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內港大豐倉碼頭設計案例研究 | 誠品線上

澳門內港大豐倉碼頭設計案例研究

作者 黃燕雅
出版社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澳門內港大豐倉碼頭設計案例研究:澳門內港位於澳門半島西側,從十九世紀初起已經成為澳門的重要港口,不少漁業活動都在此進行。過去對澳門城市社區空間設計方面的研究甚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澳門內港位於澳門半島西側,從十九世紀初起已經成為澳門的重要港口,不少漁業活動都在此進行。過去對澳門城市社區空間設計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書著重對澳門內港一帶的社區設計進行研究,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實地調查與測量、社區訪談與社區再生計劃等方式進行學術探討,同時對內港重要的城市空間節點——大豐倉碼頭進行重新設計與改造,期望在文創視角下對其在內港一帶發揮的重要功能作出創新型的思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著者簡介黃燕雅博士,現任澳門理工大學藝術及設計學院設計課程主任,兼任澳門理工大學文化創意產業教學及研究中心項目統籌。1999年成為澳門政府認證的專業資格建築師,曾於黃如楷建築師事務所擔任首席建築師,參與多個澳門政府重要工程項目。曾合作出版「澳門高等藝術教育學科展望」系列研究叢書,獨立出版《澳門立體設計教學》《澳門建築企業競合戰略研究》等專書。2015年獲澳門旅遊局邀請,擔任「活化利斯大廈」(澳門商務旅遊中心)概念設計研究項目負責人。2022年主持澳門理工大學「活化澳門舊社區」項目,並曾以項目統籌身份與北京大學合辦多個國家教育部鄉村振興項目。黃海明,建築設計師,澳門理工大學藝術及設計學院設計學士,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港澳台地區及大灣區城市更新。目前在深圳從事建築設計管理工作。馮大富,設計師,澳門理工大學藝術及設計學院設計學士,畢業後從事建築工程實踐、建築理論研究工作。目前以自由職業設計師身份擔任多項設計工作。譚詩琳,自由作家及設計師,富有創意和熱情的自由職業者。在近年的工作經驗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探索多元主題。在文學、設計等創作領域展現出獨特的視角,致力於啟發讀者的想像力和思考。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001第一章 緒論與綜述1.1 活化澳門內港的空間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義 0061.2 活化澳門內港的空間研究的選址目的及意義 010第二章 歷史上的澳門內港及漁業發展2.1 澳門內港百業繁盛的歷史 0142.2 澳門漁業的興衰 0172.3 澳門內港的水上人家 0192.4 內港的中點—大豐倉碼頭 024第三章 周邊城市博物館個案分析3.1 深圳華僑城華.美術館 0303.2 澳門海事博物館 0363.3 香港歷史博物館 040第四章 澳門內港空間的活化研究4.1 澳門內港空間的活化問題及成因 0444.2 澳門內港空間的活化可行性 0474.3 對船長及資深傳媒人的實地訪談記錄 058第五章 大豐倉碼頭活化計劃——澳門漁業歷史檔案博物館5.1 漁業歷史檔案博物館的設計概念 0665.2 漁業歷史檔案博物館的選址 0715.3 漁業歷史檔案博物館的空間設計 075第六章 建築與文創6.1 舊建築再利用 0886.2 創意文化產業發展 0936.3 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 095第七章 設計研究7.1 研究場域 0987.2 研究內容 103第八章 問卷調查分析8.1 創意園空間研究問卷調查分析 1088.2 總結 114第九章 研究成果9.1 設計理念 1169.2 外觀設計特色 1179.3 地面層空間規劃 1229.4 第一層空間規劃 1299.5 第二層空間規劃 1329.6 頂層空間規劃 1369.7 其他設計 1429.8 材料 146第十章 澳門內港的回顧與展望10.1 研究結論 15010.2 研究展望 152參考文獻 153鳴謝 162

商品規格

書名 / 澳門內港大豐倉碼頭設計案例研究
作者 / 黃燕雅
簡介 / 澳門內港大豐倉碼頭設計案例研究:澳門內港位於澳門半島西側,從十九世紀初起已經成為澳門的重要港口,不少漁業活動都在此進行。過去對澳門城市社區空間設計方面的研究甚少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620455773
ISBN10 /
EAN / 9789620455773
誠品26碼 / 2682906409002
頁數 / 16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隨著澳門城市發展的深入,內港地區的活化成為提升城市形象和經濟活力的重要課題。大豐倉碼頭作為內港的核心設施,其設計與改造不僅影響著物流運輸,更關乎整個地區的社會、經濟及環境發展。本案例研究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創新的設計思路與實踐,實現大豐倉碼頭的有效活化。
在當前的全球城市化進程中,許多城市都面臨著舊有工業區轉型的挑戰。大豐倉碼頭的活化不僅需要考慮其傳統的功能性,還應融入現代化的社會需求,包括休閒、文化、商業等多元化功能。通過綜合考量設計、環境、社會及經濟因素,我們期望為碼頭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本研究將著重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計理念:分析如何將傳統碼頭的功能與現代需求相結合,創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間。
二、功能重組:探討新功能如何融入原有設施,促進社會活動的多樣化。
三、環境考量:評估設計方案對於自然環境的影響,並提出可持續性建議。
四、社會互動:研究如何增強碼頭區域與周邊社區的連結,促進社會包容性。
期待能夠通過本案例研究,為澳門的城市規劃者、設計師及利益相關者提供啟示,推動內港大豐倉碼頭的成功活化,並為澳門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書的具體分工是:第一至四章及第十章由黃燕雅、黃海明執筆;第五章由黃燕雅、黃海明及譚詩琳執筆;第六、七章由黃燕雅、馮大富及譚詩琳執筆;第八、九章由黃燕雅、馮大富執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書著重對澳門內港一帶的社區設計進行研究,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實地調查與測量、社區訪談與社區再生計劃等方式進行學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