 邱健恩
出版社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談故論金: 金庸小說讀書筆記:「何以金庸」作者出版新系列「談故論金」,首冊收錄四大長篇、九個短篇讀金庸筆記,探討龐大、複雜而有趣的金庸時空:●為何說連載版金庸小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何以金庸」作者出版新系列「談故論金」,首冊收錄四大長篇、九個短篇讀金庸筆記,探討龐大、複雜而有趣的金庸時空:● 為何說連載版金庸小說的「鈎子」,是不可複製的唯一體驗?● 重新審視連載版「回目」,揭秘金庸創作小說的心路歷程● 市面上曾有哪些金庸小說版本?● 同時存世的版本如何影響讀者乃至研究者之間的討論格局?● 重溫一些已經被作者抹去的設定隨書附送散佚多時的舊版本金庸小說復刻版: 《新晚報》報章連載「書劍恩仇錄」x 2 天 《明報晚報》報章連載「書劍恩仇錄」x 4 天 三育版書本版「書劍恩仇錄」x 9 頁透過原材料比對金庸小說版本更迭,做個「金庸版本學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邱健恩畢業於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後獲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蘇州大學文學博士。歷任香港專上院校講師、高級講師、助理教授,以文獻學、語言學、流行文學為研究方向,近年專事研究金庸小說的文本和文創現象;現為「萬象金庸」叢書主編。曾多次參與內地與港、台策展工作,包括「金庸小說版本展」、「從金庸小說到金庸文化」( 香港)、「華山論劍特展」、台北國際書展「金庸茶館展」、「百年金庸 無限江湖」( 台灣)、深圳龍崗區「金庸展」。2013 至2023 年間,曾多次獲香港文化博物館委任為特約研究員,並為籌建「金庸館」借出藏品。著有:《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流金歲月:金庸小說的原始光譜》、《尋金探本:流金歲月番外篇》(與鄺啟東合著)、《何以金庸2:人物情節快閃榜》、《何以金庸3:消失情節100 強》,以及《千面樂園:我們的兒童樂園》。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iv 序 我如何走過風風火火的金庸百年論2 原始金庸18 從鈎子與回目論金庸小說舊版連載版的閱讀價值48 七步成「書」──《書劍恩仇錄》六變七版文本考96 從定本思維到動態探索:金庸小說研究的文獻學路徑談150 丁春秋的兩段情152 吸星大法的威力154 朱九真的「大江東去帖」156 不一樣的王語嫣之「身世篇」158 不一樣的王語嫣之「武功篇」160 山寨版西毒162 《鴛鴦刀》何時首載?164 明教教主是謝遜的師伯166 百花版《雪山飛狐》的謎團180 金庸百年,俠影七十:台灣金庸附錄小說研討會與金庸展覽側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談故論金: 金庸小說讀書筆記
作者 / 邱健恩
簡介 / 談故論金: 金庸小說讀書筆記:「何以金庸」作者出版新系列「談故論金」,首冊收錄四大長篇、九個短篇讀金庸筆記,探討龐大、複雜而有趣的金庸時空:●為何說連載版金庸小說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913268
ISBN10 /
EAN / 9789888913268
誠品26碼 / 2682991481006
頁數 / 20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2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原始金庸(節錄)

當今世界華文創作文壇,論讀者之眾、論銷量、論改編次數、論接觸面之廣,當以「金庸小說」穩坐第一把交椅,而且影響所及,早已成為當代流行文化無人不知且炙手可熱的IP。然而,金庸小說卻是個多義詞,因為從1955 年2 月8 日金庸在《新晚報》上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金庸小說就不斷被改「寫」,跨越文字,走進不同的媒介領域,與各種「讀者」接觸。
過去七十年一直有兩種人在改寫金庸小說。第一種是文創人。1958 年成立的「峨嵋影片公司」,是有記錄以來最早把金庸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文創單位。粵語長片《射鵰英雄傳(上集)》在1958 年10 月首映,編劇苗青可能就是史上第一個改寫金庸小說的文創人。這個時候,《香港商報》上連載的《射鵰英雄傳》還沒有結束。時至今天,光是電影、電視劇與漫畫,就已經有超過300 部改編作品,參與改寫的人不計其數,而且在可見的將來,還會有新力軍加入行列。
第二種只有一個人,就是作者自己。眾所周知,金庸曾經兩度全面修訂自己的小說,修訂後的小說分別是「修訂版」與「新修版」,至於當年在報紙(《新晚報》、《香港商報》、《明報》、《明報晚報》)與雜誌(《武俠與歷史》、《東南亞周刊》)上連載的小說,則稱為「舊版」。驟眼看,金庸小說只有三個版本,其實還可以再細分,可以總其名為「六變七版」。版本不同也就是文本不同,無論是主題架構、人物角色,還是故事情節、文字用語,都不完全相同。

一、六變與七版
二、金庸小說的平行宇宙
金庸小說自1955 年面世以來,形成了一個相當奇特的文本世界與閱讀現象。
首先,不同年代的讀者讀到的金庸小說都不完全相同,如果彼此之間要對話,談談讀後感,就得先問問對方看的是哪個年代出版的金庸小說了。一個十八歲青年可能不知道誰是秦南琴(舊版中楊過的生母),可能不知道李莫愁是單眼道姑,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如果沒有看過新修版,可能不知道黃藥師曾對梅超風生出情愫,更不知道段譽到最後並沒有和王語嫣終成眷屬。
不獨是不同年代的讀者,即使是同一年代不同地域的讀者也可能會看到不同版本的金庸小說。台灣讀者與香港讀者手中的《射鵰英雄傳》也有不同。君山丐幫大會上,當三大長老考核黃蓉打狗棒法,用以判斷她是否具備出任幫主資格時,即使同是修訂版,台灣遠流出版社的黃蓉得到很大助力,郭靖連使四招降龍掌協助黃蓉,但香港明河社的版本,郭靖雖然也曾出手,卻沒有使出威力強大的降龍掌。究其原因,遠流使用的是修訂二版,而明河用的則是修訂三版。
撇除舊版(連載版與書本版)、曇花一現的明晚版(修訂一版)與遠流2001 年大字版,六變七版中,修訂二版、修訂三版與新修版都是現代通行的版本,讀者都可以在坊間書肆中買得到,也因此,金庸小說不同版本的人物和情節,就成了平行宇宙,為閱讀與研究帶來了嶄新體現,完全有別於以往任何一本華文作品。

三、鈎子:最初版本的動人處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深入金庸的文學世界,探索小說面世歷程,一窺作者創作心路,讓每位讀者重溫俠客情懷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