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祖宗: 九龍中部的舊村、祖堂和祖墳
作者 | 張瑞威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活着的祖宗: 九龍中部的舊村、祖堂和祖墳:本書以九龍中部地區村落為研究對象,從清初的「遷海令」以至戰後因應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而村落逐漸被清拆為止。九龍村落及其氏族 |
作者 | 張瑞威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活着的祖宗: 九龍中部的舊村、祖堂和祖墳:本書以九龍中部地區村落為研究對象,從清初的「遷海令」以至戰後因應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而村落逐漸被清拆為止。九龍村落及其氏族 |
內容簡介 本書以九龍中部地區村落為研究對象,從清初的「遷海令」以至戰後因應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而村落逐漸被清拆為止。九龍村落及其氏族在經歷清廷遷界、英治時期、1949年後內地居民湧入、港府拆村等時期後,日漸式微,甚至消逝。本書作者在鯉魚門、茶果嶺、牛池灣、竹園、大磡、衙前圍等舊村,進行了幾近三十年的研究,同時結合文史檔案和口述歷史,再現九龍地區村落族群的認祖歸宗、拜神祭祖和拆村安置等場景,並特別着力於闡述傳統村民如何掌控土地業權,以及這種業權如何在市區重建的過程中逐漸轉變和消亡。為了處理這個議題,本書不僅敘述了古老村落的前世今生,還更進一步探討了祖堂和祖墳的現實功能,從而更立體地呈現九龍中部的傳統鄉村生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作者:張瑞威九龍出生、長大,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英國牛津大學碩士、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系主任、教授,中國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教授香港土地制度與習慣。生於斯、長於斯,作者一直對九龍歷史情有獨鍾。除了見證其歷史轉變外,更自1997年起,積極投入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中。幾近三十年,作者在鯉魚門、茶果嶺、牛池灣、竹園、大磡、衙前圍等舊村進行過大量的訪談,相關專著有《拆村:消逝的九龍村落》和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Land Reform in East Asia。
產品目錄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公眾史學叢書總序(梁元生) 3導言 8第一章 九龍版本的宋帝昺 13第二章 九龍寨城的風水問題 21第三章 清朝官員的收地拆屋賠償 31第四章 蠻煙蛋雨下的九龍大街 37第五章 落擔開基的祖先 45一、衙前圍吳氏二、竹園蒲崗林氏第六章 陸上龍舟 55一、馬頭圍二、衙前圍三、竹園四、天機不明第七章 七約太平清醮 63第八章 集體官契內的祖堂地 75第九章 何以吳陳李 85第十章 西貢大廟誰屬 95第十一章 埋葬條例與祖墳 105第十二章 祖堂司理人 117第十三章 太公分豬肉 127一、衙前圍吳氏二、竹園蒲崗林氏第十四章 吳成達祖的最後家當 137第十五章 兩個客家村 147一、大磡村二、牛池灣村第十六章 孤獨的大王爺 159
書名 / | 活着的祖宗: 九龍中部的舊村、祖堂和祖墳 |
---|---|
作者 / | 張瑞威 |
簡介 / | 活着的祖宗: 九龍中部的舊村、祖堂和祖墳:本書以九龍中部地區村落為研究對象,從清初的「遷海令」以至戰後因應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而村落逐漸被清拆為止。九龍村落及其氏族 |
出版社 /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8861682 |
ISBN10 / | |
EAN / | 9789888861682 |
誠品26碼 / | 2682614995002 |
頁數 / | 17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5.5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九龍舊村:大多已被清拆、消失殆盡。
太平清醮:有別於長洲的傳統酬神儀式。
祖墳遷拆:因風水問題與政府角力。
結合文史檔案和口述歷史,再現九龍地區村落族群的認祖歸宗、拜神祭祖和拆村安置等場景